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1.5 结构的支座及分类随堂测验1、图示结构的支座反力是正确的。
第2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2.1-2.5)2.1 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随堂测验1、几何可变体系在任何荷载作用下都不能平衡。
2、一个刚片可以是一根杆或者是由几个刚片组成的几何不变体系。
2.2 体系的自由度和计算自由度随堂测验1、几何不变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一定等于零。
2、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一定是几何不变体系。
2.3 几何不变体系的三刚片规则随堂测验1、三个刚片用三个铰两两相互联结而成的体系是:
a、几何不变
b、几何常变
c、几何瞬变
d、几何不变、几何常变或几何瞬变
2、三刚片由三个单铰或任意六根链杆两两相联,体系必为几何不变。
3、三个刚片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虚铰两两相联,则所组成的体系是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4、图示体系按三刚片法则分析,三铰共线,故为几何瞬变体系。
5、几何瞬变体系产生的运动非常微小并很快就转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因而可以用 作工程结构。
2.4 几何不变体系的两刚片规则随堂测验1、两个刚片,用三根链杆联结而成的体系是:
a、几何常变
b、几何不变
c、几何瞬变
d、几何不变或几何常变或几何瞬变
2、两刚片用汇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相联,可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3、图示体系为几何可变体系。
4、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5、图中链杆1和2的交点o为虚铰。
2.5 几何不变体系的二元体规则随堂测验1、图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性质是:
a、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的
b、几何不变,且有多余联系的
c、几何可变的
d、瞬变的
2、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第2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2.6-2.8)2.7 几何组成分析示例随堂测验1、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情况为:
a、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b、几何瞬变体系
c、几何常变体系
d、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情况为:
a、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b、几何瞬变体系
c、几何常变体系
d、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3、两刚片或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规则中,不仅指明了必需的约束数目,而且指明了这些约束必须满足的条件。
4、在图示体系中,去掉1—5,3—5,4—5,2—5,四根链杆后,得简支梁12,故该体系为具有四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5、有些体系为几何可变体系,但却有多余约束存在。
6、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规则是可以相互沟通的。
7、图示平面体系,因a、b、c三铰共线,所以该体系是瞬变体系。
8、图中ac杆和bc杆组成了一个二元体,在几何组成分析时可将该二元体去掉,则剩下的部分为常变体系,故原体系也是常变体系。
9、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一定是几何不变体系。
10、两刚片或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规则中,不仅指明了必需的约束数目,而且指明了这些约束必需满足的几何条件。
阶段测验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阶段测验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1、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瞬变体系
d、可变体系
2、图中体系是:
a、几何可变体系
b、几何瞬变体系
c、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d、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3、图示体系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
4、作为结构的体系应是:
a、几何不变体系
b、几何可变体系
c、瞬变体系
d、几何不变体系或瞬变体系
5、图示体系虽有3个多余约束,但为保证其几何不变,哪两根链杆是不能同时去掉的。
a、a和e
b、a和b
c、a和c
d、c和e
6、图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瞬变体系
d、几何可变体系
7、图示体系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
8、图示体系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
9、图示体系是:
a、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b、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c、几何可变体系
d、瞬变体系
10、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瞬变体系
d、常变体系
11、图示体系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
12、图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性质是:
a、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
b、几何不变且有多余联系
c、几何可变
d、瞬变
13、图示平面体系是:
a、几何可变体系
b、几何瞬变体系
c、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d、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14、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联系
b、几何不变,有多余联系
c、瞬变
d、常变
15、图示体系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
16、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瞬变体系
d、常变体系
17、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瞬变体系
d、常变体系
18、图示体系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
19、图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性质是:
a、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
b、几何不变,且有多余联系的
c、几何可变的
d、瞬变的
20、图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性质是:
a、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
b、几何不变,且有多余联系
c、几何可变
d、瞬变
21、图示体系是:
a、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b、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c、几何常变体系
d、有多余约束的瞬变体系
22、图示体系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
23、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瞬变体系
d、可变体系
24、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瞬变体系
d、可变体系
25、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瞬变体系
d、可变体系
26、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瞬变体系
d、可变体系
27、图示体系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
28、图示体系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
29、图示体系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
30、图示体系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有1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c、几何瞬变
d、有2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与分析(3.1-3.3)3.1 静定结构的基本特征随堂测验1、静定结构的几何特征是:
a、无多余的约束
b、几何不变体系
c、运动自由度等于零
d、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2、图示结构支座a的反力(向上为正)是:
a、-p
b、-2p/3
c、-p/3
d、0
3、图示圆拱中支座c的竖向反力为:
a、p (向上)
b、p (向下)
c、2.5p (向上)
d、p/2 (向上)
4、图示三铰拱左支座的竖向反力为: ( )
a、0
b、1kn
c、2kn
d、3kn
5、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其全部反力和内力:
a、不能只由平衡条件来确定,还必须考虑变形条件
b、可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但数值有时是不确定的
c、特殊情况下,才可由静力平衡条件唯一地确定
d、都可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而且数值是确定的。
6、静定结构的全部内力及反力,只根据平衡条件求得,且解答是唯一的。
7、几何不变体系一定是静定结构。
8、静定结构的“解答的唯一性”是指无论反力、内力、变形都只用静平衡条件即可确定。
3.2 截面法的基本原理随堂测验1、图示结构所给出的m图形状是:
a、正确的
b、错误的
c、有一部分是错误的
d、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
2、图示梁的弯矩图是正确的。( )
3、同一简支斜梁,分别承受图示两种形式不同但集度相等的分布荷载时,二者的弯矩图相同。( )
3.3 结构荷载与内力的关系随堂测验1、图示结构中ab杆的弯矩为常数。
2、图a所示结构的m图如图b所示。
3、图示结构ab杆内力为零。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与分析(3.4-3.6)3.4 结构内力图的绘制随堂测验1、下图所示的简支梁,中间截面b上的内力为:
a、弯矩为0,剪力为0
b、弯矩为0,剪力不为0
c、弯矩不为0,剪力为0
d、弯矩不为0,剪力不为0
3.5 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随堂测验1、图示结构ab梁跨中截面的弯矩为:
a、
b、
c、
d、
2、图示结构d截面的弯矩为:( )
a、
b、
c、
d、
3、两个弯矩图的叠加不是指图形的简单拼合,而是指两图对应的弯矩纵坐标叠加。
4、下图所示为该梁的m图。
5、下图所示结构的弯矩图是否正确?
3.6 多跨静定梁的内力求解随堂测验1、作用于静定多跨梁基本部分上的荷载在附属部分上:
a、绝对不产生内力
b、一般不产生内力
c、一般会产生内力
d、一定会产生内力
2、图示多跨度静定梁截面c的弯矩值等于:
a、pl(上侧受拉)
b、pl(下侧受拉)
c、pl/2(上侧受拉)
d、pl/2(下侧受拉)
3、图示多跨静定梁,截面k的弯矩为:
a、5kn·m
b、9kn·m
c、13kn·m
d、6kn·m
4、荷载作用在静定多跨梁的附属部分时,基本部分一般内力不为零。
5、当外荷载作用在基本部分时,附属部分不受力;当外荷载作用在某一附属部分时,整个结构必定都受力。
6、图示静定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ab是基本部分,bc是附属部分。
7、图示静定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ab是基本部分,bc是附属部分。
8、图示梁上的荷载p将使cd杆产生内力。
9、图示结构的弯矩图的形状是正确的。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与分析(3.7-3.9)3.7 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求解随堂测验1、图示结构中,eg杆的e端弯矩和ba杆b截面的剪力全对的是:
a、
b、
c、
d、
2、图示刚架cd杆c端的弯矩为:
a、0
b、-pl (上侧受拉)
c、pl (下侧受拉)
d、-2pl (上侧受拉)
3、图示结构ba杆b端的弯矩(设左侧受拉为正)为:
a、2pa
b、pa
c、3pa
d、-3pa
4、图示结构,dc杆d端的弯矩(设下侧受拉为正)为:
a、-pa
b、pa
c、-pa /2
d、pa /2
5、
a、
b、
c、
d、
6、图示静定刚架中,ab杆a段弯矩为:
a、2pa (左侧受拉)
b、pa (左侧受拉)
c、0
d、pa(右侧受拉)
7、
8、
9、图示弯矩图是正确的。
3.9 少求或不求反力绘制弯矩图(示例二)随堂测验1、选择正确的m图:( )
a、
b、
c、
d、
2、直杆结构,当杆上弯矩图为零时,其剪力图也为零。
3、图示结构的弯矩图是正确还是错误?
4、图示结构指定截面a和c处弯矩均等于零。
5、
6、图示结构ab杆内力为零。
7、图示结构的弯矩分布图是正确还是错误?
8、图示结构弯矩图是正确还是错误?
9、图示刚架a、b两支座的水平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10、图示结构的ab杆a端的弯矩为零。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与分析(3.10-3.11)3.10 静定拱结构内力求解及合理拱轴线随堂测验1、图示三铰拱支座处的水平推力为:
a、30kn
b、20kn
c、10kn
d、40kn
2、
a、3/8
b、1/2
c、5/8
d、3/4
3、三铰拱的弯矩小于相应简支梁的弯矩是因为存在水平支座反力。
4、在相同跨度及竖向荷载下,拱脚等高的三铰拱,其水平推力随矢高减小而减小。
5、按拱的合理拱轴线设计成的三铰拱在任意荷载作用下都能使拱内各截面弯矩为零。
6、
7、
8、
9、图示体系是拱结构。
阶段测验2—静定梁、刚架、拱结构的内力求解阶段测验2—静定梁、刚架、拱结构的内力求解1、图示结构a支座处的反力为:
a、
b、
c、
d、
2、图示结构c截面弯矩为:
a、0
b、
c、
d、
3、图示结构中b结点的弯矩是:
a、外侧受拉
b、内侧受拉
c、数值为零
d、以上三种可能都存在
4、图示结构中:
a、
b、
c、
d、
5、图示结构支座处a 截面的弯矩和跨中c 截面的弯矩分别为(设下面受拉为正):
a、
b、
c、
d、
6、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与结构中杆件的:
a、ei 无关
b、ei 相对值有关
c、ei 绝对值有关
d、e无关,i 有关
7、图示多跨静定梁截面c的弯矩值等于:
a、pl(上侧受拉)
b、pl(下侧受拉)
c、pl/2(上侧受拉)
d、pl/2(下侧受拉)
8、图示结构k 处下侧截面的剪力为:
a、0
b、p
c、-p
d、p/2
9、作用于多跨静定梁基本部分上的荷载在附属部分上
a、绝对不产生内力
b、一般不产生内力
c、一般会产生内力
d、一定会产生内力
10、图示结构 k 截面的弯矩(设下面受拉为正)为:
a、
b、
c、
d、
11、图示结构 a 截面的剪力为:
a、-p
b、p
c、p/2
d、- p/2
12、图示结构中,ca 杆c 截面的弯矩和cb 杆c 截面的剪力为:
a、
b、
c、
d、
13、图示刚架bc杆b截面处的杆端弯矩为:
a、80kn·m(下侧受拉)
b、40kn·m(下侧受拉)
c、80kn·m (上侧受拉)
d、40kn·m (上侧受拉)
14、选择正确的弯矩图。
a、
b、
c、
d、
15、图示结构支座b的反力矩(以右侧受拉为正)是
a、
b、
c、
d、
16、图示结构k截面弯矩值为:
a、10kn·m (右侧受拉)
b、10kn·m(左侧受拉)
c、12kn·m (左侧受拉)
d、12kn·m (右侧受拉)
17、
a、3m
b、4.5m
c、4m
d、1m
18、图示荷载作用下两结构,它们的内力符合:
a、弯矩相同,剪力不同
b、弯矩相同,轴力不同
c、弯矩不同,剪力相同
d、弯矩不同,轴力不同
19、图示结构中,eg杆e段的弯矩和ba杆b端的剪力全对的是:
a、
b、
c、
d、
20、图示结构b点杆端弯矩(设内侧受拉为正)为:
a、
b、
c、
d、
21、图示刚架cd杆c 截面的弯矩为:
a、0
b、-pl(上拉)
c、pl(下拉)
d、-2pl(上拉)
22、图示结构ba杆b 截面的杆端弯矩(设左侧受拉为正)为:
a、2pa
b、pa
c、3pa
d、-3pa
23、图示结构dc杆d截面的弯矩(设下侧受拉为正)为:
a、-pa
b、pa
c、-pa/2
d、pa/2
24、图示结构支座a 的反力(向上为正)是:
a、-p
b、-2p/3
c、-p/3
d、0
25、
a、0
b、1kn·m,右侧受拉
c、2kn·m,右侧受拉
d、1kn·m,左侧受拉
26、
a、
b、
c、
d、
27、图示多跨静定梁,截面k的弯矩为(下侧受拉为正):
a、5kn·m
b、9kn·m
c、13kn·m
d、6kn·m
28、选择正确的m 图。
a、
b、
c、
d、
29、图示三铰拱,a、b支座的水平反力为:
a、
b、
c、
d、以上都不对
30、图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为:
a、50kn
b、25kn
c、22.5kn
d、31.2kn
31、已知三铰拱支座反力如图,其任意截面k的轴力计算式为(受压为正):
a、
b、
c、
d、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与分析(3.12-3.13)3.12 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求解随堂测验1、图示桁架中,1杆和2杆的轴力分别为:
a、
b、
c、
d、
2、图示桁架杆ab的内力为:
a、2p
b、
c、
d、0
3、图示桁架杆件1、2的内力分别为:
a、0.25p,0.75p
b、0.75p,1.414p
c、0,1.06p
d、0,-0.75p
4、图示桁架中,1杆和2杆内力全正确的为:
a、
b、
c、
d、
5、图示桁架b杆的内力是:
a、hp/2d
b、hp/3d
c、0
d、p/2
6、图示平行弦桁架,其下弦杆的内力变化规律是:
a、两端小,中间大
b、两端大,中间小
c、各杆内力相等
d、无规律的变化
7、图示结构ab杆的内力为5pd/(2h)。
8、图示结构a杆的内力为 —p。
3.13 桁架结构中零杆的判断随堂测验1、图示桁架内力为零的杆有:
a、3根
b、6根
c、8根
d、7根
2、图示桁架1、2、3杆的内力分别为:
a、
b、
c、
d、
3、图示桁架有9根零杆。
4、图示桁架1杆的轴力为零。
5、图示桁架共有三根零杆。
6、图示结构a杆的内力为p/2。
7、
8、图示桁架a杆的内力为1.4142p。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与分析(3.14)3.14 静定组合结构的内力求解随堂测验1、图示结构杆1的轴力为:
a、0
b、-p
c、p
d、-p/2
2、图示结构中,梁式杆上a点右截面的内力为:
a、
b、
c、
d、
3、图示结构中,a杆的内力为:
a、p
b、-3p
c、2p
d、0
4、组合结构中,链杆(桁架式杆)的内力是轴力,梁式杆的内力只有弯矩和剪力。
5、图示结构ab杆的轴力为p(拉)。
6、图示结构中,支座反力为已知值,则由结点d的平衡条件即可求得cd杆的轴力。
7、在图示结构中,ac与cb两杆不产生弯矩。
8、图示组合拱结构在荷载作用下,de杆的轴力为30kn。
9、图示结构杆1的轴力为0。
10、在图示结构中,全部二力杆的内力均为零。
11、图示结构a截面弯矩为40kn·m(逆时针)。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与分析(3.15-3.17)3.15 静定结构的局部平衡特性随堂测验1、下图桁架中各杆的内力分布情况为:
a、全部为零杆
b、只有右边竖向的两根杆有内力,其余杆件的内力为零
c、所有的支座反力均为零
d、只有中间的斜向杆件有内力,其余杆件的内力为零
2、图示桁架中,杆1的轴力为:
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0
d、不定,取决于p的大小
3、若平衡力系作用于静定结构的某一几何不变的部分上,则其支座反力:
a、恒为零
b、不一定为零
c、恒大于零
d、恒小于零
3.16 静定结构的荷载等效特性和构造变换特性随堂测验1、图示两桁架结构杆ab的内力分别记为n1和n2。则二者关系为:
a、
b、
c、
d、
2、图示一结构受两种荷载作用,对应位置处的支座反力关系为:
a、完全相同
b、完全不同
c、竖向反力相同,水平反力不同
d、水平反力相同,竖向反力不同
3、图a、b为同一对称桁架,荷载不同,而k点竖向位移相同。
阶段测验3—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的内力求解阶段测验3—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的内力求解1、图示桁架共有()根零杆。
a、3
b、5
c、7
d、9
2、如图所示桁架,有()。
a、
b、
c、
d、
3、图示桁架共有()根零杆。
a、3
b、4
c、5
d、6
4、图示桁架中杆1的轴力为()。
a、0
b、
c、
d、
5、图示桁架中杆1、2的内力为()。
a、
b、
c、
d、
6、图示桁架中杆1、2的内力为()。
a、
b、
c、
d、
7、图示桁架a杆内力是()。
a、2p
b、-2p
c、3p
d、-3p
8、图示桁架有()根零杆。
a、7
b、8
c、9
d、10
9、图示桁架c杆的轴力是()。
a、p
b、-p/2
c、p/2
d、0
10、图式桁架中杆1、2的轴力为()。
a、
b、
c、
d、
11、图示桁架杆1和杆2的内力为()。
a、
b、
c、
d、
12、
a、
b、
c、p
d、
13、图示结构的零杆有()根。
a、4
b、5
c、6
d、7
14、图示桁架杆1和杆2的轴力为()。
a、
b、
c、
d、
15、图示结构杆1的轴力为()。
a、p
b、p/2
c、p/3
d、0
16、图示结构在荷载作用下cd杆的内力为( )。
a、p
b、- p
c、2p
d、-2p
17、图示结构a杆的轴力为( )。
a、0
b、-10kn
c、5kn
d、-5kn
18、图示结构ab杆轴力为( )。
a、
b、0
c、
d、
19、图示结构中杆ab的内力为( )。
a、0
b、
c、
d、
20、图示结构杆1的轴力为( )。
a、0
b、
c、
d、
21、图示结构中杆fg的轴力为( )。
a、200kn
b、-200kn
c、100kn
d、-100kn
22、
a、
b、
c、
d、0
23、
a、3p
b、- 3p
c、5p
d、- 5p
24、结构受力如图所示,bc杆b截面的剪力为( )。
a、
b、
c、
d、
25、结构受力如图,则bc杆b截面的剪力为( )。
a、100kn
b、- 100kn
c、150kn
d、-150kn
26、结构在图示荷载作用下,ab杆a端截面的剪力为( )。
a、0
b、- qa
c、qa
d、qa/2
27、结构受力如图所示,ed杆e截面的弯矩为( )。(弯矩使杆件右侧纤维受拉为正)
a、pa
b、- pa
c、3pa
d、- 3pa
28、图示荷载作用下,ca杆c截面的弯矩为( )。(弯矩使杆件右侧纤维受拉为正)
a、4kn·m
b、56kn·m
c、60kn·m
d、70kn·m
29、图示结构fc杆f截面弯矩为( )。(弯矩使杆件下侧纤维受拉为正)
a、-2kn·m
b、-3kn·m
c、-4kn·m
d、-1kn·m
30、
a、-30kn·m
b、-50kn·m
c、-90kn·m
d、-160kn·m
31、
a、
b、
c、
d、
32、图示结构截面a的弯矩(以下侧受拉为正)是:
a、m
b、-m
c、-2m
d、0
33、图示结构a杆的轴力为:
a、p
b、2p
c、3p
d、4p
34、图示结构杆bc的轴力为:
a、p/2
b、-p
c、2p
d、p
第4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4.1-4.3)4.2 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随堂测验1、所谓虚位移,是指在变形体内部位移协调(光滑、连续),在边界上满足边界位移约束条件的微小位移。
2、虚位移的“虚”,是指不真实存在的位移,只是假象的而已。( )
3、虚功原理中所讨论的力系和位移是两个彼此无关的状态。
4、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可表述为:刚体体系在任意力系作用下,体系上所有的主动力在任何与约束条件相符合的无限小刚体位移上所作的虚功总和恒等于零。
4.3 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随堂测验1、刚体系与变形体系虚位移原理的虚功方程两者的区别在于:
a、前者用于求位移,后者用于求未知力;
b、前者用于求未知力,后者用于求位移;
c、前者的外力总虚功等于零,后者的外力总虚功等于其总虚变形能;
d、前者的外力总虚功不等于零,后者的外力总虚功等于其总虚变形能。
2、弹性体系虚功的特点是:(1)在作功过程中,力的数值保持不变;(2)作功的力与相应的位移无因果关系,位移由其他力系或其它因素所产生。
3、虚功原理仅适用于线弹性的小变形体系。
4、应用虚功原理求体系的位移时,虚设力状态可在需求位移处添加相应的非单位力,亦可求得该位移。
5、变形体虚功原理也适用于塑性材料结构与刚体体系。
6、从变形体中取出的任何部分,可以是有限尺寸的“单元”体,也可以是无限小的微元体。
7、变形体所接受的总变形虚功,是指变形体任何部分上的全部外力在该部分变形虚位移上所作总虚功的总和。
第4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4.4-4.5)4.4 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单位荷载法随堂测验1、求图示梁铰c左侧截面的转角时,其虚设力状态应取:
a、
b、
c、
d、
2、图示结构,求a、b两点相对线位移时,虚设力状态应在两点分别施加的单位力为:
a、竖向反向力
b、水平反向力
c、连线方向反向力
d、反向力偶
3、欲直接计算桁架杆bc的转角,则虚设力系应为:
a、
b、
c、
d、
4、单位荷载法适用于任何材料力学行为、任何外因的杆系结构。
5、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只能用来计算线弹性结构。
6、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左端项的物理意义是杆件截面的位移。
7、利用虚功原理求解结构位移时,为在虚功方程中只包含拟求位移,不再含有其它未知位移,只需在拟求位移方向虚设一个相应的单位荷载。
8、图示桁架在某因素作用下,求cd杆的转角时,其虚设力状态的广义单位力如图所示:
4.5 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随堂测验1、图示桁架,ea=常数,结点8在图示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 )
a、36/ea
b、30/ea
c、15/ea
d、20/ea
2、组合结构位移计算时:
a、仅考虑弯矩作用
b、仅考虑轴力作用
c、考虑弯矩和剪力作用
d、考虑弯矩和轴力作用
3、图示结构(ea=常数),c点的竖向位移(向下为正)为:
a、
b、
c、
d、
4、在荷载作用下,刚架和梁的位移主要由于各杆的弯曲变形引起。
5、图示结构各杆ei、ea相同,b铰左右截面的相对转角为零。
6、图示桁架中腹杆截面的大小对c点的竖向位移有影响。
7、图示为刚架的虚设力系,按此力系及位移计算公式可求出杆ac的转角。
8、图示组合结构,在荷载作用下,d点的竖向位移为零。
第4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4.6-4.7)4.6 图乘法随堂测验1、用图乘法可求得各种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
2、当ei=常数时,图乘法能在拱结构上使用。
3、图示梁ab在所示荷载作用下的m图面积为。
4、
5、图示结构宽度是高度的2/3,在图示外荷载p作用下,b点的水平位移方向向右。
4.7 图乘法典型例题分析随堂测验1、图示刚架,各杆ei为常数,l >a>0,b点的水平位移是:
a、向右
b、向左
c、等于零
d、不定,方向取决于a的大小
2、图示结构a截面转角(设顺时针为正)为:
a、
b、
c、
d、
3、图示刚架,ei=常数,各杆长为l,a截面的转角为:
a、
b、
c、
d、
4、图示刚架各杆ei相同,c点竖向位移等于:
a、
b、
c、
d、
5、图a结构的内力图如图b,各杆ei,ea均为常数,铰b两侧截面相对转角为:
a、
b、
c、
d、0
6、图示结构,各杆ei、ea相同,k、h两点间的相对线位移为:
a、
b、
c、
d、
7、图示梁ei=常数,c点的竖向位移方向向下。
8、
第4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4.8-4.9)4.9 静定结构温度变化时的位移计算随堂测验1、静定结构温度改变时:
a、无变形,无位移,无内力;
b、有变形,有内力,有位移;
c、有变形,有位移,无内力;
d、无变形,有位移,无内力。
2、图示结构中ab梁的截面为矩形,截面高度为h=d/4,其上缘温度升高t℃,下缘温度不变,则c、d两点的距离改变为:
a、
b、
c、
d、
3、桁架各杆温度变化如图,线膨胀系数为α,则c点的水平位移为:
a、
b、
c、
d、
4、图示伸臂梁,温度升高t1>t2,则c点和d点的位移:
a、都向下
b、都向上
c、c点向上,d点向下
d、c点向下,d点向上
5、图示结构中ac杆的温度升高t℃,则杆ac与bc间的夹角变化是: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6、
7、
第4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4.10-4.13)4.10 静定结构支座移动时的位移计算随堂测验1、图示刚架支座a下移量为a,转角为α,则b端竖向位移大小:
a、与h、l、e、i均有关
b、与h、l有关,与ei无关
c、与l有关,与h、ei无关
d、与ei有关,与h、l无关
2、图示结构a点竖向位移(向上为正)为:
a、
b、
c、
d、
3、设a、b与φ分别为图示结构a支座发生的水平移动、竖向移动及转动,由此引起的b点水平位移(向左为正)为:
a、
b、
c、
d、0
4、若刚架中各杆均无内力,则整个刚架不存在位移。
5、结构发生图示支座移动,b结点产生水平位移0.0021cm。
4.11 制造误差引起的结构位移计算随堂测验1、设图示桁架中杆件de比设计尺寸做短了2cm,则结点b的竖向位移为:
a、1cm↓
b、1cm↑
c、2cm↓
d、2cm↑
2、欲使e点有向上的竖向位移0.04m,须使bc杆加长的长度为:
a、8/3 cm
b、2 cm
c、8/5 cm
d、4 cm
3、图示桁架中,杆cd加工后比原尺寸短一些,装配后b点将向右移动。
4.12 线弹性结构的互等定理随堂测验1、四个互等定理适用于:
a、刚体
b、变形体
c、线性弹性体系
d、非线性体系
2、(a)、(b)图为同一结构的两种状态,要使状态(a)在1点的竖向位移等于状态(b)在2点的水平位移的2倍,则应:
a、p2=0.5p1
b、p2=p1
c、p2=2p1
d、p2=-2p1
3、
a、力
b、无量纲
c、力/长度
d、长度/力
4、图(a)、(b)两种状态中,梁的转角φ与竖向位移δ间的关系为:
a、δ=φ
b、δ与φ关系不定,取决于梁的刚度大小
c、δ>φ
d、δ<φ
5、位移互等定理为:第一个力的方向上由第二个力所引起的位移,等于第二个力的方向上由第一个力所引起的位移。
6、
阶段测验4—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阶段测验4-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1、如图所示,两刚架几何尺寸相同,各自刚度不同,横梁中部受集中力作用,则两刚架各点处( )
a、位移相同,内力不同
b、位移和内力相同
c、位移和内力都不同
d、位移不同,内力相同
2、对具有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附属部分上的荷载对基本部分的内力和位移没有影响
b、作用在附属部分上的荷载对基本部分的内力和位移有影响,但作用在基本部分上的荷载对附属部分的内力和位移没有影响。
c、作用在附属部分上的荷载对基本部分的内力和位移有影响,作用在基本部分上的荷载对附属部分的内力没影响,但可能对附属部分的位移有影响。
d、以上说法全错
3、如图所示刚架l > a > 0,忽略轴向变形,则b点水平位移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小不定,方向取决于a
b、大小取决于a,方向向左
c、大小固定,且恒等于0
d、大小取决于a,方向向右
4、所示静定多跨梁,当ei2增大时,d点的位移将( )。
a、不定,取决于ei2与ei1的比值
b、减小
c、不变
d、增大
5、虚功原理适用于:
a、弹性体
b、非弹性体
c、刚体
d、以上都适用
6、互等定理适用于:
a、线弹性体
b、非弹性体
c、刚体
d、以上都适用
7、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有内力一定有位移,且有位移一定有内力
b、有内力一定有位移,但有位移不一定有内力
c、有内力不一定有位移,但有位移一定有内力
d、有内力不一定有位移,有位移也不一定有内力
8、在梁和刚架的位移计算时,下述表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忽略轴向变形
b、可以忽略剪切变形
c、剪切变形和轴向变形都可以忽略
d、是否可以忽略轴向变形得看荷载作用类型,是否可以忽略剪切变形取决于杆件几何形状
9、为了计算图示结构k点的竖向位移,采用单位荷载法计算,所采用公式正确的是(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10、图示结构ac杆刚度ei为无穷大,图中给出了三种虚设力系,可以计算ac杆转角的虚设力系有( )
a、(1)(2)
b、(2)(3)
c、(1)(3)
d、都可以,其中(1)计算所得位移需要缩小1/2
11、图示荷载作用下,虚线为变形轮廓,则变形轮廓绘制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在应用单位荷载法求位移时,图中的虚拟状态为求
a、ad杆d截面与bc杆c截面的相对转角
b、c、d两点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
c、横梁中间缝隙的大小
d、因为采用两个单位荷载,应该是c、d两点线位移的两倍
13、在应用单位荷载法求位移时,图中的虚拟状态为求
a、夹角∠cab的改变量
b、ac杆与ab杆的相对转角
c、b、c两截面的相对转角
d、ac杆与ab杆的相对转角的两倍
14、如图(a)所示,abc杆与某线弹性体系相连接,其中ab杆杆长为l。当支座a下沉单位位移时,b点转角为φb=1/(2l)。如图(b)所示,若在相同结构的b点上施加弯矩10kn.m,则ba杆b端弯矩为
a、10kn·m,上侧受拉
b、10kn·m,下侧受拉
c、5kn·m,上侧受拉
d、5kn·m,下侧受拉
15、如图(a)所示,abc杆与某线弹性体系相连接,其中ab杆杆长为l。当支座a下沉单位位移时,b点转角φb=1/(2l)。如图(b)所示,若在相同结构的b点上施加弯矩10kn.m,则bc杆b端弯矩为
a、10kn.m,上侧受拉
b、10kn.m,下侧受拉
c、5kn.m,上侧受拉
d、5kn.m,下侧受拉
16、图示梁在荷载作用下的b截面转角φb
a、17/(ei) (逆时针)
b、17/(ei) (顺时针)
c、37/(ei) (逆时针)
d、37/(ei) (顺时针)
17、图示梁在荷载作用下的b点竖向线位移大小为
a、
b、
c、
d、
18、图示梁在荷载作用下c截面的转角大小为
a、
b、
c、
d、
19、图示刚架由于支座移动引起的d点水平位移为
a、0.025a(→)
b、0.01a(←)
c、0.01a(→)
d、0.015a(→)
20、图示桁架受水平外力p作用,各杆刚度ea相同,则bc杆转角为
a、
b、
c、
d、
21、已知图示结构各杆截面为局限,且截面高度h=l/10,各杆热膨胀系数为α,则由于发生温度改变而引起的c点竖向为
a、
b、
c、
d、
22、.如图所示为桁架设计图,除bc杆外,其余各杆没有制造误差,经测量a点竖向位移与设计安装位置相比误差不超过0.6cm,则bc杆长度的最大制造误差为
a、0.4m
b、0.5cm
c、±0.5cm
d、±0.4cm
23、图示桁架ae做长了1cm,be杆做短了1cm,则e点竖向位移为
a、0cm
b、0.05cm (↓)
c、0.707cm (↓)
d、1.0cm (↓)
24、图示刚架,由于环境温度变化,使得各杆产生的应变为,则c点水平位移的大小为
a、
b、
c、
d、
25、图乘法适用条件为:
a、适用于等截面直杆,虚设单位荷载与外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至少有一个为直线
b、竖标值必须取自直线图
c、取面积的弯矩图必须在杆轴同侧,否则必须分割图形
d、以上都正确
26、下面图乘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a、(1)正确
b、(2)正确
c、(3)正确
d、都不正确
27、图示梁ei为常数,b处弹簧支座的刚度,则c点的竖向位移为
a、
b、
c、
d、
28、图示梁刚度为ei,则图示荷载作用下b截面转角大小为
a、0
b、
c、
d、
29、图示刚架各杆ei为常数,在图示均布荷载作用下,c点的位移为
a、
b、
c、
d、
30、
a、
b、
c、
d、
第5章 力法(5.1-5.2)5.1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随堂测验1、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a、1
b、2
c、3
d、4
2、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4。
3、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是3。
5.2 力法的基本原理随堂测验1、力法方程是沿基本未知量方向的:
a、力的平衡方程
b、位移为零的方程
c、位移协调方程
d、力的平衡及位移为零方程
2、图示结构取力法基本体系时,不能切断:
a、bd杆;
b、cd杆;
c、de杆;
d、ad杆。
3、图示结构用力法解时,可选切断1、2、3、4杆中任一杆件后的体系作为基本结构。
4、图a结构,支座b下沉a。取图b中力法基本结构,典型方程等号的右端为-a。
5、力法只能用于线性变形体系。
第5章 力法(5.3-5.5)5.3 力法的典型方程及解题步骤随堂测验1、
a、
b、
c、
d、前三种答案皆有可能
2、图b是图a结构的力法基本体系,则力法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为:
a、
b、
c、
d、
3、
a、
b、
c、
d、
4、图a所示梁,取图b中所示基本结构,则其力法典型方程为:
a、
b、
c、
d、
5、图a所示结构,ei=常数,取图b为力法基本体系,则下述结果中错误的是:
a、
b、
c、
d、
6、
7、
5.4 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示例(一)随堂测验1、图示梁用力法计算时,计算最简单的基本体系为图:
a、
b、
c、
d、
2、图a结构的最后弯矩图为:
a、图b
b、图c
c、图d
d、都不对
3、图中取a支座反力为力法的基本末知量x1(向上为正),则x1为:
a、
b、
c、
d、
4、
a、
b、
c、
d、
5、图示等截面梁正确的弯矩图是哪个:
a、
b、
c、
d、
5.5 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示例(二)随堂测验1、
a、
b、
c、
d、
2、图示桁架取杆ac轴力(拉为正)为力法的基本未知量x1,则有:
a、
b、
c、
d、
3、
a、
b、
c、
d、
4、
a、0
b、
c、
d、
5、
6、
第5章 力法(5.6-5.7)5.6 超静定结构中弯矩为零的特殊情况随堂测验1、图示结构b支座的水平反力hb为:
a、p
b、-p/2
c、p/2
d、-p
2、图示结构ei=常数,在给定荷载作用下,ba杆b截面的剪力为:
a、-10kn
b、0
c、5kn
d、-5kn
5.7 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随堂测验1、对超静定结构进行位移计算时,将单位荷载虚设在:
a、只能虚设在原结构上
b、只能虚设在原结构所对应的基本结构上
c、既可以虚设在原结构上,也可以虚设在任一基本结构上
d、不可以虚设在原结构的任意基本结构上
2、
a、恒等于零
b、恒大于零
c、恒小于零
d、不一定为零
3、图示两跨连续梁,ei=常数,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已经做出,则c截面的角位移为:
a、
b、
c、
d、
4、对超静定结构进行位移计算时,能够采用单位荷载法。
第5章 力法(5.8-5.9)5.8 支座位移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随堂测验1、图(a)结构,取图(b)为力法基本体系,则力法方程中的为:
a、
b、
c、
d、
2、图(a)所示结构,取图(b)为力法基本体系,则基本体系中沿x1方向的位移δ1等于:
a、0
b、
c、
d、
3、在支座移动作用下,静定与超静定结构都有变形。
4、
5、
6、
7、图示结构,当b支座下沉时,内力与ei绝对值成正比。
8、
5.9 温度变化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随堂测验1、在温度变化作用下,静定与超静定结构都会产生内力。
2、
3、
4、
5、
第5章 力法(5.10-5.12)5.11 对称性的利用(二)随堂测验1、
a、
b、
c、
d、
2、图示对称结构ei=常数,中点截面c及ab杆内力应满足:
a、
b、
c、
d、
3、图示结构中杆1、2的内力为:
a、
b、
c、
d、
4、图示桁架ea=常数,杆a的内力为:
a、p
b、-p
c、
d、0
5、图示桁架,ea=常数,杆b的内力为:
a、0
b、p
c、-p
d、
6、
7、
8、
阶段测验5—力法阶段测验5-力法1、图中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
a、7次
b、6次
c、5次
d、4次
2、图中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3、图中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4、图示超静定刚架,用力法计算时,可选取的基本体系是:( )。
a、图a、b和c
b、图a、b、c和d
c、图b、c和d
d、图a、c和d
5、图示超静定刚架,用力法计算时,可选取的基本体系是:( )。
a、图a、b和c
b、图a、b、c和d
c、图b、c和d
d、图a、c和d
6、图示超静定刚架,用力法计算时,可选取的基本体系是:( )。
a、图a、b和c
b、图a、b、c和d
c、图b、c和d
d、图a、b和d
7、图示对称结构利用对称性简化时,正确的简化结构为(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8、
a、
b、
c、
d、
9、
a、
b、
c、
d、
10、图中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11、图示超静定刚架,用力法计算时,可选取的基本结构是:( )。
a、图a、b和c
b、图a、b、c和d
c、图b、c和d
d、图a、b和d
12、图中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13、用力法计算图(a)所示结构,选取基本体系如图(b)。其力法方程为( )。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16、图示各结构内力之间的正确关系为( )。
a、(a)图中的弯矩小于(d)图中的弯矩
b、(b)图中的弯矩小于(c)图中的弯矩
c、(a)图中的弯矩大于(b)图中的弯矩
d、(a)图中的弯矩等于(d)图中的弯矩
17、图示各结构内力之间的正确关系为( )。
a、(a)图中的弯矩小于(b)图中的弯矩
b、(b)图中的弯矩小于(c)图中的弯矩
c、(a)图中的弯矩大于(b)图中的弯矩
d、(c)图中的弯矩等于(d)图中的弯矩
18、图示桁架,ea =常数,杆件ac和杆件bc的内力关系为( )。
a、
b、
c、
d、
19、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杆件截面为矩形,线膨胀系数为α。其内力为( )。
a、
b、
c、
d、
20、用力法计算图中所示结构,各杆件ei为常数、长度为l、截面为矩形,线膨胀系数为α。其正确的表述为( )。
a、a处产生水平向右移动
b、a处产生水平向左移动
c、a处产生竖直向下移动
d、a处产生竖直向上移动
21、用力法计算图(a)所示结构,选取基本体系如图(b)。力法典型方程中( )。
a、
b、
c、
d、
22、用力法计算图(a)所示结构,选取基本体系如图(b)。各杆ei=常数,力法典型方程中( )。
a、
b、
c、
d、
23、用力法计算图(a)所示结构,选取基本体系如图(b)。各杆ei=常数,力法典型方程中( )。
a、
b、
c、
d、
24、用力法计算图(a)所示结构,选取基本体系如图(b)。各杆ei=常数,力法方程中( )。
a、
b、
c、
d、
25、用力法计算图(a)所示结构,选取基本体系如图(b)。各杆ei=常数,力法方程中( )。
a、
b、
c、
d、
26、用力法计算图(a)所示结构,选取基本体系如图(b)。ab杆件ea=∞,其余各杆ei=常数, 力法方程中( )。
a、
b、
c、
d、
27、用力法计算图(a)所示结构,选取基本体系如图(b)。各杆ei=常数。力法方程中( )。
a、
b、
c、
d、
28、用力法计算图(a)所示结构,选取基本体系如图(b)。各杆ei=常数,计算ab杆的a 端弯矩为( )。
a、
b、
c、
d、
29、用力法计算图(a)所示结构,选取基本体系如图(b)。各杆ei=常数,计算ab杆的b 端弯矩为( )。
a、
b、
c、
d、
30、用力法计算图(a)所示结构,选取基本体系如图(b)。各杆ei=常数,计算ba杆的b端弯矩为( )。
a、
b、
c、
d、
31、用力法计算图中所示结构,各杆ei=常数,计算da杆d端的弯矩为( )。
a、
b、
c、
d、
第6章 位移法(6.1-6.3)6.1 位移法的基本原理随堂测验1、从位移法的计算方法来看,它:
a、只能用于超静定结构;
b、只能用于超静定结构中的刚架和连续梁;
c、主要用于超静定结构,但也可以用于静定结构;
d、只能用于超静定次数小于3的结构。
2、在下列结构中,用位移法求解比较方便的结构为:
a、图(a)、(c)和(d);
b、图(b)、(c)、(e)和(f);
c、图(a)、(e)和(f);
d、都不宜用位移法求解。
3、
a、
b、
c、
d、
4、
a、
b、
c、
d、
5、位移法是以某些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数,先求位移,再据此推求内力的一种结构分析的方法。
6、位移法方程的物理意义是结点位移的变形协调方程。
7、图示两种结构的杆长l和抗弯刚度ei相同,当杆端b发生竖直向下的单位位移时,它们具有相同的弯矩图和变形曲线。
6.2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和基本结构随堂测验1、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其基本未知数的数目是:
a、4
b、5
c、6
d、7
2、用位移法求解图示结构时,独立的结点角位移和线位移未知数数目分别为:
a、3, 3
b、4, 3
c、4, 2
d、3, 2
3、计算刚架时,位移法的基本结构是:
a、超静定铰结体系;
b、单跨超静定梁的集合体;
c、单跨静定梁的集合体;
d、静定刚架。
4、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内力时,基本未知量数目为:
a、1
b、2
c、3
d、4
5、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时,基本未知量为:
a、一个线位移
b、二个线位移和四个角位移
c、四个角位移
d、两个线位移
6、在位移法中,将铰接端的角位移、滑动支承端的线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
a、绝对不可
b、一定条件下可以
c、可以,但不必
d、必须
7、图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为3个。
8、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时,独立的基本未知数数目是4。
9、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有三个结点角位移和二个结点线位移未知数。
10、用位移法计算图(a)时,可用图(b)所示的结构作为基本结构。
6.3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随堂测验1、
a、
b、
c、
d、
2、在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中,数值范围可为正、负实数的有:
a、主系数;
b、主系数和副系数;
c、主系数和自由项;
d、副系数和自由项。
3、位移法典型方程中主系数r11一定为:
a、等于零
b、大于零
c、小于零
d、大于等于零
4、结构按位移法计算时,其典型方程的数目与结点位移数目相等。
5、
6、
第6章 位移法(6.4-6.5)6.4 位移法的解题步骤随堂测验1、
a、3i
b、5i
c、6i
d、12i
2、
a、
b、
c、
d、
3、
a、7
b、9
c、12
d、14
4、
a、9i
b、11i
c、12i
d、8i
5、
a、
b、
c、
d、
6、
6.5 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示例随堂测验1、图示对称刚架,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正确的半边结构图号为: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2、图示刚架,各杆线刚度i相同,则结点a的转角大小为:
a、
b、
c、
d、
3、
a、—10/12
b、4/6
c、5/6
d、9/10
4、
a、10
b、26
c、—10
d、14
5、
6、图(a)对称结构可简化为图(b)来计算,ei均为常数。
7、
8、
第6章 位移法(6.6-6.7)6.6 包含刚度无穷大杆的结构计算问题随堂测验1、图示结构e=常数,正确的杆端弯矩(顺时针为正)是:
a、
b、
c、
d、
2、图示结构,其弯矩大小为:
a、
b、
c、
d、
3、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可得:
a、
b、
c、
d、
4、
5、图示结构横梁无弯曲变形,故其上无弯矩。
6、
7、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时,基本未知量个数是相同的。
8、
阶段测验6—位移法阶段测验6—位移法单元测验1、位移法典型方程中主系数一定( )。
a、等于零
b、大于零
c、小于零
d、大于等于零
2、图示结构位移法计算时(不考虑剪力静定杆的简化),最少的未知数数目为( )。
a、1
b、2
c、3
d、4
3、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或力法计算时,两种情形未知数数目的对比,分别是( )。
a、4与9
b、3与8
c、4与8
d、3与9
4、计算刚架时,位移法的基本结构是( )。
a、超静定铰结体系
b、单跨超静定梁的集合体
c、单跨静定梁的集合体
d、静定刚架
5、位移法的理论基础是( )。
a、力法
b、虎克定律
c、确定的位移与确定的内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d、位移互等定理
6、从位移法的计算方法来看它:( )
a、只能用于超静定结构
b、只能用于超静定结构中的刚架和连续梁
c、主要用于超静定结构,但也可以用于静定结构
d、只能用于超静定次数小于3的结构
7、在推导角位移方程时,考虑了下列变形的影响:( )
a、弯曲变形
b、弯曲与剪切变形
c、弯曲与轴向变形
d、弯曲、剪切和轴向变形
8、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内力时,基本未知量数目为( )。
a、1
b、2
c、3
d、4
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内力时,基本未知量数目为( )。
a、1
b、2
c、3
d、4
10、图示两端固定梁,设ab 线刚度为i,当a、b 两端截面同时发生图示单位转角时,则杆件a端的弯矩为( )。
a、i
b、2i
c、4i
d、6i
11、根据位移转角方程,则有( )。
a、已知杆端位移就一定能够确定杆端力
b、在没有刚体位移时,已知杆端位移才能确定杆端力
c、已知杆端力就可以确定杆端位移
d、即使已知刚体位移,知道了杆端力也不能唯一确定杆端位移
12、在位移法中,将铰接端的角位移、滑动支承端的线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 )。
a、绝对不可以
b、一定条件下可以
c、可以,但不必
d、必须
13、位移法典型方程中的系数是( )。
a、单位位移引起的杆端力或杆端弯矩
b、单位位移引起的附加联系的反力或反力矩
c、单位荷载引起的杆端力或杆端弯矩
d、单位荷载引起的附加联系的反力或反力矩
14、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是表示单跨超静定梁( )。
a、荷载、杆端位移等外因与杆端力之间的关系
b、荷载与杆端位移之间的关系
c、荷载与杆端力之间的关系
d、杆端力与杆端位移之间的关系
15、位移法的基本未知数是( )。
a、结构上任一截面的角位移和线位移
b、结构上所有截面的角位移和线位移
c、结构上所有结点的角位移和线位移
d、结构上所有结点的独立角位移和独立线位移
16、若图(b)是图(a)所示结构采用位移法所作的弯矩图,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a、
b、
c、
d、
17、
a、
b、
c、
d、
18、已知刚架的弯矩图如图所示,ab杆的抗弯刚度为ei,bc杆的为2ei,则结点b的角位移等于( )。
a、10/3ei
b、20/ei
c、20/3ei
d、由于荷载未给出,无法求出
19、在常用超静定杆系结构中,不能用位移法求解的结构是( )。
a、桁架
b、拱
c、组合结构
d、都可以用位移法求解
20、图示梁之ei为常数,固定端a发生顺时针方向之角位移θ,由此引起铰支端b之转角(以顺时针方向为正)是( )。
a、θ
b、-θ/3
c、θ/2
d、-θ/2
21、图示梁之ei=常数,固定端b发生向下竖直位移δ但不转动,由此引起梁中点c之竖直位移为( )。
a、(1/4)δ(向上)
b、(1/2)δ(向下)
c、(5/8)δ(向下)
d、(11/16)δ(向下)
第7章 力矩分配法(7.1-7.4)7.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随堂测验1、力矩分配法的适用范围是:
a、只能解刚性支座的连续梁;
b、只能解刚架;
c、可解刚性支座的连续梁和刚架;
d、可解刚性支座的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2、汇交于某结点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比等于各杆:
a、线刚度之比;
b、抗弯刚度之比;
c、转动刚度之比;
d、传递系数之比。
3、
a、4/11
b、1/2
c、1/3
d、4/9
4、力矩分配法中的传递弯矩等于:
a、固端弯矩
b、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
c、固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
d、不平衡力矩乘以传递系数
5、在力矩分配法中,转动刚度系数表示杆端对下列哪种作用的抵抗能力:
a、变形
b、移动
c、转动
d、荷载
6、图示各结构杆件的e、i、l均相同,图中杆件的转动刚度与下列哪个图的转动刚度相同。
a、
b、
c、
d、
7、
a、0.36
b、1/6
c、0.124
d、4/9
8、杆件的转动刚度s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9、图(a)、(b)两图a端的转动刚度值是相同的。
10、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与外来因素(荷载、温度变化等)有关。
7.2 力矩分配法解超静定结构示例随堂测验1、图示刚架,结点a承受力偶作用,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求得ab杆b端的弯矩是:
a、2kn·m
b、-2kn·m
c、8kn·m
d、-8kn·m
2、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则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为:
a、
b、
c、
d、
3、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弯矩等于:
a、固端弯矩
b、远端弯矩
c、不平衡力矩的相反数乘以分配系数
d、固端弯矩乘以分配系数
4、图示结构(ei=常数),在荷载作用下,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为:
a、
b、
c、
d、
5、在图示连续梁中,对结点b进行力矩分配的物理意义表示:
a、同时放松结点b和结点c;
b、同时固定结点b和结点c;
c、固定结点b,放松结点c;
d、固定结点c,放松结点b。
6、
a、0.429,0.571
b、0.5,0.5
c、0.571,0.5
d、0.6,0.4
7、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为:
a、100kn·m
b、125 kn·m
c、-200 kn·m
d、-75 kn·m
8、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放松结点的顺序:
a、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无影响;
b、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有影响
c、对计算无影响
d、对计算有影响,而对计算结果无影响
9、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10、力矩分配法是一种逐次修正不断逼近精确解的渐进方法。
11、
7.3 定性分析勾勒结构的弯矩图随堂测验1、图(a)所示结构的弯矩分布形状如图(b)所示。
2、图示为结构在结点集中力作用下的弯矩图轮廓,对吗?
3、图示为结构(ei=常数)在结点集中力偶m作用下的弯矩图,对吗?
4、
猜你喜欢
- 2023-10-22 23:44
- 2023-10-22 23:36
- 2023-10-22 23:21
- 2023-10-22 23:05
- 2023-10-22 22:38
- 2023-10-22 22:36
- 2023-10-22 22:22
- 2023-10-22 22:11
- 2023-10-22 21:54
- 2023-10-22 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