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1.1 理解嵌入式系统随堂测验1、嵌入式计算机基本架构包括cpu、io和()
a、模拟信号
b、存储器
c、cache
d、仿真器
2、下列哪些是嵌入式设备?()
a、打印机
b、笔记本
c、数字相机
d、pc机
1.2 特点及所面临的挑战之一随堂测验1、嵌入式系统的计算最主要特征是()
a、公平性
b、实时性
c、界面可视化
d、可编程性
2、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可分为软实时和()。
a、软实时
b、硬实时
c、截止时间
d、周期
1.2 特点及所面临的挑战之二随堂测验1、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的是指()
a、计算与物理成分的融合
b、连续过程与离散时间的交织
c、高强度的计算
d、系统通信与交互方式多变
2、错过了硬实时的deadline 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的下降。
1.3 设计方法(上)之一随堂测验1、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需求、规格说明、()、组件和系统集成。
a、硬件
b、软件
c、体系架构
d、系统设计
2、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是一个系统过程,编译器、软件工程工具有利于设计的自动化。
1.3 设计方法(上)之二随堂测验1、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不应该包括( )
a、程序的设计
b、问题分析
c、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
d、确定功能与性能要求
2、“需求”非形式化描述了用户想要什么,为了能够更精确的描述需求,这里可以通过需求表给出需求的描述。
1.4 设计方法(下)之一随堂测验1、gps例子中规格说明是对系统的更精确的描述,对于领域中认知的需求可以不写。
2、gps移动地图的需求分析应包括功能性需求、用户界面、性能和成本等因素
1.4 设计方法(下)之二随堂测验1、在gps系统集成后的错误很难发现,是由于()。
a、测试工具少
b、系统庞大
c、外部环境很难确定
d、无显示设备
2、在gps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硬件组件和软件组件
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单元测验1、在嵌入式系统设计的需求阶段,不仅需要考虑功能需求,还要考虑()。
a、性能需求
b、体系架构
c、系统设计
d、需求的精确描述
2、一个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通常使用()种语言进行开发
a、c语言
b、c
c、汇编语言
d、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3、嵌入式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包括处理器和()。
a、高速缓存
b、存储器
c、总线
d、i/o设备
4、嵌入式系统微处理器通常都是()位处理器
a、8位
b、16位
c、32位
d、64位
5、嵌入式系统设计需要考虑cpu的体系结构。
6、pc不是嵌入式系统,不可以用做嵌入式计算的平台
7、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方法包括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
8、最早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嵌入式系统是上个世纪40年代有mit开发的嵌入式计算机。
9、嵌入式系统设计过程通常包括需求、体系结构、和系统设计;
10、嵌入式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图形界面。
第二章 指令系统2.1 计算机体系结构随堂测验1、冯诺依曼结构是指令与数据在同一个存储器中,程序不能()
a、通过执行一条指令修改数据
b、通过执行一条指令来修改指令
c、同时访问数据和指令
d、不能同时访问指令和数据
2、数据、指令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器中的系统是哈弗结构
2.2 汇编语言(1)随堂测验1、关于汇编语言,对于伪指令的描述下面哪个不对( )。
a、定义目前地址
b、定义常数
c、直接一 一对应机器指令
d、保存存储的指令
2、arm指令系统是cisc指令集。
2.3 汇编语言(2)随堂测验1、下面的arm汇编指令中,哪个指令不影响psr寄存器中的值。
a、cmp
b、movs
c、cmn
d、tst
2、在arm指令执行过程中,通过判断psr中的条件位域,完成条件执行
2.4 汇编语言(3)随堂测验1、下面哪个是arm汇编指令的条件码。
a、add
b、b
c、eq
d、ldr
2、汇编程序段 adr r4, a ldr r0, [r4] 实现了首先将a所在的地址存放在r4寄存器中,然后把r4所指的存储单元的内容存入r0寄存器中。
第二章 指令系统-单元测验1、数据oxabcdef12,按照小端格式存储,初始地址为0x1000,则0xab存储到()存储单元中。
a、0x1000
b、0x1001
c、0x1002
d、0x1003
2、arm cortex m4支持thumb-2技术,thumb-2是指()位指令
a、16
b、32
c、64
d、8
3、arm每个存储单元存储()位的数据。
a、32
b、16
c、64
d、8
4、寄存器间接寻址是指()
a、寄存器存储的是指定操作数所在存储位置的地址信息
b、操作数在寄存器
c、操作数本身就在指令中
d、寄存器的内容与偏移量相加的到的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5、cpu哪些寄存器通常对用户不可见的()
a、pc
b、psr
c、通用寄存器
d、ir
6、cortex m4汇编指令具有()特点
a、cisc指令集
b、条件执行
c、内存通过load/store访问
d、指令长度固定
7、cortex m4采用()结构
a、冯 诺依曼结构
b、哈弗结构
c、数据和地址共用一个总线
d、分别有地址、数据总线
8、在cortex m4汇编指令集中,下面哪条(些)指令完成将内存数据取到寄存器中?()
a、ldr
b、str
c、ldmia
d、stmia
9、汇编指令通常与机器指令是一条汇编指令翻译成多条机器指令关系。
10、arm汇编指令不能条件执行。
11、对于cortex-m4的状态寄存器可以通过一般的指令来访问
12、在指令中的操作数可以是:立即数、以寄存器为为地址的存储区或寄存器。
13、一段汇编程序: adr r4, b ldr r1, [r4] and r1, r1,#15 假设b=0xa, 则执行完这段代码后,r1=
14、一段汇编程序: 1 adr r4,a 2 ldr r0,[r4] 3 adr r4,b 4 ldr r1,[r4] 5 cmp r0,r1 6 ble fblock; 7 mov r0,#5 8 fblock 假设a=4, b=9, 则执行完ble以后,将跳到第()行
第三章 cpu(1)3.1 输入/输出机制(1)之一随堂测验1、i/o编程有2种方式:特殊指令和内存映射,其中arm采用的是()
a、特殊指令
b、内存映射
c、特殊指令和内存映射
d、通用指令
2、i/o设备的状态寄存器是提供设备运行状态的,所以cpu只能读这些设备,不能写它们。
3.1 输入/输出机制(1)之二随堂测验1、函数: int peek(char *location) { return *location; } 是实现()
a、向相应的i/o寄存器中写数据
b、从相应的i/o寄存器中读数据
c、向存储单元中写数据
d、无意义
2、在内存映射方式访问i/o时,通过为i/o的寄存器设置地址,然后用普通的访问内存的方式来访问这些寄存器。
第三章 cpu (2)3.2 输入/输出机制(2)之一随堂测验1、中断向量表通常存储的是()
a、中断服务子例程
b、中断服务子例程入口
c、中断的优先级
d、中断优先级存储地址
2、中断处理程序例程通常也被称为设备驱动程序。
3.2 输入/输出机制 (2)之二随堂测验1、具有缓冲区的中断i/o中,函数void add_char(charachar)
a、完成将数据写入i/o数据寄存器
b、完成将数据写入i/o状态寄存器
c、完成将数据写入缓冲区
d、完成将数据写入cpu的寄存器中
2、具有缓冲区的中断i/o与无缓冲区的相比,可以加快数据传输的速度。
3.3 输入/输出机制(3)随堂测验1、在中断中,优先级最高的中断通常是()
a、i/o中断
b、软中断
c、电源中断
d、可屏蔽的中断
2、中断处理程序例程通常也被称为设备驱动程序。
第三章 cpu (3)3.4 高速缓存 (1)随堂测验1、在嵌入式系统的存储结构中,访问速度最快的是( )。
a、内存
b、flash
c、cpu寄存器组
d、cache
2、只有数据会影响高速缓存的命中率。
3.5 高速缓存 (2)之一随堂测验1、为了保持内存与cache的一致性,可以采用会写的方式,即()
a、将数据同时写到cache与内存中
b、将数据写到内存中
c、将数据写到cache中
d、只将数据写到cache中,只有当内容被移出cache时,才写入到内存中
2、cache在未命中时,一次只能导入要访问的那个存储单元,以便访问速度。
3.5 高速缓存 (2)之二随堂测验1、cache的组相联方式下,内存通常采用()方式映射到某个cache中
a、根据某个寄存器记录找出空闲的cache
b、按顺序找出第一个空闲的cache
c、通过某种算法计算出cache空闲的块
d、根据内存地址计算出那个cache空闲
2、cache的组相联是指在cache中有几个完全一致的cache,可以将任意一块内存映射到任意一块cache中。
3.6 存储管理和地址转换随堂测验1、( )可以将从cpu处获得的逻辑地址转换为与实际ram相对应的物理地址。
a、cache
b、mmu
c、协处理器
d、dma控制器
2、在存储地址转换中若支持段式映射,则分段的大小是可变的
第三章 单元测验1、若每一条指令都可以分解为取指、分析和执行三步。已知取指时间t取指=△t,分析时间t分析=△t,执行时间t执行=△t。如果按照流水线方式执行,从0时刻开始执行,需要执行100条指令,问执行完100条指令需要( )△t。
a、100
b、101
c、102
d、1-3
2、由工作集过大造成的高速缓存未命中叫做()。
a、容量未命中
b、强制未命中
c、冲突未命中
d、工作集未命中
3、cortex-m4采用三级流水,分别是取指令、()和执行
a、取数据
b、译码
c、回写
d、通写
4、i/o设备与cpu的接口是一组寄存器,分为数据寄存器和()
a、代码寄存器
b、通用寄存器
c、控制寄存器
d、状态寄存器
5、在异步通讯uart中,说它参数可以编程的,是指()是可以编程的
a、波特率
b、每个字符的位数
c、奇偶校验
d、结束位的长度
6、有()机制允许中断处理更多的设备。
a、优先级
b、软中断
c、向量表
d、外部中断
7、cache未命中,有()
a、内容未命中
b、强制未命中
c、容量未命中
d、冲突未命中
8、影响cpu性能的的因素有()
a、周期时间
b、内存访问时间
c、cache访问时间
d、流水线
9、最高优先级中断叫做不可屏蔽中断nmi。
10、在cache中,直接映射是指存储单元可以映射到cache的任何位置。
11、前台程序是无中断情况下cpu运行的程序,后台程序是中断服务子程序
12、由于写操作,造成cache与内存内容的不一致,所以只能在每次有写操作时,同时写cache和内存
第三章 cpu (4)3.7 cpu的性能和功耗(1)随堂测验1、下面哪种方式更适合流水线处理器高效执行?()
a、cisc
b、超标量
c、risc
d、超长指令
2、arm cortex m4 是五级流水
3.8 cpu的性能和功耗(2)随堂测验1、流水线能够()指令的延时。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2、指令执行的延时是指指令在流水线中的停顿。
3.9 cpu的性能和功耗(3)随堂测验1、下列哪些情况可能减少功耗( )
a、降低电压
b、切换
c、泄漏
d、在高频率下使用
2、增加cache后使得内存的访问时间不确定。
第四章 计算平台(1)4.1 计算平台随堂测验1、通常一个计算平台都是通过()将各个部件连接起来。
a、硬件
b、总线
c、软件
d、桥
2、数据传输通常在cpu与存储器之间传输,其它都需要通过cpu完成数据的传输
4.2 cpu总线之一随堂测验1、计算平台主要由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和总线组成,总线包括( )。
a、数据总线、串行总线、逻辑总线、物理总线
b、并行总线、地址总线、逻辑总线、物理总线
c、并行总线、串行总线、全双工总线
d、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2、总线是一束电线。
4.3 cpu总线之二随堂测验1、下面关于dma方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dma方式使外设接口可直接与内存进行高速的数据传输
b、dma方式在外设与内存进行数据传输时不需要cpu干预
c、采用dma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首先需要进行现场保护
d、dma方式执行i/o交换要有专门的硬件电路
2、采用dma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首先需要dma获得对总线的控制权
第四章 计算平台(2)4.4 存储与io设备随堂测验1、看门狗不是().
a、i/o设备
b、计数器
c、定时器
d、被系统定时复位
2、定时器与计数器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器是非周期性的递增,而计时器是周期性的递增。
4.5 平台的设计之一随堂测验1、硬件设计从完全现成的方案到高度定制的设计,硬件平台的设计复杂性差异很大。在自己设计硬件时,可以使用pld、asic或者()。
a、verilog
b、vhdl
c、fpga
d、网表
2、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只能通过微处理器完成计算功能
4.6 平台的设计之二随堂测验1、在硬件调试过程中,最常用的调试方法()。
a、在屏幕上显示结果
b、分块调试
c、led调试
d、示波器调式
2、嵌入式系统应用软件一般在宿主机上开发,在目标机上运行,因此需要一个( )环境。
a、交互操作系统
b、交叉编译
c、交互平台
d、分布式计算
第四章 计算平台(3)4.7 系统及性能分析之一随堂测验1、在系统层的性能分析中,常常会考虑带宽,在分析cpu、内存和()时考虑。
a、i/o设备
b、总线
c、时钟频率
d、定时器
2、在系统层性能分析中,主要要考虑内存、cache和总线的访问时间
4.8 系统及性能分析之二随堂测验1、在内存访问中,当一个24位数据需要存储到32位的存储器单元中,可以()存储。
a、一个32位存储单元存储一个数据
b、将数据分成3部分,每一部分8位,分别存储到三个存储单元
c、把数据类型修改成32位,然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d、将存储器换成24位的,然后存储
2、对于具有dma访问的开发板,dma与cpu是无法并行的。
第四章单元测验1、常用的总线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时钟和()
a、就绪总线
b、信号量
c、转换总线
d、控制总线
2、在dma访问中,需要把总线的控制交给()。
a、cpu
b、总线
c、dma控制单元
d、总线控制单元
3、初始化后,总线的主控制器是()。
a、cpu
b、总线
c、dma控制单元
d、总线控制单元
4、在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中,通常要考虑哪些元件( )
a、cpu
b、总线
c、存储器
d、通信协议
5、数据的传输主要在哪些部件之间传输()
a、cpu与存储器之间
b、cpu与i/o设备之间
c、存储器与存储器之间
d、存储器与i/o设备之间
6、burst(突发)传输是指通过传输一个地址,而在数据总线上传输一个数据序列。
7、在总线协议中最常用的协议是四握手协议
8、在嵌入式系统的存储结构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寄存器组。
9、嵌入式系统是硬件组件和软件组件
10、断点是一个位置,在此处程序出现异常中断调用监控程序。
第五章 程序设计与分析(1)5.1 嵌入式程序的组件之一随堂测验1、嵌入式软件的结构或组件通常有三种:状态机、循环缓冲区和()
a、结构体
b、队列
c、树结构
d、图结构
2、为了用c语言实现状态机,通常使用switch语句来决定每个状态的行为。
5.1 嵌入式程序的组件之二随堂测验1、在嵌入式软件组件中,循环缓冲区通常用()数据结构表示。
a、链表
b、数组
c、树结构
d、图结构
2、循环缓冲区通常用于处理不按规律到达的数据流
5.2 嵌入式程序的组件随堂测验1、循环缓冲区常应用于()中
a、数值计算
b、并发系统
c、相应系统
d、数字信号处理
2、由于无法预知数据到达与离开的时间,因此可以利用弹性缓冲区来存储数据。
第五章 程序设计与分析(2)5.3 程序的表示随堂测验1、在嵌入式系统中,基本的程序模型是()
a、控制图
b、控制/数据流图
c、数据流图
d、流程图
2、基本cdfg图使用两种节点:决策节点和数据流节点,数据流节点。
5.4 汇编、链接和装载随堂测验1、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指令需要2遍扫描,其中第一遍扫描完成()。
a、符号表生成
b、相对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
c、产生二进制指令
d、加载动态库
2、一个嵌入式软件的创建过程从用高级语言编写代码,然后编译,形成汇编代码,通过汇编程序形成目标代码,然后连接器形成可执行的二进制代码,最后装载到目标机上运行。
第五章 程序设计与分析(3)5.5 编译技术(1)之一随堂测验1、在高级语言被翻译成可执行代码时,通常先转换成(),然后在此基础上翻译成机器指令。
a、汇编代码
b、二进制代码
c、中间格式
d、另一种高级语言
2、一个编译的过程包括词法、语法分析,符号表生成,语义分析,机器无关优化和指令级优化,
5.5 编译技术(1)之二随堂测验1、在翻译c语言的2维数组时,计算每个元素的地址,是按照()优先来计算的。
a、随机
b、列优先
c、指定行或列优先
d、行优先
2、在对高级语言函数翻译时,对于arm来说,函数的参数都会放在堆栈中。
5.6 编译技术(2)之一随堂测验1、在编译过程中,对表达式a*2,可以优化成()。
a、a<<1
b、a a
c、2*a
d、a>>1
2、在编译过程中,可以通过循环的改变来进行优化。
5.6 编译技术(2)之二随堂测验1、在编译过程中,为了给变量分配寄存器,可以用()表示寄存器的分配情况。
a、流程图
b、数据流图
c、生命周期图
d、控制图
2、在编译过程中,将其翻译成机器指令,有时会有几种可能的翻译,需要从中选择合适的指令来翻译
第五章 程序设计与分析(4)5.7 程序层的性能分析(1)随堂测验1、衡量程序性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最好执行时间、最坏执行时间和()
a、输入的规模
b、输出的规模
c、平均执行时间
d、一组输入程序的执行时间
2、执行时间=程序路径+指令耗时。
5.8 程序层的性能分析(2)随堂测验1、下列方法中,不能完成cache的优化()。
a、改变数组的访问顺序
b、数据填充
c、循环嵌套优化
d、简化条件判断
2、在软件性能优化中,循环的优化可以通过代码移出进行优化。
第五章 程序设计与分析(6)5.9 程序的有效性和测试随堂测验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
a、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b、改正程序中的所有错误
c、证明程序是正确的
d、证明程序完成了相应的功能
2、程序的测试主要有黑盒和白盒测试,其中黑盒测试需要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白盒测试不需要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
第五章单元测验1、在嵌入式软件设计当中,通常采用()方式开发软件。
a、宿主/目标机的设计方法
b、直接开发板软件设计方法
c、运行在pc机上设计方法
d、仿真器设计方法
2、在程序级功耗分析中,()分析时最能改善程序的功耗
a、循环
b、内存访问的设计
c、算术计算的指令
d、分支语句
3、下列操作,哪个是功耗最大的( )
a、执行操作数在寄存器的指令
b、执行操作数在内存中的指令
c、执行操作数在cache中的指令
d、执行操作数是立即数的指令
4、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
a、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b、改正程序中的所有错误
c、证明程序是正确的
d、证明程序完成了应完成的功能
5、对于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分析,通常在下列哪些不同的抽象层次上?()
a、cpu
b、硬件层
c、平台层
d、程序层
6、嵌入式系统的性能需求通常包括()
a、计算时间
b、成本
c、物理大小
d、功耗
7、黑盒测试就是指功能测试。
8、黑盒测试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
9、所谓单赋值,就是一个语句块中,出现在赋值运算符的右边的变量在这个语句块中仅能出现一次
10、在控制/数据流图中,有2类节点:判断节点和数据流节点。
11、通过改进算法,可以降低功耗。
12、循环展开和循环折叠不改变被访问的数组元素的次序。
第六章 进程与操作系统 (1)6.1 任务与多进程之一随堂测验1、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的进程包括非周期性进程和()
a、周期性进程
b、初始进程
c、系统进程
d、用户进程
2、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是一个动态产生和终止的。程序是静态的,可以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硬盘中。
6.1 任务与多进程之二随堂测验1、对于cpu使用效率的度量是通过()度量的。
a、任务的周期
b、任务的大小
c、cpu的频率
d、cpu利用率
2、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进程通常有等待、就绪和执行状态
6.2 运行周期性任务随堂测验1、在早期,最简单的完成周期性任务的方法是通过()来实现的。
a、计时器
b、任务调度
c、循环
d、时钟
2、我们可以通过计时器完成多速率任务的执行。
第六章 进程与操作系统 (2)6.3 基于优先级的调度(1)之一随堂测验1、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抢占式调度在调度一个高优先级任务时,需要先进行()
a、cpu空闲
b、当前运行的任务的优先级比要调度的高
c、时间片用完
d、上下文切换
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强调的是实时性,而通用的操作系统强调的是公平性
6.3 基于优先级的调度(1)之二随堂测验1、单一速率调度算法(rms)是一种()调度算法
a、基于最早截止时限优先的调度算法
b、基于公平性的调度算法
c、动态优先级的调度算法
d、基于时间片的调度算法
2、单一速率调度算法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调度的一种算法
6.4 基于优先级的调度(2)之一随堂测验1、在操作系统中,运用信号量完成资源的共享,对信号量仅能操作的两种原语是( )。
a、存操作、取操作
b、读操作、写操作
c、p操作、v操作
d、输入操作、输出操作
2、由于资源共享,导致优先级低的进程比优先级高的先执行,这就是优先级翻转。
6.4 基于优先级的调度(2)之二随堂测验1、最早截止时限优先调度(edf)算法是一种()算法
a、基于时钟的调度算法
b、基于时间片的调度算法
c、静态优先级算法
d、动态优先级算法
2、若考虑上下文切换,会使得原来可以调度的一组进程变得不能调度。
第六章 进程与操作系统 (3)6.5 进程间通信随堂测验1、进程间发送消息可以是()
a、阻塞和非阻塞
b、链表和队列
c、共享内存和消息传递
d、p操作和v操作
2、对于共享内存,2个进程同时写数据没问题,但同时读数据会出现问题。
6.6 操作系统的性能随堂测验1、在实际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上下文切换的开销与任务的执行时间是()。
a、同一个数量级
b、上下文切换的开销在纳秒级,任务的执行时间在毫秒级
c、上下文切换的开销在毫秒级,任务的执行时间在微秒级
d、无可比性
2、在考虑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性能时,cache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六章单元测验1、操作系统对处于 ( )状态中的进程进行调度。
a、等待
b、就绪
c、执行
d、挂起
2、进程间完成信息交换有( )两个途径。
a、开/关中断和信息邮箱
b、共享存储区和消息传递
c、邮箱机制和数据共享机制
d、非占先式内核和占先式内核机制
3、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内核包括 ()、存储管理、i/o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
a、硬件管理
b、任务管理
c、cache管理
d、中间件管理
4、下列操作系统哪个不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a、uc/os
b、vxworks
c、rt-linux
d、windows10
5、下列调度算法哪些是针对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设计的算法()
a、rms
b、edf
c、时间片调度算法
d、轮询
6、可以作为共享资源的有()
a、内存
b、i/o设备
c、传感器
d、激励器
7、调度策略的好坏仅取决于其产生的cpu利用率。
8、在嵌入式系统中,通常都是单速率计算
9、嵌入式操作系统对时间的要求非常高,是实时操作系统
10、当一个低优先级的进程被一个高优先级的进程抢占时,需要进行上下文切换
11、一个任务的时限就是指嵌入式设备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该任务必须被激活;
猜你喜欢
- 2023-10-23 00:01
- 2023-10-22 23:59
- 2023-10-22 23:50
- 2023-10-22 22:59
- 2023-10-22 22:36
- 2023-10-22 22:31
- 2023-10-22 22:22
- 2023-10-22 22:00
- 2023-10-22 21:54
- 2023-10-22 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