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 单元测验1、世界环境日是?
a、4月22日
b、3月22日
c、6月5日
d、6月6日
2、世界地球日是?
a、4月22日
b、3月22日
c、6月5日
d、6月6日
3、按引起的因素划分,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a、环境污染问题
b、生态破坏问题
c、原生环境问题
d、次生环境问题
4、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
a、环境污染问题
b、生态破坏问题
c、资源问题
d、人口问题
5、环保ngo指的是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的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
6、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197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第一章 绪论 作业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理论2.1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随堂测验1、下列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是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和谐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2、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三大特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中,即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生态平衡。
3、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是科学技术进步。
4、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和代际间的公平。
5、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6、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三大特征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提高生活质量为基础,保护环境为目的。
7、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
8、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等。
2.2 生态文明理论与内涵随堂测验1、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构建的目标是一样的,是 。
a、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b、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c、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d、实现生态内部协调。
2、文明的内核是人的观念的集合 ,尤其是价值观。
3、健康文明体的判断标准是主体(主流)观念的进步水平;人群所持观念的清晰、稳定和普遍程度;观念与外化形态的一致性。
4、生态文明表明人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5、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核心内容是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
6、循环经济追求“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个流程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理论——单元测试1、循环经济追求“ “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个流程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a、产品—再生资源
b、废物—产品—再生资源
c、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d、废物—资源—产品
2、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是 。
a、公平性原则
b、经济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3、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三大特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中,即 。
a、经济繁荣
b、社会公平
c、生态安全
d、社会和谐
4、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包括?
a、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b、建设生态城市
c、发展循环经济
d、倡导绿色消费
5、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
6、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理论——单元作业1、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2、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第六章 大气污染与防治第六章大气污染与防治——单元测试1、中间层是指从平流层顶到_______高度属于中间层,次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空气有较强的的对流运动
a、75km
b、85km
c、95km
d、100km
2、_____是大气圈最下一层,虽然很薄,但占质量的四分之三。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成层
3、一般情况下,_______污染物扩散能力越强,但另一方面,风速越大,则烟雨的抬升高度越低,反而会增加污染物的地面浓度。
a、风速越小
b、风速不变
c、风速越大
d、以上都不是
4、大气湍流是指空气在主导风向上出现_____振性的搅拌。
a、向左有规则运动
b、向右有规则运动
c、上下左右无规则
d、上下无规则
5、在大气结构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层是
a、逸散层
b、平流层
c、热成层
d、对流层
6、造成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人类活动是( )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水能资源的利用
c、核能的利用
d、太阳能的利用
7、( )是煤燃烧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一氧化氮
d、二氧化硫
8、大气是由什么组成?
a、干燥清洁的空气
b、水汽
c、氮气
d、悬浮颗粒
9、大气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类型按照污染源的排放形式分为哪些?
a、点源
b、线源
c、面源
d、其他
10、______,_____,污染物扩散稀释的速度越快,污染物的浓度越低。
a、风速越大
b、风速越小
c、湍流越强
d、湍流越弱
11、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有哪些?
a、平均风
b、湍流
c、大气层结特征
d、太阳辐射等
12、无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多种多样的
a、大气污染源
b、大气污染物
c、大气污染类型
d、大气污染危害
13、怎样加强宏观调控?
a、严格环境准入制度
b、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c、重视经济政策支持
d、注重调整农村的能源结构以及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保责任。
14、大气污染源是指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大气污染源可分为天然大气污染源和人为大气污染源。
15、制约大气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的最根本因子是平均风和湍流。
16、风速增大,还有可能增大开放源的源强,因此,风速对污染物的环境浓度具有双重的影响。
17、产业布局不合理是造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改善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十分必要
18、根据燃料的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反应,可把大气污染分为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
19、大气污染源的主要类型按照排放的时间分为连续源、间歇源、瞬间源。
20、大气温度日变化规律为上午日出层结不稳定逐渐加强,正午时分层结不稳定最强,午后大气逐渐变为中性层结,日落后大气稳定层结逐渐加强
2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积极推进工业污染控制,加强宏观调控。
22、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23、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称为
第八章土壤污染与防治第八章土壤污染与防治——单元测试1、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多达一百多种,常用的修复技术也有十几种。下列不属于土壤修复技术的是 。
a、物理技术
b、化学技术
c、生物技术
d、计算机技术
2、土壤污染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
a、生态关系失衡,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b、土壤环境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减产、降质
c、重金属病开始出现
d、以上都不是
3、土壤污染具有 的特点。
a、长期性
b、潜伏性
c、累积性
d、传递性
4、土壤污染治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治理。
a、控制污染源
b、增加环境承载力
c、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
d、积极开展土壤修复与治理工作
5、土壤污染就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出了土壤容纳的能力和土壤净化的速度,因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使污染物质的积累过程逐渐占据优势,破坏了土壤的自然动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壤自然正常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以致造成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通过食物链引起对生物和人类的直接危害,甚至形成对有机生命的超地方性危害。
6、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但是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很长。
7、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量或负荷量。
8、根据人为污染源来源的不同,土壤污染源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生物污染源等。
第八章土壤污染与防治——单元作业1、土壤污染的定义。
2、针对土壤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第三章 全球环境问题第三章 全球环境问题——单元测试1、臭氧层是指___左右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平流层,它可以有效地阻挡太阳光对地球生物有害的大部分紫外线辐射到达地球。
a、22千米
b、23千米
c、28千米
d、25千米
2、酸雨要怎样进行控制?
a、燃料燃烧前控制
b、燃料燃烧过程中控制
c、不需控制
d、燃料燃烧后处理
3、自工业化以来,人类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过去100年增加二分之一,近20年来几乎每年增加10%
4、全球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问题。
5、pops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放大性、长距离迁移性、高毒性的特性。
6、pops很难在生物的新陈代谢、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方式下降解
第三章 全球环境问题——单元作业1、全球环境问题小组任务,请提交word格式的文本,具体要求见附件。组长把线上研讨或线下研讨的图片用qq发给老师。
第七章 水体污染与防治第七章水体污染与防治——单元测试1、水体自净是指水体受到污染后,由于___________等因素作用,会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能恢复到受污染以前状态
a、物理、化学
b、物理、生物
c、化学、生物
d、物理、化学、生物
2、固体含量指标通常是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是指把水样用孔径为___的l滤膜过滤后,被滤膜截留的残渣在一定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后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
a、0.45um
b、0.46um
c、0.55um
d、0.44um
3、_______是导致湖泊、水库和海湾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
a、氮和磷
b、氮和氧
c、磷和氧
d、氢和氧
4、生化需氧量即bod定义是指在水温_______的条件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至无机物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a、15℃
b、20℃
c、25℃
d、35℃
5、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_____________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现象。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放射性
6、人为污染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a、工业污染源
b、农业污染源
c、生活污染源
d、自然污染源
7、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
a、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
b、提高城市生活用水利用率
c、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d、以上都不是
8、工业污染源的特点是: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危害性大
9、物理自净、化学自净以及生物化学自净三种过程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和同时进行的。
10、水质是指水与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通常用水质指标来衡量水质的好坏。
11、符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应该是:基建费用合理,处理流程简单;节省能耗,运行费用较低,或同样的费用,处理效率能提高;尽可能将污水的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去除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污染物质的能力较强。
12、水体污染源包括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13、水质指标分为物理性水质指标、化学性水质指标、生物学水质指标和放射性水质指标。
14、根据水中所含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化学指标可分为无机物指标和有机物化学指标。
15、水体污染防治的途径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城市污水资源化,工业水污染防治,开展流域性水污染防治,因地制宜发展污水处理技术。
第七章 水体污染与防治——单元作业1、表征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主要有哪些?请概述这些指标的定义。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1:26
- 2022-12-05 20:53
- 2022-12-05 20:53
- 2022-12-05 20:49
- 2022-12-05 20:41
- 2022-12-05 20:38
- 2022-12-05 20:15
- 2022-12-05 20:07
- 2022-12-05 19:25
- 2022-12-05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