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中国大学mooc微言品语文试题及答案-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高校邦问答 正文

作者2023-10-22 23:49:33高校邦问答 78 ℃0 评论
主题一: 诗 扬州

第一单元:诗寻扬州之根,觅繁盛之原点随堂测验

1、明朝岳岱的诗歌《邗沟》中“隋皇昔日锦帆游,吴楚分疆是此沟。” “此沟”是指( )
    a、长江
    b、黄河
    c、湘江
    d、古邗沟

2、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今天的哪里开挖运河( )
    a、杭州
    b、无锡
    c、南京
    d、扬州

3、与成语"卧薪尝胆"直接相关的人物有( )
    a、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b、越王勾践 伍子胥
    c、伍子胥 阖闾
    d、阖闾 吴王夫差

第二单元:诗话扬州繁盛之美-------初盛于汉随堂测验

1、“淮海岷江都会地,繁华雄盛古扬州。”提到了“古扬州”, “古扬州”的“古”是指扬州的( ) a 周代 b 春秋 c 战国 d 西汉
    a、周代
    b、春秋
    c、战国
    d、西汉

2、宋代出现的成语“吴盐胜雪”,表现了( )盐业的品牌影响力!
    a、扬州
    b、苏州
    c、盐城
    d、南通

3、班固在《前汉纪·景孝第九》也称他“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的人是。他是:( )
    a、范蠡
    b、邓通
    c、吴王夫差
    d、吴王刘濞

4、《古诗十九首》是由( )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的。
    a、萧统
    b、刘勰
    c、.钟嵘
    d、陆机

第三单元:诗话扬州繁盛之闩-------繁盛之唐:第一讲:优哉扬州 第二讲:盛极扬州随堂测验

1、1、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扬州历代诗词》记载,唐朝,有( )位诗人来过扬州,写了( )首关于扬州的诗歌。
    a、158位 435首
    b、435位 480首
    c、200位 687首
    d、158位 835首

2、2、“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作者是( )诗歌名字是( )
    a、张祜 《纵游淮南》
    b、徐凝 《忆扬州》
    c、王建 《夜看扬州市》
    d、杜牧 《遣怀》

3、3、杜甫的诗句“商胡离别下扬州” “商胡”表明唐朝时的扬州是一座( )城市
    a、一线
    b、首都
    c、国际
    d、三线

4、4“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表明唐朝时的扬州是一座( )城市 c d
    a、一线
    b、高消费
    c、国际
    d、三线

第三单元:诗话扬州繁盛之闩-------繁盛之唐:第一讲:优哉扬州 第二讲:盛极扬州随堂测验

1、李白的诗歌《静夜思》是在当时的( )写的
    a、长安
    b、扬州
    c、洛阳
    d、成都

2、开元十四年(726),李白第一次来扬州,逗留半年,“散金三十余万,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他半年花费的“三十余万金”相当于今天的( )元。
    a、10万
    b、100万
    c、1000万
    d、1亿

3、曹寅编修诗歌总集《全唐诗》是在( )编写的?
    a、长安
    b、扬州
    c、洛阳
    d、成都

4、波斯献宝的故事,告诉我们扬州在唐朝是一个( )的城市
    a、国际都市
    b、一线城市
    c、高消费城市
    d、不夜城市

第第四单元:诗话扬州旖旎风光::第一讲:扬州十里春 第二讲:诗中明月随堂测验

1、完整诗词:清代汪沆的诗歌: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最后一句是( )。
    a、故应唤着西子湖
    b、故应唤作瘦西湖
    c、故应唤作镜月湖
    d、故应唤着洞庭湖

2、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为扬州打造一个永远不褪色的广告词“扬州梦”,这句诗出自诗人( )的诗歌
    a、李白
    b、白居易
    c、王建
    d、杜牧

3、韦庄曾在( )里写到:“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扬摧折旧官河。”
    a、《夜看扬州市》
    b、《扬州慢》
    c、《过扬州》
    d、《扬州韩绰判官》

第第四单元:诗话扬州旖旎风光::第一讲:扬州十里春 第二讲:诗中明月随堂测验

1、在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中,“月”字的出现达( )次之多
    a、18
    b、16
    c、14
    d、15

2、杜牧写过一些扬州“月”的诗句,以下是他的诗句的是( )
    a、二十四桥明月夜
    b、波心荡,冷月无声
    c、二分明月小扬州
    d、月落呜啼霜滿天

3、在历史上,扬州城市名还有哪些著名的别称:( )
    a、月亮城
    b、维扬
    c、江阳
    d、广陵

单元测试

1、波斯献宝的故事,告诉我们扬州在唐朝是一个( )的城市。
    a、国际都市
    b、一线城市
    c、高消费城市
    d、不夜城市

2、明朝岳岱的诗歌《邗沟》中“隋皇昔日锦帆游,吴楚分疆是此沟。” “此沟”是指( )
    a、长江
    b、黄河
    c、湘江
    d、古邗沟

3、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今天的哪里开挖运河( )
    a、杭州
    b、无锡
    c、扬州
    d、南京

4、“淮海岷江都会地,繁华雄盛古扬州。”提到了“古扬州”, “古扬州”的“古”是指扬州的( )
    a、周代
    b、春秋
    c、战国
    d、西汉

5、宋代出现的成语“吴盐胜雪”,表现了( )盐业的品牌影响力!
    a、扬州
    b、苏州
    c、南通
    d、杭州

6、“曲曲云烟烧旧塘,长堤千载忆吴王。但闻坐引渔盐利,赢得茱萸泛水黄”。表述了当时扬州( )发展的蓬勃。
    a、船运
    b、矿业
    c、盐业
    d、纺织业

7、班固在《前汉纪·景孝第九》也称他“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的人是。他是:( )
    a、范蠡
    b、邓通
    c、吴王夫差
    d、吴王刘濞

8、鲍照写的《芜城赋》,写尽了“芜城”的繁华,请问“芜城”是今天哪座城市的别称( )
    a、扬州
    b、无锡
    c、芜湖
    d、南通

9、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扬州历代诗词》记载,唐朝,有( )位诗人来过扬州,写了( )首关于扬州的诗歌。
    a、158位 435首
    b、435位 480首
    c、200位 687首
    d、158位 835首

10、“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作者是( )诗歌名字是( )
    a、张祜 《纵游淮南》
    b、徐凝 《忆扬州》
    c、王建 《夜看扬州市》
    d、杜牧 《遣怀》

11、杜甫的诗句“商胡离别下扬州” “商胡”表明唐朝时的扬州是一座( )城市
    a、一线
    b、首都
    c、国际
    d、三线

12、“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表明唐朝时的扬州是一座()城市
    a、一线
    b、高消费
    c、国际
    d、三线

13、李白的诗歌《静夜思》是在当时的( )写的
    a、长安
    b、扬州
    c、洛阳
    d、成都

14、开元十四年(726),李白第一次来扬州,逗留半年,“散金三十余万,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他半年花费的“三十余万金”相当于今天的( )元。
    a、1000万
    b、100万
    c、1亿
    d、10万

15、曹寅编修诗歌总集《全唐诗》是在( )编写的?
    a、长安
    b、扬州
    c、洛阳
    d、成都

16、在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中,“月”字的出现达( )次之多
    a、18
    b、16
    c、14
    d、15

17、杜牧写过一些扬州“月”的诗句,以下是他的诗句的是( )
    a、二十四桥明月夜
    b、波心荡,冷月无声
    c、二分明月小扬州
    d、月落呜啼霜滿天

18、完整诗词:清代汪沆的诗歌: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最后一句是( )。
    a、应唤着西子湖
    b、故应唤着瘦西湖
    c、故应唤着洞庭湖
    d、故应唤着镜月湖

19、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为扬州打造一个永远不褪色的广告词“扬州梦”,这句诗出自诗人( )的诗歌
    a、李白
    b、白居易
    c、王建
    d、杜牧

20、韦庄曾在( )里写到:“二十四桥空空寂寂,绿扬摧折旧官河。”
    a、《扬州慢》
    b、《过扬州》
    c、《扬州韩绰判官》
    d、《夜看扬州市》

第一单元作业

1、唐朝疆域如此辽阔,为什么诗人们都扎堆来到扬州,而不是其它的地方呢?

主题四 : 诗意人生

第一单元:时令 心情随堂测验

1、《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又称()
    a、《民歌》
    b、《诗歌》
    c、《诗》
    d、《诗两百》

2、《诗经》全书收录了自()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a、夏朝
    b、商朝
    c、西周初年
    d、东周初年

3、《诗经》中描写地方民间风俗的是那一部分()
    a、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战国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b、《君子于役》表现的是对丈夫的怨恨。
    c、《诗经.曹风.蜉蝣》抒发了天地浩瀚和人的渺小之感。
    d、成语“夙夜无寐”的意思是早晚都不能入睡。

第一单元:时令 心情随堂测验

1、《采薇》诗中没有表现的思想感情倾向是( )
    a、对周天子的愤怒
    b、对战争的厌恶
    c、对和平的向往
    d、思乡自伤之情

2、《诗经》收录了大致是( )时期的作品。
    a、夏代
    b、先秦
    c、周初至春秋中叶
    d、东周

3、下列几项与《采薇》中“薇”意义完全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时间
    b、气节情志
    c、饮食
    d、音乐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
    c、行道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第二单元:古诗十九首随堂测验

1、《古诗十九首》中感慨生命短促的有哪些( )
    a、“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b、“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c、“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d、“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2、《古诗十九首》中表达的不是立身要早、渴望建功立业、安详荣华富贵的是( )
    a、“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b、“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c、“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d、“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3、《古诗十九首》被王世贞称为( )
    a、五言之冠冕
    b、“千古五言之祖”
    c、“一字千金”
    d、“风余、诗母”

4、《古诗十九首》是由( )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的。
    a、萧统
    b、刘勰
    c、.钟嵘
    d、陆机

第三单元:陶渊明的超然与隐逸随堂测验

1、陶渊明自号? ( )
    a、青莲居士
    b、五柳先生
    c、六一居士
    d、东坡居士

2、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 )
    a、东晋
    b、西晋
    c、南唐
    d、后汉

3、陶渊明的饮酒诗共多少首?( )
    a、20
    b、30
    c、40
    d、50

4、下面哪种花会让你想到陶渊明(    ) 
    a、梅花
    b、牡丹  
    c、菊花
    d、兰花

第四单元:唐诗二题随堂测验

1、下列哪位不是“初唐四杰”的一员( )
    a、骆宾王
    b、陈子昂
    c、卢照邻
    d、杨炯

2、下列哪位诗人是晚唐诗人( )
    a、杜牧
    b、杜甫
    c、卢照邻
    d、白居易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作者是( )
    a、杜甫
    b、王勃
    c、陈子昂
    d、张若虚

4、张若虚哪首诗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
    a、《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春江花月夜》
    d、《望岳》

第四单元:唐诗二题随堂测验

1、李白是唐代诗歌哪个时期的诗人( )
    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2、“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白帝城在( )
    a、云阳县
    b、奉节县
    c、丰都县
    d、清丰县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谁?(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

4、盛唐诗歌繁盛的原因( )(多选题)
    a、南北文化的融合
    b、科举制的确立
    c、狂热浪漫的时代
    d、混合型的意识型态

第五单元:苏轼的豪放与婉约随堂测验

1、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悼念的是(   ) 
    a、王弗
    b、苏小妹
    c、王闰之
    d、王朝云

2、苏轼的文学观点和(      )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3、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     )都曾得到苏轼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a、范仲淹
    b、  晏殊
    c、张耒
    d、辛弃疾

4、下列哪一位不是苏轼的朋友的是(  )
    a、柳永
    b、佛印
    c、张怀民
    d、黄庭坚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

1、波斯献宝的故事,告诉我们扬州在唐朝是一个( )的城市。
    a、国际都市
    b、一线城市
    c、高消费城市
    d、不夜城市

2、明朝岳岱的诗歌《邗沟》中“隋皇昔日锦帆游,吴楚分疆是此沟。” “此沟”是指( )
    a、长江
    b、黄河
    c、湘江
    d、古邗沟

3、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今天的哪里开挖运河( )
    a、杭州
    b、无锡
    c、扬州
    d、南京

4、“淮海岷江都会地,繁华雄盛古扬州。”提到了“古扬州”, “古扬州”的“古”是指扬州的( )
    a、周代
    b、春秋
    c、战国
    d、西汉

5、宋代出现的成语“吴盐胜雪”,表现了( )盐业的品牌影响力!
    a、扬州
    b、苏州
    c、苏州
    d、南通

6、“曲曲云烟烧旧塘,长堤千载忆吴王。但闻坐引渔盐利,赢得茱萸泛水黄”。表述了当时扬州( )发展的蓬勃。
    a、船运
    b、矿业
    c、盐业
    d、纺织业

7、班固在《前汉纪·景孝第九》也称他“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的人是。他是:( )
    a、范蠡
    b、邓通
    c、吴王夫差
    d、吴王刘濞

8、鲍照写的《芜城赋》,写尽了“芜城”的繁华,请问“芜城”是今天哪座城市的别称( )
    a、扬州
    b、无锡
    c、芜湖
    d、南通

9、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扬州历代诗词》记载,唐朝,有( )位诗人来过扬州,写了( )首关于扬州的诗歌。
    a、158位 435首
    b、435位 480首
    c、200位 687首
    d、158位 835首

10、“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作者是( )诗歌名字是( )
    a、张祜 《纵游淮南》
    b、徐凝 《忆扬州》
    c、王建 《夜看扬州市》
    d、杜牧 《遣怀》

11、杜甫的诗句“商胡离别下扬州” “商胡”表明唐朝时的扬州是一座( )城市
    a、一线
    b、首都
    c、国际
    d、三线

12、“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表明唐朝时的扬州是一座()城市
    a、一线
    b、高消费
    c、国际
    d、三线

13、李白的诗歌《静夜思》是在当时的( )写的
    a、长安
    b、扬州
    c、洛阳
    d、成都

14、开元十四年(726),李白第一次来扬州,逗留半年,“散金三十余万,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他半年花费的“三十余万金”相当于今天的( )元。
    a、1000万
    b、100万
    c、1亿
    d、10万

15、曹寅编修诗歌总集《全唐诗》是在( )编写的?
    a、长安
    b、扬州
    c、洛阳
    d、成都

16、在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中,“月”字的出现达( )次之多
    a、18
    b、16
    c、14
    d、15

17、杜牧写过一些扬州“月”的诗句,以下是他的诗句的是( )
    a、二十四桥明月夜
    b、波心荡,冷月无声
    c、二分明月小扬州
    d、月落呜啼霜滿天

18、完整诗词:清代汪沆的诗歌: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最后一句是( )。
    a、应唤着西子湖
    b、故应唤着瘦西湖
    c、故应唤着洞庭湖
    d、故应唤着镜月湖

19、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为扬州打造一个永远不褪色的广告词“扬州梦”,这句诗出自诗人( )的诗歌
    a、李白
    b、白居易
    c、王建
    d、杜牧

20、韦庄曾在( )里写到:“二十四桥空空寂寂,绿扬摧折旧官河。”
    a、《扬州慢》
    b、《过扬州》
    c、《扬州韩绰判官》
    d、《夜看扬州市》

21、在历史上,扬州城市名还有哪些著名的别称:( )
    a、月亮城
    b、维扬
    c、江阳
    d、广陵

22、古邗沟是( )
    a、扬州城的“原点”
    b、京杭大运河的“原点”
    c、扬州城繁盛的 “原点”
    d、扬州最初的精神“原点”

23、吴王夫差是( )
    a、扬州城最早的建设者
    b、扬州城兴盛的奠基人
    c、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
    d、具有浪漫创新精神的开拓者

24、成语“卧薪尝胆”中涉及的人物有( )
    a、吴王夫差
    b、越王勾践
    c、伍子胥
    d、阖闾

第四单元作业

1、唐朝疆域如此辽阔,为什么诗人们都扎堆来到扬州,而不是其它的地方呢?

主题五:胸怀天下

第一单元:贾让“治河三策”给今人的启示随堂测验

1、1.《贾让治河三策》选自下列哪部著作 ( )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左传》

2、2.《贾让治河三策》的上策提出的治河思想其本质是( )
    a、加固已有的黄河大堤;
    b、疏通旧有的黄河河道;
    c、在黎阳遮害亭附近挖开黄河堤,使河道取直,自然流入大海;
    d、在黄河主干河道及支流开设水门,分减水涝时的黄河水量。

3、3.在《贾让治河三策》的中策里,贾让认为应该怎样做?( )
    a、多穿漕渠于翼州地,一方面分减黄河洪峰,另一方面引黄河水灌溉;
    b、加固加高黄河旧堤;
    c、在适当的地方开决黄河大堤,取直河道使河水顺直自然流入大海;
    d、将易受黄河水害处的百姓迁移。

4、4.综合《贾让治河三策》一文中贾让的思考,当时造成黄河水患的主要原因是( )。
    a、黄河水道年久失修,失去了防洪的功能;
    b、其根本原因是人与水争地造成的;
    c、黄河水患是天然自成的,不可克服与避免;
    d、旧有的黄河水道没有得到合理修缮造成了。

第二单元:从“种树”到“治民”随堂测验

1、1.《种树郭橐驼传》的写作目的是( )。
    a、称赞长人者的勤勉
    b、讽刺长安富豪的奢侈
    c、批评执政者的繁苛
    d、阐述正确的种树方法

2、2.《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的“其置也若弃”类比治民要( )。
    a、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b、让老百姓得到安置
    c、对老百姓弃之不顾
    d、对老百姓置之不理

3、3.《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  )
    a、司马迁
    b、韩愈
    c、柳宗元
    d、欧阳修

4、4.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驼业种树。“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第三单元:赵武灵王的胡服随堂测验

1、1.赵武灵王能够推行“胡服骑射”的根本原因是 ( )
    a、赵武灵王说服了公子成
    b、赵武灵王的改革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并采用了正确方法
    c、“四海一家”政策
    d、大臣的倾力支持

2、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具体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
    a、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
    b、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
    c、说服公子成支持胡服骑射
    d、招兵买马穿胡服练骑射

3、3. 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公子成之所以反对胡服骑射的原因是 ( )
    a、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b、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
    c、微社稷之神灵,则部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
    d、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4、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赵武灵王推行胡服,而“国人皆不欲”的原因是( )。
    a、胡服过于窄小
    b、公子成极力反对
    c、胡服便于骑射
    d、夷夏有别的观念

第四单元:说说《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辨”随堂测验

1、1.下列有关本文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飓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飘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大小之辩”的。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2、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朝菌”和“蟪蛄”作比,用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因为朝菌和蟪蛄都是短寿的,它们不知道一年的变化。
    b、楚南的冥灵和上古的大椿,在作者看来是长寿的,是“大年”;因为“大年”比“小年”的知识更为丰富,所以更逍遥。
    c、“朝菌”与“蟪蛄”寿命不可能与楚南的“冥灵”和上古的“大椿”相比,因此,一般人也不可能和长寿的彭祖相比。
    d、“汤之问棘”一段,基本又重复了前文大鹏南飞的故事,作者用斥 和大鹏作比,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3.下列翻译恰当的一句是( )
    a、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他在世间,没有拼命追求什么。
    b、虽然,犹有未树也。 ——即使这样,(他)还是没有建树。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而彭祖到现在还以寿命特别长闻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
    d、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是凭借六月的大风飞到南海去的。

4、4.下列句中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徙:迁移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c、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休息
    d、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借

主题五:单元测验

1、1、贾让是哪个时代的水利学家?( )
    a、战国时代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东汉初年

2、下列关于治河的基本思想正确的说法是( )
    a、如何处理人的活动与水的空间关系,贾让认为,人类应该筑堤束水,将水束缚在一定空间。
    b、人类应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包括垦殖河滩与河道。
    c、人不应该与水争地,必要时还要让地与水。
    d、只有充分利用土地,压缩水活动的空间,才能养活众多的人口。

3、关于贾让治河方略,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修筑旧有的河堤,贾让认为是最经济的。
    b、将临近黎阳的黄河大堤掘开,放开河道,使河水寻找一条新的河道自然北流入河,从长远来说,这是治理黄河的上策。
    c、贾让所说的中策,可以削减黄河的洪峰,但是黄河水分流之后,对种植农作物不利。
    d、贾治所说的中策,容易使百姓怨恨。

4、下列对贾让治河思想的分析中,哪一项是不对的?( )
    a、在阐述具体的治河方案前,在探讨河患成因时,贾让就点明了黄河水灾成因是人占用了原先比较宽阔的河道。
    b、贾让实际上是不赞成以筑堤的方法治水的。
    c、贾让提出治河三策,其中包含了权衡利弊,择优决策的思想。
    d、在治河三策中,贾让认为修建旧有的河堤,从长远来看是节约经济成本的。

5、《贾让治河三策》一文中,作者反复提到“此臣所亲见者也”,说明( )
    a、当时贾让受朝廷委托,到黄河水灾的成因作了细致的考察。
    b、贾让就是黄河河道附近的官员,对河道的情形相当熟悉。
    c、说明对河患的成因以及治河方略的提出,贾让是本着求实的态度,作过实地考察的。
    d、贾让十分关注黄河水灾,长期留意黄河河道的变迁。

6、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野马也,尘埃也。

7、下列“其”字不作代词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奚以不知其然也。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 )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息吹拂在空中飘荡着。
    b、之二虫又何知? 译:鸣蝉和学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c、此小大之辩也。 译: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d、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小的智慧不了解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不了解长的寿命。

9、选出对“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彭祖虽活了八百岁,但与冥灵、大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显得可悲。
    b、是说世人只与彭祖相比,却不知道有比彭祖更高寿的冥灵、大椿,显得可悲。 
    c、世人与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相比,感到可悲。
    d、是说彭祖与大椿比,感到可悲,世人与彭祖比,又感到可悲。

10、解释下列文句,选出正确选项( ) 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11、《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行为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细节描写

1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文中,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理由是( )
    a、备四境之难
    b、顺中国之俗
    c、圣贤之所教
    d、蛮夷之所则效

1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赵武灵王极力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朝中重臣的推荐
    b、胡服更漂亮舒适
    c、赵武灵王的偏爱
    d、有利于骑马作战

1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主要意义是( )
    a、战争形式的转变
    b、民族融合的体现
    c、服饰制度的演化
    d、思想文化的变革

1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赵武灵王主动去见公子成所体现的治国理念是( )
    a、国听与君
    b、从政先信于贵
    c、治国有常
    d、明德先论于贱

16、《贾让治河三策》的上策提出的治河思想其本质是( )
    a、加固已有的黄河大堤
    b、疏通旧有的黄河河道
    c、在黎阳遮害亭附近挖开黄河堤,使河道取直,自然流入大海
    d、在黄河主干河道及支流开设水门,分减水涝时的黄河水量

17、《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的“其置也若弃”类比治民要( )
    a、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b、让老百姓得到安置
    c、对老百姓弃之不顾
    d、对老百姓置之不理

18、《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  )
    a、司马迁
    b、韩愈
    c、柳宗元
    d、欧阳修

1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朝菌”和“蟪蛄”作比,用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因为朝菌和蟪蛄都是短寿的,它们不知道一年的变化。
    b、楚南的冥灵和上古的大椿,在作者看来是长寿的,是“大年”;因为“大年”比“小年”的知识更为丰富,所以更逍遥。
    c、“朝菌”与“蟪蛄”寿命不可能与楚南的“冥灵”和上古的“大椿”相比,因此,一般人也不可能和长寿的彭祖相比。
    d、“汤之问棘”一段,基本又重复了前文大鹏南飞的故事,作者用斥 和大鹏作比,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0、下列句中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徙:迁移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把东西揉成球形
    c、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休息
    d、而后乃今培风 培:培育

主题五:单元作业

1、《逍遥游》一文中的“小大之辨”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去理解?结论是什么?

主题二:修身之道

第一单元:重耳的成长之路随堂测验

1、重耳是哪国人?
    a、晋国
    b、齐国
    c、秦国
    d、楚国

2、重耳流亡过程中未去过哪个国家?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

3、重耳姓什么( )
    a、赵
    b、晋
    c、姬
    d、李

第二单元:张载的横渠四言随堂测验

1、张载是哪个朝代的人( )
    a、南宋
    b、明代
    c、北宋
    d、清代

2、下列哪个不是张载的身份定位( )
    a、政治家
    b、思想家
    c、理学家
    d、教育家

3、横渠四句是谁的名言( )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张载
    d、朱熹

第三单元:论语与孝随堂测验

1、《论语》记载的是 ( )
    a、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孔子的言行
    c、孔子弟子的言行
    d、孔门弟子的言行

2、《论语》一共多少章( )
    a、492
    b、356
    c、490
    d、465

3、《论语》成书于什么时期?( )
    a、春秋战国
    b、汉朝
    c、宋朝
    d、唐朝

第四单元:于平凡处感人心——老舍《我的母亲》随堂测验

1、《我的母亲》的体裁是( )
    a、散文
    b、小说
    c、戏剧
    d、诗歌

2、老舍原名( )
    a、谢婉莹
    b、叶圣陶
    c、李婉青
    d、舒庆春

3、下列对《我的母亲》表述正确的是( )
    a、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b、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
    c、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d、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主题二:修身之道单元测验

1、下面一段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我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了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a、反复、排比
    b、比喻、反复
    c、排比、对偶
    d、对偶、比喻

2、第一次提也“人为天地之心”观念的中国古代典籍是( )
    a、《礼记》;
    b、《论语》;
    c、《中庸》;
    d、《孟子》

3、下列几句话中,不是“横渠四言”的是哪一项? ( )
    a、为天地立心;
    b、为万世继绝学;
    c、为万世开太平;
    d、为生民立命

4、张载的“立命”思想直接来源于以下哪位思想家关于“命”的学说? ( )
    a、孔子的“知命”说;
    b、墨子的“非命”说;
    c、庄子的“顺命”说;
    d、孟子的“立命”说

5、现存《论语》共多少篇? ( )
    a、19
    b、20
    c、25
    d、28

6、“春秋三传”不包括下列那一项?( )
    a、《春秋左氏传》;
    b、《春秋》;
    c、《春秋公羊传》; 
    d、《春秋谷梁传》。

7、对“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对我进行的关于生命意义的教育。
    b、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c、母亲用自己的充实的人生给“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给我进行的不是言传,而是身教的教育。
    d、母亲虽不识字,但她却给予了我生命,超过了世上的千言万语。

8、孔子在何处设教? ( )   
    a、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9、下列三项中,哪项与孔子无关? ( ) 
    a、孔杯;
    b、孔林;
    c、孔道
    d、孔教

10、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哪国史料整理而成的?  ( )
    a、鲁;
    b、宋; 
    c、秦; 
    d、齐。

11、张载生活的年代是( )
    a、南宋;
    b、北宋;
    c、明代;
    d、清代;

12、下列唐代作家是,对儒学中衰表示深深担忧,并极力倡导“文以载道”的作家是哪一位? ( )
    a、柳宗元;
    b、元稹;
    c、白居易;
    d、韩愈;

1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描写的句子是:()
    a、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b、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c、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d、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

14、填写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贴切的一项是( )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
    a、失了慈母虽然还有色有香,便像花插在瓶子里,却失去了根
    b、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c、失了慈母便像失去了根的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 
    d、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却失去了根,虽然还有色有香

15、《左转》的作者是(        )
    a、左丘明                                               
    b、孔子
    c、 司马迁
    d、屈原 

16、重耳是哪国人?( )                                           
    a、秦国  
    b、晋国
    c、鲁国     
    d、宋国

17、重耳在外流亡了多少年(  ) 
    a、16
    b、17 
    c、18
    d、19

18、重耳流亡没有去过的国家是(  ) 
    a、卫国
    b、楚国 
    c、鲁国
    d、秦国

19、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 )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d、小众教育

20、孔子是哪国人?( )
    a、鲁国
    b、齐国
    c、赵国
    d、宋国

主题二:修身之道单元作业

1、张载所说的“为往圣继绝学”的“往圣”指是的哪些人?为什么往圣之学成了绝学了?张载自己又是怎样为“为往圣继绝学”的?(100分)

主题三:青春絮语

第一单元:刑场婚礼——别样浪漫砺忠魂随堂测验

1、《刑场婚礼》讲的是什么时期的爱情故事( )
    a、1927年白色恐怖时期
    b、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
    c、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
    d、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2、《刑场婚礼》男女主人公是( )
    a、陈铁军
    b、周文雍
    c、赵小军
    d、白丽丽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刑场上的婚礼》该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员周文雍、陈铁军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
    b、《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陈铁军二人为了革命事业一起英勇就义的故事
    c、《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陈铁军在刑场上,这一对革命者庄严宣布举行婚礼。
    d、1928年2月,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周文雍和广东妇协陈铁军夫妇在狱中被宣判了死刑。

第二单元:滚滚红尘如一梦随堂测验

1、三毛后移居哪里生活( )
    a、重庆
    b、上海
    c、北京
    d、台湾

2、以下不属于三毛的作品是( )
    a、《倾城》
    b、《梦里花落知多少》
    c、《闹学记》
    d、《就这么漂来漂去》

3、三毛是哪个地方的作家?(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大陆

第三单元:郁达夫式的伤感随堂测验

1、下列哪一个是郁达夫的作品( )
    a、故都的秋
    b、我的母亲
    c、背影
    d、匆匆

2、郁达夫曾在哪国留学( )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3、郁达夫是什么时期的作家( )
    a、民国
    b、当代
    c、清朝
    d、明朝

主题三:青春絮语单元测试

1、陈铁军和周文雍是哪里人?()
    a、湖南人
    b、广东人
    c、浙江人
    d、广西人

2、周文雍和陈铁军哪一年被杀害?
    a、1924年
    b、1927年
    c、1925年
    d、1928年

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歌的原作者是()
    a、李大钊
    b、恽代英
    c、裴多菲
    d、陈然

4、“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节选自()
    a、《就义诗》近代·夏明翰
    b、《囚歌》近代·叶挺
    c、《狱中诗》近代·恽代英
    d、《我的自白书》近代.陈然

5、以下哪种精神不是叶挺的《囚歌》想要传达的?
    a、不畏生死的永生精神
    b、爱国主义精神
    c、视死如归的牺牲奉献精神
    d、一身傲骨的民族精神

6、到达撒哈拉沙漠后,荷西叫三毛什么名字?( )
    a、异乡人
    b、echo
    c、三毛
    d、陈平

7、三毛本人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 ( )先生的《三毛流浪记》。
    a、余秋雨
    b、张乐平
    c、王朔
    d、郁达夫

8、“我,走到轮胎做的圆椅垫里,慢慢的坐下去,好似一个君王。”出自哪篇文章?( )
    a、悬壶济世
    b、白手起家
    c、素人渔夫
    d、荒山之夜

9、《荒山之夜》中,荷西傍晚带三毛出去,对哨兵说了什么?
    a、劳烦您了,我们有急事出城
    b、我们要去找化石小乌龟和贝壳
    c、就在附近三十公里绕圈子,她要仙人掌
    d、快点,请帮帮忙,他快冻死了

10、下列哪部作品不是三毛的代表作?
    a、《梦里花落之多》
    b、《雨季不再来》
    c、《千年一叹》
    d、《撒哈拉的故事》

1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郁达夫的作品?
    a、《沉沦》
    b、《一个人的旅程》
    c、《江南的冬景》
    d、《天上的街市》

12、郁达夫是哪个新文学团体的发起人之一?
    a、创造社
    b、文学研究会
    c、语丝社
    d、新月社

13、对郁达夫写作的特点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自叙传”色彩
    b、纵情宣泄的方式
    c、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
    d、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14、下列哪部作品是通过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来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疾苦的?( )
    a、《沉沦》
    b、《春风沉醉的晚上》
    c、《迟桂花》
    d、《过去》

15、以下哪一位不属于创造社成员?
    a、郁达夫
    b、郭沫若
    c、胡适
    d、成仿吾

16、三毛的作品()记录了荷西意外去世后三毛的孀居生活,共二十三篇,展现了三毛渐渐走出人生低谷,再次坚强面对生命的心路历程,这段时期三毛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高峰。
    a、《梦里花落知多少》
    b、《雨季不再来》
    c、《温柔的夜》
    d、《撒哈拉的故事》

17、()是2011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三毛,该书延续了三毛一贯的写作风格,记述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上的生活。
    a、《雨季不再来》
    b、《万水千山走遍》
    c、《温柔的夜》
    d、《秋恋》

18、1927年9月9日,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发动了著名的()起义。
    a、南昌
    b、古田
    c、秋收
    d、广州

19、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前委领导下,贺龙、()、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举行南昌起义
    a、毛泽东
    b、陈独秀
    c、叶挺
    d、杨虎城

20、《故都的秋》为什么不详写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下列哪个选项不正确?
    a、由作家思想所决定。他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哀”。那些著名风景都是热闹非凡的地方,难以表达作者这种思想。
    b、著名风景都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咏北平秋天的常用题材,虽富秋色,但不容易道出新意。
    c、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并不是作者要写的重点,作者只是想表达伤感之情
    d、那些常见景象虽很熟悉,但却容易忽略它们的特殊意味。作者把它们挖掘出来,使人更加深刻体味到了北平的“秋”味。

主题三:青春絮语单元作业

1、本次讨论的主题为“行走”,请围绕这个谈谈三毛为什么想去撒哈拉沙漠?

猜你喜欢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