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超星尔雅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大学专科问答 正文

作者2023-02-27 00:59:26大学专科问答 78 ℃0 评论
1.1学习意义与研究对象、任务

1、【单选题】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心理发展规律
    b、儿童心理发展
    c、教育规律
    d、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2、【单选题】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 )
    a、三过程
    b、五要素
    c、学习与教学
    d、学习与教学构成的系统过程

3、【单选题】在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环境

4、【单选题】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关键区别是具备了( )
    a、扎实的学科内容知识
    b、熟练的教育教学知识
    c、教师职业技能
    d、上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5、【简答题】假如你是一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和专任教师,班里有25名学生,你认为在课程内容知识、一般性教育教学知识,特定课程教学论知识三类知识中,哪一种知识最重要?为什么?

1.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萌芽于创建

1、【单选题】促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走向科学化,而且引领整个教育学研究走向科学化的著名学者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桑代克
    d、福禄贝尔

2、【单选题】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迈入全人发展的轨道后,具有如下特点: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以上三者都是

3、【单选题】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使研究对象窄化的研究取向是( )
    a、心理科学取向
    b、认知发展与教学心理取向
    c、人本主义取向
    d、教育科学取向

4、【简答题】阅读课文,列出各个发展时期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重点领域。

1.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比变革

1、【单选题】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使研究对象窄化的研究取向是( )
    a、心理科学取向
    b、认知发展与教学心理取向
    c、人本主义取向
    d、教育科学取向

2、【单选题】强调从做中学,促进了“进步教育运动”兴起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桑代克
    d、福禄贝尔

3、【单选题】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 ( )编写的。
    a、房东岳
    b、潘菽
    c、陆志韦
    d、廖世承

2.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单选题】以下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正确的说法是( )
    a、内部矛盾,主体在实践中形成的新需求与原有水平的矛盾
    b、生理与环境,教育的交互作用
    c、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
    d、个体需要同化,顺应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2、【单选题】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推论假想问题的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单选题】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备了守恒概念,且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2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1、【单选题】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给与我们的启示是( )
    a、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探索
    b、教育时要针对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
    c、奖赏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兴趣
    d、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

2、【单选题】维果茨基认为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帮助成人将已经形成的概念、原理、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社会历史文化传递给儿童,还认为( )
    a、语言是促进认知发展的工具
    b、语言是认知发展的结果
    c、语言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d、认知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工具

3、【单选题】社会文化理论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制约,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它的创始人是( )
    a、皮亚杰
    b、杜威
    c、赫尔巴特
    d、维果斯基

3.1注意概述

1、【单选题】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2、【单选题】对一项技能经过多次训练之后,就不需要太多意志努力,却仍然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形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3、【单选题】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存在区别的关键是
    a、是否存在目的性和有意性
    b、是否存在指向性和集中性
    c、是否存在目的性和集中性
    d、是否存在有意性和指向性

3.2小学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点

1、【单选题】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保持的时间,这指的是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2、【单选题】有研究表明,7-10岁儿童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事物的平均时间在
    a、15分钟左右
    b、20分钟左右
    c、25分钟左右
    d、30分钟左右

3、【单选题】研究表明,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比较缓慢,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转折期是
    a、小学二年级
    b、小学三年级
    c、小学四年级
    d、小学五年级

4、【多选题】以下是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的是
    a、在教学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b、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对抽象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
    c、在整个小学期内,教学的抽象性,是引起儿童注意的重要条件
    d、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

3.3感知概述

1、【单选题】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称之为
    a、感觉
    b、知觉
    c、想象
    d、思维

2、【单选题】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划用彩色笔标出来,这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3、【单选题】儿童能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的年龄是
    a、5~7岁
    b、7~9岁
    c、9~11岁
    d、11~13岁

4.1小学儿童情绪与情感发展

1、【单选题】个体的高级情感不包括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正义感

2、【单选题】情绪与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与个体( )之间关系的反映
    a、动机
    b、兴趣
    c、需要
    d、态度

3、【单选题】小学儿童美感体验明显受到客观事物的( )的影响
    a、形式与本质
    b、形式与内容
    c、内容与本质
    d、内容与外观

4.2小学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1、【单选题】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塞尔曼的观点,该儿童处于友谊发展的( )。
    a、不稳定阶段
    b、单向帮助阶段
    c、亲密共享阶段
    d、双向帮助阶段

2、【单选题】儿童选择同伴、朋友,从关注外在行为发展为关注内在品德,往往选择具有自己赞赏的行为特点或心理品质的儿童为同伴、朋友。这种同伴关系属于( )。
    a、直接接触关系
    b、接受关系
    c、敬慕关系
    d、其它关系

3、【单选题】儿童对同伴、朋友的选择性逐渐增强,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同伴、朋友关系持续时间比较长。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塞尔曼的观点,该儿童处于友谊发展的( )
    a、不稳定阶段
    b、单向帮助阶段
    c、亲密共享阶段
    d、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5.1儿童认知能力差异与教育

1、【单选题】儿童认知能力(智力)发展的水平不包括( )
    a、超常
    b、正常
    c、低常
    d、智障

2、【单选题】认知能力(智力)超常者的智商在( )
    a、70分以下
    b、100分左右
    c、120分以上
    d、130分以上

3、【单选题】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认知能力中一般智能的是( )
    a、观察力
    b、注意力
    c、运算力
    d、记忆力

5.2认知方式差异及教育

1、【单选题】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理解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是指( )
    a、认知风格
    b、学习习惯
    c、兴趣特点
    d、气质特征

2、【单选题】提出场依存-场独立的认知风格分类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达斯
    b、赫尔曼•威特金
    c、卡根
    d、班杜拉

3、【单选题】关于认知风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风格好,有的风格坏
    b、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均有优缺点
    c、认知风格不可能改变
    d、认知风格通过训练,很容易改变

5.3气质类型差异及教育

1、【单选题】根据气质类型差异理论,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单选题】具有安静沉稳、反应迟缓、情感含蓄特点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单选题】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理论,在心理活动中,兴奋、抑制过程都强,但兴奋过程略强于抑制过程,不易转换,易兴奋、奔放不羁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偏多血质型
    b、偏胆汁质型
    c、偏黏液质型
    d、偏抑郁质型

5.4性格类型差异及教育

1、【单选题】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是指( )
    a、性格
    b、气质
    c、人格
    d、个性

2、【单选题】有的人待人热情,有的却冷若冰霜;有的人爱岗敬业,有的敷衍塞责,这是指个体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3、【单选题】有的人终日精神饱满、乐观开朗;有的人却整日愁眉苦脸、烦闷悲观,这是指个体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6.1学习实质与分类

1、【单选题】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理论,巴甫洛夫的实验用狗听到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经典条件反应属于( )
    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2、【单选题】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学生应用原理定律解答习题的运算能力的学习,比如数学课上的运算训练、语文课上的造句训练、写作训练等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智力技能学习
    c、运动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

3、【单选题】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幼儿的抓握反射

6.2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单选题】当呈现条件刺激而没有无条件刺激伴随时,也会出现行为反射,这种学习现象被称为( )
    a、获得
    b、高级条件作用律
    c、消退
    d、强化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望梅止渴
    b、谈虎色变
    c、杯弓蛇影
    d、吃梅止渴

3、【单选题】在条件作用形成以后,条件刺激可以像无条件刺激一样诱发出有机体的反应,从这种意义上说,条件刺激似乎成了一种“替代性”的无条件刺激,这就是( )
    a、泛化
    b、分化
    c、高级条件作用律
    d、无条件反应

6.3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1、【单选题】桑代克认为个体开展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
    a、尝试错误
    b、突然顿悟
    c、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

2、【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频因律
    d、效果律

3、【单选题】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通过试误的方式形成( )
    a、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完型的过程
    c、认知结构的过程
    d、形成无条件反应的过程

6.4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单选题】应答性行为就是加涅学习层次分类理论中所说的( )
    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2、【单选题】下列现象属于负强化的是( )
    a、如果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就让他们看一个小时的电视
    b、如果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就让他们抄课文
    c、如果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就不许他们看电视了
    d、如果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就免除他们抄课文

3、【单选题】斯金纳将个体的行为反应分为( )
    a、反射行为和被动行为
    b、操作行为和应答行为
    c、应答行为和反射行为
    d、自发行为和操作行为

6.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单选题】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通过电视、电影等方式呈现榜样的行为方式属于( )
    a、行为示范
    b、言语示范
    c、象征性示范
    d、抽象示范

2、【单选题】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通过榜样行为传递隐含于其中的原理或规则,如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到只有尊重他人,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这属于( )
    a、行为示范
    b、言语示范
    c、象征性示范
    d、抽象示范

3、【单选题】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而自己也感受到的强化。这属于(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回避性强化

6.6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

1、【单选题】持“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流派是(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单选题】布鲁纳在认知学习理论中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 )
    a、学科的基本结构
    b、鲜活的实践经验
    c、社会生活经验
    d、操作技能

3、【单选题】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 )。
    a、发现学习法
    b、接受学习法
    c、意义学习法
    d、机械学习法

6.7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单选题】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主要是(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机械的接受学习
    c、有意义发现学习
    d、机械的发现学习

2、【单选题】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人为的、非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

3、【单选题】在先行组织者技术使用过程中,抽象和概括程度高于学习任务的引导性材料属于( )
    a、比较性的先行组织者
    b、陈述性的先行组织者
    c、平行性的先行组织者
    d、概括性的先行组织者

6.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单选题】持“学习是个体潜能自我实现过程”的理论是(    )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
    d、认知心理派的学习理论

2、【单选题】持“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这种观点的学习理论是( )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认知心理派的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3、【单选题】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增长知识和经验融合为目的的学习属于( )
    a、有意义的学习
    b、无意义的学习
    c、认知学习
    d、机械学习法

6.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单选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师生关系方面强调 ( )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知识为中心
    d、以书本为中心

2、【单选题】下列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是( )
    a、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
    b、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环境
    c、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外界客观事物内化为学习者内部的认知结构
    d、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

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是( )
    a、支架式教学
    b、抛锚式教学
    c、随机通达教学
    d、讲授式教学

7.1学习动机的实质与类型

1、【单选题】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目标
    c、学习兴趣
    d、学习需求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
    a、由求知欲、兴趣引起的动机
    b、由老师表扬引起的动机
    c、由避免惩罚引起的动机
    d、由获取奖学金而引起的动机

3、【单选题】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以求知为目标,以获得知识为满足的内驱力是( )
    a、附属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以上三者都不是

4、【简答题】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

7.2学习动机强化理论及成就动机理论

1、【单选题】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阿特金森
    c、罗杰斯
    d、卡芬顿

2、【单选题】斯金纳认为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 )
    a、行为后果
    b、行为过程
    c、行为目标
    d、行为期待

3、【单选题】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感,他们会选择能带来成就感的任务,其成功概率一般为( )
    a、50%
    b、70%
    c、90%
    d、30%

4、【简答题】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7.3成败归因学习动机理论

1、【单选题】在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中,属于内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2、【单选题】某儿童认为“努力”的价值逐渐贬值,越来越感觉到努力有时候会表明自己能力低下,这种感觉与年俱增。说明该儿童处于( )
    a、幼儿园儿童
    b、小学低年级儿童
    c、小学高年级儿童
    d、小学中年级儿童

3、【单选题】由于不断经历来自老师、同伴、学校中的活动以及自身的否定反馈,逐步形成各种反射,不经思索地否定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习惯定势是( )
    a、习得性无助感
    b、自卑感
    c、挫败感
    d、勤奋感

4、【简答题】简述影响成败归因的主要因素

7.4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1、【单选题】关于反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馈只需要告诉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b、反馈的重点在于指出学生的错误。
    c、无论是课堂质疑的反馈,还是课后练习的反馈其作用都是一样的。
    d、反馈一定要及时。

2、【单选题】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规律,说法最正确的是( )
    a、从狭隘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
    b、从具体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
    c、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
    d、以上都对

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能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是( )
    a、引导学生将失败归因能力有限
    b、让学生观察那些能力与自己相近同学取得成功的学习行为
    c、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
    d、帮助学生选择难易适中的学习任务

4、【简答题】简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8.1知识的分类及知识建构的机制

1、【单选题】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是( )。
    a、知识
    b、技能
    c、广义的知识
    d、狭义的知识

2、【单选题】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描述的知识,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的知识是(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3、【单选题】“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的知识”,等用言语等表述的知识是指( )。
    a、普遍原理知识
    b、显性知识
    c、广义的知识
    d、方式方法知识

4、【简答题】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8.2知识的理解

1、【单选题】学习者对同类事物的大量例子进行分析,对比它们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从而发现这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指( )。
    a、概念形成
    b、概念同化
    c、概念转换
    d、概念辨别

2、【单选题】学过“兔子”、“狮子”、“老虎”等的概念,再学习 “动物” 总括性的概念,是(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辨别学习

3、【单选题】原先学过“鱼”的概念,现在学习“草鱼”的概念,是(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辨别学习

4、【简答题】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有哪些?

8.3学习迁移

1、【单选题】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的知识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这个过程称为( )。
    a、知识理解
    b、概念转变
    c、知识迁移
    d、知识整合

2、【单选题】从迁移的性质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 ( )迁移。
    a、顺迁移
    b、逆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3、【单选题】认为影响迁移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的迁移理论是( )
    a、共同要素说
    b、经验类化说
    c、关系转换说
    d、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4、【简答题】简述促进迁移的策略

9.1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技能的特点( )。
    a、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不同于本能行为。
    b、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个体的认知经验。
    c、构成技能的动作必须合乎一定法则。
    d、技能就是指需要动作操作的活动。

2、【单选题】在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的阶段称为(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3、【单选题】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能耗低、随意性强且动觉控制占主导的阶段是(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4、【简答题】简述操作技能培养策略

9.2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单选题】不是心智技能特点的选项是( )
    a、内隐性
    b、简缩性
    c、观念性
    d、外显型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跳舞
    b、击剑
    c、下棋
    d、打球

3、【单选题】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题的题意,属于心智技能形成的( )
    a、定向阶段
    b、物质和物质化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单选题】根据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等同于( )
    a、原型定向阶段
    b、原型操作阶段
    c、原型内化阶段
    d、三者都不是

5、【简答题】简述指导学生形成心智技能的策略。

10.1问题与问题解决

1、【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是问题解决的特点的是
    a、目的指向性
    b、认知操作性
    c、操作序列性
    d、对象外显性

2、【单选题】2.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的问题是
    a、命题作文
    b、寻求环境问题的对策
    c、几何证明题
    d、产品的外观设计

3、【单选题】3.将能达到目标状态的所有可能的方法都找出来,并逐一尝试,直至找到问题解决方法的策略是
    a、启发式
    b、算法式
    c、选择性搜索策略
    d、以上三者都不对

10.2问题解决的过程

1、【单选题】1.认为问题解决过程是个体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逐步形成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的理论流派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认知学派
    c、联结主义学派
    d、信息加工学派

2、【单选题】2.认知学派苛勒认为问题解决是主动构建完型的过程,其主要方式是
    a、试吴
    b、顿悟
    c、计算
    d、启发

3、【单选题】3.信息加工学派认为问题解决过程的环节主要包括建立问题表征、确定认知操作、实施认知操作和
    a、评价解决结果
    b、形成s-r联结
    c、形成认知结构
    d、主协构建完型

10.3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及指导策略

1、【单选题】1.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是
    a、动机水平
    b、智力水平
    c、知识经验
    d、呈现方式

2、【单选题】2.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是
    a、动机
    b、定势
    c、智力
    d、知识

3、【单选题】3.一种从物体常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是一种
    a、积极定势
    b、知识状态
    c、智力状态
    d、功能固着

10.4创造性及其培养策略

1、【单选题】1.农民兄弟通过自学制造出了能飞上天的“土飞机”,这属于
    a、真创造
    b、类创造
    c、首创造
    d、非创造

2、【单选题】2.人们在创造活动体验、经验和创造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创造高度敏感并自觉自发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是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意识
    c、创造性人格
    d、创造性策略

3、【单选题】3.下列选项中属于创造性思维核心的是
    a、逻辑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分析思维

11.1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1、【单选题】1.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儿童品德发展特点的是
    a、社会性
    b、稳定性
    c、最新那个
    d、变通性

2、【单选题】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儿童品德发展过程核心环节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3、【单选题】3.关于儿童品德发展开始环节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从道德认识开始
    b、只能从道德情感开始
    c、只能从道德行为开始
    d、可从任一环节开始

11.2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

1、【单选题】1.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的学段是
    a、学前教育段(6岁以前)
    b、小学教育段(6-12岁)
    c、初中教育段(12-15岁)
    d、高中教育段(15-18岁)

2、【单选题】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有较强的服从倾向,崇拜老师和权威,喜欢向老师“告状”等特点的儿童处于
    a、无道德规则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伦理道德阶段

3、【单选题】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认为自已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且能换位思考,规则的作用只是在于维护自己和他人关系的儿童处于道德发展的
    a、无道德规则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伦理道德阶段

11.3助人行为及培养

1、【单选题】1.在心理学术语中,通过对别人处境的认识而产生与之相同的情感体验是
    a、情感唤起
    b、共情
    c、移情
    d、同情

2、【单选题】2.年龄小的儿童将心爱的玩具送给妹妹后,还会与成人讨价还价,比如,“妈妈,你会给我另外买一个吗?”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代价与回报分析
    b、社会规则支持
    c、道德责任内化程度
    d、情感唤起和共情

3、【单选题】3.在下列影响助人行为产生的因素中,不属于后天获得的因素是
    a、助人本性
    b、共情与情感唤起
    c、代价与回报的分析
    d、道德责任内化程度

猜你喜欢

  • 2023-02-27 01:17
  • 2023-02-27 01:14
  • 2023-02-27 00:58
  • 2023-02-27 00:52
  • 2023-02-27 00:37
  • 2023-02-27 00:37
  • 2023-02-26 23:54
  • 2023-02-26 23:53
  • 2023-02-26 23:41
  • 2023-02-26 23:26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