蓝莓题库

中国大学mooc劳动经济学慕课答案大全-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高升专问答 正文

作者2023-02-27 01:24:06高升专问答 78 ℃0 评论
第一章 绪论

单元测试

1、()是当代劳动经济学领域中公认的主流学派。
    a、社会性学派
    b、综合学派
    c、新古典学派
    d、制度学派

2、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之一,通常也遵守()假设。
    a、经纪人和理性人
    b、完全竞争
    c、经纪人和非理性人
    d、不完全竞争

3、以下()不属于劳动力市场运行中的制度性因素。
    a、劳动法律法规
    b、最低工资制度
    c、工会
    d、劳动力供给变化

4、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力这种生产性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是()
    a、社会习俗
    b、企业
    c、劳动力市场
    d、政府

5、一般认为,以下不属于决定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结果的是()
    a、自然性因素
    b、社会性因素
    c、制度性因素
    d、市场性因素

6、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是()
    a、经济人与理性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非理性人假设
    d、非经济人假设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李红大学毕业后积极投递简历,但屡次碰壁后不愿再寻找工作,选择在家休息。从劳动力划分的角度来看,李红属于( )。
    a、失业人口
    b、就业人口
    c、不在劳动力人口
    d、非劳动力人口

2、某城市共有350万人,其中不足16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共有80万,就业人口200万人,失业人口20万人,则该市的劳动力参与率为( )。
    a、57.1%
    b、62.8%
    c、81.5%
    d、85.7%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总人口可分为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
    b、自我雇佣者属于就业人口
    c、非劳动力、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都可以不断变化
    d、退役军人属于不在劳动力人口

4、某地劳动力市场原来处于均衡状态,市场工资率为20元/小时,但由于外商投资建厂,导致当地的劳动力需求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而本地劳动力供给短期内保持不变。如果不考虑劳动力流动,该地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a、企业为了获得足够的劳动力,就必须支付20元/小时以上的工资
    b、企业仍然支付20元/小时工资,就能够得到自己需要的劳动力
    c、劳动力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将会出现大规模下降
    d、劳动力市场上的均衡工资水平会出现大幅度下降

5、如果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难以判断

单元测试

1、李红大学毕业后积极投递简历,但屡次碰壁后不愿再寻找工作,选择在家休息。从劳动力划分的角度看,李红属于()
    a、失业人口
    b、就业人口
    c、不在劳动力人口
    d、非劳动力人口

2、某城市共有350万人,其中不足16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共有80万,就业人口200万人,失业人口20万人,则该市的劳动力参与率为( )
    a、57.1%
    b、62.8%
    c、81.5%
    d、85.7%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总人口可分为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
    b、自我雇佣属于就业人口
    c、非劳动力、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都可以不断变化
    d、退役军人属于不在劳动力人口

4、某地劳动力市场原来处于均衡状态,市场工资率为20元/小时,但由于外商投资建厂,导致当地的劳动力需求出现了较大规模上涨,而本低劳动力供给短期内保持不变。如果不考虑劳动力流动,该地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a、企业为了获得足够的劳动力,就必须支付20元、小时以上的工资
    b、企业仍然支付20元、小时工资,就能够得到自己需要的劳动力
    c、劳动力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将会出现大规模下降
    d、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会出现大幅度下降

5、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像左下方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难以判断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3.4 劳动需求弹性随堂测验

1、某个大型企业,员工工资从10000元降到8000元,而另一方面企业雇佣的员工从6000人上升到9000人,那么请问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是多少?

一、选择题

1、一个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取决于( )。
    a、w=mrp
    b、mrp=p
    c、mrp=i
    d、w=mp

2、最早系统研究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的经济学家是( )。
    a、亚当· 斯密
    b、希克斯和马歇尔
    c、奥肯
    d、菲尔普斯

3、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替代效应,使得资本投入量()
    a、不确定
    b、减少
    c、增加
    d、不变

4、某企业原有工人10名,每人每天的工资为30元。新增加1个工人后,每人每天的工资增加为31元。在这种情况下,该则雇佣劳动力的边际费用为( )元。
    a、30
    b、31
    c、41
    d、341

5、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规模效应使得劳动力需求量()
    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不一定

6、市场工资率是每小时10元,产品市场价格是每单位1元,那么( ),企业就愿意雇佣这个人,反之则不会增雇工人。
    a、只要新增加的工人能增加产品的产量
    b、只要新增加的工人每小时生产1个单位以上的产品
    c、只要新增加一个工人每小时能增加10个单位以上的产品
    d、只要新增加一个工人每小时能增加10元以上的利润

7、在长期甚至更长时间内,如果工资上涨,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完全竞争厂商在劳动力需求方面可能做出的调整有( )。
    a、努力实现技术革新,减少工人雇佣量
    b、对工人进行培训,工人雇佣量不变
    c、更多投资于机器设备,裁减工人数量
    d、放慢设备更新,增加工人人数

8、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包括以下( )。
    a、加班费
    b、夜班津贴
    c、高温费
    d、包吃包住福利

9、如果贷款利息上涨,其他条件不变,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劳动力需求方面可能做出的调整有( )。
    a、暂缓推进技术革新,增加机器设备投入
    b、对工人进行培训,增加工人雇佣量
    c、更多投资于机器设备,裁减工人数量
    d、放慢设备更新,增加工人人数

第四章 劳动力供给

一、选择题

1、在研究个人的劳动力供给决策时,个人预算线的斜率表示()。
    a、劳动时间
    b、工资率
    c、闲暇时间
    d、意外收入

2、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以下将一定导致劳动时间减少的是()。
    a、工资上升
    b、个人所得税减少
    c、获得巨额遗产
    d、工资下降

3、关于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做出决策的单位是夫妻双方,而不是个人
    b、家务劳动并没有实际价值
    c、决策的目标是实现家庭效用的最大化
    d、时间有三方面用途:市场劳动、家务劳动和闲暇

4、已知当工资率从每小时5元增加到每小时8元时,某工人每天愿意工作的时间从8小时增加到9小时;假如工资率上升所带来的收入效应是使工人的工作时间从8小时下降到7小时,那么,工资率上升所带来的替代效应是使工人的工作时间( )。
    a、增加3小时
    b、减少3小时
    c、增加2小时
    d、减少2小时

5、甲的闲暇偏好大于乙的闲暇偏好,则两者的等效用曲线的斜率(绝对值)的关系为()。
    a、甲大于乙
    b、甲小于乙
    c、两者相等
    d、无法判断

6、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成年男性的劳动参与率呈现出()的趋势。
    a、上升
    b、基本稳定
    c、下降
    d、波动

7、从世界主要国家的情况来看,周工作时间近年来呈现出()的变动趋势。
    a、上升
    b、基本稳定
    c、下降
    d、变化不一

8、根据低保制度的差额补偿原则,某市月低保标准为900/人。如果一个三口之家的月总收入为2100元,那么该家庭每月应获得低保金()元。
    a、2700
    b、2100
    c、900
    d、600

9、由于市场工资率的上升,一个在家做家务的妻子决定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获得一份工作。这将对其丈夫的劳动供给产生()。
    a、纯粹的收入效应
    b、纯碎的替代效应
    c、纯粹的互补效应
    d、互补效应与交叉效应

10、关于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单纯的收入效应一般为负
    b、单纯的收入效应一般为正
    c、替代效应一般为负
    d、综合考虑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劳动力供给曲线一般向右上方倾斜
    e、从理论上分析,劳动力供给曲线在特殊情况下,有可能是后弯的

11、某人获得了一笔巨额遗产,其他条件不变,这可能对其劳动供给方面产生的影响有()。
    a、劳动时间会减少
    b、预算约束线斜率增加
    c、此时不存在替代效应
    d、闲暇时间会减少
    e、他有可能退出劳动力市场

12、对于向后弯曲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在其具有负斜率的部分,当工资率上升时()。
    a、劳动者更愿意享受闲暇
    b、工资率上升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c、工资率上升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d、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工作时间增加
    e、劳动者会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

二、判断题

1、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由于寿命的延长,世界主要国家的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上升。

3、教育的发展是近年来青少年劳动参与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4、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不愿意从事工作,主要是因为他们个性懒惰。

5、在研究劳动供给行为时,工资率上升的收入效应也有可能超过替代效应。

6、人口因素对于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规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五章 人力资本投资(上)

一、选择题

1、一般认为第一位正式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斯密
    b、舒尔茨
    c、贝克尔
    d、欧文.费雪

2、人力资本投资的各种形式中,最重要的是( )。
    a、正规教育
    b、职业培训
    c、劳动力流动
    d、医疗保健

3、以下哪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不改变人力资本存量(   )。
    a、职业培训
    b、医疗保健
    c、劳动力流动
    d、干中学

4、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一个人大学毕业以后的工作时间越长,意味着此人上大学的(    )越高。
    a、直接成本
    b、机会成本
    c、收益期
    d、心理收益

5、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基本要求是投资成本等于各年度获得的货币收益总和
    b、贴现率越高,则同等人力资本投资越有利可图
    c、内部收益率越高的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越大
    d、人力资本投资越多则获得的收益越大

6、贴现率高,则未来收益流量的现值( )。
    a、大
    b、小
    c、不变
    d、不确定

7、假设年贴现率为5%,则2年后的100元的现值为( )元。
    a、100
    b、110.25
    c、95.24
    d、90.70

8、以下行为一般可以看作人力资本投资的有( )。
    a、企业为工人提供营养丰富的工作餐
    b、劳动者加入工会
    c、在校大学生参加四、六级辅导班
    d、内地劳动者流动到东南沿海工作
    e、企业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

9、用净现值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正确的做法有(    )。
    a、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与成本直接比较
    b、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按一定折现率折现后比较
    c、当净现值为正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
    d、当净现值为负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
    e、当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现值大于投资成本现值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

第五章 人力资本投资(下)

一、选择题

1、近年来随着高考年龄的放宽,我国出现了少数高龄大学生(例如70岁),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高龄考生上大学也是为了将来获得更高的收入
    b、这种投资是非经济理性的
    c、他们的投资成本比一般人要高
    d、人力资本投资比其他投资的收益更大

2、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看,以下不宜计入大学教育投资成本的是( )。
    a、学费
    b、书本费
    c、生活费
    d、在校期间参加四、六级培训班的费用

3、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员工所接受的在职培训为纯粹的一般培训,则这种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处理方式应当是( )。
    a、企业承担全部培训成本,同时享受全部培训收益
    b、员工个人承担培训成本,同时享受其收益
    c、员工个人承担培训成本,企业享受其收益
    d、企业和员工个人个体承担培训成本,同时分享培训收益

4、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成本( )。
    a、学费
    b、接受语言培训班而购买的教材费
    c、大学期间的住宿费
    d、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

5、相比较而言,以下属于特殊技能的是( )。
    a、流利的英语
    b、熟练使用wps
    c、烹饪技能
    d、驾驶战斗机

6、在对教育投资进行经济分析时,我们认为以下( )因素不会对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产生积极作用。
    a、高校学费上升
    b、受教育者自身年龄较小
    c、高校奖学金的设置日益完善和丰厚
    d、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延长

7、企业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所花费成本的补偿方式是( )。
    a、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b、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c、用低于员工的vmp(或mr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
    d、用高于员工的vmp(或mr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

8、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
    a、支付给培训机构的费用
    b、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与接受小学教育相比,接受大学教育的成本会( )。
    a、高一些
    b、低一些
    c、两者差不多
    d、无法判断

10、关于特殊培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培训获得的技能适用于大量的雇主
    b、培训期间的工资水平保持不变
    c、雇员承担全部培训成本
    d、培训后的工资水平会上升

二、判断题

1、大学生毕业后的收入可以看作他们接受大学教育的收益。

2、接受教育也可以给人们带来非经济收益。

3、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一般大于直接成本。

4、普通培训的成本一般由雇员和雇主分担。

5、特殊培训的收益一般由雇员和雇主分享。

6、如果雇佣关系是长期且稳定的,雇主更愿意向雇员提供职业培训。

7、如果大学生毕业时的起薪低于同龄没有上过大学的劳动者,则说明上大学的净收益为负值。

8、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上大学的成本在增加。

9、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属于特殊技能。

10、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劳动力供给的质量。

第六章 劳动力流动

一、选择题

1、劳动力流动时需要放弃原有工作,失去原有的收入和福利。这属于流动的( )。
    a、直接转移成本
    b、心理成本
    c、间接转移成本
    d、机会成本

2、下列哪种属于劳动力流动( )。
    a、由东北迁往海南的退休人员
    b、“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c、为了实现个人梦想前往“北上广”就业的大学毕业生
    d、由于部队换防从云南迁往福建的军人

3、某农村劳动力在家乡务农的年收入2万元,外出务工的年收入为5万元。暂不考虑其他情况,他外出务工的年收益为( )。
    a、2万元
    b、3万元
    c、5万元
    d、7万元

4、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绝对收入模型中,除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工资差距以外,另一个对劳动力流动起关键作用的变量是( )。
    a、农村失业率
    b、教育收益率
    c、农村劳动生产率
    d、在城市中的就业概率

5、劳动力流动产生的负向影响不包括( )。
    a、原雇主支付了一定的培训费用
    b、流出地产生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群体
    c、流动者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
    d、社会上存在失业现象

6、2018年我国农民工的总规模大约在( )左右。
    a、8000万
    b、1.5亿
    c、2.8亿
    d、3.2亿

7、以下对劳动力流动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年轻人的流动性较强
    b、已婚的劳动力反而较易流动
    c、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d、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往往流动率较高
    e、劳动力一般倾向于近距离流动

8、农民工进城务工对流入地城市的社会经济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在短期,城市的总体工资率水平可能会下降
    b、在短期,城市居民的就业量可能会上升
    c、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价格更低、数量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d、当地政府如果对农民工实行驱赶政策,虽然在短期可以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但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e、在长期,城市居民的就业量有可能上升

9、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关于这一现象的成因,其中可能的原因的有( )。
    a、民工的吃苦耐劳精神有所下降
    b、民工在这些地区的收入水平增长缓慢
    c、农民工在家务农的收入水平提高
    d、农民工有很多社会权利在城市中得不到保障
    e、这些地区对农民工的需求下降

10、劳动力流动的可以产生经济效应有( )。
    a、促进雇员与雇主的匹配
    b、提高流动者收入水平
    c、提升社会总产出
    d、对流出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存在不利影响
    e、劳动力资源配置更合理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力流动具有以下( )特点。
    a、农村流向城市
    b、内地城市流向沿海城市
    c、传统部门流向新兴行业
    d、技术薄弱的部门流入技术雄厚的部门
    e、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12、外来劳动力的流入,会使得流入地的哪些群体受益( )。
    a、所有人
    b、雇主
    c、消费者
    d、重体力劳动者
    e、熟练工人

二、判断题

1、在中国农民工中,省内流动的比例一般低于省外流动。

2、外来劳动力进入城镇后不会对城镇劳动力就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3、根据托达罗模型,流入地的就业机会越多,则对外来劳动者的推力越大。

4、劳动力在外出流动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收益,也可以获得心理收益。

5、中国的户籍制度目前仍然对劳动力流动存在着重要影响。

第七章 工资及其制度设计

一、选择题

1、最早提出补偿性工资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斯密
    b、贝克尔
    c、李嘉图
    d、马克思

2、以下( )属于影响工资决定的内在因素。
    a、地区物价水平
    b、劳动力市场供求
    c、产品市场的供求
    d、劳动者的年龄和工龄

3、如果企业采用一种稍高于市场工资率的方式向工人支付报酬,那么工人可能将付出更大的工作努力,这被称为( )。
    a、刚性工资理论
    b、工作搜寻理论
    c、补偿性工资理论
    d、效率工资理论

4、为条件艰苦的工作提供较高的工资,这符合( )。
    a、人力资本工资理论
    b、补偿性工资理论
    c、信号理论
    d、贝弗里奇理论

5、对于煤矿工人而言,如果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其他情况不变),他们的工资水平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6、如果一个企业关注的重点是产品的质量,工资形式可采取( )。
    a、货币工资
    b、计时工资
    c、计件工资
    d、实物工资

7、下列不属于计件工资优点的是( )。
    a、较为公平
    b、促进员工自我激励,减少监督开支
    c、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d、提升效率

8、最早实施效率工资制的是( )。
    a、谷歌公司
    b、三菱公司
    c、微软工资
    d、福特公司

9、补偿性工资理论成立的前提包括( )。
    a、劳动者了解工作特征的信息
    b、改善劳动条件花费巨大
    c、劳动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d、劳动力市场上不存在流动的障碍
    e、劳动者追求收入最大化

10、关于效率工资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降低了员工消极怠工的行为
    b、提高了员工关于企业的荣誉感
    c、提升了企业支付的劳均成本
    d、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员工激励问题
    e、可以降低企业招聘以及培训成本

二、判断题

1、设计良好的工资制度可以给员工提供有效的激励。

2、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实物形式的工资。

3、员工持股计划属于狭义工资形式之一。

4、在现实中,计件工资制的普及情况明显超过计时工资制。

5、计件工资制有利于形成团结协作的凯发官网入口的文化。

6、在同一企业内部,被外派到处于战乱地区工作的员工工资水平较高。

7、职务的高低属于影响工资决定的外在因素。

8、补偿性工资是指工作的非货币特征与工资水平可以相互补偿。

9、计时工资制的监督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第八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

一、选择题

1、一般来说,以下属于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是( )。
    a、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就业困难
    b、在家休产假的女职工,工资低于男职工
    c、企业不愿意招收童工
    d、中专毕业生工资一般低于大学毕业生

2、雇主歧视可能会导致雇主的( )。
    a、利润上升
    b、利润下降
    c、利润不变
    d、不确定

3、在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过程中,某高校宣称只接收来自“985”、“211”高校的毕业生,这属于( )。
    a、个人偏见歧视
    b、统计性歧视
    c、顾客歧视
    d、劳动力市场分割歧视

4、随着群体中成员差别的减少,使用群体资料作为甄别手段的代价将会( )。
    a、不变
    b、下降
    c、上升
    d、不确定

5、假如顾客喜欢白人提供服务,这将会引起( )。
    a、雇主会更偏好白人
    b、白人工资更高
    c、其他肤色劳动者的就业机会相对减少
    d、以上都是

6、某商家不愿意雇佣“裴”姓营业员,这属于( )引起的歧视。
    a、统计性原因
    b、制度分割
    c、个人偏见
    d、市场竞争

7、来自个人偏见的雇主歧视更有可能出现在( )市场中。
    a、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寡头垄断或完全垄断
    d、以上都是

8、美国黑人的受教育机会明显低于白人,这种歧视属于( )。
    a、雇主歧视
    b、后劳动力市场歧视
    c、顾客歧视
    d、前劳动力市场歧视

9、由于在职雇员的反对,雇主不愿意雇佣乙肝病毒携带者。这属于( )。
    a、雇主歧视
    b、雇员歧视
    c、顾客歧视
    d、连锁歧视

10、在劳动力市场中,以下属于统计性歧视的是( )。
    a、直接拒绝艾滋病毒携带者的求职
    b、不愿雇佣超过35岁的求职者
    c、完成同样的工作,但支付给农民工较低的工资
    d、拒收非“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简历

二、判断题

1、如果a群体的工资水平低于b群体,a群体一定遭受了劳动力市场歧视。

2、如果两个群体的工资水平几乎相等,这意味着不存在劳动力市场歧视。

3、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结果可以体现为工资水平的差异,也可以表现为其他方面的不平等待遇,例如晋升的机会等。

4、户籍歧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表现形式之一。

5、在个人偏见的雇主歧视模型中,由于压低了被歧视者的工资,因此歧视对雇主是有利的。

6、种族或肤色歧视是西方国家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主要形式之一。

7、信息不完全是产生统计性歧视的重要原因。

8、统计性歧视对于降低筛选成本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9、由于海外学习的成本较高,因此一些雇主直接为“海归”雇员提供超过非“海归”雇员的工资水平,以上不存在劳动力市场歧视。

10、歧视总体上会降低劳动力市场效率,并有损社会公平。

第九章 收入分配差距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来衡量衡量收入的不平等状况( )。
    a、标准差
    b、洛伦兹曲线
    c、恩格尔系数
    d、基尼系数

2、基尼系数越大,则它代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 )。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不确定

3、关于洛伦茨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平等
    b、如果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不通过原点的45度线
    c、如果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
    d、45度线与完全不平等折线所围城的部分为不平等面积

4、在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经济学家是( )。
    a、洛伦茨
    b、鲍克特
    c、阿鲁瓦利亚
    d、库兹涅茨

5、如果库兹涅茨倒u曲线成立,这意味着公平与效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
    a、不可兼得
    b、可以兼顾
    c、两者关系不确定
    d、以上均错误

6、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如果想实现兼顾公平的增长,关键在于做好( )。
    a、物质资本投资
    b、人力资本投资
    c、税收设计
    d、市场竞争

7、基尼系数达到( )一般被认为是收入差距的警戒线。
    a、0.3
    b、0.4
    c、0.5
    d、0.6

8、目前中国收入水平最高的区域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9、如果政府对高收入者征收更高的税收,那么( )
    a、基尼系数会下降
    b、基尼系数会上升
    c、基尼系数将不变
    d、洛仑兹曲线将远离对角线

10、我国收入差距的具体表现( )。
    a、行业差距
    b、所有制差距
    c、地区差异
    d、以上都是

二、判断题

1、基尼系数越小越好。

2、基尼系数没有量纲(单位)。

3、根据库兹涅茨倒u曲线,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4、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做到兼顾公平的经济增长。

5、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核心观点是物质资本至上。

6、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是围绕着库兹涅茨倒u曲线及其争论展开的。

7、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总体上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

8、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制造业和建筑业是我国目前收入最高的行业。

9、缩小城乡差距对于降低中国总体收入差距具有积极意义。

10、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目前已经降低到较低水平。

第十章 失业(上)

一、选择题

1、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使用( )的平均工资作为社会平均工资数据。
    a、城乡就业人员
    b、城镇就业人员
    c、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d、私营、个体就业人员

2、在关于城镇就业人数的统计中,公认数据质量最高的调查是( )。
    a、人口普查
    b、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
    c、“三合一”统计调查
    d、全国民经济普查

3、摩擦性失业一般由( )导致。
    a、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b、劳动力市场总量失衡
    c、供需双方学历不匹配
    d、以上均有可能

4、结构性失业一般由( )导致。
    a、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b、劳动力市场总量失衡
    c、供需双方的类型不匹配
    d、以上均可能

5、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工纷纷返乡,这属于( )。
    a、周期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6、我国的自然失业率大约为( )左右。
    a、1%
    b、3%
    c、5%
    d、10%

7、我国现行的“三合一”就业统计不包括(    )。
    a、国家统计局负责的城镇单位劳动统计
    b、国家统计局负责的失业统计
    c、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城镇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个体劳动者的行政登记
    d、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负责的乡村就业人员统计

8、在以下变化中,( )会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摩擦性失业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a、产业结构的调整日益频繁
    b、经济衰退
    c、最低工资标准提高
    d、信息技术在招聘中得到广泛应用

9、下列选项中属于失业人员的是( )。
    a、16周岁以上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调查前四周积极寻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
    b、退休后愿意继续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老年人
    c、辞去原单位工作后不愿工作的劳动者
    d、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10、关于摩擦性失业说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几乎影响所有的人口群体、行业
    b、几乎任何国家、社会都会存在摩擦性失业
    c、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手段避免摩擦性失业的发生
    d、摩擦性失业倾向于一个较短的时期

二、判断题

1、失业也叫待业或下岗。

2、小张找工作屡次碰壁后,目前长期呆在家中不愿再去求职,他处于失业状态。

3、在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比调查失业率能够更好的反映实际失业水平。

4、我国的劳动统计制度目前已经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发展。

5、自然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种形式。

6、获取失业数据的两种调查方法分别是行政登记法和抽样调查法。

7、结构性失业的持续时间往往比摩擦性失业短。

8、经济波动对周期性失业的影响最大。

9、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工作能力的人不应被计入失业者。

10、美国黑人的保留工资低于白人,因此工作搜寻的时间可能比白人短。

第十章 失业(下)

一、选择题

1、在斯蒂格勒工作搜寻模型中,随着搜寻次数(或时间)的增加,搜寻的边际成本( )。
    a、递增
    b、递减
    c、不变
    d、波动变化

2、在斯蒂格勒工作搜寻模型中,随着搜寻次数(或时间)的增加,搜寻的边际收益( )。
    a、递增
    b、递减
    c、不变
    d、波动变化

3、以下( )属于工作搜寻的间接成本。
    a、制作求职简历的费用
    b、为参加求职面试购置服装的费用
    c、求职过程中的交通费用
    d、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放弃目前的工作机会及其收入

4、( )会导致工资的刚性。
    a、劳动力市场中介
    b、高校
    c、工会
    d、慈善组织

5、根据刚性工资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最低工资上升将导致失业水平( )。
    a、下降
    b、增加
    c、不变
    d、无法确定

6、( )用来研究失业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a、库兹涅茨倒u曲线
    b、菲利普斯曲线
    c、奥肯法则
    d、斯蒂格勒法则

7、失业率与实际gdp有着密切的联系,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时,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失业率每降低1%,实际gdp则减少3%
    b、失业率每降低1%,实际gdp则增加3%
    c、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gdp则增加3%
    d、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gdp则增加4%

8、下列( )不是失业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a、有劳动能力
    b、有工作意愿
    c、没有工作
    d、曾经参加过工作

9、一项帮助失业的汽车工人使用电脑操作的培训有助于减少( )。
    a、周期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10、关于我国失业统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涵盖了农村失业人员
    b、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是主要的统计指标
    c、只统计城镇失业人员
    d、失业统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1、世界各国都将降低失业率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政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失业会导致社会总产出下降
    b、失业使贫困发生率上升
    c、失业会影响社会安定
    d、失业会导致劳动者健康状况的改善

12、根据麦柯尔模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济萧条时,人们会降低最低可接受的工资
    b、劳动者会接受第一份超过其最低可接受工资的工作
    c、保留工资越低,搜寻时间就越长
    d、搜寻的时间长度受保留工资水平影响

13、请根据下表中某县的数据,计算该县的社会平均工资为( )万元。 人数(万人) 年平均工资(万元)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20 2.5 城镇私营就业人员 3 1.5 城镇个体就业人员 1 3.5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1
    a、2.42
    b、2.52
    c、2.37
    d、2.5

14、根据第13题的数据,计算该县的城镇失业率为( )。
    a、5%
    b、4%
    c、13%
    d、4.35

二、判断题

1、摩擦性失业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2、求职者的保留工资在确定之后就不会再调整。

3、在同一劳动力市场中,不同劳动者的保留工资具有趋同性。

4、失业会给失业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5、失业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失业的负面效应。

6、政府降低失业保险待遇会增加失业者的工作搜寻时间和失业期限。

7、工资刚性引起的失业往往与经济波动联系在一起。

8、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分析工作搜寻时间的决定。

9、一个经济体处于实现充分就业时,其失业率水平降至0。

10、失业会导致劳动者进行犯罪活动的概率上升。

11、目前一般认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在短期内也不存在替代关系。

12、失业意味着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出现闲置,但不会导致其折旧。

13、长期和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是不同的。

14、流动和培训成本的存在也是产生工资刚性的原因之一。

15、如果劳动力市场中的求职者数量与空缺岗位的数量相等,此时不存在失业现象。

猜你喜欢

  • 2023-02-27 01:19
  • 2023-02-27 01:04
  • 2023-02-27 00:55
  • 2023-02-27 00:54
  • 2023-02-26 23:49
  • 2023-02-26 23:39
  • 2023-02-26 23:34
  • 2023-02-26 23:28
  • 2023-02-26 23:17
  • 2023-02-26 23:07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