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中国大学mooc教育心理学(下)试题及答案-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计算机类题库 正文

作者2023-10-22 03:29:24计算机类题库 78 ℃0 评论
第一讲 心理过程与教育

单元测验

1、“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a、强度的特点
    b、新异性的特点
    c、变化的特点
    d、对比的特点

2、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3、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相隔太长时间再发出起跑信号,则运动员的成绩就可能受到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运动员有
    a、注意的稳定性
    b、持续性注意
    c、注意的动摇
    d、注意的分配

4、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
    a、提高
    b、降低
    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
    d、不确定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味觉刺激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感觉适应

6、“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
    b、对比
    c、后象
    d、视觉障碍

7、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的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8、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伯林
    d、弗洛伊德

9、看完小说《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 "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形成

10、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11、知觉的特性包括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12、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把情绪分为
    a、焦虑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13、遗忘的规律,主要表现在
    a、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b、识记材料的特点对遗忘有影响
    c、学习程度对遗忘有明显影响
    d、遗忘的进程是均衡的

14、注意的种类包括
    a、持续性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15、意志的品质包括
    a、自觉性
    b、自制性
    c、坚持性
    d、果断性

16、一般来说,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为效果最佳。

17、研究表明,在时间和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

18、“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属于趋避式冲突。

19、人的应激能力不能通过训练而提高。

20、对于系列材料,首尾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

第二讲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单元测验

1、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目标,并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努力去实现目标的心理品质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理智特征
    d、性格的情绪特征

2、一个五岁的儿童,他的智力年龄是六岁,那么这个儿童的比率智商得分是
    a、85
    b、100
    c、120
    d、135

3、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
    a、能力
    b、气质
    c、态度
    d、性格

5、“性格决定命运”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6、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7、下列关于认知风格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场依存的人比场独立的人更多的利用自身内部的线索
    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c、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时间
    d、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辐合型认知风格

8、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的人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9、有人喜欢小组合作学习,有人喜欢独立学习,这属于学习风格的( )要素
    a、生理
    b、心理
    c、社会
    d、认知

10、“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反映的是人格的
    a、稳定性
    b、独特性
    c、社会性
    d、功能性

11、本能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
    a、本我
    b、真我
    c、自我
    d、超我

12、关于气质,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气质有好坏之分
    b、气质是与生俱来的
    c、气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d、气质永远不会改变

13、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根据对智力测验的分析,把智力分为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语言智力
    d、空间智力

14、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包括
    a、智力水平的差异
    b、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c、智力结构的差异
    d、智力结果的差异

15、关于学习风格,以下论述正确的有
    a、场依存者喜欢抽象、理论的学习材料
    b、场依存者较依赖于外部的反馈
    c、场独立者易适应结构不严谨的教学方法
    d、场独立者通常以内在动机为主,对学习材料本身比较感兴趣

16、人的性格有好坏之分。

17、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是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18、场独立型的人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

19、教师应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来预测学生的发展。

20、适度的焦虑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第三讲 心理发展与教育

单元测试

1、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到( )的表现。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一概念由( )首先提出。
    a、皮亚杰
    b、劳伦兹
    c、桑代克
    d、维果斯基

3、小学生的主要人格发展任务为
    a、培养自主性
    b、培养勤奋感和进取心
    c、培养主动性
    d、培养自我同一性

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需要在一定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d、儿童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皮亚杰认为,思维起源于
    a、动作
    b、成熟
    c、经验
    d、图式

6、( )是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期。
    a、儿童期
    b、青少年期
    c、成人早期
    d、成人中期

7、( )是个体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小学时期
    d、初中时期

8、( )教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的积极发展紧密相连。
    a、权威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忽视型

9、自我中心性是儿童在( )的认知发展特点。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对人和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是在( )建立的。
    a、0-1岁
    b、1-3岁
    c、3-6岁
    d、7-11岁

1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
    a、家庭的人际关系模式
    b、父母的婚姻
    c、学校氛围
    d、网络

12、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有
    a、具体形象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守恒性

13、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 )到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a、受精卵
    b、出生
    c、成长
    d、成熟

14、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包括
    a、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
    b、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c、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
    d、对问题情境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15、以下( )属于维果茨基的教育观点。
    a、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b、最近发展区思想
    c、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d、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16、成年晚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生理、智力以及精力都衰退了,不会再有任何心理发展了。

17、个体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18、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仍然表现出不成熟性

19、小学生思维发展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转折年龄一般认为是在四年级左右。

20、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适应。

第四讲 学习理论

单元测试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蜘蛛织网
    b、猴子爬树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2、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 )的学习。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

3、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具有( )的特点。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普遍适应性
    d、永恒性

4、当学生取得好成绩后,老师予以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a、消退
    b、强化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 )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7、买彩票属于哪种类型的强化程序
    a、固定比率程序
    b、可变比率程序
    c、固定时距程序
    d、可变时距程序

8、提出“学习是由顿悟过程实现的”这一观点的是
    a、苛勒
    b、托尔曼
    c、布鲁纳
    d、奥苏贝尔

9、以下哪种不是我国学者冯忠良对学习的分类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学习
    c、行为规范的学习
    d、策略的学习

10、“杀鸡儆猴” 这一现象属于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11、以下哪些学习规律是桑代克总结出来的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预习律

1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巴甫洛夫

13、以下哪些做法属于强化
    a、老师通过表扬增加学生交作业的频率
    b、家长通过打孩子减少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
    c、老板通过罚款降低工人的缺勤率
    d、实验员通过消除电击来增加动物按压杠杆的频率

14、以下哪种学习的观点是奥苏贝尔所提倡的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5、班杜拉将强化分为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正强化

16、一个小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课间时班主任不让他出去玩。这是使用了正惩罚。

17、“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这句话出自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18、布鲁纳提出,接受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19、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第五讲 学习动机

单元测验

1、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低级的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2、下列动机理论哪一个来自行为主义学派
    a、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论
    c、成就动机理论
    d、归因分类理论

3、成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a、能力高低
    b、运气好坏
    c、努力程度
    d、任务难易

4、学生中流传的“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耶克斯—多德森律
    b、归因理论
    c、动机需要论
    d、动机强化说

5、学生对“雨后彩虹”感到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上来说,这是一种( )学习动机。
    a、外在
    b、长远
    c、短暂
    d、内在

6、一般来说,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越强,则学习效果
    a、没什么不同
    b、越差
    c、越好
    d、不一定

7、某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改变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内在动力

8、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习动力缺失。那么,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
    a、厌学
    b、注意力不集中
    c、贪玩
    d、成绩差

9、某生在学习上极其努力,但学业成绩仍跟不上班集体,多次承受失败之痛苦,因而产生被动、退缩、无动力、不进取。这种心理反应是
    a、自我估价降低
    b、习得性无助感
    c、焦虑
    d、认识功能障碍

10、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青年初期
    b、青年晚期
    c、少年期
    d、儿童早期

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将成就动机分为
    a、外在动机
    b、内在动机
    c、避免失败的动机
    d、追求成功的动机

12、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的原因常归结为
    a、能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努力程度

13、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大小的因素有
    a、替代经验
    b、口头说服
    c、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d、情绪状态

14、以下哪些是“学习目标的学生”的特点
    a、将教师看做帮助他们学习的资源和指导者
    b、认为失败是需要他们付出更多努力的标志
    c、表现出更多的自主学习行为
    d、学习受内部动机驱动

15、采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a、表扬应准确
    b、表扬应及时
    c、表扬应掌握分寸
    d、表扬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16、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17、因为了解到我校大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为90%,进而推测自己英语四级是否能通过,这一过程属于替代经验对自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18、外部的奖励会削弱个体的内部动机。

19、自我效能感低的人面对困难会积极克服,并坚持自己的行为,直到取得成功。

20、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而不是外部动机。

第六讲 学习策略

单元测验

1、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有机统一体是
    a、认知策略
    b、学习策略
    c、支持策略
    d、基础策略

2、( )是调节、控制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对学习获得的顺利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a、认知策略
    b、支持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基础策略

3、( )帮助学习者管理,利用环境和资源,成功地使用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适应环境、调控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a、资源管理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支持策略
    d、认知策略

4、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差异性策略

5、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复学习信急,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
    a、差异性策略
    b、a. 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6、在学习者对所要完成任务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管理学习资源、选择学习操作和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是
    a、a. 资源管理策略
    b、计划策略
    c、认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7、学习者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修正目标或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是
    a、元认知策略
    b、监控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8、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a、a. 基础策略
    b、支持策略
    c、学习策略
    d、认知策略

9、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整,以期顺利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是
    a、元认知策略
    b、计划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控策略

10、最能体现个体智力和整体性的策略是
    a、元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认知策略
    d、计划策略

11、根据学习策略包含的成分,麦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分成
    a、资源管理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认知策略
    d、支持策略

12、根据策略是否与特定学科知识联系,加涅把学习策略分为
    a、资源管理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通用学习策略
    d、学科学习策略

13、认知策略的具体方法包括
    a、监控策略
    b、a. 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14、资源管理策略的具体方法包括
    a、其他人支持
    b、努力管理
    c、学习环境管理
    d、时间管理

15、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包括
    a、遵循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规律
    b、优化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
    c、考虑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实际能力
    d、策略选择的匹配性和合适性

16、精加工策略的要旨就是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信息之间的联系越多,能提取的线索就越多;对信息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17、学习策略是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索。

18、不同的学习策略成分具有不同的最佳使用范围,一定要在适当的场合对适合的内容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

19、学科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上升、提炼、转化为通用学习策略,两者相互支撑与迁移。

20、学习策略就是具体的学习方法。

第七讲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单元测验

1、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上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命题学习

3、学生先学习了苹果.香蕉的概念,再来学习水果的概念,这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4、对“圆的直径是其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上位学习

5、在讲授“鸟”这一概念时,举出麻雀和蝙蝠的例子,促进对概念的理解,这是利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6、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7、儿童通过苹果、橘子、香蕉等实例掌握水果的概念属于
    a、概念形成
    b、概念同化
    c、概念转变
    d、命题学习

8、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9、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称为
    a、过度学习期
    b、高原期
    c、疲劳期
    d、潜伏期

10、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
    a、关于企鹅的定义
    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
    c、名人的自传
    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11、下列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
    a、历史事实
    b、数学概念
    c、加法运算
    d、观点信念

12、程序性知识的心理表征包括
    a、产生式
    b、产生式系统
    c、概念
    d、认知结构

13、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包括
    a、功能不同
    b、获得速度不同
    c、检验标准
    d、表征不同

14、知识的表征方式有
    a、表象
    b、图式
    c、产生式
    d、命题网络

15、陈述性知识主要是用来回答()的问题。
    a、为什么
    b、是什么
    c、怎么样
    d、怎么做

16、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回忆起来的知识。

17、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18、概念学习的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19、乘法口诀属于程序性知识。

20、程序性知识是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基础。

第八讲 学习迁移

单元测验

1、体现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2、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a、顺向负迁移
    b、顺向正迁移
    c、逆向负迁移
    d、逆向正迁移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4、学会弹风琴的人,再学弹钢琴就会感到容易些,这是由于
    a、定势的作用
    b、原型启发的作用
    c、迁移的作用
    d、注意的转移

5、将原有认知经验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方式称为
    a、顺应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一般性迁移

6、各种不同的武术动作的迁移属于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特殊性迁移

7、两种学习间发生互相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8、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9、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0、我们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应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1、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区分出的学习迁移类型包括
    a、同化性迁移
    b、具体性迁移
    c、一般性迁移
    d、重组性迁移

12、影响学习迁移的客观因素包括
    a、材料相似性
    b、情境相似性
    c、教师指导
    d、智力水平

13、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观因素包括
    a、分析概括能力
    b、迁移心向
    c、认知策略
    d、元认知

14、为促进学习迁移,教材编排的标准需要达到
    a、结构化
    b、一体化
    c、网络化
    d、没有要求

15、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不同学习迁移可分为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1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不利影响不属于学习迁移

17、后来的学习不能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学习迁移影响

18、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无法产生学习迁移

19、现代迁移理论认为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

20、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第九讲 态度和品德的培养

单元测验

1、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a、他律阶段
    b、无道德规则阶段
    c、自律阶段
    d、独立阶段

2、道德判断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3、道德判断处于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4、品德是许多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物”,在品德的形成中被称为催化剂的是
    a、道德意志
    b、道德认知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5、“三军可多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德道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7、态度有助于人们应付情绪冲突和保护自尊,这属于态度的 ( )功能
    a、适应功能
    b、认知功能
    c、自我防御功能
    d、价值表现功能

8、激发个体道德行为的主要内部动力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修养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9、态度形成的初始阶段是
    a、反应阶段
    b、内化阶段
    c、认同阶段
    d、依从阶段

10、在态度形成过程中,个体行为开始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稳定性特点是处于
    a、依从阶段
    b、认同阶段
    c、内化阶段
    d、反应阶段

11、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的人的自觉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
    b、道德修养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2、少年期的心理发展有以下特征
    a、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b、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c、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d、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

13、态度的功能有
    a、适应功能
    b、认知功能
    c、自我防御功能
    d、价值表现功能

14、品德结构的“三分法”认为品德心理结构包括 ( )方面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是
    a、依从阶段
    b、认同阶段
    c、内化阶段
    d、反应阶段

16、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17、品德是个体在道德观念下不自觉进行某种道德行为的活动。

18、态度与品德都包含认知、情感、行为三种成分。

19、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或内部的反应倾向性,并不直接等同于行为反应本身。

20、皮亚杰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水平

第十讲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单元测验

1、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低智商可能具有创造性。
    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c、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是
    a、推测与假设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头脑风暴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3、关于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
    a、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
    b、问题意识与生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关
    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
    d、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4、“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
    b、认知性
    c、无结构
    d、一般性

5、在问题解决中, ( )活动是关键 。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行为

6、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确切的方法才能获得正确答案的问题是
    a、清除规定的问题
    b、含糊规定的问题
    c、未定答案的问题
    d、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7、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
    a、提出假设阶段
    b、分析问题阶段
    c、发现问题阶段
    d、验证假设阶段

8、通过实践活动进行验证的方法是
    a、间接验证
    b、目标验证
    c、直接验证
    d、知识验证

9、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是
    a、知识经验
    b、问题表征
    c、功能固着
    d、定势

10、头脑中对问题进行理解和表达的方式是
    a、知识经验
    b、问题表征
    c、功能固着
    d、定势

11、与新手比,专家具有如下特征
    a、a.专家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说明其记忆容量大
    c、专家善于运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能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12、所有问题所包括的成分有
    a、初始状态
    b、情境状态
    c、目标状态
    d、障碍

13、问题解决具有的特征包括
    a、目标指向性
    b、操作序列性
    c、认知验证性
    d、认知操作性

14、问题解决的阶段有
    a、提出假设阶段
    b、分析问题阶段
    c、验证假设阶段
    d、发现问题阶段

15、创造活动的阶段包括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16、问题解决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

17、问题解决的策略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

18、问题条件呈现方式会影响到问题解决的难易和方式。

19、手段-目的分析时从问题的已有条件出发,通过逐步扩展已有信息直至问题解决的一种策略。

20、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主要是算法式。

第十一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单元测验

1、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心理学家( )于50年代创立的。
    a、华生
    b、罗杰斯
    c、斯金纳
    d、班杜拉

2、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掉一个愉快的刺激,这是利用的( )
    a、惩罚法
    b、代币奖励法
    c、强化
    d、示范法

3、明知道不应该,确忍不住反复去想或去做,因此非常痛苦。这可能是( )
    a、恐怖症
    b、强迫症
    c、抑郁症
    d、躯体化障碍

4、学生的说谎、欺骗行为属于( )
    a、情绪障碍
    b、行为障碍
    c、性格障碍
    d、适应障碍

5、“由于考试作弊原因,老师在也不喜欢我了”,这是非理性信念的( )
    a、概括化
    b、糟糕至极
    c、绝对化
    d、都不是

第十二讲 教师心理

单元测验

1、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服从
    b、依从
    c、从众
    d、遵从

2、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3、“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害怕老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a、消极型
    b、积极型
    c、对抗型
    d、失控型

4、教师的()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
    a、人格
    b、语言表达能力
    c、领导风格
    d、知识结构

5、李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形成的纪律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6、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
    a、敬业精神
    b、渊博的知识
    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d、高超的能力

7、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这样一些问题的教师处于发展的()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8、皮革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对学生的影响。
    a、能力
    b、期望
    c、方法
    d、知识

9、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教材
    b、学生
    c、情景
    d、生存

10、“当个体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时,群体就会给予赞许或鼓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行为”,这属于
    a、群体归属感
    b、群体认同感
    c、群体压力
    d、群体动力倾向

猜你喜欢

  • 2023-10-22 23:20
  • 2023-10-22 23:20
  • 2023-10-22 23:09
  • 2023-10-22 22:48
  • 2023-10-22 22:42
  • 2023-10-22 22:23
  • 2023-10-22 22:08
  • 2023-10-22 21:53
  • 2023-10-22 21:11
  • 2023-10-22 20:55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