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章单元测评1、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a、以人为本
b、崇德重义
c、载道化成
d、诚信友善
2、“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
a、《周易.贲》
b、《周易.艮》
c、《周易.节》
d、《周易.震》
3、“文”不包括
a、天文
b、地文
c、物文
d、人文
4、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儒道互补
b、儒、释、道三家并列
c、“易”、“道”
d、“儒”、“释”
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
a、中和为美
b、中庸之道
c、阴阳五行
d、以和为美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第二章单元测试1、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a、天人感应
b、形式逻辑
c、辩证逻辑
d、天人合一
2、“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以人为尊
b、以民为贵
c、以仁为本
d、无
3、礼教的核心是:
a、父子有亲
b、君臣有义
c、夫妇有别
d、长幼有序和朋友有信
4、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第三章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章单元测评1、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
a、定义
b、概念
c、论证
d、自我修养
2、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是:
a、性相近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有善有恶论
3、孔子关于“仁”的定义是:
a、爱人
b、克己复礼
c、其言也訒
d、所有关于“仁”的说法的共性
4、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是:
a、遵守法律
b、礼仪内化为生命的组成部分
c、随心所欲
d、遵守礼仪
5、儒家的核心概念是:
a、知
b、义
c、礼
d、仁
6、对“仁”的理解的关键是:
a、分析
b、推理
c、认识
d、实践
7、良知一词最早出自:
a、《论语》
b、《大学》
c、《传习录》
d、《孟子》
8、王阳明说:良知只是一个:
a、是非之心
b、羞恶之心
c、审美之心
d、认识之心
9、在王阳明看来,宇宙的根本是
a、天理
b、气
c、良知
d、原子
10、王阳明的四句教是: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
b、悟得良知,存省良知,运用良知,完成良知
c、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d、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11、古代承认“天人合一”的学派主要有:
a、儒家和道家
b、儒家
c、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d、纵横家
12、“天”在儒家那里主要的涵义指:
a、天空
b、自然界
c、上帝
d、自然之天、主宰之天、道义之天
13、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人是:
a、孔子
b、庄子
c、董仲舒
d、张载
14、“天人合一”包括: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人自己的和谐
c、人与上帝的和谐
d、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心诸方面的和谐
15、“心外无物”的“物”是指:
a、原子
b、事
c、物理学意义上的物质世界
d、天
16、孔子关于“仁”的说法都是一些教训
17、王阳明认为草木瓦石没有良知
18、天是人事活动的范围和底线
19、“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内核
第四章 《老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单元测试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
a、史官
b、祭司
c、司马
d、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
a、和静清寂
b、清虚卑弱
c、仁义礼智
d、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
a、祭神如神在
b、未知生,焉知死
c、无神论
d、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a、善利万物而不争
b、推己及人
c、居善地
d、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
a、治人事天莫若啬
b、圣人无常心
c、上善若水
d、物壮则老
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b、《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c、《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7、在《道德经》中, 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相反相成
b、反向思维
c、道法自然
d、祸福相依
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 )
a、不妄为
b、不作为
c、不多为
d、有所不为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帝王之上师 臣民之极宝”
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下列对于 “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 )
a、忠恕之道
b、弱者,道之用
c、天之道,利而不害
d、天道酬勤
第五章 庄子第五章单元测试1、庄子笔下的“大鱼”可以喻指什么?()
a、辁才讽说之徒
b、任公子
c、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
d、万物之一
2、“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惠子
3、《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
a、一遍
b、二遍
c、三遍
d、四遍
4、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
a、孰知正处
b、孰知正色
c、孰知正味
d、孰知正见
5、《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
a、天籁
b、地籁
c、人籁
d、道籁
6、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
a、大地
b、百围之木
c、水面
d、天空
7、“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a、之人无己
b、神人无功
c、圣人无名
d、以自为是
8、《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
a、养形为主
b、养性为主
c、养气为主
d、养情为主
9、“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
a、厨师
b、屠户
c、治国者
d、尸祝
10、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
a、遁天背情
b、遁天之刑
c、帝之悬
d、悬解
第六章 佛教文化第六章单元测试1、“佛”意思是什么?
a、智者 、觉者
b、神仙
c、庙里的塑像
d、传说中的人物
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
a、尼泊尔
b、古印度
c、中国
d、泰国
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
a、公元前6世纪
b、秦代
c、三国时期
d、西汉末、东汉初
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
a、普救寺
b、白马寺
c、少林寺
d、南
5、“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
a、玄奘
b、迦叶摩腾
c、鸠摩罗什
d、不空
6、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
a、神光
b、迦叶摩腾
c、法兰
d、梁武帝
7、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
a、《大菩提藏经》
b、《大唐西域记》
c、《大乘起信论》
d、《瑜伽师地论》
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谁的言论?
a、释迦牟尼
b、慧能
c、弘忍
d、慧远
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谁的诗句?
a、陶渊明
b、慧能
c、慧远
d、王维
10、佛祖“灵山拈花微笑”,确立了什么样的说法方式?
a、禅宗公案,佛教故事
b、当头棒喝,单刀直入
c、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d、语语机锋,步步莲花
第七章 中国古典文学第七章单元测试1、《诗经》中的诗歌产生于什么时期?
a、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550年
b、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500年
c、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500年
d、公元1046年到公元500年
2、《诗经》分为哪三个部分?
a、赋、比、兴
b、信、达、雅
c、风、雅、颂
d、卫风、小雅、大雅
3、诗经共收录多少篇诗歌?
a、305篇
b、306篇
c、307篇
d、308篇
4、《蒹葭》中的“蒹葭”是指什么植物?
a、蓬蒿
b、芦苇
c、荻花
d、荷花
5、元曲分为哪两部分?
a、爱情剧和公案剧
b、散曲和杂剧
c、小令和套数
d、世情剧和水浒剧
6、以下哪一首是散曲作品?
a、白居易《长恨歌》
b、曹操《短歌行》
c、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感天动地窦娥冤》的作者是谁?
a、马致远
b、白朴
c、郑光祖
d、关汉卿
8、《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在大观园里宝玉和黛玉看的是什么书?
a、《大学》和《论语》
b、《牡丹亭》和《西厢记》
c、《大学》和《孟子》
d、《论语》和《孟子》
9、“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是形容谁的?
a、林黛玉
b、薛宝钗
c、晴雯
d、王熙凤
10、《红楼梦》第四十二回里,被薛宝钗斥为杂书的是什么书?
a、《牡丹亭》和《西厢记》
b、《庄子》和《思凡》
c、《游园》和《西厢记》
d、《论语》和《孟子》
11、《红楼梦》中《终身误》写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中“木石前盟”是指谁和谁的爱情?
a、薛宝钗和贾宝玉
b、贾宝玉和史湘云
c、贾宝玉和林黛玉
d、贾宝玉和妙玉
12、散曲分为哪两部分?
a、小令和套数
b、大令和杂剧
c、曲调和歌词
d、小令和中调
13、《诗经》里的诗歌在形式上没有章节的重复
14、“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是出自秦风《蒹葭》
15、元代杂剧是汇融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
16、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7、《红楼梦》用一百二十回的章目,来诠释了贾宝玉与薛宝钗相知、相恋的经过和结果
第八章 中国传统音乐之美第八章单元测试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之美的表现
a、对比之美
b、渐变之美
c、线性之美
d、级进之美
2、以下哪首作品不是采用民族五声调式?
a、《阿拉木汗》
b、《茉莉花》
c、《康定情歌》
d、《浏阳河》
3、以下哪首作品不属于古琴曲?
a、《渔樵问答》
b、《碣石调·幽兰》
c、《广陵散》
d、《二泉映月》
4、《乐府题解》的故事中,伯牙弹奏的是哪首琴曲?
a、《水仙》
b、《阳春白雪》
c、《游春》
d、《幽思》
5、以下哪种不属于琴的别称?
a、瑶琴
b、玉琴
c、雅琴
d、七弦琴
6、以下哪种不属于琴的造型?
a、伏羲式
b、云门式
c、师旷式
d、仲尼式
7、、琴谱也称?
a、工尺谱
b、半字谱
c、俗字谱
d、减字谱
8、琴曲《阳关三叠》的原诗是以下哪首诗?
a、《送元二使安西》
b、《山居秋暝》
c、《相思》
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以下哪种不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境界和审美意趣
a、中正平合
b、理性冲突
c、崇尚自然
d、清微淡远
10、《春江花月夜》以七声调式为基础
11、中国传统音乐亲近自然的审美观受到儒、道、释文化的影响
12、《高山流水》这首琴曲在唐宋之后被分成两曲,一曲《高山》,一曲《流水》
第九章 再现中国传统绘画之精髓第九章单元测试1、中国文化是一种 , 它以含蓄为美,增加了神秘感
a、明喻文化
b、隐喻文化
c、冲突文化
d、科学性文化
2、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由 三个部分组成
a、屋顶、屋身和台基
b、屋顶、屋身和立柱
c、立柱、横梁、房屋
d、屋顶、屋身和横梁
3、十九世纪中叶的海派,对传统中国画色彩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主要的创新是
a、墨色分为五色
b、注重色彩的意境表达
c、将墨色和浓丽的色泽相呼应
d、注重墨色的节奏的处理
4、《千里江山图》呈现出高度的 技巧,制造出 的效果
a、写意,高远
b、写实,深远
c、写意,平远
d、写实,平远
5、中国传统绘画的思维方式主要是
a、综合性思维和逻辑实证性思维
b、分析型思维和客体性的思维
c、主体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
d、本体的思维模式和综合性的思维
6、《清明上河图》是 的杰作,是中国绘画 的典范
a、散点透视,分析性思维
b、焦点透视,综合性思维
c、散点透视,综合性思维
d、焦点透视,分析性思维
7、中国古代透视的“三远法”是指:
a、高远、深远、平远
b、高远、中远、低远
c、仰远、平远、俯远
d、无
8、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画面结合了 与东方的平面性、多视点构图法则
a、一般视高平行透视关系
b、高视位平行透视关系构图
c、低视位成角透视关系
d、无
9、米勒的《拾穗者》,画面采用 透视关系构图
a、一般视高平行透视关系
b、高视位平行透视关系构图
c、低视位成角透视关系
d、无
10、第一次在绘画中创造性的将绘画中的颜色去除,只用线条来塑造形象,我们称之为“白描”画法
a、阎立本
b、吴道子
c、谢赫
d、顾恺之
11、中国绘画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借用物像传达人的心情, 达到“人与自然融合”的“物我和一”境界。在用线造型上中国画家偏重于 ,运用游离感极强的线条表现出实实在在的形式
a、客观感受
b、主观感受
c、科学分析
d、理性思维
12、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采取 的线描方法
a、铁线描
b、蚕丝描
c、游丝描
d、莼菜描
13、西方绘画用线造型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着重研究与表现形体结构开始,发展到印象派的“探索线”再进而发展到现代绘画诸流派注重表达“个人情感”的线条
14、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
15、李成是北宋时期的画家,被美国评为“对人类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代表作品是《溪山行旅图》
第十章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第十章单元测试1、中国书法的载体是什么
a、节奏
b、笔墨
c、毛笔
d、汉字
2、“唯笔软则奇怪生焉”中“奇怪”指的是
a、怪诞
b、不合常理
c、丰富性
d、不美
3、“寻见梅花瓮已空”是 的诗句
a、张旭
b、担当
c、董其昌
d、徐霞客
4、下面关于书法笔法的描述, 是不正确的
a、笔笔中锋
b、中侧转化
c、藏露互现
d、方圆兼备
5、要深入理解中国书法,首先要理解中华文化思想的精髓
a、道
b、法
c、仁
d、义
6、写好独体字最关键的是
a、笔画均匀
b、平正端正
c、主次分明
d、方圆兼备
7、汉字天生丽质,具有独特的 ,这是汉字书写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具有独立观赏艺术的基础
a、造型美
b、象形性
c、节奏美
d、意境美
8、书法是 的艺术
a、美化汉字
b、美化生活
c、不拘一格
d、抒发感情
9、徐渭《题墨葡萄图》的书法,表现了 的意象。
a、平和
b、典雅
c、落拓不羁
d、酣畅淋漓
10、下面关于书法结字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次分明
b、纵收得体
c、奇正相生
d、疏密有致
11、中国书法的三要素是什么
a、用笔
b、结字
c、章法
d、气韵
12、构成章法节奏的要素有
a、轻重
b、大小
c、快慢
d、疏密
13、毛笔有“四德”,分别是尖、健、齐、圆
14、凡是古人书写镌刻的文字都能称作是书法
15、汉字具有超方音的特征
16、写书法要笔笔藏锋
17、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18、被称作“初唐四家”的四位书法家分别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19、“用字八法”指的是八种笔画的名称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史学文化概论第十一章单元测试1、章学诚说:“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这句话的含义是
a、史学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基
b、史学是中国传统著作之统称
c、史学与经学是传统文化的一体两翼
d、史学是古人著述之源头
2、杜维运认为:“西方史学自希腊、罗马灿烂的史学,退至洪荒时代。”“洪荒时代”是对哪个阶段欧洲史学的描述?
a、大航海时代
b、欧洲中世纪
c、拜占庭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3、以下传统史学作品中属于史学理论的是
a、《通典》
b、《通志》
c、《史通》
d、《文献通考》
4、以下属于“通史”类史学著作的是: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春秋》
5、以下属于“编年体”史学著作的是:
a、《春秋》
b、《尚书》
c、《史记》
d、《东观汉记》
6、学案体是记述学术源流的史书体裁,他的创始人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刘知几
d、黄宗羲
7、宰相“兼修国史”的传统肇始于
a、汉
b、唐
c、宋
d、元
8、以下属于官修史书典范的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汉晋春秋》
9、以下不属于中国传统史学对于史家个人修养的要求的是
a、史才
b、史学
c、史观
d、史识
10、以下不能反映中国传统史学“秉笔直书”传统是:
a、“辽东寄书”
b、“国史之狱”
c、“陈寿索米”
d、“韦曜下狱”
11、据史载:在元朝灭亡之际,元代史官危素趋报恩寺,欲自尽以精忠报国。报恩寺僧人大梓说:“国史非公莫属,公死,是死国史也!”危素以此不死。这个案例说明
a、危素贪生怕死
b、大梓慈悲心怀
c、国可忘史不可亡
d、元朝不得人心
12、以下不属于明遗民史学家群体的是
a、谈迁
b、张岱
c、万斯同
d、钱谦益
13、以下史书因作者平行不端被视为“秽史”的是
a、《魏书》
b、《新唐书》
c、《旧唐书》
d、《汉晋春秋》
14、《孟子》一书载:“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说明当时各诸侯国均有本国之史
15、希腊罗马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李维、塔西坨等人的作品文学价值超越了史学价值。
16、司马迁认为《春秋》一书“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可见孔子编撰《春秋》的目的是为了确立一套社会规范
17、“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可见魏晋南北朝时传统史学重视正统
18、清朝修国史,将洪承畴列入 “贰臣传”,说明清王朝对洪承畴的认可。
19、文字狱兴盛的清代,中国传统史学“秉笔直书”的传统中断了
中国传统文化 期末测试中国传统文化 期末测试1、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a、善利万物而不争
b、推己及人
c、居善地
d、处众人之所恶
2、“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谁的言论?
a、释迦牟尼
b、慧能
c、弘忍
d、慧远
3、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
a、《大菩提藏经》
b、《大唐西域记》
c、《大乘起信论》
d、《瑜伽师地论》
4、《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
a、天籁
b、地籁
c、人籁
d、道籁
5、“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
a、厨师
b、屠户
c、治国者
d、尸祝
6、古曲《阳关三叠》的原诗是王维的
a、《山居秋暝》
b、《送元二使安西》
c、《鸟鸣涧》
d、《陇西行》
7、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所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8、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的是?
a、和
b、礼
c、仁
d、义
9、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是
a、京剧
b、秦腔
c、梆子
d、元杂剧
10、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
a、大地
b、百围之木
c、水面
d、天空
11、《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
a、养形为主
b、养性为主
c、养气为主
d、养情为主
12、《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
a、薛蟠
b、贾琏
c、贾宝玉
d、贾珍
13、《诗经》中的“颂”不包括
a、周颂
b、秦颂
c、商颂
d、鲁颂
14、《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者是
a、张择端
b、张大千
c、石涛
d、刘松年
15、中国书法的载体是什么
a、节奏
b、笔墨
c、毛笔
d、汉字
16、理学开山之祖是
a、朱熹
b、周敦颐
c、张载
d、程颢
17、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仁
b、义
c、礼
d、知
18、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厢记》
d、《红楼梦》
19、知音的故事中,伯牙弹奏的是哪首琴曲?
a、梅花三弄
b、广陵散
c、春白雪
d、高山流水
20、伯牙的知音是
a、钟子期
b、师旷
c、阮籍
d、师涓
21、以下史学著作属于通史体例的是
a、《三国志》
b、《资治通鉴》
c、《宋元学案》
d、《元和郡县图志》
22、制度完备的“史馆”出现在哪个朝代
a、北魏
b、隋
c、汉
d、唐
23、从文化阶层来看,中国传统音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a、民间音乐
b、文人音乐
c、宫廷音乐
d、宗教音乐
24、书法的三要素是
a、章法
b、意境
c、结字
d、笔法
25、《道德经》作为老子的唯一著作,涵盖了治国,修身,战争,伦理等各方面的智慧
26、儒家的主张是“兼相爱,交相利”
27、《梅花三弄》最初是一首古琴曲
28、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9、中国传统音乐多以无半音五声调式为基础
30、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观念的核心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0:47
- 2022-12-05 20:40
- 2022-12-05 20:39
- 2022-12-05 20:29
- 2022-12-05 20:29
- 2022-12-05 19:56
- 2022-12-05 19:13
- 2022-12-05 19:00
- 2022-12-05 18:31
- 2022-12-05 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