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中国大学mooc运动生物化学慕课答案大全-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安全教育习题 正文

作者2022-12-05 19:40:48安全教育习题 78 ℃0 评论
第一章 运动生物化学绪论

绪论随堂测验

1、1922年,____和____因为肌肉的热量产生和乳酸代谢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hill, meyerhof
    b、hill, krogh
    c、krogh, meyerhof
    d、nielsen, hill

2、肌肉活检技术是____由临床应用引入到运动肌肉的研究当中?
    a、archibald v. hill
    b、jonas bergström
    c、david bruce dill
    d、eric hultman

3、运动生物化学早期发展阶段的研究重点包括
    a、运动时的能量来源
    b、运动与线粒体能量产生
    c、运动表现的限制因素
    d、运动引起的代谢变化

4、以下哪些是运动生物化学经典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a、哈佛疲劳实验室的建立
    b、肌肉活检技术引入运动科学的研究
    c、1955年出版了运动生物化学概论
    d、国际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组织成立

5、以下哪些属于运动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a、运动与能量代谢
    b、运动应激与适应
    c、运动营养
    d、运动训练监控

测试-绪论

1、肌肉活检技术是____由临床应用引入到运动肌肉的研究当中
    a、archibald v. hill
    b、jonas bergström
    c、david bruce dill
    d、eric hultman

2、1922年,____和____因为肌肉的热量产生和乳酸代谢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hill, meyerhof
    b、hill, krogh
    c、krogh, meyerhof
    d、nielsen, hill

3、磷酸肌酸是哪一年被发现的?
    a、1922
    b、1927
    c、1920
    d、1966

4、运动生物化学早期发展阶段的研究重点包括?
    a、运动时的能量来源
    b、运动与线粒体能量生产
    c、运动表现的限制因素
    d、运动引起的代谢变化

5、运动生物化学早期发展阶段的研究重点包括?
    a、运动时的能量来源
    b、运动与线粒体能量产生
    c、运动表现的限制因素
    d、运动引起的代谢变化

6、以下哪些是运动生物化学经典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a、哈佛疲劳实验室的建立
    b、肌肉活检技术引入运动科学的研究
    c、1955年出版了运动生物化学概论
    d、国际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组织成立

7、以下哪些属于运动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a、运动与能量代谢
    b、运动应激与适应
    c、运动营养
    d、运动训练监控

8、1955年,前苏联出版的《运动生物化学概论》是运动生物化学首部专著。

第一章作业

1、请根据自己体会谈谈运动生物化学在科学训练或科学健身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作业上传不建议采用语音形式。

第二章 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测试-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1、短时间剧烈运动时会观察到血氨浓度升高,原因是:
    a、蛋白质分解产生
    b、amp脱氨基产生
    c、鸟氨酸循环产生
    d、以上都不是

2、在短时间大强度或爆发力项目中起主要作用的供能系统是:
    a、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b、磷酸原供能系统
    c、糖酵解供能系统
    d、糖有氧代谢

3、高强度运动时乳酸的生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骨骼肌产生的乳酸有利于缓解胞浆中丙酮酸堆积、再生nad 以维持糖酵解过程中atp生成的高速率;
    b、运动中产生乳酸对肌肉收缩和新陈代谢是有害无益的。
    c、乳酸结合胞浆中的一个质子,运动中产生乳酸对肌肉收缩和新陈代谢是有助于代谢质子缓冲。
    d、训练水平不同,高强度运动时,乳酸的生成能力也不同。

4、下列哪个供能系统是提供速度、速度耐力项目的重要能量来源?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均重要

5、atp在人体内主要用于:
    a、合成代谢
    b、运动
    c、主动运输
    d、信号放大

6、磷酸肌酸的生物学作用是:
    a、快速水解再合成atp。
    b、储存高能磷酸键。
    c、通过cr-pcr穿梭系统转运atp。
    d、是骨骼肌的直接能源物质。

7、关于磷酸原供能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cp分解的酶是ck。
    b、输出功率最大。
    c、可供最大强度运动6-8秒。
    d、10秒全力运动后接近耗尽。

8、有氧代谢系统的能源底物包括: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磷酸肌酸

9、磷酸原供能系统的原料有:
    a、atp
    b、adp
    c、amp
    d、cp

10、糖酵解供能系统的原料有:
    a、血糖
    b、肝糖原
    c、肌糖原
    d、乳酸

11、运动后磷酸肌酸的恢复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半时反应为30-40秒;基本恢复时间为3-5分钟。
    b、先是快速恢复阶段,然后是慢恢复阶段。
    c、pcr的恢复需要氧气,通过线粒体中产生的atp将cr重新磷酸化为pcr。
    d、pcr的恢复不需要氧气。

12、机体在运动时,不存在单独一种供能系统参与供能,而是多个供能系统都有参与,只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不同,参与供能的供能系统的比例不同。

13、不同强度运动时,机体需要atp 再合成的速率是不一样的。

14、运动员骨骼肌中atp储量有限,一般来说,可维持最大运动强度运动的时间是6-8秒。

15、高强度运动时,两分子adp在腺苷酸激酶催化下反应产生的amp是糖酵解反应的激活剂。

16、乳酸生成是无氧条件下保证糖酵解代谢顺利进行的必然结果。

第三章 运动时的物质代谢

测试-运动时的物质代谢

1、关于血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血糖是中枢神经系统唯一的供能物质。
    b、血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物质。
    c、血糖是运动肌的重要肌外燃料。
    d、低糖原储备时,运动肌对血糖的利用增加。

2、下列物质中,不是糖异生底物的是:
    a、乳酸
    b、丙酮酸
    c、生糖氨基酸
    d、1,6—二磷酸果糖

3、生命活动或运动过程中能量供应的能源物质是:
    a、糖、脂肪、蛋白质
    b、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c、糖、无机盐和维生素
    d、糖、脂肪和维生素

4、水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失水量超过体重的( )以上,就会危及生命。
    a、2%
    b、4%
    c、6%
    d、10%

5、一般来说,成年人平均每天对水的需求量约为( )ml。
    a、2500
    b、2000
    c、3000
    d、3500

6、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会失去大量水分的器官是:
    a、皮肤和肺
    b、皮肤或肺
    c、皮肤
    d、肺

7、对视力要求高度集中的运动项目,如击剑、射击等项目的运动员,应注意补充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族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8、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测量水合状态的方法是:
    a、尿比重法
    b、尿液颜色观察法
    c、体重法
    d、口渴判断法

9、关于糖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原主要储存在肝脏和骨骼肌
    b、与肌原纤维间和肌膜下糖原相比,运动时肌原纤维内的糖原相对利用率更大。
    c、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肌糖原储量
    d、运动时,机体首选动用肝糖原

10、运动时糖供能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糖有氧供能的输出功率高于脂肪
    b、氧气利用率高于脂肪
    c、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尽可以供能
    d、对于特定项目,糖原储备影响运动时的能量供应和运动表现

11、运动时,脂肪供能的主要来源有:
    a、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
    b、血浆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
    c、骨骼肌中的脂滴
    d、血浆中的游离脂肪酸

12、关于脂肪酸动员与转运,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脂肪酸是游离存在的,称为游离脂肪酸。
    b、长链脂肪酸或化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供能。
    c、肉碱可以协助脂肪酸转运至线粒体内。
    d、运动时,脂肪组织和肌肉的血流量增加,脂肪酸的转运速率增加。

13、关于交叉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叉理论是一个生理学术语,描述运动时,脂肪、糖氧化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b、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脂肪供能的贡献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运动强度,脂肪供能贡献逐渐下降,糖供能成为主要能量来源,这个点被定义为交叉点。
    c、运动过程中,糖和脂肪代谢平衡取决于运动强度和训练状态。
    d、交叉点右移,对于长时间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是有益的。

14、运动时氨基酸的功能主要包括:
    a、氧化供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直接供能。
    b、补充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
    c、参与糖异生,维持血糖水平。
    d、合成蛋白质。

15、运动人群的水代谢特点包括:
    a、出汗速率快、出汗量大
    b、排尿量少
    c、呼吸道排水量大
    d、代谢水产生增多

16、决定运动期间脂肪氧化速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运动强度。

17、最大脂肪氧化速率一般出现在47-65%vo2max之间,且具有个体差异性,可以用来指导减脂训练时运动强度的制定。

18、机体蛋白质代谢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机体在合成新的蛋白质的同时,也存在旧的蛋白质的降解,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又可用于合成蛋白质。

19、抗阻训练会提高蛋白质合成代谢,一般可以持续至少24-48小时。

20、肌糖原储量只影响有氧代谢能力,不影响无氧代谢能力。

21、运动 高糖膳食可以增加肌糖原储量及中等强度运动到力竭的时间。

22、抗阻训练时,蛋白质的补充时间对于抗阻训练后肌肉的合成代谢影响不大。

23、运动性脱水包括主动脱水和被动脱水,主动脱水不影响运动能力。

24、持续1小时以内的运动,运动中要补含糖饮料。

第三章作业

1、谈一谈最大脂肪氧化速率在减重方面的应用前景。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生物化学

测试-运动训练的生物化学

1、要使训练有效,需发展运动员与专项相关的生理机能与代谢能力,该原则属于训练原则中的:
    a、特异性原则
    b、渐进性原则
    c、超负荷原则
    d、用进废退原则

2、最高乳酸训练的乳酸敏感范围是:
    a、12-20 mmol/l
    b、4mmol/l
    c、32mmol/l
    d、12mmol/l

3、发展糖酵解代谢能力,运动强度选择高强度30秒左右的全力运动,运动与间歇时间比通常可选择为:
    a、1:3-1:5
    b、1:12-1:20
    c、1:10-1:12
    d、1:1-1:3

4、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乳酸阈跑速提高了,说明( )能力提高了。
    a、磷酸原供能和糖酵解供能
    b、有氧代谢供能
    c、糖酵解供能
    d、磷酸原供能

5、耐力训练适应最明显的特征是:
    a、心肺机能和骨骼肌代谢机能的改变
    b、肌力的增加
    c、提高磷酸原系统供能物质的储备
    d、耐乳酸能力的提升

6、以下属于中枢疲劳发生机制的是:
    a、发生脑异常症候群
    b、神经肌肉间电信号传递障碍
    c、自由基攻击肌细胞膜
    d、自由基攻击肌质网

7、磷酸原和磷酸原-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例如举重、跳高、100米跑等发生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乳酸的堆积
    b、cp的耗竭
    c、自由基攻击
    d、体温升高

8、过度训练与运动性疲劳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
    a、是否出现运动能力下降
    b、是否引发超代偿
    c、是否发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
    d、是否出现机体不适应

9、过度训练发生时运动员出现没有精神、失眠等症状是由( )引发的。
    a、出现脑异常症候群和兴奋-抑制失衡
    b、合成类激素水平下降
    c、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被抑制
    d、生活作息不规律

10、以下不属于过度训练发生的诱因的是:
    a、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发生超量恢复
    b、运动性疲劳没有完全消除
    c、没有发生超代偿
    d、出现疲劳的积累

11、以下哪种强度范围属于中等强度:
    a、60%vo2max
    b、rpe等级为12
    c、3.5mets
    d、85%hrmax

12、关于提高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以下正确的是:
    a、可采用无氧-低乳酸训练方法
    b、运动强度最大
    c、组内间歇时间不低于30秒
    d、组间休息不少于3分钟

13、一个完整的运动计划应包括哪些要素:
    a、进度
    b、运动强度
    c、运动频率
    d、运动时间
    e、运动总量
    f、运动方式

14、以下哪些属于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
    a、耐乳酸训练
    b、高原训练
    c、乳酸阈强度训练
    d、最大乳酸稳态训练

15、运动训练适应的研究意义体现在:
    a、科学安排训练
    b、机能评定
    c、指导选材
    d、揭示训练效果的科学本质,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6、以下属于运动性疲劳人们有关运动性疲劳认知假说的:
    a、衰竭学说
    b、堵塞学说
    c、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d、诱导契合学说

17、以下不属于引发外周疲劳代谢因素的是:
    a、体温升高与脱水
    b、能源物质的消耗
    c、乳酸的代谢加速
    d、肝糖原充沛

18、运动性疲劳根据其发生基础的不同可以分为:
    a、心理疲劳
    b、躯体疲劳
    c、外周疲劳
    d、中枢疲劳

19、过度训练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被抑制会引发:
    a、脱水
    b、疲劳
    c、厌食
    d、上呼吸道感染

20、在马拉松比赛中,优秀的耐力选手利用脂肪供能比例增加。

21、给予运动员一定的时间消除疲劳对预防运动员发生过度训练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 运动训练监控

测试-运动训练监控

1、有氧代谢能力的提升对于无氧代谢功能为主的运动项目的意义在于( )。
    a、提高乳酸的消除能力
    b、增加运动中糖和脂肪的供能能力
    c、提高肺活量
    d、促进糖原消耗

2、乳酸阈强度测试采用的运动方式是:
    a、递增负荷运动
    b、恒定负荷运动
    c、高强度间歇运动
    d、中低强度运动

3、进行30秒wingate测试时,一般推荐女性与儿童受试者的阻力系数为:
    a、0.083
    b、0.075
    c、0.025
    d、0.12

4、磷酸原能商法测试时运动后血乳酸值的采血时间点为:
    a、运动后3-5分钟
    b、运动后即刻
    c、运动后1-2分钟
    d、运动后10分钟

5、以下何种状态可以导致磷酸原能商值升高:
    a、无氧功高,血乳酸增加少
    b、无氧功高,血乳酸增加多
    c、无氧功低,血乳酸增加少
    d、无氧功低,血乳酸增加多

6、机体脱水状况可以用下列哪个指标反应?
    a、尿比重
    b、尿蛋白
    c、尿酮体
    d、血尿素

7、一般认为,在不受任何药物干扰的情况下,当运动员训练负荷增加后,血睾酮值低于训练前的( )%,并持续不回升,应进行调整。
    a、25
    b、15
    c、20
    d、50

8、如果用尿蛋白指标反应运动强度,采样时间为:
    a、运动后即刻
    b、运动后15-20分钟
    c、运动后4小时
    d、第二天晨起

9、下列哪个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骨骼肌的损伤情况。
    a、血清ck
    b、血尿素
    c、血红蛋白
    d、尿蛋白

10、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包括:
    a、磷酸原代谢能力
    b、糖酵解代谢能力
    c、脂肪代谢能力
    d、糖有氧氧化代谢能力

11、有氧代谢能力的评估主要采用( )进行。
    a、磷酸原能商法
    b、30秒wingate 测试
    c、乳酸阈强度测试
    d、12分钟跑测试

12、30秒wingate测试需要直接测试的参数包括:
    a、最大做功
    b、平均功率
    c、最小做功
    d、疲劳指数

13、以下能够反映受试者有氧代谢能力提升的结果是:
    a、乳酸阈强度拐点值左移
    b、磷酸原能商值提高
    c、12分钟内跑动距离越长,血乳酸增加值越低
    d、12分钟内跑动距离延长

14、运动训练生化监控包括以下哪些方面内容?
    a、训练负荷合理性监控
    b、训练方法合理性和有效性监控
    c、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
    d、运动员恢复方法和效果监控

15、下列指标可以用来反应运动强度的是:
    a、血乳酸
    b、血清ck
    c、尿蛋白
    d、血红蛋白

16、选择运动训练监控方法和手段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监控方法能灵敏反映机体对训练负荷的反映。
    b、选取的指标检测方便,精确度高、反馈速度快、无创或微创。
    c、指标相对独立,能够从某一机制或原理上反映训练负荷。
    d、尽可能多选择指标来监控训练负荷。

17、无氧代谢能力的提升对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没有意义。

18、采用磷酸原能商法测试无氧代谢能力需要进行血乳酸测试。

19、可以采用10秒最大负荷测试评价运动员的磷酸原代谢能力。

20、运动后4小时或第二天晨起测定尿蛋白可以反应机体的疲劳。

21、血乳酸指标可以监控训练效果。系统耐力训练后,如果乳酸阈-强度曲线右移,则说明耐力水平的提高。

22、在训练中,可以选择血清ck反应运动强度。一般可以选择在大强度训练课后取血测定。

23、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初期,血红蛋白下降明显,训练适应后,血红蛋白会有所回升。

24、血清睾酮与皮质醇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机体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情况。

第六章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运动的生化分析

测试-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运动的生化分析

1、按照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推荐,老年人每天可进行累计( )分钟的中等强度练习,也可以进行( )分钟的较大强度的练习。
    a、100-150,70-100
    b、150-300,75-150
    c、200-250,75-150
    d、200-250,100-150

2、世界卫生组织将运动有益于老年人的健康归结为生理受益、心理受益和社交受益,所以老年人从事适宜的( )运动,将会产生良好的健康效益。
    a、有氧运动、肌肉力量练习、平衡练习、柔韧性
    b、有氧运动、肌肉力量练习
    c、有氧运动、平衡练习
    d、有氧运动、平衡练习、柔韧性

3、学龄前儿童每日的屏幕时间应累计不超过( )分钟,运动时间应全天累计( )分钟以上。
    a、90,120
    b、60,180
    c、180,180
    d、90,120

4、按照孕期体力活动的建议,孕期保持母子健康的运动推荐为每周不少于( )分钟。
    a、150
    b、60
    c、90
    d、120

5、学龄前儿童可以进行以竞技性的运动成绩获得而进行的长时间、大强度的专业化训练。

6、女性的总体有氧代谢能力与男性相当或略低。

7、产后如果还未达到盆底肌功能的良好恢复,盲目进行增加腹压的高冲击运动,如跑步、抗阻训练等,将会进一步加重盆底肌的损伤,导致产后的漏尿。

8、黄某是一名65周岁的老人,患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他只能依靠吃药来对抗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所以没有必要进行规律的运动。

第七章 运动预防慢性疾病的生化分析

测试-运动预防慢性疾病的生化分析

1、参与降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糖皮质激素

2、慢性疾病的特点包括:
    a、起病隐匿
    b、病程长
    c、病因复杂
    d、可治愈

3、下列属于慢性疾病的是:
    a、冠心病
    b、糖尿病
    c、抑郁症
    d、肺结核

4、下列属于肌肉因子的是:
    a、il-6
    b、鸢尾素
    c、胰岛素
    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5、能量代谢紊乱诱发的脂肪聚集表现为:
    a、脂肪细胞体积增大
    b、脂肪堆积
    c、体重增加
    d、脂肪细胞数量增加

6、参与食欲调节的激素有:
    a、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
    b、胰岛分泌的胰岛素
    c、胃肠分泌的饥饿素
    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

7、运动防治肥胖的可能作用机制有:
    a、改善脂代谢
    b、改善炎症反应
    c、促进脂肪组织产热
    d、调节内皮功能障碍

8、运动防治糖尿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有:
    a、增加glut4的含量
    b、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c、调节内皮功能障碍
    d、调节糖代谢途径中的酶活性

9、慢性疾病又称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传染性。

10、运动是增加身体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运动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骨折等慢病的风险。

11、肥胖的定义是,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

12、超重肥胖人群的有氧运动应选择40-60%hrr,并在能力范围内延长运动时间。

13、糖尿病患者具有多食、多尿、多饮和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的表现。

14、糖尿病患者在安全及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每周300min或更多的中等到大强度运动可以获得更多益处。

运动生物化学结业考试

运动生物化学结业考试

1、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乳酸阈跑速提高了,说明( )能力提高了
    a、磷酸原供能
    b、糖酵解供能
    c、有氧代谢供能
    d、三个供能系统

2、耐力训练可以影响乳酸的生成,其意义体现在:中低强度运动时,运动员可以产生更( )的乳酸,乳酸拐点出现的更( ),乳酸阈曲线( )移,有氧能力提升。
    a、少;晚;右
    b、少;早;右
    c、少;晚;左
    d、多;晚;右

3、耐力训练适应最明显的特征是:
    a、耐乳酸能力的提升
    b、提高磷酸原系统供能物质的储备
    c、肌力的增加
    d、心肺机能和骨骼肌代谢机能的改变

4、最高乳酸训练的乳酸敏感范围是
    a、12-20 mmol/l
    b、4mmol/l
    c、12mmol/l
    d、32mmol/l

5、要使训练有效,需发展运动员与专项相关的生理机能与代谢能力,该原则属于训练原则中的
    a、特异性原则
    b、渐进性原则
    c、超负荷原则
    d、用进废退原则

6、运动时身体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a、atp
    b、糖
    c、脂肪
    d、蛋白质

7、下列哪些属于atp的再合成途径:
    a、磷酸原供能
    b、糖酵解供能
    c、有氧氧化供能
    d、以上全是

8、磷酸原的基本恢复时间是:
    a、3-5分钟
    b、1-3分钟
    c、2-3分钟
    d、6-8分钟

9、运动饮料的特点不包括:
    a、有轻微的兴奋作用
    b、等渗或低渗
    c、适量的电解质
    d、一定的含糖量

10、对视力要求高度集中的运动项目,如击剑、射击等项目的运动员,应注意补充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c
    d、维生素b1

11、脂肪最大氧化速率大概发生在运动强度约:
    a、45-65%最大摄氧量强度
    b、35-55%最大摄氧量强度
    c、75-85%最大摄氧量强度
    d、90%以上最大摄氧量强度

12、关于血糖与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只能依赖血糖供能
    b、血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量来源
    c、低糖原储备时,运动肌对血糖利用增多
    d、血糖浓度降低是长时间运动发生疲劳的因素之一

13、对于持续性耐力运动后肌糖原的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肌糖原恢复与膳食无关
    b、正常膳食与高糖膳食恢复所需时间相同
    c、高糖膳食可以促进其恢复
    d、高脂高蛋白膳食可以促进其恢复

14、下列哪种情况不是造成机体酮体生成增多的因素
    a、饥饿
    b、禁食或低碳水饮食
    c、长时间运动
    d、高碳水饮食

15、机体三大供能物质,( )是储能最为丰富的物质。
    a、脂肪
    b、糖原
    c、蛋白质
    d、磷酸肌酸

16、经过合理训练后,观察到机体磷酸原供能能力提高,其可能原因不包括:
    a、atp酶活性提高
    b、骨骼肌atp储量大大增加
    c、ck活性增强
    d、骨骼肌cp储量提高

17、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的人物之一是研究运动对机体化学组成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是机体对运动产生( )的变化
    a、生理性
    b、适应性
    c、遗传性
    d、不变性

18、下列关于运动时消耗及运动后恢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运动后恢复的一个阶段中,会出现被消耗物质超过原来数量的恢复阶段
    b、超代偿恢复的数量与消耗过程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消耗越多,超代偿恢复效果越明显
    c、能源物质在运动后和恢复时间都是相同的
    d、能源物质恢复的时间可以作为训练课运动间歇选择的依据

19、下列不属于运动引起血清ck增高的机制
    a、剧烈运动造成的肌肉牵拉,可能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b、自由基生成增多
    c、大强度训练造成骨骼肌局部缺氧增加
    d、cp参与供能增加

20、能源物质的恢复存在异时性,下列恢复的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a、蛋白质、糖原、磷酸原
    b、磷酸原、糖原、蛋白质
    c、糖原、磷酸原、蛋白质
    d、磷酸原、蛋白质、糖原

21、运动训练适应的研究意义体现在:
    a、揭示训练效果的科学本质,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b、指导选材
    c、机能评定
    d、训练安排

22、以下哪些属于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
    a、耐乳酸训练
    b、最大乳酸稳态训练
    c、乳酸阈训练
    d、高原训练

23、关于提高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以下正确的是:
    a、组间休息不少于3分钟
    b、组内间歇时间不低于30秒
    c、运动强度最大
    d、可采用无氧-低乳酸训练方法

24、以下哪些属于运动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a、运动与能量代谢
    b、运动应激与适应
    c、运动营养
    d、运动训练监控

25、有氧代谢系统的能源底物包括: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磷酸肌酸

26、能量代谢紊乱诱发的脂肪聚集表现为:
    a、脂肪细胞体积增大
    b、脂肪细胞数量增加
    c、体重增加
    d、脂肪堆积

27、运动防治肥胖的可能作用机制有:
    a、改善脂代谢
    b、改善炎症反应
    c、促进脂肪组织产热
    d、调节内皮功能障碍

28、运动防治糖尿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有:
    a、增加glut4的含量
    b、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c、调节糖代谢途径中的酶活性
    d、调节内皮功能障碍

29、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包括:
    a、磷酸原代谢能力
    b、糖酵解代谢能力
    c、脂肪代谢能力
    d、糖有氧氧化代谢能力

30、运动时糖异生的底物包括:
    a、乳酸
    b、丙酮酸
    c、脂肪酸
    d、生糖氨基酸

31、哪些因素对增加运动时脂肪动员有作用:
    a、中低强度运动
    b、延长运动时间
    c、脂肪组织供血量增多
    d、高强度运动

32、乳酸的消除途径包括:
    a、在骨骼肌内被氧化供能
    b、在肝内经糖异生转变成葡萄糖和糖原
    c、被心肌氧化供能
    d、在脑组织被代谢

33、在马拉松比赛中,优秀的耐力选手更少的利用脂肪供能

34、骨骼肌对运动产生适应性变化从根本上是由于运动改变了基因序列

35、糖是唯一的可以用来为肌肉收缩提供动力的燃料。

36、哈佛疲劳实验室被称为”人类综合研究的第一个实验室”。

37、骨骼肌安静时的atp储量可维持6-8秒最大运动强度的运动。

38、磷酸肌酸的恢复需要氧气。

39、运动中产生的乳酸是代谢废物,是引起酸中毒的原因。

40、糖尿病患者在安全及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每周300min或更多的中等到大强度运动可以获得更多益处。

41、12分钟跑测试可以通过推算最大摄氧量来反映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42、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控是预防运动员发生过度训练的重要手段。

43、尿素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之一,运动时,当蛋白质代谢加强,血尿素浓度增加。

44、通过肌酸的补充,可提高骨骼肌中磷酸肌酸的储备,有助于提高力量和速度爆发力项目运动员的供能能力。

45、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主要在肝脏内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对血液尿液酮体的检测可以了解脂肪氧化供能的状况。

46、用尿蛋白评价一堂训练课的强度,常采用运动后15分钟取尿测定。

47、支链氨基酸的补充有助于延缓长时间运动中枢疲劳的发生。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0:18
  • 2022-12-05 20:02
  • 2022-12-05 20:00
  • 2022-12-05 19:57
  • 2022-12-05 19:22
  • 2022-12-05 18:44
  • 2022-12-05 18:29
  • 2022-12-05 18:17
  • 2022-12-05 18:07
  • 2022-12-05 17:45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