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超星尔雅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每日一练习题 正文

作者2023-10-22 06:01:43每日一练习题 78 ℃0 评论
2.1绪论1

1、【填空题】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核心是( ) 和 () 技术。

2、【填空题】采用粉体工程学理论成果,生料粉布置为( )均化库装置。

3、【填空题】研制成功“中、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冷却机排出( ) ℃废气。

4、【填空题】采用化学及机械激活技术与装备,将同硅酸水泥成分近似的高炉矿渣、电厂粉煤灰、煤矸石等激活改性成为“( )”。

5、【填空题】利用回转窑温度高、热惯性大,工况稳定,气、料流在窑内滞留时间长以及窑内高温气体湍流强烈、碱性气氛等优点,降解可燃性( )及化工、医药行业排出的( ) 。

2.2绪论2

1、【填空题】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工艺装备大型化使水泥工业向( ) 方向发展。

2、【填空题】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为清洁生产和广泛利用( ) 、 废料、( )和降解有毒有害( ) 创造了有利条件。

3、【填空题】( )是搞好新型干法生产的关键。

4、【填空题】生料制备全过程广泛采用现代化( )达到稳定回转窑热工制度,保证熟料质量。

3.1悬浮预热技术

1、【单选题】洪堡型旋风预热器产自( )
    a、中国
    b、日本
    c、丹麦
    d、德国

2、【多选题】关于对悬浮预热窑的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料粒能与热气流充分接触。
    b、气、固相接触面大,传热速度快、效率高。
    c、有利于提高窑的生产能力,但使熟料热耗降低。
    d、有利于提高窑的生产能力,但使熟料热耗提高。

3、【填空题】悬浮预热技术主要内容是____温粉体物料均匀分散在____温气流 之中,悬浮状态下进行________,物料迅速被加热升温。

4、【填空题】悬浮预热技术主要内容是低温_______物料均匀分散在高温_______ 之中,_______状态下进行热交换 ,物料迅速被加热升温。

5、【填空题】悬浮预热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窑内物料______态的预热和分解过 程,分别移到悬浮预热器和分解炉内在______状态下进行。

3.2预热器的工艺原理

1、【填空题】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核心是 和 技术。

2、【填空题】采用粉体工程学理论成果,生料粉布置为 均化库装置。

3、【填空题】研制成功第三代带有 、 的箅式冷却机及 第四代冷却机。

4、【填空题】根据破碎力学、三大粉碎原理及物料层间挤压粉碎学说,研制开发了新型 及 终粉磨制备生料。

3.3旋风筒设计

1、【单选题】设计旋风筒时,式中的va近年来一般选取( ):
    a、3 m/s ~5 m/s
    b、6m/s ~7m/s
    c、10m/s ~15m/s
    d、15m/s ~20 m/s

2、【单选题】旋风筒的进风口形状一般为( ):
    a、正方形
    b、竖矩形
    c、横矩形
    d、圆形
    e、椭圆形

3、【单选题】旋风筒的形状一般选择( ):
    a、普通切线型
    b、螺旋形
    c、蜗壳型
    d、旁路型

4、【单选题】对旋风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旋风筒进料口形状应引导进入旋风筒的气固流向下偏斜运动,减少旋风筒阻力。
    b、旋风筒高度降低,分离效率增大。
    c、圆锥体是含尘气流气固相最后分离的地方。
    d、当旋风筒的直径不变时,增大圆锥体高度,能提高分离效率。

5、【单选题】关于旋风筒圆锥体高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效地将外旋流转变为内旋流。
    b、是含尘气流气固相最后分离的地方。
    c、倾斜度有助于中心排灰。
    d、当旋风筒的直径不变时,增大圆锥体高度,能提高分离效率。
    e、一般除最上级外,其它各级均是圆锥体高度小于圆柱体高度。

3.4悬浮预热器效率及悬浮效果

1、【单选题】关于预热器换热管道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物料在气流中均匀分布
    b、实现气体固体的换热
    c、完成物料中碳酸钙的分解
    d、实现上下级旋风筒间气固流的输送

2、【单选题】对锁风阀的要求的描述,不对的是( )
    a、阀体及内部零件坚固和耐热
    b、阀板摆动灵活,重锤固定不宜变
    c、阀体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d、支撑阀板转轴的轴承密封性良好,防止灰尘进入
    e、阀体便于检查、维修

3、【单选题】对预热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以物料在换热单元内的实际升高值与气体及物料进入系统之原始温差的比值来表征的热优良度。
    b、由于预热器分离效率h与热效率hexi呈一次线性关系。
    c、预热器级数不宜超过四级。
    d、预热器系统中,保持最上级有较高的分离效率是合理的。

4、【单选题】对旋风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旋风筒进料口形状应引导进入旋风筒的气固流向下偏斜运动,减少旋风筒阻力。
    b、旋风筒高度降低,分离效率增大。
    c、圆锥体是含尘气流气固相最后分离的地方。
    d、当旋风筒的直径不变时,增大圆锥体高度,能提高分离效率。

5、【填空题】预热器换热管道要实现上下级旋风筒间的 和气固流 任务;同时承担物料分散、均布、 、气固两相的换热任务。

3.5单元检测

1、【单选题】1932年提交“用细分散物料喂入回转窑的方法和装置”的专利申请书的是( )。
    a、中国
    b、日本
    c、丹麦
    d、德国

2、【单选题】洪堡型旋风预热器产自( )
    a、中国
    b、日本
    c、丹麦
    d、德国

3、【单选题】悬浮预热器的主要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回转窑及分解炉内排出的炽热气体所具有的热焓加热( )。
    a、原料
    b、水泥
    c、熟料
    d、生料粉

4、【单选题】设计旋风筒时,式中的va近年来一般选取( ):
    a、3 m/s ~5 m/s
    b、6m/s ~7m/s
    c、10m/s ~15m/s
    d、15m/s ~20 m/s

5、【单选题】旋风筒的进风口形状一般为( ):
    a、正方形
    b、竖矩形
    c、横矩形
    d、圆形
    e、椭圆形

6、【单选题】旋风筒的形状一般选择( ):
    a、普通切线型
    b、螺旋形
    c、蜗壳型
    d、旁路型

7、【单选题】对旋风预热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排气管的管径减小,带走尘粒减少,分离效率增加,且阻力减小。
    b、假想截面风速va过高势必会引起系统阻力增大。
    c、进风口位置取决于旋风筒内壁与内筒之间的环形空腔宽度大小和进风口宽度。
    d、若排气管的尺寸与插入深度设计不当,在排气管下端附近会产生紊流区,将产生二次扬尘。

8、【单选题】关于预热器换热管道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物料在气流中均匀分布
    b、实现气体固体的换热
    c、完成物料中碳酸钙的分解
    d、实现上下级旋风筒间气固流的输送

9、【单选题】对锁风阀的要求的描述,不对的是( )
    a、阀体及内部零件坚固和耐热
    b、阀板摆动灵活,重锤固定不宜变
    c、阀体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d、支撑阀板转轴的轴承密封性良好,防止灰尘进入
    e、阀体便于检查、维修

10、【单选题】对旋风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旋风筒进料口形状应引导进入旋风筒的气固流向下偏斜运动,减少旋风筒阻力。
    b、旋风筒高度降低,分离效率增大。
    c、圆锥体是含尘气流气固相最后分离的地方。
    d、当旋风筒的直径不变时,增大圆锥体高度,能提高分离效率。

11、【单选题】对预热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以物料在换热单元内的实际升高值与气体及物料进入系统之原始温差的比值来表征的热优良度。
    b、由于预热器分离效率h与热效率hexi呈一次线性关系。
    c、预热器级数不宜超过四级。
    d、预热器系统中,保持最上级有较高的分离效率是合理的。

12、【多选题】关于对悬浮预热窑的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料粒能与热气流充分接触。
    b、气、固相接触面大,传热速度快、效率高。
    c、有利于提高窑的生产能力,但使熟料热耗降低。
    d、有利于提高窑的生产能力,但使熟料热耗提高。

13、【填空题】悬浮预热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窑内物料堆积态的预热和分解过程,分别移到________ 和________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

14、【填空题】悬浮预热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窑内物料______态的预热和分解过 程,分别移到悬浮预热器和分解炉内在______状态下进行。

15、【填空题】悬浮预热器的主要功能在于充分利用_______及_______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加热生料,使之进行预热并进行部分__________。

16、【填空题】旋风筒是由圆柱体、________、进口管道、出口管道、内筒及________组成的。

17、【填空题】悬浮预热器的热交换单元设备由________及其________组成的。

18、【填空题】旋风筒的锁风阀装置既能保持上级旋风筒的分离出的生料能够顺畅地通过进入_______,又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下级旋风筒出来的_______经下料管短路窜入上级旋风筒,造成已被分离的生料________,降低上级旋风筒的分离效率。

19、【填空题】旋风筒圆柱体高度关系到生料粉是否有足够的 。

20、【填空题】预热器换热管道要实现上下级旋风筒间的 和气固流 任务;同时承担物料分散、均布、 、气固两相的换热任务。

4.1分解炉1

1、【单选题】预分解窑关键技术装备不包括下面的( )。
    a、旋风筒
    b、分解炉
    c、回转窑
    d、立式磨
    e、冷却机
    f、换热管道

2、【单选题】分解炉内加入燃料的主要目的是( )。
    a、供物料升温需要
    b、供碳酸盐分解需热
    c、供固相反应所需

3、【单选题】提高分解炉中燃料的燃烧速度,将使( )。
    a、炉内分解温度提高
    b、炉出口温度提高不变
    c、物料分解率下降

4、【填空题】预分解窑是在悬浮预热器与回转窑之间增加一个 ,使燃料的燃烧过程与生料 的 分解过程在其中以 状态或 下极其迅速地进行,从而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 。

4.2分解炉2

1、【单选题】在采用四级旋风预热器的窑外分解系统中,粉料的流程是( )。
    a、从c3经c4入分解炉后再入窑
    b、从c3入分解炉再经c4入分解炉后入窑
    c、由分解炉经c3、c4后入窑

2、【单选题】对sf系列分解炉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窑尾排出1000℃ ~1050℃废气,与温度650℃~705℃三次风混合,降低了混合气体温度,使窑废气中碱、硫、氯凝聚在生料颗粒上再回到窑内,避免了分解炉内壁上结皮。
    b、燃料与生料在分解炉内停留时间短,只有3s~4s时间,不利于燃料充分燃烧和高温气流与生料混合进行换热,因此只能烧油。
    c、物料在炉内停留时间长达12s~13s,碳酸盐的分解程度高,热耗低。
    d、生料喂料口设在顶部。

3、【单选题】对rsp分解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由涡流燃烧室(sb) 涡流分解室(sc) 混合室(mc)三部分构成。
    b、混合室是燃烧与分解的终始区,气固进行强化热交换,在混合室是燃烧与分解均已达到96%以上。
    c、三次风载生料双切进入sc、三次风支管引入sb、分解炉送煤用风。
    d、煤粉与新鲜三次风在旋涡分解室(sc) 室混合燃烧,固燃烧速度较快,是主要燃区。

4、【多选题】分解炉内气流运动方式( )。
    a、涡旋式
    b、流化床式
    c、悬浮式
    d、喷腾式
    e、层流式

4.3单元检测

1、【单选题】分解炉、预热器漏风过大,将使单位热耗( )。
    a、增大
    b、不变
    c、下降

2、【单选题】预分解窑关键技术装备不包括下面的( )。
    a、旋风筒
    b、分解炉
    c、回转窑
    d、立式磨
    e、冷却机
    f、换热管道

3、【单选题】分解炉内加入燃料的主要目的是( )。
    a、供物料升温需要
    b、供碳酸盐分解需热
    c、供固相反应所需

4、【单选题】提高分解炉中燃料的燃烧速度,将使( )。
    a、炉内分解温度提高
    b、炉出口温度提高不变
    c、物料分解率下降

5、【单选题】分解炉内传热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传热系数增大
    b、传热面积大
    c、气流紊流程度高

6、【单选题】在保持正常情况下,要提高分解炉内的分解温度,可以( )。
    a、多加煤粉
    b、少加煤粉
    c、加快燃烧速度

7、【单选题】分解炉中物料与气流温度差很小的原因是( )。
    a、炉内燃烧温度低
    b、气固相传热面积大,热量被物料吸收
    c、入炉料温本来就高

8、【单选题】在采用四级旋风预热器的窑外分解系统中,粉料的流程是( )。
    a、从c3经c4入分解炉后再入窑
    b、从c3入分解炉再经c4入分解炉后入窑
    c、由分解炉经c3、c4后入窑

9、【单选题】不在预分解窑主要技术装备之列的是:( )
    a、回转窑
    b、冷却机
    c、增湿塔
    d、分解炉
    e、旋风筒

10、【单选题】对分解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sf系列分解炉的上部是圆柱体,下部呈锥形,在最下部是三次风切向吹入。
    b、sf系列分解炉的上部是圆柱 圆锥体,为反应室;下部是涡旋室。
    c、nsf分解炉的上部是圆柱 圆锥体,为反应室;下部是涡旋室。
    d、改进炉的结构,使炉内具有合理的三维流场,力求提高炉内气、固滞留时间比,延长物料在炉内滞留时间。

11、【单选题】对sf系列分解炉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窑尾排出1000℃ ~1050℃废气,与温度650℃~705℃三次风混合,降低了混合气体温度,使窑废气中碱、硫、氯凝聚在生料颗粒上再回到窑内,避免了分解炉内壁上结皮。
    b、燃料与生料在分解炉内停留时间短,只有3s~4s时间,不利于燃料充分燃烧和高温气流与生料混合进行换热,因此只能烧油。
    c、物料在炉内停留时间长达12s~13s,碳酸盐的分解程度高,热耗低。
    d、生料喂料口设在顶部。

12、【单选题】对nsf分解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一部分生料从反应室锥体部加入,另一部分从上升烟道中加入。
    b、通过几个喷煤嘴从漩涡室顶侧向下斜喷入三次风的空气流中,部分燃料开始燃烧,边燃烧边进入反应室。
    c、窑气、预热空气经涡旋室混合后形成喷旋叠加的湍流运动混合,回旋进入反应室。
    d、生料喂料口设在顶部。

13、【单选题】对rsp分解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由涡流燃烧室(sb) 涡流分解室(sc) 混合室(mc)三部分构成。
    b、混合室是燃烧与分解的终始区,气固进行强化热交换,在混合室是燃烧与分解均已达到96%以上。
    c、三次风载生料双切进入sc、三次风支管引入sb、分解炉送煤用风。
    d、煤粉与新鲜三次风在旋涡分解室(sc) 室混合燃烧,固燃烧速度较快,是主要燃区。

14、【多选题】预分解技术的特点是( )。
    a、有利于缩小窑的规格
    b、延长衬料寿命
    c、减轻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
    d、减少大气污染
    e、有利于设备大型化
    f、节约单位建设投资

15、【多选题】分解炉承担预分解系统中的( )任务。
    a、燃烧
    b、碳酸盐分解
    c、换热
    d、粉磨

16、【多选题】分解炉内气流运动方式( )。
    a、涡旋式
    b、流化床式
    c、悬浮式
    d、喷腾式
    e、层流式

17、【填空题】预分解窑是在悬浮预热器与回转窑之间增加一个 ,使燃料的燃烧过程与生料 的 分解过程在其中以 状态或 下极其迅速地进行,从而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 。

5.1回转窑功能发展及燃烧过程

1、【单选题】“ 两个热系统 ”理论奠定了悬浮预热窑和预分解窑的理论基础。预分解窑增设的“第二热源”是指( )。
    a、预热器
    b、分解炉
    c、余热发电
    d、冷却机

2、【单选题】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传统回转窑窑内物料煅烧进程的分带干燥带、预热带、碳酸盐分解带、固相反应带、烧成带、冷却带。
    b、在冷却带中,熟料中c3a、c4af及少量c5a3重新结晶;部分液相形成玻璃体;回收熟料中部分热焓加热燃烧用空气。
    c、在烧成带,c3s生成,f-cao吸收,熟料烧成。
    d、在预热带,黏土质等原料中自由水的脱水。

3、【单选题】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传统回转窑窑内物料煅烧进程的分带干燥带、预热带、固相反应带、烧成带、冷却带。
    b、在冷却带中,熟料中c3a、c4af及少量c5a3重新结晶;部分液相形成玻璃体;回收熟料中部分热焓加热燃烧用空气。
    c、在烧成带,c3s生成,f-cao吸收,熟料烧成。
    d、在预热带,黏土质等原料中化学水的脱水。

4、【多选题】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传统回转窑窑内物料煅烧进程的分带干燥带、预热带、碳酸盐分解带、固相反应带、烧成带、冷却带。
    b、在预热带,黏土质等原料中自由水的脱水。
    c、在烧成带,c3s生成,f-cao吸收,熟料烧成。
    d、在冷却带中,熟料中c3a、c4af及少量c5a3重新结晶;部分液相形成玻璃体;回收熟料中部分热焓加热燃烧用空气。

5.2窑内物料负荷率、滞留时间与运动速度之间关系

1、【单选题】预分解窑窑内物料填充率一般为( )。
    a、5%~17%
    b、15%~30%
    c、20%~40%
    d、40%~60%

2、【单选题】任何窑系统生产中必须做到“五稳保一稳”中的被保的是哪种( )。
    a、生料成分稳定
    b、供煤量稳定
    c、燃煤成分稳定
    d、入窑生料稳定
    e、设备运转稳定
    f、热工制度稳定

3、【单选题】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当窑的填充率较大、转速较慢时,窑的斜度稍小,反之亦然。 b. 设计中,必须处理好预分解系统与回转窑换热及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
    b、各参数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从而使物料在窑内各区带内能有一个适应的滞留时间,满足热化学反应的要求。
    c、窑速快,物料运动快,负荷率低,有利于物料加热煅烧,为提高生产能力创造条件。

4、【多选题】窑系统生产中的“五稳”包括( )。
    a、生料成分稳定
    b、供煤量稳定
    c、入窑生料稳定
    d、燃煤成分稳定
    e、设备运转稳定
    f、窑速稳定

5.3回转窑余热利用的途径

1、【单选题】一次风是从下列哪个方向进入回转窑( )。
    a、预热器
    b、分解炉
    c、冷却机
    d、喷煤管

2、【单选题】三次风是从下列哪个方向进入回转窑系统的( )。
    a、预热器
    b、分解炉
    c、冷却机
    d、喷煤管

3、【单选题】预分解窑一次风比例为( )。
    a、30%~35%
    b、25%~30%
    c、15%~25%
    d、5%~15%

4、【多选题】熟料的余热利用是指( )。
    a、加热入窑的二次风
    b、加热入炉三次风分
    c、烘干混合材
    d、烘干原料

5、【多选题】回转窑转矩大的原因可能是( )。
    a、喂料量大
    b、喷煤量多
    c、烧成温度高
    d、排风量大

5.4水泥窑炉系统产量的理论分析

1、【单选题】预分解窑熟料烧成过程大致分为( )主要过程。
    a、固相反应带、烧成带、冷却带
    b、碳酸盐分解带、固相反应带、烧成带、冷却带
    c、预热带、碳酸盐分解带、固相反应带、烧成带、冷却带
    d、预热带、分解带、烧成带

2、【单选题】正常火焰的温度通过钴玻璃看到,最高温度出火焰是( ),两边呈( )。
    a、浅黄 亮白
    b、亮白 浅黄
    c、浅黄 浅蓝
    d、亮白 粉红

3、【单选题】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型预烧技术就是加强窑尾预烧,提高物料分解率,从而使产量大幅上升的技术。
    b、如提高窑尾系统的预烧分解效率,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有效提高,入窑物料温度提高,保持窑头烧成带截面热负荷不变,回转窑的增产潜力巨大。
    c、物料厚度过大,熟料难于煅烧,熟料烧成时间若不足则熟料游离氧化钙过高,极大影响熟料质量。
    d、普通预分解窑在产量较大提升后,窑截面热负荷随之大幅减小,窑的负担较重。

4、【多选题】回转窑的产量可以从( )等方面考查。
    a、料层厚度
    b、截面热负荷
    c、窑截面风速
    d、烧成时间

5、【填空题】熟料形成所需热量主要来自 。

5.5单元检测

1、【单选题】预分解窑增设的“第二热源”是指( )。
    a、预热器
    b、分解炉
    c、余热发电
    d、冷却机

2、【单选题】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传统回转窑窑内物料煅烧进程的分带干燥带、预热带、碳酸盐分解带、固相反应带、烧成带、冷却带。
    b、在冷却带中,熟料中c3a、c4af及少量c5a3重新结晶;部分液相形成玻璃体;回收熟料中部分热焓加热燃烧用空气。
    c、在烧成带,c3s生成,f-cao吸收,熟料烧成。
    d、在预热带,黏土质等原料中自由水的脱水。

3、【单选题】预分解窑入窑生料分解率达( )。
    a、70%以上
    b、80%以上
    c、85%
    d、90%以上

4、【单选题】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传统回转窑窑内物料煅烧进程的分带干燥带、预热带、固相反应带、烧成带、冷却带。
    b、在冷却带中,熟料中c3a、c4af及少量c5a3重新结晶;部分液相形成玻璃体;回收熟料中部分热焓加热燃烧用空气。
    c、在烧成带,c3s生成,f-cao吸收,熟料烧成。
    d、在预热带,黏土质等原料中化学水的脱水。

5、【单选题】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窑的斜度、填充率、转速等参数之间也必须予以良好的匹配。 b. 设计中,必须处理好预分解系统与回转窑换热及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
    b、各参数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从而使物料在窑内各区带内能有一个适应的滞留时间,满足热化学反应的要求。
    c、窑速快,物料运动快,负荷率高,有利于物料加热煅烧,为提高生产能力创造条件。

6、【单选题】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当窑的填充率较大、转速较慢时,窑的斜度稍小,反之亦然。 b. 设计中,必须处理好预分解系统与回转窑换热及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
    b、各参数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从而使物料在窑内各区带内能有一个适应的滞留时间,满足热化学反应的要求。
    c、窑速快,物料运动快,负荷率低,有利于物料加热煅烧,为提高生产能力创造条件。

7、【单选题】二次风是从下列哪个方向进入回转窑( )。
    a、预热器
    b、分解炉
    c、冷却机
    d、喷煤管

8、【单选题】三次风是从下列哪个方向进入回转窑系统的( )。
    a、预热器
    b、分解炉
    c、冷却机
    d、喷煤管

9、【单选题】预分解窑内分成( )。
    a、三个带
    b、四个带
    c、五个带

10、【单选题】二次风温越高,则( )。
    a、烧成温度越高
    b、窑尾温度越低
    c、熟料冷却越差
    d、出窑熟料温度越高

11、【单选题】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型预烧技术就是加强窑尾预烧,提高物料分解率,从而使产量大幅上升的技术。
    b、如提高窑尾系统的预烧分解效率,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有效提高,入窑物料温度提高,保持窑头烧成带截面热负荷不变,回转窑的增产潜力巨大。
    c、物料厚度过大,熟料难于煅烧,熟料烧成时间若不足则熟料游离氧化钙过高,极大影响熟料质量。
    d、普通预分解窑在产量较大提升后,窑截面热负荷随之大幅减小,窑的负担较重。

12、【单选题】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截面热负荷若过高,则窑烧成带受热强度过大。
    b、窑截面风速、截面热负荷反映了窑烧料能力。
    c、料层厚度、烧成时间等反映了物料在窑内发生化学反应的环境的好坏。
    d、物料厚度过大,熟料难于煅烧,熟料烧成时间若不足则熟料游离氧化钙过高,极大影响熟料质量。

13、【多选题】窑内物料煅烧进程的控制包括( )。
    a、物料在一定温度场内滞留时间及物理化学反应的控制
    b、燃料燃烧及气流温度的控制
    c、喂料速度的控制
    d、气固换热及物料升温的控制

14、【多选题】窑系统生产中的“五稳”包括( )。
    a、生料成分稳定
    b、供煤量稳定
    c、入窑生料稳定
    d、燃煤成分稳定
    e、设备运转稳定
    f、窑速稳定

15、【多选题】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窑内物料堆积扇面两个边缘与窑中心的两个连线的夹角称中心角(θ)。
    b、设计中,必须处理好预分解系统与回转窑换热及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
    c、在一定的斜度下,转速愈高,物料填充率降低,物料的翻滚及运动速度愈快。
    d、扇面面积与窑内横断面之比,称窑的填充率(或负荷率)%。

16、【多选题】回转窑转矩大的原因可能是( )。
    a、喂料量大
    b、喷煤量多
    c、烧成温度高
    d、排风量大

17、【多选题】回转窑的产量可以从( )等方面考查。
    a、料层厚度
    b、截面热负荷
    c、窑截面风速
    d、烧成时间

18、【填空题】在预分解窑及任何窑系统生产中,必须做到“_______”,实行“均衡稳定”生产,才能使窑系统整个热工制度保持稳定,达到最优化生产控制目的。

19、【填空题】二次空气的风量和风速的调节,在一般操作是通过调节 来实现的。

20、【填空题】和 的合理配合是降低煤耗的主要措施之一。

6.1冷却机的分类及发展

1、【单选题】下列关于孰料冷却机描述错误的是( )。
    a、作为工艺装备,承担着对高温熟料的缓冷任务
    b、作为热工装备,承担对入窑二次风及入炉三次 风的加热升温任务
    c、作为热回收装备,承担着对出窑熟料携出的大量热焓的回收任务
    d、作为熟料输送装备,承担着对高温熟料的输送任务

2、【单选题】窑熟料被回收的总热量与出窑熟料带入冷却机的总热量之比称为冷却机的( )。
    a、热损失
    b、热支出比
    c、冷却效率
    d、热效率

3、【单选题】水泥熟料急冷有的优点( )。 a. 物料更易磨
    a、c2s晶型转变
    b、c3s分解
    c、保护窑体

4、【判断题】熟料的冷却以急冷为好。

5、【判断题】冷却机应该尽量提高熟料冷却速度,以提高水泥质量和提高熟料的易磨性。

6.2冷却机的要求

1、【单选题】单筒冷却机利用内部扬料装置使熟料布满整个筒体横截面,换热方式以( )为主。
    a、对流换热
    b、辐射换热
    c、传导换热
    d、综合换热

2、【单选题】( )通过逆流传热,利用内部扬料装置使熟料布满整个筒体横截面,对流换热为主的综合换热方式。
    a、一代箅冷机
    b、多筒冷却机
    c、单筒冷却机
    d、三代箅冷机

3、【判断题】冷却机尽可能多的把熟料中显热回收进烧成系统。

4、【判断题】冷却机要把熟料冷却到尽可能低的温度,以满足熟料输送、贮存和水泥粉磨要求。

5、【判断题】回转式箅式冷却机依靠多排箅板向前和后退运动来输送熟料。

6.3典型箅式冷却机

1、【单选题】推动棒式箅冷机箅床上熟料依靠安装在两端且能够前后移动的( )推动熟料向卸料端移动。
    a、横梁
    b、横棒
    c、活动臂
    d、铸铁

2、【判断题】箅式冷却机中冷空气以水平方向掠过熟料料层,使熟料得到冷却。

3、【判断题】第四代箅冷机箅床采用固定式。

4、【判断题】sf型推动棒式箅冷机的问世是第四代箅冷机时代到来的一个标志。

5、【判断题】箅板上横棒作前后往复运动。

6.4单元检测

1、【单选题】下列关于孰料冷却机描述错误的是( )。
    a、作为工艺装备,承担着对高温熟料的缓冷任务
    b、作为热工装备,承担对入窑二次风及入炉三次 风的加热升温任务
    c、作为热回收装备,承担着对出窑熟料携出的大量热焓的回收任务
    d、作为熟料输送装备,承担着对高温熟料的输送任务

2、【单选题】鼓入各室的冷却空气离开熟料层时空气温度的升高值同该室区熟料平均温度之比称为冷却机的( )。
    a、热损失
    b、空气升温效率
    c、冷却效率
    d、热效率

3、【单选题】单筒冷却机利用内部扬料装置使熟料布满整个筒体横截面,换热方式以( )为主。
    a、对流换热
    b、辐射换热
    c、传导换热
    d、综合换热

4、【单选题】推动棒式箅冷机箅床上的熟料依靠安装在两端且能够前后移动的( )推动熟料向卸料端移动。
    a、纵板
    b、纵棒
    c、横棒
    d、横板

5、【单选题】( )通过逆流传热,利用内部扬料装置使熟料布满整个筒体横截面,对流换热为主的综合换热方式。
    a、一代箅冷机
    b、多筒冷却机
    c、单筒冷却机
    d、三代箅冷机

6、【单选题】推动棒式箅冷机箅床上熟料依靠安装在两端且能够前后移动的( )推动熟料向卸料端移动。
    a、横梁
    b、横棒
    c、活动臂
    d、铸铁

7、【判断题】熟料冷却机应尽可能的将熟料中的显热回收进入烧成系统中。

8、【判断题】熟料的冷却以急冷为好。

9、【判断题】冷却机要把熟料冷却到尽可能低的温度,以满足熟料输送、贮存和水泥粉磨要求。

10、【判断题】冷却机应该尽量提高熟料冷却速度,以提高水泥质量和提高熟料的易磨性。

11、【判断题】作为热工装备,承担着对入窑二次风及入炉三次风的加热升温任务。

12、【判断题】冷却机尽可能多的把熟料中显热回收进烧成系统。

13、【判断题】冷却机尽量提高熟料冷却速度,以提高水泥质量和提高熟料的易磨性。

14、【判断题】冷却机要把熟料冷却到尽可能低的温度,以满足熟料输送、贮存和水泥粉磨要求。

15、【判断题】多筒冷却机每个冷却筒内,通过导热为主的换热方式使熟料冷却,筒内有各种扬料装置。

16、【判断题】回转式箅式冷却机依靠多排箅板向前和后退运动来输送熟料。

17、【判断题】箅板和箅床结构是箅冷机最重要的零部件,它决定箅床上熟料层厚度,也决定了箅床单位面积产量。

18、【判断题】第四代箅冷机箅床采用固定式。

19、【判断题】箅式冷却机中冷空气以水平方向掠过熟料料层,使熟料得到冷却。

20、【判断题】箅式冷却机中冷空气以垂直方向穿过熟料料层,使熟料得到冷却。

7.1燃料燃烧器发展与分类

1、【判断题】燃烧器的功能是将燃料和空气导入炉膛,并加以充分混合使其有利于燃烧。

2、【判断题】传统单通道燃烧器黑火头较长,火焰温度不易提高,不易满足熟料煅烧温度,熟料产、质量波动较大,不便于调节煤风的混合速率。

3、【判断题】多通道燃烧器有利于对石油焦、无烟煤等低活性燃料的利用,有利于降低nox等有害气体的生成量。

4、【判断题】多通道燃烧器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一次风比例,增加二次风的利用,提高了燃烧速度,提高系统热效率。

5、【判断题】多通道燃烧器燃烧完全且效率高,能优化窑的操作和稳定窑的运转。

7.2典型燃料燃烧器

1、【判断题】煤粉和空气混合越均匀,燃烧器的效率越高。

2、【判断题】用煤粉燃料生产熟料,灼烧生料 煤灰=熟料。

3、【判断题】nfk三通道燃烧器采用煤风分割结构,煤风通道被部分直流风相间分布。

4、【判断题】由火焰峰值温度降低和燃烧气体在火焰根部的回流,会增加nox排放量。

7.3燃烧器的工作原理

1、【单选题】速差射流煤粉燃烧器利用不同速度的同向射流的引射效应,使喷煤管出口处造成( ),从而使高温烟气回流至喷粉口处,并被一次风、粉吸入、混合,使一次风、粉提前加热、着火,强化燃烧。
    a、零压
    b、常压
    c、负压
    d、正压

2、【判断题】煤粉燃烧器出口附近的煤粉浓度对煤粉的着火和燃烧存在有重大影响。

3、【判断题】旋流燃烧器出口气流是旋转气流。

4、【判断题】选转射流的扩散角比较大。

5、【判断题】速差射流煤粉燃烧器能按回转窑的生产工艺要求控制火焰的粗细、长短和所处的位置。

7.4清洁燃烧与无烟煤燃烧技术

1、【判断题】烟气脱硫技术不属于煤粉高效洁净燃烧技术。

2、【判断题】烟气脱硝技术属于煤粉高效洁净燃烧技术。

3、【判断题】要想nox少则温度不能高,但低温下煤粉燃烧率低。

4、【判断题】为了降低排放量,选用新型多风道燃烧器是十分必要的。

5、【判断题】煤粉高效燃烧技术与低nox燃烧技术互相矛盾。

6、【判断题】烟气脱硫技术不属于煤粉高效洁净燃烧技术。

7、【判断题】烟气脱硝技术属于煤粉高效洁净燃烧技术。

8、【判断题】要想nox少则温度不能高,但低温下煤粉燃烧率低。

9、【判断题】为了降低排放量,选用新型多风道燃烧器是十分必要的。

10、【判断题】煤粉高效燃烧技术与低nox燃烧技术互相矛盾。

7.5单元检测

1、【判断题】多通道燃烧器有利于对石油焦、无烟煤等低活性燃料的利用,有利于降低nox等有害气体的生成量。

2、【判断题】多通道燃烧器具有丰富的各通道风量、风速调节手段,使火焰形态,及温度调整灵活,适宜熟料煅烧。

3、【判断题】传统单通道燃烧器黑火头较长,火焰温度不易提高,不易满足熟料煅烧温度,熟料产、质量波动较大,不便于调节煤风的混合速率。

4、【判断题】多通道燃烧器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一次风比例,增加二次风的利用,提高了燃烧速度,提高系统热效率。

5、【判断题】多通道燃烧器可以适应低品位燃料的燃烧,以加强燃料的综合利用。

6、【判断题】用煤粉燃料生产熟料,灼烧生料 煤灰=熟料。

7、【判断题】要想nox少则温度不能高,但低温下煤粉燃烧率低。

8、【判断题】nfk三通道燃烧器采用煤风分割结构,煤风通道被部分直流风相间分布。

9、【判断题】内风口处设有一钝体,钝体的作用是诱导旋流风并可增加旋流强度,同时也在其后产生—中心回流区。

10、【判断题】由火焰峰值温度降低和燃烧气体在火焰根部的回流,会增加nox排放量。

11、【判断题】选转射流的扩散角比较大。

12、【判断题】速差射流煤粉燃烧器利用不同速度的同向射流的引射效应。

13、【判断题】对于旋流燃烧器,气流在喷入燃烧室以前,在圆管内做旋流运动。

14、【判断题】煤粉燃烧器出口附近的煤粉浓度对煤粉的着火和燃烧存在有重大影响。

15、【判断题】在气流离开燃烧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不仅有轴向速度,还有一个使气流扩散的切向速度。

16、【判断题】除尘技术不属于煤粉高效洁净燃烧技术。

17、【判断题】烟气脱硝技术属于煤粉高效洁净燃烧技术。

18、【判断题】低nox燃烧技术属于煤粉高效洁净燃烧技术。

19、【判断题】为了降低排放量,选用新型多风道燃烧器是十分必要的。

20、【判断题】分解炉用燃烧器,尽量选用多风道燃烧器。

8.1原材料选择

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高钙工业废渣的是( )。
    a、电石渣
    b、钢渣
    c、赤泥
    d、磷渣

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铁质校正料的是( )。
    a、低品位铁矿石
    b、尾矿
    c、硫铁矿渣
    d、粉煤灰

3、【判断题】石灰石质原料主要提供氧化硅、氧化铝,也提供部分氧化铁。

4、【判断题】矿化剂具有助熔和催化双重作用。

5、【判断题】原料中含有微量的钡、锶、钒、硼等化合物对熟料煅烧有利,也有利于提高熟料质量。

8.2生料的易烧性

1、【单选题】水泥生料在固、液、气相环境下,通过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熟料的难易程度,称为水泥的()。
    a、煅烧性
    b、易燃性
    c、难烧性
    d、易烧性

2、【判断题】易烧性愈好,煅烧的温度愈低。

3、【判断题】温度下达到f-cao ≤2.0%的时间q 值越小,易烧性越好。

4、【判断题】掺入各种矿化剂均可改善易烧性。

5、【判断题】窑内氧化气氛煅烧,有利于熟料的形成。

8.3熟料组成

1、【判断题】水泥熟料是一种多矿物组成的结晶细小的具有特定胶凝性能的人造岩石。

2、【判断题】游离氧化钙的增加,首先是抗折、抗压强度降低,进而3d以后强度倒缩,严重时引起安定性不良,使水泥制品变形或开裂,导致水泥浆体的破坏。

3、【判断题】二氧化硅决定了水泥熟料中硅酸盐矿物的数量。

4、【判断题】水泥熟料中主要硅酸盐矿物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

5、【判断题】当配料不当,生料过粗或燃烧不良时,熟料中就会出现没有被吸收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

8.4熟料率值

1、【判断题】硅率通常控制在1.7~2.7之间。

2、【判断题】硅酸盐矿物含量越高,煅烧中出现的液相含量越小,所需求的烧成温度越高。

3、【判断题】熟料中c3a多,但c4af少,则液相黏度大,物料难烧。

4、【判断题】铝率低会使烧结范围变窄,窑内易结大块,不利于窑操作。

5、【判断题】与1mol sio2作用的cao的物质的量称为碱度。

8.5低环境负荷水泥熟料体系设计理论基础

1、【判断题】加入少量微量元素,如稀土贫矿,可降低共熔温度,增加液相量,降低液相黏度。

2、【判断题】钢渣替代石灰石烧制水泥熟料可改善易烧性,降低烧成温度。

3、【判断题】在水泥烧成中应用高钙灰以减少石灰石用量,有利于降低烧成温度,节约能耗,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判断题】利用工业废弃物中的活性钙代替部分石灰石,可节约能耗。

5、【判断题】矿化剂能破坏各原料组分的晶格。

8.6单元检测

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硅质校正料的是( )。
    a、砂岩
    b、河岩
    c、粉砂岩
    d、铝矾土

2、【判断题】矿化剂具有助熔和催化双重作用。

3、【判断题】原料中含有微量的钡、锶、钒、硼等化合物对熟料煅烧有利,也有利于提高熟料质量。

4、【判断题】掺入生料中的微量元素,可以使生料烧成熔点降低,使液相提前出现,增加液相量,降低液相黏度,使粒子扩散速度大大加快。

5、【判断题】易烧性愈好,煅烧的温度愈低。

6、【判断题】通常生料的煅烧温度为1420℃~1480℃。

7、【判断题】原料均匀性好,细度小,则易烧性好。

8、【判断题】燃煤热值高,煤灰分少、细度细、燃烧速度快,燃烧温度高,有利于熟料烧成。

9、【判断题】c3a水化迅速,放热多,凝结很快,如不加石膏等缓凝剂易使水泥急凝。

10、【判断题】生料过粗或燃烧不良时,熟料中就会出现没有被吸收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

11、【判断题】二氧化硅决定了水泥熟料中硅酸盐矿物的数量。

12、【判断题】水泥熟料中主要硅酸盐矿物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

13、【判断题】硅酸盐矿物含量越高,煅烧中出现的液相含量越小,所需求的烧成温度越高。

14、【判断题】熟料中c3a多,但c4af少,则液相黏度大,物料难烧。

15、【判断题】铝率低会使烧结液相黏度小,液相质点较易扩散,对c3s形成不利。

16、【判断题】硅率过小会使熟料中硅酸盐矿物太少,而影响水泥强度。

17、【判断题】2. co粉尘、so2、nox排放及噪声等污染源负荷是水泥工业对环境负荷影响的最大因素之一。

18、【判断题】钢渣替代石灰石烧制水泥熟料可改善易烧性,降低烧成温度。

19、【判断题】综合利用工业废渣成为当前水泥工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20、【判断题】在水泥烧成中应用高钙灰以减少石灰石用量,有利于降低烧成温度,节约能耗,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9.1结皮的特征

1、【单选题】由于黏结力较弱,极易被高速气流冲刷,对生产影响不大,此种结皮种类为( )。
    a、密实料块结皮
    b、酥松结皮
    c、硬块结皮

2、【单选题】因其中含有大量液相,黏结力强,不易去除,将对生产造成极大影响,此种结皮种类为( )。
    a、密实料块结皮
    b、酥松结皮
    c、硬块结皮

3、【单选题】生料入窑后任何部位均可能结皮和黏结。
    a、对
    b、错

4、【单选题】结皮中等区大多以较松的层状料块为主,偶尔也有较硬的料块出现。
    a、对
    b、错

5、【单选题】各种结皮中,硬块结皮容积密度最大。
    a、对
    b、错

9.2结皮的黏结力

1、【填空题】结皮的黏结力主要有液态薄膜表面张力作用下的 和 、作用于表面上的引力造成的 、静电电荷黏结和纤维状或网状物质的交织作用构成的黏结。

2、【填空题】表面黏结力造成结皮的前提是 ,但由于表面力较弱,结皮料强度 ,物料呈“ ”。

3、【填空题】液相烧结的动力为表面能,分三个阶段 、 和 。

4、【填空题】在窑尾烟室及烟道中,此区域温度约1000℃~1200℃,因而可能出现以熔融黏结为主的结皮,在此区域中,结皮时常呈 。

9.3硫碱盐挥发性及其循环规律

1、【填空题】挥发组分在窑-分解炉-预热器中的 和 过程是造成结皮、堵塞的基本条件。

2、【填空题】在 位置,挥发组分含量可以达到最大值,是结皮的频繁区。

3、【填空题】循环的类型与入窑物料中摩尔比r2o / so3有关,当r2o / so3 1.0时,多余的碱容易造成碱的循环和结皮;当摩尔比r2o / so3小于1.0时,有富余的so3容易造成硫循环和 结皮。

4、【简答题】什么是挥发组分的内循环?

9.4影响结皮堵塞的因素及其防止措施

1、【单选题】生料中引起结皮、堵塞的有害成分包括:( )。
    a、al2o3
    b、sio2
    c、cao
    d、r2o

2、【单选题】粉料块结皮对生产影响不大,原因是其黏结力较弱,极易被高速气流冲刷。
    a、对
    b、错

3、【单选题】硬块结皮因其中含有大量液相,黏结力强,不易去除,将对生产造成极大影响。应尽量避免。
    a、对
    b、错

4、【单选题】系统中有害组分(k、na、s、cl)的循环富集是形成结皮的重要条件
    a、对
    b、错

5、【单选题】翻板阀不灵活,使下料管积料,造成来料不均,容易造成结皮堵塞
    a、对
    b、错

9.5单元检测

1、【单选题】水泥中主要挥发组分的挥发顺序为 cl- 〉k2o 〉so3〉na2o 。
    a、k2o〉 cl-〉so3 〉na2o
    b、cl- 〉so3〉k2o〉 na2o
    c、cl- > k2o > so3 > na2o
    d、cl- 〉k2o 〉na2o〉 so3

2、【多选题】影响窑尾系统的挥发组分循环量xi因素有
    a、为干预循环过程的放风、排尘措施
    b、发物的挥发性
    c、的燃烧特性 。
    d、转窑转速

3、【填空题】结皮的黏结力主要有液态薄膜表面张力作用下的 和 、作用于表面上的引力造成的 、静电电荷黏结和纤维状或网状物质的交织作用构成的黏结。

4、【填空题】是导致密实结皮主因,由表面力或表面能构成。

5、【填空题】表面黏结力造成结皮的前提是 ,但由于表面力较弱,结皮料强度 ,物料呈“ ”。

6、【填空题】在物料与窑尾烟气混合后,由于物料温度较低,烟气中所含挥发组分,如硫,碱,氯会迅速冷凝到物料的表面,形成一层黏度低的液相,使物料润湿、结块和黏附,从而导致 ,属 范畴。

7、【填空题】液相烧结的动力为表面能,分三个阶段 、 和 。

8、【填空题】在预热器及分解炉中,物料粉末与来自窑尾富含硫碱氯成分的烟气混合后,硫碱盐熔体将迅速冷凝到物料表面上,形成一层 黏度、 表面张力且润湿性极好的液膜;液膜在颗粒接触处形成颈部凹形液相,并在 作用下使物料黏结起来。

9、【填空题】在窑尾烟室及烟道中,此区域温度约1000℃~1200℃,因而可能出现以熔融黏结为主的结皮,在此区域中,结皮时常呈 。

10、【填空题】在实际生产中,预热器或分解炉的正吹区、迎风面、回流区、拐角区等易形成积料和结皮,仅当冲刷力 物料间的相互黏结力时,结皮才能破坏,否则将有结皮的可能。

11、【填空题】挥发组分在窑-分解炉-预热器中的 和 过程是造成结皮、堵塞的基本条件。

12、【填空题】生料中挥发组分含量比较低:so3 0.4%~0.7%, k2o 0.3%~0.7%,但在结皮料中,挥发组分将大幅上升,其中so3 ,k2o 。

13、【填空题】在 位置,挥发组分含量可以达到最大值,是结皮的频繁区。

14、【填空题】循环类型包括两种,一种是以碱为主的碱型循环,结皮中主要是 ;另一种是以硫碱为主的硫型循环,结皮料中含有大量的 。

15、【填空题】循环的类型与入窑物料中摩尔比r2o / so3有关,当r2o / so3 1.0时,多余的碱容易造成碱的循环和结皮;当摩尔比r2o / so3小于1.0时,有富余的so3容易造成硫循环和 结皮。

16、【简答题】什么是挥发组分的内循环?

17、【简答题】什么是挥发组分的外循环?

10.1固体燃料的分类与煤粉燃烧影响因素

1、【单选题】下列不附属于回转窑常用燃料的是( ):
    a、无烟煤
    b、天然气
    c、半无烟煤
    d、褐煤
    e、烟煤

2、【单选题】并非由煤的灰分高造成的不良影响的是( ):
    a、sio2的带入量增加
    b、热值下降
    c、熟料成分较大波动
    d、燃料不完全燃烧
    e、预分解系统“黏结堵塞”

3、【单选题】煤粉细度过细时会使窑头( )。
    a、燃烧快高温带变长
    b、高温带长且温度高
    c、高温带短但温度高
    d、高温带短但温度低关于热值

4、【单选题】煤粉偏粗,可能会造成( )。
    a、火焰拉长
    b、火焰缩短
    c、烧成带温度升高,负压减小
    d、窑尾温度降低

10.2煤粉的燃烧特性研究

1、【单选题】下列关于煤粉的燃烧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烘干、挥发分燃烧、焦炭燃烧、燃尽四个阶段
    b、决定煤粉燃烧速率和燃尽时间的主要因素是焦炭颗粒的燃烧速率和燃尽时间
    c、在分解炉内,煤粉的燃烧速率一般高于碳酸钙分解速率
    d、影响燃料燃尽时间的因素主要只有煤粉粒径、燃烧温度两项。

2、【单选题】煤的反应指数是指煤样在氧气流中加热时,当升温速度达( )℃/min时所需要的加热温度。
    a、5℃/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3、【单选题】下列对煤焦燃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灰分会妨碍氧气在煤焦内部的扩散
    b、灰分造成的孔隙提高了氧气的扩散面积
    c、氧在煤粒孔内的扩散系数,直接决定着氧在煤粒内部的渗透能力,决定了有效燃烧表面积的大小
    d、灰分会能促进氧气在煤焦内部的扩散

4、【单选题】下列对分解炉内燃料燃烧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悬浮状态下的高温(>2000℃)、高氧气浓度(94%~96%)、有焰和高粉尘环境下的燃烧。
    b、在悬浮状态下的高温(>1000℃)、高氧气浓度(84%~96%)、无焰和高粉尘环境下的燃烧。
    c、在悬浮状态下的低温(<1000℃)、低氧气浓度(14%~16%)、无焰和高粉尘环境下的燃烧。
    d、在悬浮状态下的低温(<800℃)、低氧气浓度(<10%)、无焰和高粉尘环境下的燃烧。

5、【单选题】在煤粉的整个燃烧过程中,( )的燃烧过程控制着煤粉燃烧的总速度。
    a、焦炭
    b、h2o(g)
    c、cmhn
    d、结晶水

10.3煤粉在分解炉中的燃烧特性研究(一)

1、【单选题】分解炉内加入燃料的主要目的是( )。
    a、供物料升温需热
    b、供碳酸盐分解需热
    c、供固相反应所需

2、【判断题】煤的挥发分越高,其活性越大,着火点越低。

3、【判断题】煤粉分散不好或在炉内分布不均,是导致煤不能着火或部分着火的重要原因。

4、【判断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增加煤粉细度促进煤燃烧。

5、【判断题】挥发分中主要是碳氢化合物,比焦炭容易着火。

10.6水泥工业煤粉催化燃烧技术

1、【单选题】关于外加催化剂的添加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催化剂直接混入煤粉之中的添加方式,是现场唯一能够接受的添加方式。
    b、喷撒催化剂水溶液的添加方式,真正实现了催化剂与煤的化学吸附。
    c、煤浸渍催化剂水溶液的添加方式,真正实现了催化剂与煤的化学吸附。
    d、离子交换的的添加方式,催化效果最好。

2、【填空题】煤粉燃烧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有__和__两种学说。

3、【填空题】催化剂中的金属离子在加热过程中能够被__,其自身电子能够发生转移,成为电子给予体。结果,金属离子将__,而碳表面的电子构型也将发生变化,这种__将加速某些反应,从而提高了整个反应的速度,使碳燃烧得更完全。

4、【填空题】在煤中添加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化合物可不同程度地起到促进燃烧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 ,促进燃烧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燃烧初期提供 ,保证锅炉的燃烧情况和出力负荷 。

5、【填空题】氧化钙可使焦油裂解活化能 。

10.7单元检测

1、【单选题】必须通过加热才能除掉的是( ):
    a、mt
    b、mf·ar
    c、minh·ar

2、【单选题】并非由煤的灰分高造成的不良影响的是( ):
    a、sio2的带入量增加
    b、热值下降
    c、熟料成分较大波动
    d、燃料不完全燃烧
    e、预分解系统“黏结堵塞”

3、【单选题】关于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kg某燃料燃烧能够放出的热量称为这种燃料的热值
    b、1kg某燃料燃烧需要吸收的热量称为这种燃料的热值
    c、1kg某燃料完全燃烧能够放出的热量称为这种燃料的热值
    d、1kg某燃料完全燃烧需要吸收的热量称为这种燃料的热值

4、【单选题】煤粉细度过细时会使窑头( )。
    a、燃烧快高温带变长
    b、高温带长且温度高
    c、高温带短但温度高
    d、高温带短但温度低关于热值

5、【单选题】下述关于煤粉质量方面的说法不对的是( )。
    a、煤粉水份较高,会降低火焰温度,延长火焰长度,因此,入窑煤粉水份越低越好
    b、煤粉细度越细,其燃烧速度越快
    c、分解炉用煤质要求可比窑内用煤低些
    d、一般要求,窑和分解炉用煤质要相对稳定

6、【单选题】下列关于煤粉的燃烧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烘干、挥发分燃烧、焦炭燃烧、燃尽四个阶段
    b、决定煤粉燃烧速率和燃尽时间的主要因素是焦炭颗粒的燃烧速率和燃尽时间
    c、在分解炉内,煤粉的燃烧速率一般高于碳酸钙分解速率
    d、影响燃料燃尽时间的因素主要只有煤粉粒径、燃烧温度两项。

7、【单选题】煤的反应指数是指煤样在氧气流中加热时,当升温速度达( )℃/min时所需要的加热温度。
    a、5℃/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8、【单选题】下列对煤焦燃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灰分会妨碍氧气在煤焦内部的扩散
    b、灰分造成的孔隙提高了氧气的扩散面积
    c、氧在煤粒孔内的扩散系数,直接决定着氧在煤粒内部的渗透能力,决定了有效燃烧表面积的大小
    d、灰分会能促进氧气在煤焦内部的扩散

9、【单选题】下列对分解炉内燃料燃烧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悬浮状态下的高温(>2000℃)、高氧气浓度(94%~96%)、有焰和高粉尘环境下的燃烧。
    b、在悬浮状态下的高温(>1000℃)、高氧气浓度(84%~96%)、无焰和高粉尘环境下的燃烧。
    c、在悬浮状态下的低温(<1000℃)、低氧气浓度(14%~16%)、无焰和高粉尘环境下的燃烧。
    d、在悬浮状态下的低温(<800℃)、低氧气浓度(<10%)、无焰和高粉尘环境下的燃烧。

10、【单选题】在煤粉的整个燃烧过程中,( )的燃烧过程控制着煤粉燃烧的总速度。
    a、焦炭
    b、h2o(g)
    c、cmhn
    d、结晶水

11、【单选题】关于煤燃烧催化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定范围内,温度↑,煤燃烧催化剂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b、对于阴离子相同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催化剂,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催化效果↑。
    c、对于相同的碱金属阳离子的催化剂,不同阴离子的催化活性的顺序是oh->co32->cl->so42-。
    d、添加量与催化效果成正比。

12、【单选题】关于外加催化剂的添加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催化剂直接混入煤粉之中的添加方式,是现场唯一能够接受的添加方式。
    b、喷撒催化剂水溶液的添加方式,真正实现了催化剂与煤的化学吸附。
    c、煤浸渍催化剂水溶液的添加方式,真正实现了催化剂与煤的化学吸附。
    d、离子交换的的添加方式,催化效果最好。

13、【单选题】关于煤燃烧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灰中的金属化合物就有催化剂作用。
    b、催化剂对高变质程度煤比年轻煤有较高的助燃作用。
    c、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更强。
    d、温度⇑,可能改变催化剂的分子结构,影响催化性能;

14、【填空题】铁 nox的逸出量 。

15、【填空题】煤中 有一定的催化着火作用 。

16、【判断题】煤的燃烧速率与氧气浓度成反比例。

17、【判断题】煤粉分散不好或在炉内分布不均,是导致煤不能着火或部分着火的重要原因。

18、【判断题】煤的燃尽时间是分解炉设计的依据之一。

19、【判断题】煤中的硫可以燃烧,因而硫是煤的有用成分之一。

20、【判断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增加煤粉细度促进煤燃烧。

11.1中控室操作一般原则

1、【单选题】新型干法窑系统操作的一般原则( )。
    a、根据工厂外部条件变化及时调整各工艺系统参数,最大限度地保持系统“均衡稳定”的运转,稳定设备运转率。
    b、根据工厂外部条件变化及时调整各工艺系统参数,最大限度地保持系统“均衡稳定”的运转,不断提高设备运转率。
    c、根据工厂外部条件变化适时调整各工艺系统参数,最大限度地保持系统“均衡稳定”的运转,稳定设备运转率。
    d、根据工厂外部条件变化适时调整各工艺系统参数,最大限度地保持系统“均衡稳定”的运转,不断提高设备运转率。

2、【多选题】新型干法生产对中控室操作的要求( )
    a、生产过程本身要求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b、设备运转的可靠性
    c、参数调节控制的及时性
    d、设备满负荷运转

3、【多选题】需要中控室的操作人员必须很好地掌握新型干法工艺过程的特点,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各种工艺热工过程的特性,同时具有( )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a、机械
    b、电气
    c、自动化过程控制
    d、编制程序

4、【多选题】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抓两头指的是( )。
    a、窑尾预热器系统
    b、窑头熟料烧成
    c、煤粉制备系统
    d、生料制备系统

5、【多选题】( )的均衡稳定,决定了烧成系统均衡稳定。
    a、原料预均化系统
    b、生料制备系统
    c、生料均化系统
    d、煤粉制备系统

11.2新型干法窑主要工艺参数

1、【单选题】( )反映系统热交换效果及温度位分布状况。
    a、c1出口温度
    b、c5出口温度
    c、分解炉出口温度
    d、分解炉入口三次风温度
    e、窑尾烟室温度
    f、窑头二次风温度
    g、窑头电收尘入口温度

2、【单选题】( )反映箅冷机冷却效果及窑头二次风温度。
    a、c1出口温度
    b、c5出口温度
    c、分解炉出口温度
    d、分解炉入口三次风温度
    e、窑尾烟室温度
    f、窑头二次风温度
    g、窑头电收尘入口温度

3、【单选题】( )反映箅冷机冷却效果、熟料结粒情况及热焓。
    a、c1出口温度
    b、c5出口温度
    c、分解炉出口温度
    d、分解炉入口三次风温度
    e、窑尾烟室温度
    f、窑头二次风温度
    g、窑头电收尘入口温度

4、【多选题】属于变量的是( )
    a、投料量
    b、拉风量
    c、喂煤量
    d、窑速

11.3正常操作下过程变量的控制

1、【单选题】正常喂料量下,( )是衡量窑运行正常与否的主要参数。
    a、窑主传动负荷
    b、喂煤量
    c、喂料量
    d、拉风量

2、【单选题】出最末级旋风筒温度为( )
    a、550±5℃
    b、650±5℃
    c、750±5℃
    d、850±5℃

3、【单选题】正常操作中,c1出口o2含量一般在( )左右
    a、1%~2%
    b、4%~5%
    c、5%~10%
    d、15%~20%

4、【单选题】正常条件下入分解炉三次风温一般在( )以上,窑规模愈大,入炉三次风温愈高
    a、500℃
    b、600℃
    c、700℃
    d、800℃

5、【多选题】正常操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 )及等操作变量的调节,保持合理的热工制度,使下述过程变量基本稳定
    a、风
    b、煤
    c、料
    d、窑速

11.4非正常条件下操作及故障处理

1、【单选题】正常的点火升温速率是( ):
    a、2℃/min
    b、20℃/min
    c、50℃/min
    d、100℃/min

2、【单选题】投料时系统拉风应为正常风量的( )。
    a、10%~80%
    b、70%~80%
    c、10%~20%
    d、50%~60%

3、【单选题】投料时,窑尾加煤量根据最()出口温度控制
    a、头
    b、尾
    c、热器;
    d、末级旋风筒

4、【单选题】升温投料时,每次加料一般为额定料量的()?
    a、3%~5%;
    b、1%~3%;
    c、5%~10%;
    d、10%~15%

5、【单选题】投料时,系统拉风则应控制在()出口温度380~420℃,且宜大不宜小。
    a、c1
    b、c2
    c、c3
    d、c4

11.5预热器及冷却机常见工艺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1、【单选题】发生预热器堵塞时,该如何操作( )。
    a、及时进行吹扫和加强捅堵,同时加料和调整操作参数
    b、及时关闭吹扫和加强捅堵,同时加料和调整操作参数
    c、及时进行吹扫和加强捅堵,同时减料和调整操作参数
    d、及时关闭吹扫和加强捅堵,同时减料和调整操作参数

2、【单选题】不属于造成烟室结皮的原因()
    a、度过高
    b、内通风不良
    c、料中含有有害成分;
    d、头渗入冷风

3、【多选题】预热器分解炉堵塞现象是( ):
    a、锥体压力突然大幅度下降
    b、同时入口与下一级出口温度急升
    c、锥体压力突然大幅度上升
    d、同时入口与下一级出口温度急降

4、【多选题】造成箅冷机堆雪人的原因?()
    a、头火焰集中;
    b、窑熟料温度高;
    c、过烧现象;
    d、头火焰过长

11.6回转窑常见工艺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1、【单选题】筒体扫描发现温度降低生产故障是( )。
    a、结大蛋
    b、跑生料
    c、红窑
    d、结圈。

2、【单选题】红窑后正确的停窑方法是()
    a、确的停窑方法是先止料停烧,并让窑主传动慢转一定时间,同时将窑筒体冷却风机集中对准红窑位置吹,使窑筒体温度尽快下降。待红斑由亮红转为暗红时,再转由辅助传动翻窑,并做好红窑位置的标记,为窑检修做好准备。
    b、确的停窑方法是先止料停烧,并让窑主传动慢转一定时间,不得将窑筒体冷却风机集中对准红窑位置吹,使窑筒体温度尽快下降。待红斑由亮红转为暗红时,再转由辅助传动翻窑,并做好红窑位置的标记,为窑检修做好准备。
    c、确的停窑方法是先止煤停烧,并让窑主传动慢转一定时间,同时将窑筒体冷却风机集中对准红窑位置吹,使窑筒体温度尽快下降。待红斑由亮红转为暗红时,再转由辅助传动翻窑,并做好红窑位置的标记,为窑检修做好准备。
    d、确的停窑方法是先止煤停烧,并让窑主传动慢转一定时间,不得将窑筒体冷却风机集中对准红窑位置吹,使窑筒体温度尽快下降。待红斑由亮红转为暗红时,再转由辅助传动翻窑,并做好红窑位置的标记,为窑检修做好准备。

3、【多选题】属于回转窑的生产故障的是( ):
    a、结大蛋
    b、跑生料
    c、红窑
    d、堆雪人。

4、【多选题】属于结大蛋的原因有()
    a、料不当,sm、im低,液相量大,液相粘度低;
    b、料均化不理想,入窑生料化学成分波动大,导致用煤量不易稳定,热工制度不稳,此时易造成窑皮粘结与脱落,烧成带窑皮不易保持平整牢固,均易造成结大蛋;
    c、料量不稳定;
    d、粉燃烧不完全,煤粉到窑后燃烧,煤灰不均匀掺入物料

5、【多选题】不是跑生料时发生的现象()
    a、火电视中显示窑头起砂、昏暗,甚至无图像;
    b、次风温急剧降低;
    c、系统阻力增大,负压升高;
    d、冷机箅下压力上升;
    e、功率急剧下降;
    f、头煤粉有“爆燃”现象。

11.7单元检测

1、【单选题】新型干法窑系统操作的一般原则( )。
    a、根据工厂外部条件变化及时调整各工艺系统参数,最大限度地保持系统“均衡稳定”的运转,稳定设备运转率。
    b、根据工厂外部条件变化及时调整各工艺系统参数,最大限度地保持系统“均衡稳定”的运转,不断提高设备运转率。
    c、根据工厂外部条件变化适时调整各工艺系统参数,最大限度地保持系统“均衡稳定”的运转,稳定设备运转率。
    d、根据工厂外部条件变化适时调整各工艺系统参数,最大限度地保持系统“均衡稳定”的运转,不断提高设备运转率。

2、【单选题】( )反映窑内温度及温度位分布。
    a、c1出口温度
    b、c5出口温度
    c、分解炉出口温度
    d、分解炉入口三次风温度
    e、窑尾烟室温度
    f、窑头二次风温度
    g、窑头电收尘入口温度

3、【单选题】( )反映箅冷机冷却效果及窑头二次风温度。
    a、c1出口温度
    b、c5出口温度
    c、分解炉出口温度
    d、分解炉入口三次风温度
    e、窑尾烟室温度
    f、窑头二次风温度
    g、窑头电收尘入口温度

4、【单选题】( )反映分解炉的热交换状态及温度位分布。
    a、c1出口温度
    b、c5出口温度
    c、分解炉出口温度
    d、分解炉入口三次风温度
    e、窑尾烟室温度
    f、窑头二次风温度
    g、窑头电收尘入口温度

5、【单选题】出最末级旋风筒温度为( )
    a、550±5℃
    b、650±5℃
    c、750±5℃
    d、850±5℃

6、【单选题】正常喂料量下,( )是衡量窑运行正常与否的主要参数。
    a、窑主传动负荷
    b、喂煤量
    c、喂料量
    d、拉风量

7、【单选题】正常操作中,c1出口o2含量一般在( )左右
    a、1%~2%
    b、4%~5%
    c、5%~10%
    d、15%~20%

8、【单选题】发生预热器堵塞时,该如何操作( )。
    a、及时进行吹扫和加强捅堵,同时加料和调整操作参数
    b、及时关闭吹扫和加强捅堵,同时加料和调整操作参数
    c、及时进行吹扫和加强捅堵,同时减料和调整操作参数
    d、及时关闭吹扫和加强捅堵,同时减料和调整操作参数

9、【单选题】不属于窑内结大蛋的现象是()
    a、尾温度降低,负压增高且波动大;
    b、次风、分解炉出口负压减小;
    c、功率高,且波动幅度大;
    d、末级旋风筒出口和分解炉出口温度低;
    e、筒体外面可听到有振动声响;
    f、内通风不良,窑头火焰粗短,窑头时有正压

10、【多选题】需要中控室的操作人员必须很好地掌握新型干法工艺过程的特点,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各种工艺热工过程的特性,同时具有( )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a、机械
    b、电气
    c、自动化过程控制
    d、编制程序

11、【多选题】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抓两头指的是( )。
    a、窑尾预热器系统
    b、窑头熟料烧成
    c、煤粉制备系统
    d、生料制备系统

12、【多选题】属于因变量的是( )。
    a、温度
    b、压力
    c、流量
    d、箅速

13、【多选题】正常的窑功率曲线应( )随窑速度变化而改变。
    a、粗细均匀
    b、无尖峰
    c、毛刺
    d、平滑。

14、【多选题】造成烟室结皮的原因有哪些?()
    a、温度过高;
    b、温度过低;
    c、火焰长;
    d、火焰短;

15、【多选题】哪些原因可能造成预热器堵塞( )。
    a、煅烧温度过高造成结皮
    b、翻板阀失灵
    c、生料喂料波动过大
    d、漏风严重引起结块。

16、【多选题】造成箅冷机堆雪人的原因?()
    a、窑头火焰集中;
    b、窑熟料温度高;
    c、过烧现象;
    d、窑头火焰过长

17、【多选题】属于结大蛋的原因有()
    a、配料不当,sm、im低,液相量大,液相粘度低;
    b、生料均化不理想,入窑生料化学成分波动大,导致用煤量不易稳定,热工制度不稳,此时易造成窑皮粘结与脱落,烧成带窑皮不易保持平整牢固,均易造成结大蛋;
    c、喂料量不稳定;
    d、煤粉燃烧不完全,煤粉到窑后燃烧,煤灰不均匀掺入物料

18、【多选题】不是跑生料时发生的现象()
    a、要投电视中显示窑头起砂、昏暗,甚至无图像;
    b、二次风温急剧降低;
    c、系统阻力增大,负压升高;
    d、冷却机箅下压力上升;
    e、冷却机功率急剧下降;
    f、窑头煤粉有“爆燃”现象。

19、【多选题】引起红窑的原因有哪些()
    a、窑衬太薄
    b、窑衬脱落
    c、火焰形状不正常
    d、窑皮

20、【多选题】跑生料时如何处理()
    a、加煤急烧
    b、减料降窑速
    c、加大主排风机风量
    d、减料加快窑速

猜你喜欢

  • 2023-10-22 23:41
  • 2023-10-22 23:17
  • 2023-10-22 23:07
  • 2023-10-22 22:54
  • 2023-10-22 22:13
  • 2023-10-22 22:10
  • 2023-10-22 21:54
  • 2023-10-22 21:54
  • 2023-10-22 21:13
  • 2023-10-22 21:06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