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小论文中华文明礼仪期末小论文1、论文具体内容如下: 挑选一段对你影响最大、感触最深的微课视频,围绕这段微课视频写一篇读后感。请直接在考试页面作答,尽量不用附件形式提交。 具体要求:1.题目自拟;2.字数600以上; 3.体裁不限,诗歌和小说除外。
第一周 绪论第一周单元测验1、关于中华文明礼仪的起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源于祭祀 ②源于习俗 ③源于国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
2、周公制礼的发生时间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3、以下哪些属于中华文明礼仪的内容? ( ) ①敬天法祖 ②慎终追远 ③爱国如家 ④互谅互让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不学礼,无以立”出自我国哪部传统经典? ( )
a、《论语》
b、《孟子》
c、《老子》
d、《礼记》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中华文明礼仪能够教会我们成为人格完善的人。
b、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c、中华文明之礼的核心,是用来端正人们的内心。
d、中华文明礼仪是古代人的礼仪,在今天已经完全过时了。
6、以下属于中华文明礼仪规范的是 。 ①孝悌礼 ②师学礼 ③修身礼 ④处世礼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二周 坐立文明第二周单元测验1、中国人讲究,站立姿势要像哪种植物一样挺拔? ( )
a、松树
b、柏树
c、白杨
d、竹子
2、唐代以前人们的坐姿以跪坐为主,是因为 还没有流行。
a、席子
b、椅子
c、桌子
d、柜子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不同场合有坐姿和站姿要求。
b、在中华文明礼仪中,每种的坐立仪态体现的不同的礼仪内容。
c、站立时身体要挺直端正,不能歪头扭身,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
d、坐立并没有想象中重要,不必大惊小怪。
4、魏斯是古代恭谦下士、重视贤才的正面例子,那么他是战国时 的开国国君。
a、燕国
b、赵国
c、魏国
d、晋国
5、以下哪个典故是对站立恭谦的诠释? ( )
a、七擒孟获
b、三顾茅庐
c、青梅煮酒
d、桃源三结义
6、坐立礼仪包括哪些内容? ( ) ①坐立姿态优美 ②坐立姿态得体 ③坐立时内心要恭敬 ④互坐立时内心谦逊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坐不中席”意思是说,坐在席子上的时候,不应坐在席子 的位置。
a、左边
b、右边
c、中间
d、前边
8、坐席礼仪包括哪些内容? ( ) ①避席 ②异席 ③坐中席 ④正席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当与尊长同坐需要敬酒或回答问题时需要遵循 礼仪。
a、避席
b、异席
c、坐中席
d、正席
第三周 行走仪态第三周单元测验1、古代常见的行走仪态,除了“步”还有哪些? ①趋 ②走 ③奔 ④翔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慢慢地行走,古代称之为 。
a、步
b、走
c、奔
d、翔
3、朋友相见或迎接客人时,应该小快步走向对方,这种行走仪态称为 。
a、趋
b、走
c、奔
d、翔
4、“行不中道”是说走路时不应走在道路 。
a、左侧
b、中间
c、右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仪制令是古代的 。
a、穿衣规定
b、住宅规定
c、交通规则
d、饮食规则
6、“不履阈”意思是说,行走时 。
a、不踩门槛
b、不踩台阶
c、不抄小路
d、不抄近道
7、“滥竽充数”中 先生是行就正道的反面典型。
a、东郭
b、西郭
c、南郭
d、北郭
8、“行就正道”告诉我们要 。 ①走正路 ②走大路 ③不走捷径 ④不走邪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澹台灭明是哪部经典中的人物? ( )
a、《论语》
b、《老子》
c、《中庸》
d、《大学》
第四周 行孝及时第四周单元测验1、下列属于孝亲礼仪的选项是 。 ①顺亲 ②敬亲 ③养亲 ④忤逆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列对孝亲礼仪中的“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态度上对父母长辈和顺
b、不管任何情况,都要绝对服从父母
c、当遇到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态度上要保持恭顺
d、不盲目顺从父母长辈的意志
3、下列不能反映古代孝亲礼仪的是 。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b、冬温夏清
c、孔融让梨
d、赡养父母
4、自 起,儒家思想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5、“拾葚异器”故事中的主人公是 。
a、蔡顺
b、仲由
c、黄香
d、孔融
6、古语中常说哪种动物有“跪乳之恩”? ( )
a、羊
b、马
c、鸦
d、兔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谁的名言?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8、王杖制度中国君会赐予年满 的老人手杖?( )
a、50岁
b、60岁
c、70岁
d、80岁
9、“千叟宴”这一尊老礼俗兴起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第五周 兄友弟恭第五周单元测验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中“弟”的意思是 。
a、友爱兄弟
b、友爱朋友
c、善待长辈
d、善待邻居
2、古代用 表示兄弟姐妹间的最长者。
a、孟
b、仲
c、叔
d、季
3、汉高祖刘邦以“季”为字,表明他在家中排行 。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4、以下与兄弟姐妹相处的态度或做法,不值得提倡的是 。
a、学会谦让
b、乐于跟兄弟姐妹之间分享
c、仗着年长欺负幼小的弟弟妹妹
d、与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帮助
5、“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6、古代称兄弟姐妹为 。
a、手足
b、同窗
c、伉俪
d、鹣鲽
7、以下属于手足之间相处礼仪内容的选项是 。 ①对为兄者的礼仪要求 ②对为姐者的礼仪要求 ③对弟弟的利益要求 ④对妹妹的礼仪要求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荀子》中“慈爱而见友”是对 提出的礼仪要求。
a、兄长
b、朋友
c、同学
d、父亲
9、面对兄弟姐妹,如果是自己犯了错误,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勇于承认错误
b、拒绝道歉
c、当此事不存在
d、推卸自己的责任
第六周 礼让邻里第六周单元测验1、《周礼》中记载, 家为邻, 邻为里。
a、二,二
b、三,三
c、四,四
d、五,五
2、下列邻里关系中,不值得提倡的是 。
a、邻里和睦
b、礼让谦和
c、守望相助
d、斤斤计较
3、古人称与父亲同辈并年长于父亲的邻居为 。
a、直呼其大名
b、伯伯
c、叔叔
d、爷爷
4、邻里是以 为基础,形成的一个小的社会群体。
a、地缘
b、血缘
c、家庭
d、村落
5、“王吉因枣去妻”故事中,有枣树的邻居位于王吉家的 。
a、东边
b、西边
c、南边
d、北边
6、构建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 。 ①化解矛盾和纠纷 ②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③促进家庭关系和谐 ④维持社会稳定和谐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杜甫草堂位于今天的 。
a、成都
b、重庆
c、贵阳
d、昆明
8、《又呈吴郎》中的“吴郎”与杜甫是什么关系? ( )
a、朋友
b、亲戚
c、同窗
d、邻居
9、《又呈吴郎》一诗中提到,在杜甫草堂西边的邻居是什么身份?( )
a、一位小女孩
b、一位老婆婆
c、一位老爷爷
d、一位中年乞丐
第七周 餐饮有序第七周单元测验1、如果家中有老人,就餐时要引导他们坐在餐桌的 。 ①左边 ②东边 ③西边 ④面朝大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对古人餐饮坐席礼仪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尚左
b、尊东
c、面朝大门为尊
d、背靠大门为尊
3、以下属于古代餐饮礼仪内容的是 。 ①长者先举筷 ②长者先离席 ③饮食中间如果有事,应向同席的长辈请示,得到允许后方可离席 ④饮食中间如果有事,可以悄悄离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以下符合饮食礼仪的是 。 ( ) ①食无声 ②挑食 ③不挑食 ④食以洁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十不食”的礼仪要求是谁提出的? (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6、以下属于“十不食”内容的是 。 ①色恶,不食 ②臭恶,不食 ③失饪,不食 ④不时,不不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注重一日吃 餐。
a、一
b、二
c、三
d、四
8、以下不属于古人提倡饮食做法的是 。
a、饮食适量
b、暴饮暴食
c、饥不可太饥
d、饱不可太饱
9、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古人认为,春季口味酸,应该吃顺应时令的小麦和羊肉 ②一年四季人们对口味会产生不同的需求 ③古人饮食是为了追求口腹之欲 ④追求身体健康是古人对饮食的更高追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八周 师学礼第八周单元测验1、历史上“夫子”曾是对哪一种职业的称呼? ( )
a、老师
b、木匠
c、樵夫
d、农民
2、以下属于对老师称呼的选项是 。 ①恩师 ②函丈 ②业师 ④先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对“先生”以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①明清时期,先生成了老师的通称 ②古代的“先生”多为男性 ③后来先生成为对知识份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 ④“先生”只能指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古代老师的地位很高,可以跟 并列。 ①天 ②地 ②君 ④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束脩”在孔子时代是指 。
a、五条干肉
b、五斤干肉
c、十条干肉
d、十斤干肉
6、对“束脩礼”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行“束脩礼”后,象征学生正式拜在老师门下
b、“束脩礼”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
c、古代的“束脩礼” 形式过于复杂,完全没有任何正面意义
d、古代皇太子也要向老师行“束脩礼”
7、尊敬师长的礼仪包括 。 ①称师礼 ②见师礼 ③拱手礼 ④与老师相处的礼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在古代学校,学生一般会拜 。
a、孔子像
b、老子像
c、菩萨像
d、佛祖像
9、当路遇老师时,古代的学生一般会 。 ①趋而进 ②正立拱手 ③言语有礼 ④赶紧躲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九周 同窗礼第九周单元测验1、今天 “同门”是指 。
a、师从同一位老师的学生
b、师从不同老师的学生
c、同一所学校的学生
d、同一年级的学生
2、“同舍晨趋侍,胡为淹此留”出自以下哪位诗人?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3、古代同榜考中的人称之为 。
a、同窗
b、同舍
c、同科
d、同学
4、“徙木立信”的故事发生在 。
a、秦国
b、楚国
c、赵国
d、齐国
5、徙木立信”中的扛杆者最后得到 赏赐。
a、十金
b、二十金
c、三十金
d、五十金
6、有一次曾子妻子去赶集,许下一个诺言使孩子不再哭闹。妻子赶集回来后不想兑现承诺。曾子却言出必行,为培养孩子讲诚信的品德,最终 。
a、把鸡杀了
b、把鸭杀了
c、把猪杀了
d、以上都不对
7、俞伯牙、钟子期是 时期知音的典范。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8、俞伯牙是古代的 。
a、樵夫
b、琴师
c、屠夫
d、厨师
9、钟子期是古代的 。
a、樵夫
b、琴师
c、屠夫
d、厨师
第十周 敬学礼第十周单元测验1、“韦编三绝”故事中的主人公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2、以下典故不属于勤奋读书的是 。
a、囊萤映雪
b、凿壁借光
c、悬梁刺股
d、拔苗助长
3、“头悬梁”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大学问家 。
a、孙敬
b、孙静
c、苏秦
d、匡衡
4、以下关于读书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读书是为了学习圣贤的教诲 ②读书有助于增长自己的见识 ③读书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学问 ④古人对读书抱有很大的敬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古人读书会进行以下哪些仪式? ( ) ①净手 ②洁案 ③沐浴 ④焚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焚香闲看玉溪诗”出自宋代哪位诗人? ( )
a、李白
b、杜甫
c、陆游
d、苏轼
7、以下不属于“程门立雪”中故事人物的是 。
a、杨时
b、游酢
c、程颐
d、程颢
8、“程门立雪”的故事发生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以下关于求学说法正确的有 。 ①求学不仅需要聪敏好学,还要勇于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②一个人丰富自己学识的有效办法是虚心好问 ③保持虚心和谦逊是求学中应有的态度 ④一个人可以不分任何场合地请教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十一周 成人礼第十一周单元测验1、对古人“字”与“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字”与“名”互为表里
b、“字”是建立在“名”的基础上的
c、“字”与“名”没什么关系
d、“字”与“名”可以意义相同
2、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晖。那么,他的“字”与“名”的关系是 。
a、意义相同
b、辅助关系
c、意思相反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曹操的谋士许攸每次见到曹操都直呼其小名“阿瞒”,表达的态度是 。
a、尊敬
b、亲近
c、不屑
d、褒义
4、“舞勺之年”是指人生处于 阶段。
a、襁褓
b、儿童
c、成人
d、中年
5、古代的“驾车教育”是为了 。
a、培养人的廉耻
b、培养人的诚信
c、锻炼人的勇武
d、培养人的学问
6、关于成人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古代在举行成人礼之前,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准备 ②成人礼是人生重要的人生礼仪 ③成人礼标志着一个人从少年走向成年的过程 ④在古代,男女成年时都要行冠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十二周 雅言雅行第十二周单元测验1、在称谓礼仪中,称呼自己要用 ,称呼别人要用 。
a、敬称,敬称
b、敬称,谦称
c、谦称,谦称
d、谦称,敬称
2、敬称也称尊称。下列不属于敬称的是 。
a、令
b、尊
c、贤
d、愚
3、下列属于对父母通称的是 。 ①高堂 ②双亲 ③膝下 ④家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孔子曾说过,文质彬彬,然后 。
a、君子
b、淑女
c、小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古人讲言辞文雅,要求 。 ①说话时吐字要清楚,缓缓道来 ②说话时,语速不可过快, ③说话时,不含糊其辞 ④别人说话时,不抢着说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作为晚辈在与长辈说话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耐心听对方说
b、浮言戏笑
c、语词模糊
d、妄加议论
7、“人无有不善”是谁的提出的思想主张? (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8、关于“人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人大多认为,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b、古人大多认为,没有人的天性是邪恶的
c、古人注重把乐善、向善的观念培植在儿童的心田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诸葛亮给他儿子的叮嘱
9、“人之初,性本善”出自哪部蒙学经典? ( )
a、《三字经》
b、《千字文》
c、《千家诗》
d、《弟子规》
第十三周 礼尚往来第十三周单元测验1、待客有一整套的礼仪。那么待客的第一个礼仪环节是 。
a、邀客
b、迎客
c、送客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关于邀请客人,下列做法不妥当的是 。
a、临时通知客人
b、提前几天发出请帖
c、邀请客人时考虑到给客人留出充足的时间准备
d、遵循主客礼仪中的“三请三辞”礼
3、当客人来访时,主人应该 。 ①在门外迎接 ②向主人行揖礼 ③相互问候后,将客人迎入屋中 ④将上堂,声必扬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在我国,宴饮礼仪最晚在 就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a、商朝
b、周朝
c、春秋
d、战国
5、以下属于宴饮礼内容的是 。 ①落座时的礼仪 ②饮食时的礼仪 ③收纳餐具时的礼仪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6、宴饮活动开始后,客人应该怎么做? ( ) ①起身向主人表达敬意 ②主人请食时,热情地取用 ③不理会主人,只管自己取食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7、以下不符合“中庸”之道的是 。
a、适度、有节制
b、不偏不倚
c、折衷调和
d、过度
8、“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9、缅伯高为什么向国君赠送鹅毛? ( )
a、因为天鹅不小心死掉了
b、因为天鹅被偷了
c、因为天鹅飞走了
d、因为这样做会显得与众不同
猜你喜欢
- 2023-02-27 00:58
- 2023-02-27 00:44
- 2023-02-27 00:39
- 2023-02-27 00:24
- 2023-02-27 00:18
- 2023-02-27 00:18
- 2023-02-26 23:26
- 2023-02-26 23:15
- 2023-02-26 23:01
- 2023-02-26 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