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第一章测试1、统计学是关于( )
a、数据的科学
b、理论的科学
c、历史的科学
d、经济的科学
2、2.从学科性之上看,统计学是一门通用于各个学科领域,进行数据分析的( )
a、实质性科学
b、经济理论科学
c、方法论科学
d、数学科学
3、按照统计方法的构成划分,统计学从方法上可以划分为( )
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c、数理统计学与生物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4、参数一般是( )
a、总体特征值
b、样本特征值
c、随机变量
d、样本的函数
5、在统计分析与应用阶段,统计总体表现为( )
a、全部个体的整体(集合)
b、全部数据的集合
c、具体用于推断总体的部分数据全体
d、具体用于推断总体的部分个体全体
6、大数据的基本特征有( )
a、体量大
b、类别多
c、价值密度低
d、处理速度快
7、统计数据按照来源分,可以分为( )
a、数值型数据
b、直接数据
c、间接数据
d、混合数据
8、普遍认为总体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
a、同质性
b、大量性
c、变异性
d、代表性
9、对于样本,人们通常关心的基本特征有( )
a、总体性
b、随机性
c、代表性
d、独立同分布性
10、统计学是研究如何用更好的统计方法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
11、统计学与哲学、数学一样,是通用于各个领域的方法论科学。( )
12、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完全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容的统计学科。( )
13、参数或者统计指标都是说明总体的特征值。( )
14、大数据都是非结构化数据( )
2 统计数据的搜集第二章测试1、数据具有最小的抽样误差,是指数据的( )
a、精度
b、准确性
c、关联性
d、一致性
2、如果需要对被调查者的态度进行调查,宜采用的问题答案设计方法是( )
a、评定尺度法
b、两项选择法
c、顺序选择法
d、双向列联法
3、如果总体内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小且总体规模不大,宜采用的抽样方式是( )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4、对实验单位的背景进行分析比较,将情况类似的每对单位分别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这种实验单位的分配方式称为( )
a、随机分组
b、匹配分组
c、复合分组
d、简单分组
5、数据搜集过程包括的主要工作有( )
a、确定调查问题
b、拟定调查方案
c、实施调查方案
d、进行数据处理
6、问卷设计的总体要求包括( )
a、便于阅读与理解
b、便于回答
c、语气礼貌恭谦
d、没有诱导与干扰
7、简单随机抽样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 )
a、等距抽样法
b、直接抽选法
c、抽签法
d、随机数字表法
8、调查方法有多种,它包括( )
a、面访调查
b、电话调查
c、邮寄调查
d、自填调查
9、数据搜集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尽可能减低系统偏差。( )
10、如果要了解被调查者的偏好,宜采用的问题答案设计方法是比较法。( )
11、调查方式是关于向被调查者搜集数据的手段与方法。( )
3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展示第三章测试1、对下列数据进行分组时,需采用组距式分组的是( )。
a、学历
b、统数学院教职工的政治面貌
c、民族
d、统数学院教职工的月工资
2、在下列图示中,能够保留原始数据信息的是( )。
a、柱形图
b、茎叶图
c、箱线图
d、饼图
3、频数(次数)分布数列中,各组频率之和必等于( )。
a、总频数
b、总次数
c、100
d、100%
4、在数值型数据的图示中,适用于多变量数据的图形有( )。
a、直方图
b、茎叶图
c、雷达图
d、饼图
5、反映顺序数据特征的统计图有 ( )。
a、茎叶图
b、箱线图
c、环形图
d、累计频数分布图
6、描述截面数值型数据的结构特征,可用的统计图有( )。
a、条形图
b、直方图
c、线图
d、饼图
7、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主要包括( )。
a、条形图
b、箱线图
c、环形图
d、饼图
8、饼图不能用于多组截面数据结构的比较分析。( )
9、构成箱线图的五个特征值指的是众数,上、下四分位数,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10、复合分组是对总体只按一个变量进行的分组。( )
4 数据的分布特征第四章测验1、若一组数据的偏态系数值为-0.85,则说明该组数据( )。
a、微左偏
b、微右偏
c、极左偏
d、极右偏
2、能反映数据分布离中趋势的统计指标是( )。
a、中位数
b、众数
c、标准分数
d、几何均值
3、若一组数据的峰态度数值为0.45,则说明该组数据( )。
a、轻微负偏
b、轻微正偏
c、高峰度分布
d、低峰度分布
4、若某同学统计学成绩的标准分数是2.58,则可以认为甲同学成绩()。
a、很差
b、中等偏下
c、中等
d、很好
5、下列描述数据离散程度且指标值表现为相对数的变异指标有( )。
a、方差
b、离散系数
c、异众比率
d、标准分数
6、使用离散系数来评价算术均值的代表性,是因为( )。
a、不同总体的算术均值不等,数据的方差无可比性
b、不同总体数据的计量单位不同,数据的标准差无可比性
c、离散系数可以消除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d、离散系数有计量单位
7、加权算术均值变化的影响因素有·( )。
a、数据的经济学含义
b、数据的计量单位
c、频数分布中的组值
d、频数分布中组值出现的频数
8、若众数大于算术均值,则数据值呈右偏状态。( )
9、有一组数据的均值为3,方差为4。其中,有一观测值为5,则该观测值的标准化值为0.5。( )
10、偏态系数是数据标准化值的三阶原点矩。( )
5 时间序列描述与预测第五章测验1、季节非平稳时间序列就是存在( )
a、非常数长期趋势
b、非为常数季节变动
c、非常数循环变动
d、非常数不规则变动
2、按季度数据使用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时,同期平均值之和通常可能不等于400%,这时需要对同期平均值进行调整,则调整系数 等于( )
a、
b、
c、
d、
3、按照乘法模型,在不存在长期趋势的时间序列中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是( )
a、同期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累计法
d、趋势剔除法
4、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指数的条件是已知( )。
a、含有明显的长期趋势的季度数据
b、不含长期趋势的季度数据
c、含有明显的长期趋势的年度数据
d、不含长期趋势的月度数据
5、“最小二乘法”是估计趋势线模型参数的常用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要求满足( )。
a、
b、
c、
d、
6、在时间序列分析中,乘法模型下的平稳时间序列所具有的特征有( )
a、长期趋势为常数或近似常数
b、季节变动为1
c、循环变动为1
d、不规则变动为常量
7、根据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总是在一些基本假定下进行。时间序列预测的基本假定有( )
a、时间序列波动为0
b、连贯性
c、模式不变性
d、影响因素不变性
8、无论什么方法测定的按四个季度计算季节变动系数都有以下特征( )
a、季节变动系数之和等于4
b、季节指数以100%为荣枯线
c、季节变动系数之和等于0
d、季节变动系数总是大于0
9、复合型非平稳时间序列常采用模型拟合法测定其长期趋势。依据时间序列变动的形态特征,其选用的拟合模型分类有( )。
a、线性趋势模型
b、可线性化非线性趋势模型
c、其它非线性模型
d、移动平均法
10、时间序列中各期观察值是各种各样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统计分析常将作用于时间序列的因素分成( )。
a、趋势因素
b、季节因素
c、循环因素
d、不规则因素
11、预测明年中南商业大楼全年羊毛衫销量400万件,同时可知该商场羊毛衫销售量四个季度的季节变动指数分别为122%、75%、 2%、141%,则明年中南商业大楼明年第四季度可以销售100万件羊毛衫。( )
12、配合指数函数趋势模型的基本前提是时间序列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等。( )
13、如果现象的发展在季度上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则其季节指数一般会大于或小于100%。( )
14、空调销售量通常会受到季节更替的影响,武汉市2000-2016年度销售量构成的序列为季节非平稳时间数列。( )
6 统计指数第六章测验1、按指数性质不同,指数可分为(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2、用加权综合法编制质量指标(内含指标)总指数时,一般原则下的同度量因素采用( )
a、报告期数量指标
b、基期质量指标
c、报告期平均指标
d、基期的相对指标
3、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指数编制方法中,指数计算结果不唯一(会随着计量单位的变换而改变)的指数编制方法是( )
a、简单平均法
b、总和法
c、个体指数法
d、加权综合法
4、我国在编制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报告期加权综合法
b、基期加权综合法
c、交叉加权综合法
d、加权调和平均法
5、集团公司下属的各工厂的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134.2%,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所以集团公司总平均劳动生产指数为( )
a、110%
b、117.1%
c、127%
d、129%
6、用统计指数进行因素分析的条件是( )
a、提高了10%
b、编制指数数列
c、选择同度量因素
d、计算总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内含指标)指数的有( )
a、农副产品产量指数
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c、全部商品批发价格指数
d、某类工业产品成本总指数
8、总指数的历史编制方法有( )
a、个体指数法
b、总和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综合法
9、希望找到反映个体指数重要程度的权重,并进行加权平均编制(计算)指数的方法是( )
a、现代指数编制方法
b、指数编制的历史方法
c、指数编制的初期方法
d、指数编制的现实方法
10、某企业甲产品报告期单位成本为基期的120%,这一指数是( )
a、个体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简单指数
11、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中包含的指数有( )
a、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b、可变组成指数
c、固定组成指数
d、结构影响指数
12、在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编制中,权重系数可以采用价值总量 。( )
13、如果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货币购买力指数就会相应上升( )
14、相同数据计算的拉氏指数与派氏指数总是后者较大。( )
15、综合加权发编制总指数的基本思想仍然是用另一方法在寻求一种权重系数。( )
16、在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中,只让权重发生变动,而使变量值固定不变计算的指数就是可变组成指数。( )
期末测试《统计学》期末测试1、从学科性之上看,统计学是一门通用于各个学科领域,进行数据分析的( )
a、实质性科学
b、经济理论科学
c、方法论科学
d、数学科学
2、在统计分析与应用阶段,统计总体表现为( )
a、全部个体的整体(集合)
b、全部数据的集合
c、具体用于推断总体的部分数据全体
d、具体用于推断总体的部分个体全体
3、统计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 )
a、品质特征
b、数量特征
c、属性特征
d、基本特征
4、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分类标志是( )
a、计量尺度
b、来源方法
c、搜集方法
d、时序状况
5、2000年到2018年我国各地区的gdp数据构成了一张完整的表格,这张表格中的数据就是( )
a、时序数据
b、截面数据
c、大数据
d、面板数据
6、数列分组时,把落在某一组中的数据值个数称为( )。
a、频率
b、累计频数
c、频数
d、频数分布
7、最适合于数据结构描述分析的统计图是( )
a、饼图
b、环形图
c、直方图
d、条形图
8、统计分组时,将数据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以一个区间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 )
a、组距分组
b、单变量分组
c、等距分组
d、茎叶分组
9、最适合描述一组数据分布特征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直方图
c、茎叶图
d、饼图
10、最适合小批量数据分布特征描述分析的统计图是( )
a、条形图
b、直方图
c、茎叶图
d、箱线图
11、按月工资水平将某企业职工的月工资(元)依次分为2000以下,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以上五个组,则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
b、7500
c、6500
d、5500
12、按月工资水平将某企业职工的月工资(元)依次分为2000以下,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以上五个组,则第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2000
b、1000
c、2500
d、1500
13、相比于直方图,茎叶图( )
a、没保留原始数据信息
b、保留了原始数据信息
c、不能有效展示数据的分布
d、更适合描述分类数据
14、为了探索统计学成绩与高等数学成绩间的关系,适合采用的统计图为( )
a、散点图
b、条形图
c、对比条形图
d、线图
15、描述时间数序列动态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的统计图是( )
a、箱线图
b、线图
c、散点图
d、直方图
16、频数分布中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重称为( )。
a、离散系数
b、变异系数
c、异众比率
d、平均差
17、某数据值的标准分数为3,表明该数据值( )。
a、比平均值高出3个标准差
b、比平均值低3个标准差
c、等于3倍的平均值
d、等于3倍的平均差
18、.分析两组数据离散程度的差异,最适合的统计指标是( )。
a、极差
b、平均差
c、离散系数
d、标准差
19、当数据值呈右偏态分布时,算术均值、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
a、算术均值>中位数>众数
b、算术均值>众数>中位数
c、众数>中位数>算术均值
d、中位数>算术均值 >众数
20、若数据的偏态系数为0,峰度系数为0.2,则数据呈现出的分布特征为( )
a、左偏、低峰
b、左偏、高峰
c、右偏、高峰
d、对称分布,高峰
21、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5%,第二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三批产品废品率为2%,又知第一批、第二批送检产品分别占三批产品总量的40%和30%,则三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为 ( )
a、1.5%
b、1.7%
c、4.5%
d、5.5%
22、已知甲、乙、丙三个同类型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相同,但工资的标准差分别是50元、60元和70元,则三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
a、甲好于乙,乙好于丙
b、乙好于甲,甲好于丙
c、丙好于乙,乙好于甲
d、三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无差异
23、数据值15,19,19,29,22,24,26,32,28,29,27的上四分位数是( )
a、19
b、24
c、28
d、29
24、离散程度的描述指标中,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是( )。
a、平均差
b、标准差
c、全距
d、离散系数
25、某班学生统计学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统计学的考试成绩为对称分布,则考试成绩在70到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
a、95%
b、89%
c、68%
d、99%
26、同期平均法测定季节指数的条件是已知( )。
a、含有明显的长期趋势的季度数据
b、不含长期趋势的季度(或月度)数据
c、含有明显的长期趋势的月度数据
d、不含长期趋势的年度数据
27、趋势方程描述经济现象y具有特征: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y( )。
a、增加0.86个单位
b、减少0.86个单位
c、平均增加0.86个单位
d、平均减少0.86个单位
28、按季度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29、将移动平均法作为对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一般是将第t期的移动平均值作为第t 1期的预测值。这时的移动平均法采用的时间对齐方式是( )
a、首位对齐
b、随机对齐
c、末位对齐
d、中间对齐
30、在趋势非平稳时间序列中,趋势预测模型选择可以根据一些指标来选择。如果时间序列逐期增长量大致相等,选择的趋势模型是( )
a、直线趋势模型
b、二次曲线趋势模型
c、指数曲线趋势模型
d、对数曲线趋势模型
31、指数平滑法预测时,假定我们希望预测值更多地依赖实际值,则平滑系数应该( )
a、取小一些
b、取大一些
c、取得适中一些
d、取0.5
32、运用加权综合法和加权平均法编制总指数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建立指数体系
b、进行因素分析
c、研究事物变动规律
d、研究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情况
33、用加权综合法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 )
a、确定被比对象
b、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固定时期
c、确定对比基期
d、计算个体指数
34、使用为全中的加权平均指数只可能是( )
a、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b、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c、理想指数
d、拉氏指数
35、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加50%,产量比去年增长25%,则单位成本比去年上升( )
a、25%
b、37.5%
c、20%
d、12.5%
36、某商店商品销售额报告期与基期相同,报告期商品价格比基期上涨10%,那么报告期商品销售量比基期( )
a、提高了10%
b、减少了9%
c、增长了5%
d、上升了11%
37、某商场某同类商品平均销售价格基期为570元,报告期为582元,又知元。所以,由于商品销售价格水平和商品销售结构变动,对平均价格上涨的影响分别为( )
a、8元和4元
b、4元和8元
c、6元和8元
d、6元和6元
38、主张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按照加权综合法计算的指数就是( )
a、拉氏指数
b、派氏指数
c、理想指数
d、埃马指数
39、设,若,则的值为(d)。
a、0
b、1
c、0.975
d、1.96
40、已知,则为( )
a、1
b、
c、
d、
41、满足的点的点与称为( )
a、分布的双侧分位点
b、正态分布的双侧分位点
c、t分布的双侧分位点
d、f分布的双侧分位点
42、为了调查某校学生购书费用支出情况,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
a、整群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43、为了解某校学生的生活费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做调查,这种抽样方式属于( )。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随机抽样
c、等距随机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
44、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所计算出的p值越小,说明检验的结果( )
a、越显著
b、越不显著
c、越真实
d、越不真实
45、当对单个正态总体均值检验时,如果总体方差未知则应该进行( )
a、z检验
b、f检验
c、t检验
d、卡方检验
46、在假设检验中,若增大样本容量,则犯两类错误的概率( )
a、都增大
b、都减小
c、都不变
d、一个增大一个减小
47、进行假设检验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 )
a、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不可能发生原则
b、大数定律法则
c、零假设与备择假设二者必取其一原则
d、依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信息原则
48、对两个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有以下三个说法 (1) 当两个总体的均值均未知时,应采用f作为检验统计量 (2) 当两个总体的均值均已知时,应采用f作为检验统计量 (3) 当两个总体的均值一个已知,另一个未知时,应采用f作为检验统计量 那么,您的结论是( )
a、只有(2)正确
b、(1)和(2)正确,(2)错误
c、(2)和(3)正确,(1)错误
d、(1)、(2)、(3)都正确
49、在以此假设检验中,若显著性水平=0.01原假设被拒绝,则=0.05时( )
a、一定会被拒绝
b、一定不会被拒绝
c、需要重新检验
d、有可能拒绝原假设
50、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n=35的随机样本,计算得到均值为20,方差为18,假定,要检验假设,则检验统计量的值为( )
a、
b、
c、
d、
51、从一个二项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n=135的样本,得到p=0.63,在显著性水平=0.01下,检验假设,得到的结论是( )
a、拒绝原假设
b、接受原假设
c、可以拒绝也可以接受原假设
d、可能拒绝也可能接受原假设
52、一项调查表明,5年前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为3.7个小时。而最近对200个家庭的调查结果是: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是7.25个小时,标准差为2.5小时。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假设,得到的结论是( )
a、拒绝原假设
b、不拒绝原假设
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拒绝原假设
d、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原假设
53、在一项涉及1602名儿童的流感疫苗实验中,接受疫苗的1070人中只有14人患了流感,而接受安慰剂的532名儿童中却有98人患了流感。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我们需要检验“疫苗减少了儿童患流感的可能性”,即检验假设,得到的结论是( )
a、拒绝原假设
b、不拒绝原假设
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拒绝原假设
d、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原假设
54、反映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关系密切程度及相关方向的统计分析指标称为( )。
a、回归系数
b、相关系数
c、判定系数
d、回归标准误差
55、根据方差分析原理,将y 的n个观察值之间的差异,用观察值与其算术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来表示,并称之为( )。
a、总离差平方和
b、回归平方和
c、残差平方和
d、剩余平方和
56、因变量y 关于某自变量x 估计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能表示为( )。
a、
b、
c、
d、
57、当x和y的相关系数r=0.8时,样本回归方程中的值可能取( )。
a、-1.89
b、-0.89
c、0.05
d、0
58、在多变量相关分析中,假定一组数值型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出来反映某两个数值型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称( )
a、简单回归系数
b、简单相关系数
c、判定系数
d、偏相关系数
59、回归分析中,通常假定随机误差项( )。
a、
b、
c、
d、
60、说明样本回归方程拟合程度的统计指标是( )。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样本决定系数
d、离散系数
61、1.统计数据按照来源分,可以分为( )
a、数值型数据
b、直接数据
c、间接数据
d、混合数据
62、2.对于样本,人们通常关心的基本特征有( )
a、总体性
b、随机性
c、代表性
d、独立同分布性
63、统计学是一门( )
a、数据科学
b、作用对象为客观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c、关于统计方法的学问
d、记录有关国家政策及重大历史事项的学问
64、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主要包括( )。
a、条形图
b、箱线图
c、环形图
d、饼图
65、适合于顺序数据特征描述分析的统计图有( )
a、直方图
b、茎叶图
c、环形图
d、累计频数分布图
66、单变量分组,通常只适用于( )
a、分类变量
b、顺序变量
c、连续变量
d、离散变量
67、频数分布中,各组频率之和必等于( )
a、总频数
b、总次数
c、1.00
d、100%
68、箱线图的主要用途是( )
a、反映截面数据的结构
b、比较多组截面数据的结构
c、反映截面数据的分布
d、比较多组截面数据的分布
69、计算数据的离散系数,目的是( )。
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评价多组数据平均值的代表性
70、对于标准差相等而算术均值不等的两组数据而言,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算术均值小的数据离散程度大
b、算术均值小的数据离散程度小
c、算术均值大的数据离散程度大
d、算术均值大的数据离散程度小
71、数据离散程度的大小与其描述指标值的大少有( )。
a、离散程度越大,变异指标值越大
b、离散程度越大,变异指标值越小
c、离散程度越小,变异指标值越大
d、离散程度越少,变异指标值越小
72、标准差和平均差的共同特点是 ( )。
a、两者都以平均数为分布中心来测定变量值的差异程度
b、两者在反映数据离散程度方面都比全距、四分位差准确
c、两者都考虑了总体所有变量值间的差异程度
d、都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73、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有( )。
a、全距
b、平均差
c、离散系数
d、异众比率
74、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有( )。
a、众数
b、几何平均值
c、调和平均值
d、中位数
75、平稳时间序列测定长期趋势的常用方法有( )。
a、移动平均法
b、趋势剔除法
c、指数平滑法
d、方差分析法
76、从时间序列中分解出季节变动的常用方法有( )。
a、移动平均法
b、同期平均法
c、最小二乘法
d、趋势剔除法
77、测定季节变动,需要依据的数值型数据有( )。
a、年度数据
b、季度数据
c、月度数据
d、周数据
78、无论什么方法测定的按四个季度计算季节变动系数都有以下特征( )
a、季节变动系数之和等于4
b、季节指数总介于0~4之间取值
c、季节变动系数之和等于0
d、季节变动系数总是大于0
79、对不规则变动的消除人们普遍采用的办法是各期发展水平进行( )
a、平均
b、忽视
c、求和
d、除以一个常数
80、统计指数按照研究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加权指数
d、简单指数
81、从理论上讲,总指数的历史编制方法中简单平均法包括(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简单调和平均法
c、简单理想指数法
d、简单几何平均法
82、编制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时,权重系数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有( )
a、权重系数应该能够体现整体的效用
b、权重系数应该能够体现个体指数的重要程度
c、权重系数应该能够易于取得
d、权重系数应该是基期总量
83、某类产品的生产费用报告期为20万元,比基期多支出4000元,产品的单位成本报告期综合比基期降低2%。所以( )
a、生产费用总指数为102%
b、由于产品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生产费用为0.808万元
c、产品产量总指数为104%
d、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0.408万元
84、常用统计量包括( )。
a、样本均值
b、样本方差
c、样本标准差
d、样本比例
85、简单随机样本具有( )特点。
a、都服从正态分布
b、都服从均匀分布
c、都有相同分布
d、彼此互相独立
86、下列抽样方式属于概率抽样方式的是( )。
a、分层抽样
b、多阶段抽样
c、等距抽样
d、判断抽样
87、下列属于概率抽样方式缺陷的是( )。
a、同样规模的概率抽样的费用要比非概率抽样低
b、概率抽样比非概率抽样对技术要求较高
c、同样规模的概率抽样的费用要比非概率抽样高
d、概率抽样比非概率抽样对技术要求较低
88、来自正态总体的常用统计量的分布有( )。
a、二项分布
b、分布
c、t分布
d、f分布
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且不包含未知参数
b、抽样分布是指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c、统计量中可以包括未知参数
d、常用的抽样分布有t分布、f分布、二项分布
90、在对单个样本均值的t检验(双侧)中,根据样本计算得到的t值等于3.57,已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等于2.1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根据t统计量的实际值和临界值应该拒绝原假设
b、根据t统计量的实际值和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
c、在这一检验中如果计算相应的p值,则p值大于0.05
d、在这一检验中如果计算相应的p值,则p值小于0.05
e、根据现有数据无法得出结论
91、关于原假设的建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a、若不希望否定某一命题,就将此命题作为原假设
b、尽量使后果严重的错误成为第二类错误
c、质量检验中若对产品质量一直很放心,原假设为“产品合格”
d、若想利用样本作为对某一命题强有力的支持,应将此命题的对立命题作为原假设
92、在假设检验中,与的关系是( )
a、与绝对不可能同时减小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必然会减小
c、只能控制,不能控制
d、增大样本容量可以同时减小与
93、关于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正确的是( )
a、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可以交换位置
b、原假设表明结果的差异由随机因素引起
c、备择假设是研究者要证明的假设
d、原假设是收到保护的假设
94、关于p值,正确的说法是( )
a、p值是最小的显著性水平
b、p值是最大的显著性水平
c、p值越小,拒绝原假设的证据越强
d、p值越大,拒绝原假设的证据越强
95、选择一个合适的检验统计量是假设检验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其中,“合适”实质上是指( )
a、选择的检验统计量应与原假设有关
b、选择的检验统计量应与备择假设有关
c、在原假设为真时,所选的检验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已知
d、在备择假设为真时,所选的检验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已知
e、所选的检验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已知,不含任何参数
96、关于t检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t检验实际是解决大样本均值的检验问题
b、t检验实际是解决小样本均值的检验问题
c、t检验适用于任何总体分布
d、t检验对正态总体适用
e、t检验要求总体方差已知
97、在假设检验中,当我们作出拒绝原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的结论时,表示( )
a、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原假设
b、原假设必定是错误的
c、犯错误的概率不大于
d、犯错误的概率不大于
e、在原假设为真的假设下发生了小概率事件
98、根据原假设的情况,假设检验的临界值( )
a、只能有一个,不可能有两个
b、有时为一个,有时有两个
c、只会为正值
d、总是以零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e、有时会有负值
99、某种电子元件的重量x服从正态分布,均未知。测得16只元件的重量分别为:159,280,101,212,224,379,179,264,222,362,168,250,149,260,485,170,判断元件的平均重量是否大于225克()。下列计算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有( )
a、提出假设:
b、提出假设:
c、检验统计量及其概率分布为
d、取=0.05,经过计算有:
e、接受原假设,即认为元件的平均质量不大于225克
100、线性相关中按相关的方向不同,可分为( )。
a、单相关
b、复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101、在基本假定满足的前提条件下,最小二乘估计量 ( )。
a、都服从f分布
b、是对应的的和的无偏估计量
c、是和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
d、都服从正态分布
102、关于样本简单相关系数,下面表述正确的有( )。
a、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
b、若,表明与之间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
c、,表明与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d、,表明与之间存在完全线性相关关系
103、按涉及变量的多少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 )。
a、单相关
b、复相关
c、偏相关
d、正相关
104、下列有关回归分析中统计检验方法的正确表述有( )。
a、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采用z检验
b、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
c、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
d、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采用f检验
105、下列有关回归分析中统计检验方法的正确表述有( )。
a、最小二乘估计量 是随机变量
b、最小二乘估计量都是的线性组合
c、总体方差是 的无偏估计量
d、样本决定系数用以度量样本回归函数的拟合优度
106、下列关于分布说法正确的有( )。
a、其数学期望为n
b、具有渐近正态性
c、其概率密度曲线是非对称的
d、其数学方差为2n
107、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在模型基本假定满足的条件下,下列关于最小二乘估计量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b、
c、
d、
108、统计学是研究统计方法的学问,因此它与统计数据无关。( )
109、总体是全部个体(或者数据)的集合。( )
110、样本的代表性实际上取决于样本选取的随机性和样本量的大量性。( )
111、参数也是随机变量。( )
112、指标是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和具体数值。( )
113、“大数据”就是指体量大的数据。( )
114、统计学主要研究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需要转化为结构化数据才能使用统计方法进行研究。( )
115、复合分组是对总体只按一个变量进行的分组。( )
116、茎叶图也可用于顺序数据结构的描述分析。( )
117、直方图既可反映数据的结构,又可反映数据的分布。( )
118、学历是否影响收入的判断可用箱线图完成。( )
119、加权算术均值的大小只受数据结构的影响。( )
120、算术平均数既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也适用于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
121、众数可直观地说明分布的离散趋势,可用它反映变量值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
122、对于一组数据,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能不存在众数。( )
123、四分位数是将按大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值划分为四等分的三个变量值。( )
124、数据值的离差和恒为零。( )
125、若峰度系数大于零,表明数据值的离散程度大,平均值的代表性差。( )
126、用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的目的是计算没有长期趋势影响的季节指数。( )
127、一般来说,当季节指数400%时,表明现象此时处于淡季。( )
128、按季度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必须等于400%。( )
129、同期平均法与趋势剔除法的根本不同就在于是否承认长期趋势的存在和消除。( )
130、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的测定过程就是将这些变动合成时间序列的过程。( )
131、在乘法模型下,季节非平稳时间序列就是长期趋势为常数趋势且循环变动为100%(即1)的时间序列。( )
132、同比指数可以消除季节影响,是因为比较的基期与报告期处在同一季节。( )
133、同度量因素的主要作用是同度量,也即将不能直接相加的现象转化为能够襄安的现象。( )
134、同样多的人民币在报告期多购买了15%的商品,则报告期的物价指数是86.96%。( )
135、无论是加权平均法,还是加权综合法都是编制总指数基本方法,所不同的是寻求权重系数的方式不同。( )
136、固定加权平均法编制指数就是将权重系数长期固定不变。这样编制指数时,长期以来只需要计算个体指数。( )
137、货币购买力指数的增长必然导致消费者用同样多的货币购买更少的消费品。( )
138、总指数编制方法中,历史上曾经使用的总和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不同指数项目等同看待。( )
139、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的样本称为简单随机样本。( )
140、f分布的极限分布是标准正态分布。( )
141、一般来说,f 分布的密度曲线呈现右偏分布。( )
142、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且其中可以包含未知参数。( )
143、非概率抽样的优点是可以控制误差大小。( )
144、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是用来描述频率稳定性这一客观现象的。( )
145、因为非概率抽样方式易于操作,因此统计调查中应当大量使用这一抽样方式。( )
146、在假设检验中,可以使两类错误的概率均减小的方法只有增大样本容量。( )
147、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被定义为能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它决定了否定域的大小。( )
148、原假设的接受与否,与选择的检验统计量有关,与显著性水平无关。( )
149、假设检验拒绝原假设,说明原假设根本不可能成立。( )
150、假设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否定一个假设,却不能帮助我们肯定一个假设( )
151、检验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方差是否相等,检验统计量是服从于自由度为(n-1)的卡方分布。( )
152、1. 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时,检验均值不能用z检验。( )
153、对两个总体方差相等性进行检验,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这表示原假设为真的概率小于0.01。( )
154、假设检验中若其他条件不变,显著性水平的取值越小,接受原假设的可能性越大,原假设为真而被拒绝的概率越小。( )
155、若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但总体方差未知,则检验样本均值是否等于总体均值应该使用t分布。( )
156、相关系数一般根据样本数据计算,需要进行显著性统计检验。( )
157、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58、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斜率项表示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引起因变量的平均变化量。( )
159、两个变量样本相关系数为0,表示它们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
160、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若模型满足基本假定,则可推导出。( )
161、残差平方和占总离差平方和比重越大,回归直线拟合越好,样本判定系数越大。( )
162、回归分析中,预测y的平均值比预测y的单值或个别值更精确。( )
7 抽样分布第七章测验1、抽样的核心问题是( )。
a、确定恰当的样本量
b、确定抽样方式
c、确定抽样误差大小
d、如何保证样本对总体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对城市居民进行收入调查时,按地理区域进行划片,并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的抽样属于( )。
a、等距抽样
b、分类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本统计量是一随机变量
b、总体参数是一随机变量
c、抽样分布是指标准正态分布
d、统计量中可以包括未知参数
4、f分布的极限分布是( )。
a、 分布
b、t分布
c、指数分布
d、正态分布
5、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包括( )。
a、整群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6、对于统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
b、统计量只有唯一的一个形式,即样本均值
c、统计量只有2个形式,即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
d、统计量是随机变量
7、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了频率具有稳定性,中心极限定理就是从理论上以严密的数学形式证明了频率的稳定性。( )
8、中心极限定理主要介绍了在什么样条件下,大量随机变量之和的分布逼近正态分布的理论性质。( )
9、t 分布的极限分布是标准正态分布。( )
10、在大样本情况下,无论总体服从什么分布,样本均值均服从或者近似服从t分布。( )
8 参数估计第八章测验1、在总体的分布函数表达式已知的情况下,通过对样本的实际观察取得样本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样本统计量的计算得到总体待估参数的估计值来代替其真实值的过程,叫做( )。
a、假设检验
b、参数估计
c、矩估计
d、区间估计
2、设 是参数θ的置信水平为 区间估计,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参数θ落在区间 的概率为
b、总体参数θ的真值和不同样本构造的置信区间都是固定的
c、如果可以多次抽样,所得置信区间中包含θ的次数所占比例为
d、 为置信水平
3、关于枢轴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于未知参数点估计 b.用于未知参数区间估计 c.是统计量 d. 不包含未知参数
a、用于未知参数点估计
b、用于未知参数区间估计
c、是统计量
d、不包含未知参数
4、在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小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
a、
b、
c、
d、
5、对于方差已知的非正态总体,在大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
a、
b、
c、
d、
6、在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小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
a、
b、
c、
d、
7、如果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但总体均值和方差未知,样本量为n,则用于构造总体均值置信区间的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是( )。
a、
b、
c、
d、
8、设正态总体x的方差为1,据来自x的容量为100的样本,测得样本均值为5,则x的期望μ的置信度为0.95的置信区间为( )
a、[3.162, 6.097]
b、[4.804, 5.196]
c、[4.523, 5.115]
d、[3.217, 5.989]
9、某银行职工的月奖金服从 ,现随机抽取30名职工进行调查,求得他们的月奖金的平均值 为696.2元, 标准差 则的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为( )。
a、[345.3, 541.7]
b、[645.38, 747.02]
c、[597.4, 805.6]
d、[416.8, 865.4]
10、确定样本容量时,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有( )。
a、总体各单位之间的离散程度
b、样本各单位之间的离散程度
c、抽样方式与抽样方法
d、抽样推断的把握程度
11、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欲使误差范围缩小1/2,其他要求保持不变,则样本容量必须( )。
a、增加4倍
b、增加3倍
c、增加到4倍
d、减少2倍
12、矩估计法使用时可以不知总体的分布。( )
9 假设检验第九章测验1、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
a、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b、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2、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我们相信原假设是真的,而犯第二类错误又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此时,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应该取( )。
a、大些
b、小些
c、无法确定
d、等于0.05
3、若假设检验:新工艺不比旧工艺好,:新工艺好于旧工艺,则下列属于犯第二类的错误的是( )。
a、新工艺较好,采用新工艺
b、新工艺较好,保留旧工艺
c、新工艺不好,采用新工艺
d、新工艺不好,保留旧工艺
4、某工厂在生产过程的产品检验中,假设:产品是合格的,显著水平为0.05,工厂经理问什么是显著性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产品是合格的,则有5%的概率检验为不合格
b、若产品是不合格的,则有5%的概率检验为合格
c、在该检验中,有95%的检验结论是正确的,错误结论的可能性为5%
d、假设这批产品有95%是合格的,不合格的概率为5%
5、1988年的一次网络民意调查中,共7553人接受调查,其中4381 人认为:“白水事件”调查执行官kenmeth start 应该询问所有可以找到的证人,包括时任总统克林顿的助手。由此,你能得出以下哪一个结论? ( )
a、以上数据提供了充分证据,说明多数人认为kenneth start应该询问所有可以找到的证人,包括时任总统克林顿的助手
b、以上数据未提供充分证据,说明多数人认为kenneth start应该询问所有可以找到的证人,包括时任总统克林顿的助手
c、以上数据提供了充分证据,说明多数人认为kenneth start 不应询问所有可以找到的证人,包括时任总统克林顿的助手
d、以上数据未提供充分证据,说明多数人认为kenneth start不应询问所有可以找到的证人,包括时任总统克林顿的助手
6、关于假设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若p=1.1%(),结论是统计显著,但不是高度显著
b、一个检验的p值是 为真的概率
c、若时,一个统计结果是显著的,则它有5%的机会应归因于偶然性,95%的机会是实际存在的
d、在其他情况都相等,p=98%是比p=2%对原假设更加有力的支持
e、,则接受
7、为了考察某种类型的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情况,假定该电子元件使用寿命的分布是正态分布。而且根据历史记录得知该分布的参数为:平均使用寿命为100小时,标准差为10小时。现在随机抽取100个该类型的电子元件,测得平均寿命为102小时,给定显著性水平,为了判断该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是否有明显的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提出假设
b、提出假设
c、检验统计量及所服从的概率分布为
d、如果,则称与的差异是显著的,这时拒绝
e、检验结果认为该类型的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确实有显著提高
8、设样本是来自正态总体 ,其中 未知,那么检验假设 时,用的是z检验。( )
9、在假设检验中,增大样本容量,可以使两类错误的概率同时减小。 ( )
10、所谓小概率原理就是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在试验中不可能发生。 ( )
10 方差分析第十章测验1、在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度量两个分类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统计量是( )
a、
b、
c、
d、
2、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 )
a、多个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
b、多个总体的样本均值是否相等
c、定性自变量对定量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d、定性因变量对定量自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3、方差分析中,组内平方和反映的是( )
a、系统因素所导致的样本数据误差
b、随机因素所导致的样本数据误差
c、系统因素与随机因素共同导致的样本数据误差
d、系统因素与随机因素共同导致的总体数据误差
4、方差分析中,组间均方反映的是( )
a、系统因素所导致的样本数据的变异程度
b、随机因素所导致的样本数据的变异程度
c、系统因素与随机因素共同导致的样本数据的变异程度
d、系统因素与随机因素共同导致的总体数据的变异程度
5、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有( )
a、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b、各总体具有相同方差
c、各总体具有相同均值
d、样本观测值相互独立
6、方差分析中,组内均方的大小受下列要素的影响( )
a、系统因素的作用
b、随机因素的作用
c、实验的重复数多少
d、因素的处理数多少
7、方差分析中,组间均方的大小受下列要素的影响( )
a、系统因素的作用
b、随机因素的作用
c、实验的重复数多少
d、因素的处理数多少
8、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需要计算的离差平方和有( )
a、行因素平方和
b、列因素平方和
c、交互作用平方和
d、误差平方和
9、方差分析仅仅用于研究一个定量因变量与一个定性自变量的关系。( )
10、组间平方和与组间均方的自由度是相同的。( )
11、只要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则表明系统因素是数据误差的主要来源。( )
11 线性回归分析第十一章测验1、当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自变量取一定的数值时,与之对应的因变量往往会出现几个不同的值,但这些数值会按某种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种关系为( )。
a、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
c、对应关系
d、严格的依存关系
2、当相关系数 时,只能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 )。
a、线性相关关系
b、曲线相关关系
c、任何相关关系
d、正相关关系
3、变量y关于x估计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4、在高斯假定满足的前提下, 服从期望值为 ,方差 为的分布为( )。
a、t分布
b、f分布
c、正态分布
d、分布
5、在多元线性回归参数区间估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区间估计是以点估计为中心的
b、区间估计长度与样本容量无关
c、区间估计长度与参数估计标准误有关
d、区间估计长度与t分布分位点有关
6、多元线性回归中,设样本容量为 n,自变量个数为 p,则设计矩阵x 的行列维度为( )
a、n, p
b、n, p 1
c、p,n
d、p 1, n
7、下列有关回归分析中统计检验方法的正确表述有( )。
a、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采用f检验
b、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采用检验
c、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
d、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采用f检验
8、根据所选的样本不同,的结果会随之变化,因此是( )。
a、统计量
b、随机变量
c、参数
d、非随机变量
9、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假定条件有( )。
a、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且
b、误差项的方差是常数,即
c、自变量是非随机变量且与误差项线性无关
d、误差项之间不存在自相关,即
10、多元线性回归中,下列有关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估计量是无偏估计
b、估计量的方差具有有效性
c、估计量的方差阵对角线元素是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方差
d、估计量的方差阵对角线元素是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标准差
11、多元线性回归中,下列有关判决系数和调整的判决系数正确表述有( )。
a、判决系数的范围为0-1
b、调整的判决系数的针范围为0-1
c、调整的判决系数一般比判决系数的值小
d、调整的判决系数考虑了自变量个数对拟合优度的影响
1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斜率项表示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引起因变量的平均变化量。( )
13、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则一定意味着存在因果关系。( )
14、在多元线型回归中,对线性关系整体显著性检验和自变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是等价的。( )
15、在多元线型回归中,f检验是右侧检验,t检验是双侧检验。( )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0:22
- 2022-12-05 20:19
- 2022-12-05 20:14
- 2022-12-05 20:08
- 2022-12-05 19:51
- 2022-12-05 19:42
- 2022-12-05 19:37
- 2022-12-05 19:30
- 2022-12-05 19:05
- 2022-12-05 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