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中国大学mooc物理化学a2 杨金梅慕课答案大全-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随行课堂问答 正文

作者2023-10-22 15:22:35随行课堂问答 78 ℃0 评论
第七章 电化学(二)

7.5.1 可逆电池随堂测验

1、忽略液体接界处的不可逆性,丹聂尔电池zn | znso4 (b1) | cuso4 (b2) |cu可近似看作可逆电池。

7.5.2 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测定随堂测验

1、可用( )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
    a、希托夫法
    b、界面移动法
    c、库仑计
    d、波根多夫对消法

7.6.1 原电池热力学随堂测验

1、
    a、219.2
    b、-109.6
    c、-219.2
    d、109.6

7.6.2 能斯特方程随堂测验

1、
    a、>
    b、<
    c、=
    d、³

7.7.1 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随堂测验

1、还原电极电势越大,该电极氧化态物质结合电子的能力越弱。

7.7.2 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随堂测验

1、
    a、0.164
    b、‒0.164
    c、0.070
    d、‒0.236

7.8 电极的种类随堂测验

1、作为定义标准电极电势基础的是( )。
    a、酸性氢电极
    b、碱性氢电极
    c、酸性氧电极
    d、碱性氧电极

7.9 原电池设计随堂测验

1、可通过测定原电池电动势来求难溶盐的活度积ksp。下列电池中的( )可用于求agbr(s)的ksp。
    a、ag çagbr(s) çkbr(b) çbr2(l) çpt
    b、
    c、
    d、

7.10 分解电压随堂测验

1、电解过程中,使电解质在两极持续不断分解所需的最大外加电压称为分解电压。

7.11 极化作用随堂测验

1、极化对原电池产生的影响是:随着电流密度增加,原电池的工作电压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7.12.1 电解时的电极反应随堂测验

1、电解时,阳极上总是极化电极电势较低的反应优先发生。

7.12.2 电化学小结随堂测验

1、极化的结果是,原电池两极间的电势差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趋于无限大

第七章 电化学(一)

7.1.1 电化学的研究内容随堂测验

1、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在原电池中进行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7.1.2 原电池与电解池 法拉第定律随堂测验

1、用铜电极电解水溶液,当通过溶液的电量q = 96485.309 c时,电极上析出铜( )g。
    a、64
    b、32
    c、16
    d、8

7.2 离子的电迁移与迁移数随堂测验

1、一定条件下,强电解质ab的水溶液中,阳、阴离子运动速率的关系为,忽略水解离的影响,则迁移数=( )。
    a、0.75
    b、0.5
    c、0.25
    d、0.1

7.3.1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随堂测验

1、25℃时,已知某电导池的电池常数为22.81,在电导池中装入0.0025 的水溶液,测得其电阻为326 ω,则该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 。
    a、
    b、27.99
    c、
    d、

7.3.2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与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随堂测验

1、在300 k,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以下负离子中极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a、
    b、
    c、
    d、

7.3.3 电导测定的应用随堂测验

1、对于弱电解质ch3cooh,也有。

7.4.1 电解质溶液的活度与活度因子随堂测验

1、在25℃的水溶液中,,其正负离子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0.899,则正负离子的平均活度( )。
    a、0.899
    b、
    c、
    d、0.01

7.4.2 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离子强度随堂测验

1、质量摩尔浓度为1.5的 fecl3溶液的离子强度i =( )。
    a、6.5
    b、7.0
    c、8.0
    d、9.0

小测一

1、1、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发生还原反应的为阳极,氧化反应的为阴极

3、正极是阴极,负极是阳极

4、无论在电解池中还是在原电池中,阳离子都是往阴极移动,阴离子往阳极移动

5、法拉第定律表明电解时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与通过电解池的电荷量成正比

6、法拉第定律数学表达式中z表示电极反应的电荷数

7、无论在电解池还是原电池,稳恒电流时,在同一时间内流过电路中各点的电荷量是相等的

8、离子迁移数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运动速度,与离子的价数和浓度无关

9、电场强度能影响离子的运动速度,所以会影响离子迁移数

10、希托夫法测离子迁移数由外电路库仑计测定的总电荷量可算出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

11、希托夫法测离子迁移数是对选定的电极区域内某种离子进行物料衡算来求迁移数的

12、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的离子迁移

13、电解质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小测二

1、电导可以衡量导体的导电能力,其大小等于导体的电阻

2、强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

3、无论强电解质或弱电解质,其摩尔电导率均随溶液的稀释而增大

4、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可以用外推至浓度为零时得到

5、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无限稀释的弱电解质

6、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等于其溶液中阴、阳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之和

7、溶液中弱电解质的解离度近似等于其摩尔电导率与极限摩尔电导率的比值

8、难溶盐饱和水溶液中,溶液的电导率和该难溶盐的电导率相等

9、难溶盐的饱和水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该难溶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10、使用摩尔电导率时必须指明所涉及的基本单元,因为摩尔电导率还与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

小测三

1、电解质溶液的活度为其阴阳离子活度的乘积

2、由于电解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不能单独测出,故引入平均离子活度

3、平均离子活度等于平均离子活度因子乘以平均质量浓度相对于标准质量浓度的相对值

4、平均离子活度因子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有关

5、德拜休克儿极限公式适用于所有的电解质溶液

6、原电池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7、用热力学的方法研究电池时电池必须是可逆的

8、电池的可逆只要电极反应可逆即可

9、用图示法表示原电池时阳极写在右边,阴极写在左边

10、丹尼尔电池是具有化学可逆性的电池

11、韦斯顿标准电池最大的优点是电动势稳定

12、韦斯顿标准电池是可逆电池

13、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必须在电流无限接近于零的条件下进行

14、波根多夫对消法测电池电动势是用一个方向相反但数值相同的外加电压对抗待测电池的电动势的

15、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时导线和电极的材料可以不一致

小测四

1、原电池在恒温恒压可逆放电时所做的电功就是系统对环境所做的可逆非体积功

2、在原电池中,反应焓变与电池反应的可逆热相等

3、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大于零时,电池向环境放热

4、能斯特方程反映了各组分的活度或逸度对电池电动势的影响

5、可以根据电池的标准电动势求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6、电池电动势的大小与电池反应计量式的写法有关

7、对于一个原电池,电池反应的摩尔吉布斯焓变是定值

8、标准电池电动势即参加电池反应的各物质均处在各自标准态时的电动势

9、电池电动势是广度量

10、原电池中可逆非体积功等于电池电动势与电荷量的乘积

小测五

1、电池电动势是电池内部的各个相界面上所产生的电势差的总和

2、电极电势是绝对值

3、课本表里的电极电势是还原电极电势

4、可根据电极电势的高低来判断电极氧化态物质变成还原态物质趋向的大小

5、电池电动势可根据电极电势来计算也可以电池能斯特方程求算

6、扩散电势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7、盐桥可以消除液体接界电势

8、根据电极材料和它相接触的溶液将电极分为三类

9、第三类电极中极板不参与反应

10、从理论上来说,吉布斯自由能改变值小于零的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小测六

1、同一个化学反应只能设计一个原电池

2、根据一个化学反应设计成的原电池的电池电动势是一个固定值

3、可通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及其温度系数得到该化合物的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等热力学数据

4、可把沉淀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求难溶盐的溶度积

5、浓差电池可分为电极浓差电池和电解质浓差电池

6、分解电压是使电解质在两极持续不断分解所需的最大外加电压

7、当外加电压等于分解电压时的电极电势称为析出电势

8、极化时电极的电势与平衡时电极电势相等

9、超电势可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

10、极化使得阳极电极电势降低,阴极的电极电势升高。极化可分为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电化学小测

1、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a)强电解质溶液 (b) 弱电解质溶液 (c) 无限稀释电解质溶液 (d) 理想稀溶液
    a、a)强电解质溶液
    b、(b) 弱电解质溶液
    c、(c) 无限稀释电解质溶液
    d、(d) 理想稀溶液

2、关于离子的迁移数,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迁移数的大小只由离子运动速度决定,与离子的价数及浓度无关。 (b) 同一种离子的运动速度是一定的, 故它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 迁移数相同。 (c) 在只含某种电解质的溶液中,离子的运动速度越大,迁移数就越大。 (d) 离子迁移数大小与离子本性无关,只取决于外电场强度
    a、(a) 离子迁移数的大小只由离子运动速度决定,与离子的价数及浓度无关。
    b、(b) 同一种离子的运动速度是一定的, 故它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 迁移数相同。
    c、(c) 在只含某种电解质的溶液中,离子的运动速度越大,迁移数就越大。
    d、(d) 离子迁移数大小与离子本性无关,只取决于外电场强度

3、3. 弱电解质的电导率k和摩尔电导率∧m随浓度的变化关系为: (a) 电导率k和摩尔电导率∧m随浓度升高而增大; (b) 电导率k和摩尔电导率∧m随浓度升高而减少; (c) 电导率k随浓度升高几乎没什么变化,摩尔电导率∧m随浓度升高而减少; (d) 电导率k随浓度升高而减少,摩尔电导率∧m随浓度升高几乎没什么变化。
    a、(a) 电导率k和摩尔电导率∧m随浓度升高而增大;
    b、(b) 电导率k和摩尔电导率∧m随浓度升高而减少;
    c、(c) 电导率k随浓度升高几乎没什么变化,摩尔电导率∧m随浓度升高而减少;
    d、(d) 电导率k随浓度升高而减少,摩尔电导率∧m随浓度升高几乎没什么变化。

4、4.为了测定电极的电极电势, 需将待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电池, 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电势的数值。按照目前惯用的电池符号书写方式和iupac对电极电势符号的规定, 待测电池符号应是 (a) ( )标准氢电极‖待测电极(-) (b) (-)待测电极‖标准氢电极( ) (c) (-)标准氢电极‖待测电极( ) (d) ( )待测电极‖标准氢电极(-)
    a、(a) ( )标准氢电极‖待测电极(-)
    b、(b) (-)待测电极‖标准氢电极( )
    c、(c) (-)标准氢电极‖待测电极( )
    d、(d) ( )待测电极‖标准氢电极(-)

5、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a) 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后减 (d) 不变
    a、(a) 增大
    b、(b) 减小
    c、(c) 先增后减
    d、(d) 不变

6、用补偿法(对消法)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主要为了 (a) 消除电极上的极化 (b) 减少标准电池的电能损耗 (c) 在可逆情况下测定电池电动势 (d) 该方法简便易行
    a、(a) 消除电极上的极化
    b、(b) 减少标准电池的电能损耗
    c、(c) 在可逆情况下测定电池电动势
    d、(d) 该方法简便易行

7、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 (1) h2(g) 1/2o2(g) ─> h2o(l) (2) 2h2(g) o2(g) ─> 2h2o(l) 用 e1,e2表示相应反应的电动势,k1,k2 表示相应反应的平衡常数,下列各组 关系正确的是: (a) e1=e2,k1=k2 (b) e1 ≠ e2,k1=k2 (c) e1 =e2, k1 ≠ k2 (d) e1 ≠ e2,k1 ≠ k2
    a、(a) e1=e2,k1=k2
    b、(b) e1 ≠ e2,k1=k2
    c、(c) e1 =e2, k1 ≠ k2
    d、(d) e1 ≠ e2,k1 ≠ k2

8、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 (a) 正极 (b) 负极 (c) 阴极 (d) 阳极
    a、(a) 正极
    b、(b) 负极
    c、(c) 阴极
    d、(d) 阳极

9、与电池电动势有关的表述,错的是: (a)电池电动势即电池的端电压; (b)电池电动势就是通过电池的电流趋近于0时两端的电势差; (c)电池电动势等于构成电池的所有相间电势差的代数和; (d)在接触电势很小、液接界电势用盐桥消除时,有 e ≈ e(阴极)–e(阳极)。
    a、(a)电池电动势即电池的端电压;
    b、(b)电池电动势就是通过电池的电流趋近于0时两端的电势差;
    c、(c)电池电动势等于构成电池的所有相间电势差的代数和;
    d、(d)在接触电势很小、液接界电势用盐桥消除时,有 e ≈ e(阴极)–e(阳极)。

10、关于电池极化的话题,表述有误的是: (a)极化使阴极电位变小,阳极电位变大,与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无关; (b)极化的结果使原电池的输出电压变小; (c)极化的大小用超电势η表示,且η值总是取正值。 (d)产生极化的原因是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搅拌可以消除其中的浓差极化。
    a、(a)极化使阴极电位变小,阳极电位变大,与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无关;
    b、(b)极化的结果使原电池的输出电压变小;
    c、(c)极化的大小用超电势η表示,且η值总是取正值。
    d、(d)产生极化的原因是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搅拌可以消除其中的浓差极化。

11、有一原电池的温度系数为负值,则该电池反应的△s值将是: ( ) (a)正值 (b)负值 (c)等于0 ( d)无法确定
    a、(a)正值
    b、(b)负值
    c、(c)等于0
    d、( d)无法确定

12、电极电势是绝对值

13、扩散电势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引起的

14、电池电动势的大小与计量式的写法有关

15、在原电池中,反应焓变与电池反应的可逆热相等

16、标准电池电动势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均处在各自标准态时的电池电动势

17、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可以用外推法得到

18、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弱电解质的稀溶液

19、溶液中弱电解质的解离度近似等于其摩尔电导率和极限摩尔电导率的比值

20、电场强度影响离子的运动速度,所以会影响离子迁移数

21、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的离子会定向迁移

22、电解质溶液中所有离子的迁移数和为1

23、无论在电解池中还是原电池中,阳离子都往阴极移动,阴离子都往阳极移动

第十章 界面现象

10.1.1 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随堂测验

1、表面张力、表面功和表面吉布斯函数三者是从不同角度描述系统表面的同一性质,因此,它们的数值及单位是等同的。

10.1.2 热力学公式随堂测验

1、液滴自动呈球形的原因是减小表面张力。

10.1.3 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随堂测验

1、比较下列物质在20℃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
    a、
    b、
    c、
    d、

10.2.1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随堂测验

1、
    a、
    b、
    c、
    d、

10.2.2 毛细现象和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随堂测验

1、将洁净玻璃毛细管(能被水润湿)垂直插入水中时,水柱将在毛细管中()。
    a、上升
    b、下降
    c、与水面相平
    d、无法判断

10.2.3 亚稳状态及新相的生成随堂测验

1、亚稳态存在的原因为新相难以生成,可以通过加入新相种子的方法消除亚稳态。

10.3.1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等温吸附随堂测验

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本质区别是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不同;物理吸附时,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以化学键力相互作用,化学吸附时,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以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10.3.2 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和吸附热力学随堂测验

1、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适合于任何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10.4 固-液界面随堂测验

1、

10.5.1 溶液表面的吸附随堂测验

1、下列物质在水中产生正吸附的是()。
    a、氢氧化钠
    b、蔗糖
    c、食盐
    d、油酸钠(十八烯酸钠)

10.5.2 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活性剂随堂测验

1、当()时,称该物质为表面活性物质,溶液的表面对表面活性物质发生正吸附。
    a、<0
    b、>0
    c、=0
    d、>100

小测一

1、界面相的分子处于不平衡的力场中导致界面张力产生

2、界面张力是一切界面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3、表面张力是引起液体表面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

4、表面功和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一样的

5、表面张力,表面功,表面吉布斯函数在数值和量纲上是等同的

6、界面吉布斯函数有自动减小的趋势

7、小液滴聚集成大液滴时表面积会减小

8、界面张力与物质本性无关

9、一般情况下,气相对液体的表面张力影响不大

10、界面张力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小测二

1、附加压力是由于液面弯曲而产生

2、附加压力的大小是内外压力之差

3、拉鲁拉斯方程表明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液体表面张力成反比

4、空气中的肥皂泡有两个气液界面

5、毛细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附加压力

6、在一定温度下,毛细管越细,液体密度越小,液体对管壁润湿性越好,则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得越低

7、表面张力的存在是弯曲页面产生附加压力的根本原因

8、农民锄地可以破坏土壤中的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

9、最大气泡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是利用毛细现象的原理

10、最大气泡法测液体表面张力实验中,气泡由小变大,其曲率半径由大变小

小测三

1、弯曲液面饱和蒸汽压和相同条件下的平液面一样

2、开尔文公式表明液面曲率半径越小,与其成平衡的饱和蒸汽压将越小

3、毛细管凝结现象可以用开尔文公式解释

4、硅胶类干燥剂是利用毛细管凝结的原理来达到干燥的目的的

5、人工降雨时喷洒碘化银颗粒是使其成为水蒸气的凝结中心

6、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是造成液体过热的主要原因

7、物理吸附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化学吸附的作用力是化学键力

8、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既可单层也可多层

9、吸附平衡是静态平衡

10、朗缪尔吸附等温式适用于单和多分子层吸附

单元小测

1、在相同的温度及压力,把一定体积的水分散成许多小水滴,经这变化过程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a、总表面能
    b、比表面
    c、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d、表面张力

2、与附加压强无关的现象是:
    a、毛细管上升现象
    b、过热液体
    c、过饱和蒸汽
    d、盐碱地不能生长植物

3、肥皂泡的内外压力差为:
    a、4γ/r
    b、2γ/r
    c、γ/r
    d、γ/4r

4、当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剂后,所产生的结果是:
    a、dγ/ dc< 0,正吸附
    b、dγ/ dc < 0,负吸附
    c、dγ/ dc > 0,正吸附
    d、dγ/ dc > 0,负吸附

5、液体对光滑表面的润湿程度常用接触角来量度,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θ= 0°时,液体对固体完全不润湿
    b、θ= 180°时,液体对固体完全润湿
    c、θ= 90°时,是润湿与不润湿的分界线
    d、0°< θ< 90°时,液体对固体润湿程度小

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
    b、(b) 平面液面附加压力为零
    c、(c)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d、(d)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7、同外压恒温下,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a、大
    b、一样
    c、小
    d、不定

8、已知 293 k 时,水-辛醇 的界面张力为 0.009 n/m,水-汞的界面张力为 0.375 n/m,汞-辛醇的界面张力为 0.348 n/m,故可以断定
    a、辛醇不能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
    b、辛醇可以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
    c、辛醇可以溶在汞里面;
    d、辛醇浮在水面上。

9、凹液面对应的饱和蒸气压比平液面的小。

10、表面活性剂分子上一定含有憎水性基团和亲水性基团。

11、升高温度,液体的表面张力减小

12、表面活性剂是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13、化学吸附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

14、浸湿过程是气-固界面完全被液-固界面取代的过程。单位面积上浸湿过程的吉布斯函数变为___ _ 。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一)

11.1.1 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随堂测验

1、

11.1.2 基元反应和质量作用定律随堂测验

1、某基元反应a b→d,此反应的级数为()。
    a、0
    b、1
    c、2
    d、无法确定

11.1.3 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和反应速率的测定随堂测验

1、化学反应的反应级数()。
    a、只能是正整数
    b、一定是大于1的正整数
    c、可以是任意值
    d、一定是负数

11.2.1 零级反应和一级反应随堂测验

1、已知某反应的反应物无论其初始浓度为多少,反应掉的2/3时所需时间均相同,则该反应为零级反应。()

11.2.2 二级反应随堂测验

1、
    a、300 s
    b、无法确定
    c、600 s
    d、900 s

11.2.3 n级反应随堂测验

1、
    a、
    b、
    c、
    d、

11.3.1 速率方程的确定——尝试法随堂测验

1、尝试法可通过各级反应速率方程积分形式的线性关系来确定反应级数。()

11.3.2 速率方程的确定——半衰期法随堂测验

1、应用半衰期法来确定反应级数时,必须通过改变初始浓度重复进行多次实验来获得多组()数据。()

11.3.3 速率方程的确定—— 初始速率法和隔离法随堂测验

1、初始速率法和隔离法都可用于确定反应的分级数。

小测一

1、影响反应速率的基本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2、反应速率是单位体积的转化速率

3、某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与其反应物的消耗速率相等

4、基元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碰撞直接转化为产物

5、基元反应是组成一切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

6、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

7、反应分子数是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

8、化学反应方程可以代表基元反应

9、非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只能通过实验数据加以确定

10、同一反应中,浓度速率常数和压力速率常数相等

小测二

1、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 )
    a、(a) 简单反应
    b、(b) 单分子反应
    c、(c) 复杂反应
    d、(d)上述都有可能

2、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各种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a)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大小有关
    b、(b) 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长短有关
    c、(c) 反应速率与用来表示速率的组分选择无关
    d、(d) 反应速率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无关

3、关于反应级数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c、(c) 反应总级数一定大于对任一反应物级数
    d、(d) 反应级数要通过机理推导或者实验来确定

4、气相反应 a 2b ─> 2c,a 和 b 的初始压力分别为 p(a)和 p(b),反应开始时并无 c。若 p 为体系的总压力,当时间为 t 时,a 的分压为
    a、(a) p(a)- p(b)
    b、(b) p - 2p(a)
    c、(c) p - p(b)
    d、(d) 2[p - p(a)] - p(b)

5、已知二级反应半衰期 t1/2 为 1/(kc0),则反应掉1/4所需时间 t1/4 应为
    a、(a) 2/(kc0)
    b、(b) 1/(3kc0)
    c、(c) 3/(kc0)
    d、(d) 4/(kc0)

6、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无关

7、由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判断反应级数

8、反应物的浓度与时间成正比的是一级反应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二)

11.4.1 阿伦尼乌斯方程随堂测验

1、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1.4.2 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随堂测验

1、

11.5.1 对行反应随堂测验

1、

11.5.2 平行反应随堂测验

1、

11.5.3 连串反应随堂测验

1、某连串反应a→b→c,实验测得b非常活泼。当反应稳定后,则( )。
    a、b的生成速率大于b的消耗速率
    b、b的生成速率小于b的消耗速率
    c、b的生成速率等于b的消耗速率
    d、无法确定

11.6.1 选取控制步骤法&平衡态近似法随堂测验

1、用平衡态近似法推导速率方程时,可以用控制步骤前的快速平衡步骤中的平衡关系式消除速率表达式中出现的任何中间体的浓度。

11.6.2 稳态近似法随堂测验

1、林德曼的单分子反应机理认为,单分子反应需要通过碰撞形成( )分子,然后进一步反应生成产物。

11.6.3 非基元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与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随堂测验

1、非基元反应的阿伦尼乌斯活化能不具有类似能峰的含义。

11.7.1 单链反应随堂测验

1、单链反应是指在链的传递步骤中,消耗一个链的传递物的同时产生( )新的链的传递物的链反应。
    a、一个
    b、多个
    c、一个或多个
    d、无法判断

11.7.2 支链反应与爆炸界限随堂测验

1、温度、压力和气体组成均可能对爆炸反应产生影响。

小测三

1、活化能越高,则反应速度对温度越敏感

2、阿伦尼乌斯方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3、若温度变化范围不大的时候可把活化能视为常数,则可得到阿伦尼乌斯的定积分形式

4、基元反应的活化能表示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值

5、非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没有具体物理意义,是由组成该反应的几个基元反应的活化能的代数和

6、正逆反应的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反应的摩尔恒容反应热

7、在对行反应中反应物的净消耗速率为同时进行的正逆反应速率的代数和

8、级数相等的平行反应中,两产物浓度反比于两反应速率常数之比

9、连串反应中中间产物在反应中间会出现一个极大值

10、最简单的一级对行反应中反应平衡常数等于正逆反应速率常数之比

小测四

1、由阿伦尼乌斯公式,可知以下表述不够准确的是:
    a、温度升高10k,反应速率常数k增加倍数在2~6倍间;
    b、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对温度越敏感;
    c、反应温度越高,某反应的温度系数下降;
    d、反应温度升高,对于活化能为负的反应,速率将下降。

2、对于单分子反应a 一 p,一般来说,它是:
    a、基元反应
    b、一级反应
    c、二级反应
    d、上述都有可能

3、当有多个反应物时,要确定各反应物的分级数,应采用的最适宜方法为
    a、隔离法
    b、初速率法
    c、半衰期法
    d、微分法

4、一级反应完成 87.5% 所需时间是完成 50% 所需时间的
    a、2 倍
    b、3倍
    c、10 倍
    d、20 倍

5、某反应在指定温度下,速率常数k为 0.0462 min-1,反应物初始浓度为 0.1 mol·dm-3 ,该反应的半衰期应是
    a、150 min
    b、15 min
    c、30 min
    d、条件不够,不能求算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三)

11.8 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随堂测验

1、通过碰撞理论与阿伦尼乌斯方程的比较,活化能ea与温度有关,在温度不太高时其与临界能ec近似相等。

11.9.1 势能面、反应途径和活化络合物随堂测验

1、活化络合物是介于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过渡状态,处于反应途径上的势能( )。
    a、最高点
    b、最低点
    c、可能是最高点也可能是最低点
    d、无法判断

11.9.2 艾林方程随堂测验

1、原则上只要知道了有关分子的结构,就可以用艾林方程计算反应速率常数k,而不必进行动力学测定。所以过渡状态理论有时称为绝对反应速率理论。

11.10 溶液中反应随堂测验

1、在溶剂对反应组分无明显作用的情况下,活化控制的溶液中反应速率与气相中的反应速率相似。

11.11.1 光化学反应的过程&光化学定律随堂测验

1、在光的作用下,某些非自发的化学反应可以进行。

11.11.2 光化学反应的机理与速率方程随堂测验

1、光化学反应初级过程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11.12.1 催化作用的通性随堂测验

1、下面关于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参与反应,但在反应结束后其化学性质和数量都不改变。
    b、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c、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d、能加速正反应的催化剂也能加速逆反应。

11.12.2 多相催化反应随堂测验

1、多相催化反应中,对于同一个反应,操作条件改变,速率控制步骤可能改变。

单元小测

1、按照反应速率理论的观点,错误的是
    a、反应物分子要碰撞才能反应。
    b、反应物分子只要发生碰撞就可以生成产物。
    c、提高碰撞频率zab和有效碰撞的几率q,是提高反应速率的基本方法。
    d、反应物分子的碰撞动能超过临界值ec就可以生成产物。

2、关于光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每吸收一个光子则活化一个反应物分子。
    b、大多数光化学反应的温度系数与热反应接近,即温度升高 10 ℃,反应速率增加约 2 ~ 4 倍。
    c、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速率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在一定温度下光化学平衡时,平衡组成随之确定。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爆炸反应的机理为链反应。
    b、多相反应若为表面控制,其速率方程即扩散速率方程。
    c、若溶剂对反应物无明显作用,对于活化控制的溶液中的反应,其反应速率与气相反应的速率相当。
    d、界面越大,或说分散度越大,越有利于多相反应。

4、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
    b、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平衡,以致使转化率大大地提高了
    d、催化剂能同时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

5、关于简单碰撞理论中临界能ec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分子应具有的最低能量。
    b、碰撞分子对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
    c、反应物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在联心线方向上分量的最低阈值。
    d、ec就是反应的活化能。

6、a → p 为二级反应,若 a 的起始浓度为1 mol·dm-3,反应1 h后 ,a 的浓 度减少 1/2,则反应 2 h后 ,a 的浓度是
    a、1/4 mol·dm-3
    b、1/3 mol·dm-3
    c、1/6 mol·dm-3
    d、缺少k值无法求

7、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光活化过程)不需要活化能

8、一般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如果活化能越大,则反应速率受温度的影响也越大。

9、0、1、2级这种恰好为整数级的反应为基元反应,非整数级的反应必为非基元反应。

10、朗缪尔吸附理论假设,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吸附和解吸达动态平衡时有确定的覆盖率。但其假设不很严格。

11、对于溶剂对活化能影响不大的、活化控制的溶液中反应,由于存在溶剂的笼蔽效应,反应速率比气相反应低得多。

1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三种。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12.1.1 分散系统的分类及基本性质随堂测验

1、憎液溶胶是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12.1.2 丁铎尔效应和瑞利公式随堂测验

1、丁铎尔效应的实质是溶胶粒子对光的( )。
    a、散射
    b、反射
    c、吸收
    d、透过

12.1.3 超显微镜与粒子大小的近似测定随堂测验

1、用超显微镜观察溶胶粒子时,无法看到粒子本身的形状和大小,但可以根据观察结果估算粒子的平均大小,并粗略推测其形状。

12.2.1 布朗运动与扩散随堂测验

1、与真溶液中的分子热运动类似,溶胶粒子的布朗运动也符合分子运动规律。

12.2.2 沉降与沉降平衡随堂测验

1、多相分散系统达到沉降平衡时,粒子沿高度方向形成浓度梯度,底部粒子的数浓度较高。

12.3.1 电动现象随堂测验

1、下列属于溶胶的电动现象的有( )。
    a、电泳
    b、布朗运动
    c、扩散平衡
    d、流动电势

12.3.2 扩散双电层理论随堂测验

1、当时,溶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12.3.3 溶胶的胶团结构随堂测验

1、向中加入制备溶胶,若过量,则优先吸附何种离子?
    a、
    b、
    c、
    d、

12.4.1 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随堂测验

1、溶胶稳定的原因是( )。
    a、胶粒带电
    b、溶剂化作用
    c、布朗运动
    d、丁铎尔效应

12.4.2 溶胶的聚沉随堂测验

1、向溶胶中加入电解质,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溶胶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12.5 乳状液的分类与鉴别稳定和去乳化随堂测验

1、要想得到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的存在。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