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知识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知识测试1、地形图图号为i-50-144-a,该图比例尺为:
a、1∶50万
b、1∶25万
c、1∶5万
d、1∶2.5万
2、地形图的分幅方法为:
a、按经纬网
b、按比例尺
c、按完整的制图区域
d、无统一规定
3、普通地图的比例尺范围为:
a、大于1∶100万
b、小于1∶100万
c、大中小皆有
d、小于1∶50万
4、要求在地形图上区分5米的间距,则地图比例尺应为:
a、大于1∶50000
b、小于1∶50000
c、等于1∶50000
d、1∶100000-1∶200000
5、有一高速公路宽120米,若在1:10000地理图上用符号表示,应采用:
a、半依比例符号
b、依比例符号
c、不依比例符号
d、象征符号
6、地图具有可量测性,因此在任何地图上不仅能量算河流的长度,而且还能量算它的宽度。
7、当地图比例尺相同时,在各类地图上量测同一要素的数量,其结果应是相同的。
8、地形图是表示地形的地图。
9、地图上的比例尺处处相等。
10、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11、按比例尺的大小,可将地图分为大、中、小三类:大于等于 比例尺的地图,称大比例尺地图;
12、小于等于 比例尺的地图,称小比例尺地图;
13、地图的基本特性有 、 和 。
14、地图按内容可分为 和 两大类。
15、地图的构成要素有 、 、 和 。
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知识作业1、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地图种类有哪些?它们能满足你的需求吗?需要做哪些改进?
2、为什么地图制作方法不断发生改变?
第二章地图学基础第二章地图学基础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
a、图形要素
b、数学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它的是?
a、沈括
b、魏源
c、裴秀
d、贾耽
3、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被称为
a、电子地图
b、矢量地图
c、栅格地图
d、数字地图
4、地图学有哪些基本理论?
a、地图投影理论
b、地图制图综合理论
c、地图感知理论
d、地图可视化表达理论
5、空间信息语言学主要研究内容
a、地图句法
b、地图符号
c、地图语义
d、地图语用
6、地图认知采用地图图解分析、量算分析、地图归纳法、地图演绎法等
7、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创造了等面积圆柱投影
第二章地图学基础1、简述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简述地图可视化表达理论。
第三章地图投影原理及方位投影第三章地图投影原理及方位投影1、球心投影的地图常在航海中应用,这是因为该投影:
a、没有角度变形
b、经线长度比为1
c、等角航线投影为直线
d、大圆航线投影为直线
2、等角投影条件是
a、最大角度变形为零,长度比相等。
b、在投影平面上保持面积大小与椭球面上相应的面积一致
c、只在某个特定方向上长度没有变形。
d、经线长度比为1
3、地图投影变形主要包括
a、长度变形
b、角度变形
c、宽度变形
d、面积变形
4、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可分为:
a、等角投影
b、等面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5、球心投影属方位投影。
6、地图上,凡经纬线正交的投影都没有角度变形。
7、地图上,等角投影的经纬线一定正交。
8、任意投影是既不等角也不等面积的投影,其角度变形小于等面积投影,面积变形小于等角投影。
第三章地图投影原理及方位投影1、1、什么是地图投影?地图投影的实质是什么?
2、2、地图投影的分类方法有哪些?等距离投影条件有哪些特征?
第四章地图投影与投影变换第四章地图投影与投影变换1、高斯—克吕格投影是
a、等角横割圆柱投影
b、等角横割椭圆柱投影
c、等角横切圆柱投影
d、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2、目前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a、等角圆锥投影
b、改良多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等积圆锥投影
3、我国使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时,坐标西移
a、500m
b、5000m
c、50000m
d、500000m
4、下列为圆柱投影的是
a、高斯—克吕格投影
b、sanson
c、墨卡托投影
d、lambert
5、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的地图投影是
a、等积圆锥投影
b、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c、等角圆锥投影
d、高斯—克吕格投影
6、高斯-克吕格投影属任意投影,各种变形都存在。
7、墨卡托投影是一种等角正圆柱投影。
8、德国、比利时印度以及中非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地形图正用或曾用等角圆柱投影作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9、我国现行的大于(含) 1:5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第四章地图投影与投影变换1、试述高斯投影的投影条件、变形情况及用途。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与高斯投影相比较,有哪些优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主要应用领域是什么?
2、什么是高斯-克吕格投影?
第五章地图信息源及其处理第五章地图信息源及其处理1、影像资料不包括
a、航空像片
b、卫星像片
c、地形图
d、地面实体纹理
2、哪种量表方法实质是定性特征区分
a、定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间隔量表
d、比率量表
3、地图信息源很多,主要包括
a、地图资料
b、影像资料
c、统计资料
d、文字资料
4、地图资料整合的方法
a、标描方法
b、等间隔法
c、扫描矢量化方法
d、投影、坐标系、数据格式转换方法
5、地图资料分级级内的差异尽可能大,而级间差异尽可能小
6、地图数据中的空间数据是用来描述地面物体或现象的空间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的信息。
7、量表方法是一种测量的尺度。
8、顺序量表实质是定性特征区分
9、间隔量表实质是定量等级区分。
第五章地图信息源及其处理1、1、地图数据如何整合?试说明整合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2、2、地理变量按数据的不同精确程度如何划分量表系统?各种量表数据之间如何转换?
第六章地图符号设计第六章地图符号测试1、下列不属于地图符号的构成特点的是
a、复杂
b、美观
c、便于记忆
d、使用方便
2、下列属于按符号和表示对象的透视关系分类的是
a、面状符号
b、形象符号
c、侧视符号
d、不依比例
3、地图符号即可以表示客观存在的,具有几何特征的制图对象,还能表示地面上没有具体外形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
4、同类事物的符号应该类似,以便区别
5、地图符号分类中,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可将符号分为 ____ 符号、___ 符号和_____符号。
6、我国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上,铁路皆用传统的黑白相间的所谓“ ____ ” 符号来表示。
地图符号作业1、请利用arcgis、mapinfo等绘图软件,制作一份点、线、面的地图符号,讲制作好的地图上传到附件中。并总结不同类型地图符号的设计思路。
第七章 地图图形、色彩设计及注记表达第七章 地图图形、色彩设计及注记表达1、地图制图中层次结构不包括:
a、延伸结构
b、细分结构
c、平面结构
d、立体结构
2、以下哪个是色料加色法的用途
a、彩色电视
b、对彩色原稿的分色
c、彩色印刷
d、颜色混合
3、图例设计要求包括:
a、一致性
b、科学性
c、艺术性
d、多样性
4、地图注记的设计包括:
a、行距
b、字体
c、字大
d、间隔
5、细分结构主要涉及点状符号
6、图面配置应该主题突出、图面均衡、层次清晰、易于阅读
第七章 地图图形、色彩设计及注记表达1、1. 图形视觉的心里效应有哪些?
2、什么是层次结构?地图内容有几种层次结构?
第八章 普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第八章 普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1、以下哪个是地形图的特点
a、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统和分幅编号
b、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
c、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
d、制图资料种类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均一性
2、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线间的:
a、平距
b、斜距
c、高差
d、坡度
3、按照地图等高距的二分之一绘出的等高线称为:
a、首曲线
b、计曲线
c、间曲线
d、助曲线
4、1:5000-1:2.5万的地图可用于
a、城市规划用图
b、工程建设现场图
c、基本战术图
d、飞行图
5、地貌的表示方法有
a、写景法
b、晕滃法
c、等高线法
d、分层设色法
6、普通地图是以相互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面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图。
7、水系分为海洋和湖泊水系两大部分。
8、在普通地图上所表示的海洋主要是海岸及海底地貌
9、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第八章 普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1、普通地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对比地貌要素表示中的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和晕滃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第九章 普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第九章 普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1、坐标北指的是
a、平面坐标系中,纵轴所指示的北方
b、指向地球北极的子午线北
c、指向磁北极的磁子午线北
d、东西图廓所指示的北方
2、用什么表示河流通航的起迄点
a、断线
b、带有箭头的短线
c、虚线
d、双线
3、表示居民地的主要符号有
a、普通房屋
b、窑洞
c、工棚
d、蒙古包
4、管线运输要素主要包括
a、运输管道
b、电力线
c、通讯线
d、境界线
5、在地形图中一般将裸岩、沙地、冰川作为地貌表示。
6、只要反映植被分布特征时,用不依比例尺符号。
7、大城市指城市非农人口数为20-50万
8、真北即指向地球北极的子午线北。
第九章 普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1、土质要素的表示方法?
2、当地图上既要表示居民地的行政意义,又要表示其人口数量时,通常采用怎样的表达方法?
第十章 专题地图(一)第十章 专题地图(一)1、编绘土地利用图可采用的表示方法为:
a、质底法
b、范围法
c、分区统计图表法
d、分级比值法
2、编制人口密度图采用的表示方法为:
a、分级比值法
b、范围法
c、质底法
d、分区统计图表法
3、内容的概括程度可将专题地图分为
a、分析图
b、合成图
c、定性图
d、综合图
4、精准定位的线状符号包括
a、河流
b、航空线
c、道路
d、人口迁移线
5、质底法常用于
a、地质图
b、地貌图
c、土壤图
d、区划图
6、专题地图是突出而较完备地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而使地图内容专门化的地图。
7、专题地图的内容是普通地图上所没有的。
8、专题地图表示方法 就是用图形组合方式来表示专题要素及其各方面特征的方法。
9、连续比率是通过对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进行分级,使符号的大小在一定间隔范围内保持不变。
第十章 专题地图(一)1、1. 专题地图有哪些基本特征?
2、2. 等值区域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各有何特点?
第十一章 专题地图(二)第十一章 专题地图(二)1、表示的是布满全区的面状分布现象运用什么方法?
a、质底法
b、范围法
c、等值区域法
d、分区统计图表法
2、图例设计特性不包括
a、完备性
b、层次性
c、逻辑性
d、一致性
3、专题地图表示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a、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
b、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c、专题数据的特点
d、现代制图新技术
4、图面配置应该
a、主题突出
b、图面均衡
c、层次清晰
d、易于阅读
5、定点符号法表示局限于该点上的数据,不须严格定位于这个点上
6、分区统计图表法反映的是所代表区域内数量的总值,一个区域单元内只有一个图表,有严格的定位意义。
7、范围法表示的是各自独立的间断成片现象
第十一章 专题地图(二)1、1、专题地图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2、专题地图主图的图面配置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二章 自然地图编制第十二章 自然地图编制1、什么是最基本的设色单位
a、系
b、统
c、世
d、期
2、地质图的类型包括
a、古地理图
b、地质构造图
c、地面坡度图
d、矿产图
3、地貌图的类型体系包括
a、地貌要素分析图
b、部门地貌图
c、应用地貌图
d、综合地貌图
4、地质图是反映地壳表层的岩石组成、年代、分布、地质构造及岩浆活动等地质现象的地图。
5、不同成图比例尺的地质图的编制方法相同
6、普通地貌图表现地貌形态、成因和年龄的综合特征。
7、产状是地层在地壳褶皱过程中倾斜的程度。
第十二章 自然地图编制1、1、地貌图与地势图的区别是什么?
2、2、地质图有哪些类型,各表达什么样的信息?
第十三章 人文地图编制第十三章 人文地图编制1、旅游资源要素包括
a、自然要素
b、交通游览线
c、餐厅
d、宾馆
2、农业自然条件图包括
a、土地利用图
b、农业气候图
c、农业机械化图
d、水利设施分布图
3、政区地图的基本特征
a、用途广泛
b、政治性强
c、现势性要求高
d、符号造型优美
4、旅游地图中的符号包括
a、写意符号
b、几何符号
c、象形符号
d、透视符号
5、行政区划图上应尽表示所有居民地。
6、政区图上交通的选择并不过分注重其质量等级,而在于它对于各个政治行政中心的联系
7、政治区划界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已定国界,未定国界及特殊的政治与军事分界。
第十三章 人文地图编制1、1、政区地图和人口地图编制在方法上有哪些异同?
2、2、城市旅游地图在符号设计、色彩设计、图面配置和版面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第十四章 制图综合的基本理论第十四章 制图综合的基本理论1、为了显示和强调制图物体的形状特征,可采用什么制图综合方法
a、夸张
b、简化
c、融合
d、位移
2、影响地图综合的因素包括
a、地图用途
b、地图比例尺
c、制图区域特点
d、地图符号颜色
3、地图上的基本图形的最小尺寸受到哪些因素限制
a、地图用途
b、制图区域特点
c、视觉极限
d、图形背景
4、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包括
a、选取
b、化简
c、夸大
d、分类
5、读者使用该地图的方法对制图综合的方向和程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6、地图用途对地图的主题没有影响
7、这反映在同样的制图对象在不同的景观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价值。
8、极限载负量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该 图适当的载负量,最佳容量。
9、地图载负量越大,地图内容越多。
第十四章 制图综合的基本理论1、1、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制图综合的?
2、2、制图综合的的基本规律包含的几种因素?
第十五章 地图内容各要素制图综合第十五章 地图内容各要素制图综合1、建筑密集街区如何制图综合
a、合并
b、删除
c、合并为主、删除为辅
d、删除为主、合并为辅
2、稀疏街区式的农村居民地的概括方法是:
a、舍去次要街道,合并街区,选取独立房屋
b、舍去次要街道,合并街区,区分主次街道
c、根据各部分的特征采用相应的化简方法
d、合并距离很近建筑物,删除远离独立建筑区的独立建筑物或细小突出部。
3、居民地平面图形化简时要注意
a、正确反映居民地内部通行状况
b、正确反映街区平面图形的特征
c、正确反映居民地建筑数量
d、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外部轮廓形状
4、农村居民地类型包括
a、街区式
b、散列式
c、聚集式
d、分散式
5、选取主、次要街道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反映街道的通行情况和街区形状的基本特征。
6、水系要素综合时,要保持轮廓形状基本形态的相似性,保持特征弯曲转折点。
7、山头间隔小于鞍部宽度时,内插等高线多自行封闭
8、在堆积岸应靠近河流插绘
第十六章 电子地图(学)与电子地图数据库第十六章 电子地图(学)与电子地图数据库1、关于电子地图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数据与软件的集成性
b、过程的交互性
c、高成本性
d、共享性
2、哪个是矢量数据的获取方式
a、卫星影像
b、扫描数字化法
c、目读法
d、遥感影像
3、电子地图系统的人员构成包括
a、设计人员
b、管理员
c、用户
d、开发人员
4、地图数据的基本特性包括:
a、空间定位性
b、地理属性
c、分布性
d、时间性
5、电子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都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都涉及到地理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分析与表达。
6、电子地图侧重于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决策。
7、电子地图按功能特点划分:浏览型、查询型和分析型电子地图
8、地图数据是地理数据中可用定位图形来表示的部分,是地理数据的子集。
第十七章 电子地图的可视化表达第十七章 电子地图的可视化表达1、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不一的墨色或彩色 沿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暗对比,显示地貌分布、起伏和形态特征的方法,称为
a、晕滃法
b、晕渲法
c、写景法
d、明暗等高线法
2、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被称为
a、普通地图
b、专用地图
c、通用地图
d、专题地图
3、可视化具有哪些特性:
a、交互性
b、多维性
c、复杂性
d、可视性
4、电子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包括:
a、符号设计应与电子地图的应用及内容要求相一致
b、符号设计应考虑视觉变量
c、考虑传统习惯与象征性的影响
d、符号的系统性与适应性
5、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6、在基础地图符号中所包含的最小图形单元,称为符号单元。
7、专题地图只将一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
第十八章 多媒体电子地图第十八章 多媒体电子地图1、多媒体地图有哪些形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2、多媒体电子地图的概念是什么?发展趋势有哪些?
猜你喜欢
- 2023-10-23 00:23
- 2023-10-22 23:32
- 2023-10-22 23:10
- 2023-10-22 22:59
- 2023-10-22 22:59
- 2023-10-22 22:57
- 2023-10-22 22:56
- 2023-10-22 22:44
- 2023-10-22 22:27
- 2023-10-22 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