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气体的pvt关系 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随堂测验 1、现有1 mol理想气体,若它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在温度t下体积为v,下列关系正确的为( )。
a、pv=(m /ρ) rt
b、pvρ=rt
c、pv=(ρ/ n) rt
d、pm /ρ=rt
2、若空气的组成是21 %(体积分数)的o2及79 %的n2,大气压力为100 kpa,那么o2的分压力是( )。
a、92 kpa
b、43 kpa
c、21 kpa
d、53 kpa
3、25 ℃时,在30.0 dm3容器中装有混合气体,其总压力为600 kpa,若组分气体a为3.00 mol,则a的分体积va为( )dm3。
a、12.4
b、30.0
c、0.0124
d、0.0300
4、在一密闭钢瓶中装有100 kpa的氧气和氮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现向其中继续充入氮气至压力为150 kpa,则氧气的分压力为( )kpa,假设该混合气体为理想混合气体。
a、50
b、100
c、150
d、无法确定
2.2 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随堂测验 1、关于临界状态和临界参数描述错误的是
a、临界温度是使气体液化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b、临界压力是在临界温度下使气体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力
c、临界温度时气体不可以液化
d、临界温度越高,表示该气体越容易被液化
2、因为范德华方程式的两个常数a,b分别校正了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占有的几何空间,使用时不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
3、在临界点,饱和液体和饱和气体具有相同的p,t 值,所以他们具有相同的vm。
4、同一物质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3 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随堂测验 1、当用压缩因子z = pvm/rt 来讨论实际气体时,若z < 1,则表示该气体相对于理想气体
a、更难压缩
b、更容易压缩
c、具有相同的压缩难易程度
d、无法确定
2、已知co2的临界温度为30.98 ℃,临界压力为7.375 mpa。当该气体的对比参数tr=1.1,pr=0.75时,从压缩因子图上查得此对应状态下的 z = 0.77,则此气体的vm 为( )m3·mol-1。
a、3.87×10-4
b、0.387
c、387
d、无法确定
气体的pvt关系单元测验 1、1.00 mol某理想气体,在0 ℃时体积为10.0 dm3,则其压力为( )。
a、2.24 kpa
b、10.1 kpa
c、101 kpa
d、227 kpa
2、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1 g下列各种物质,占体积最大的是( )。 (原子量:h 1,c 12 ,o 16,ne 20,s 32)
a、乙烷
b、氖
c、氧
d、硫化氢
3、在室温、101 kpa条件下,将4 d m3 n2和2 dm3 h2充入一个8 dm3的容器后,混合均匀,则混合气体中n2和h2的分压力分别是( )。
a、p(n2)=1×101 kpa p(h2)=2×101 kpa
b、p(n2)=2/3×101 kpa p(h2)=1/3×101 kpa
c、p(n2)=1/2×101k pa p(h2)=1/4×101 kpa
d、p(n2)=3/2×101 kpa p(h2)=1×101 kpa
4、25 ℃ 时,在30.0 dm3 容器中装有混合气体,其总压力为 600 kpa,若组分气体 a 的物质的量为3.00 mol,则 a 的分压力pa为( )kpa,a 的分体积va 为( )dm3。
a、248,12.4
b、12.4,248
c、124,12.4
d、12.4,124
5、在t,p 相同下,气体 a 充满烧瓶时,测得 a 为0.34 g,而充满o3时,测得其为0.48 g,则气体 a 是( )。
a、o2
b、so2
c、h2s
d、无法判断
6、a、b两种气体在容器中混合,容器体积为v,在温度t下测得压力为p,va、vb分别为两气体的分体积,pa、pb 分别为两气体的分压,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a、pva=nart
b、pava=nart
c、pav=nart
d、pa(va vb)=nart
7、在恒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2 dm3的抽空的容器中依次充入始态为100 kpa, 2dm3的n2和200 kpa, 1dm3的ar。若两种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力为( )。
a、300 kpa
b、200 kpa
c、100 kpa
d、150 kpa
8、在25 ℃时,a﹑b两个抽空的容器中分别装入10 g和20 g水。当达到气液平衡时,两个容器中的水蒸气压力分别为pa和pb,那么二者的关系是( )。
a、pa > pb
b、pa = pb
c、pa < pb
d、不能确定
9、气体被液化的必要条件是( )。
a、气体温度低于沸点
b、气体温度不高于临界温度
c、气体压力大于临界压力
d、气体温度小于波义尔温度
10、等容压力系数为:,则理想气体的β=______。
a、1/t
b、r/pvm
c、1/p
d、nr/v
11、等压膨胀系数为:,则服从pv = nrt nbp(b为常数)的气体的=______。
a、1/t
b、nr/[p(v-nb)]
c、r/(pvm)
d、1/p
12、合成氨生产的原料气氮和氢的摩尔比为1:3,则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g·mol-1。
a、8.516
b、2
c、28
d、15
13、已知co2的临界温度为30.98 ℃,临界压力为7.375 mpa。当该气体的对比参数tr=1.1, pr=0.75时, 从压缩因子图上查得此对应状态下的z = 0.77, 则此气体的vm 为( )m3·mol-1。
a、3.87×10-4
b、3.87×10-7
c、3.87×10-1
d、387
14、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r= pvm/t,因此只需在压力较低时测定一组实际气体的p、vm、t 值,就可以得到普适气体常数r了。
15、由于实际气体的分压与总压之间也有p = ∑ pb 的关系,所以说道尔顿分压定律也适用于非理想气体。
16、临界温度是气体可以被液化的最高温度。
17、当气体的温度降到临界温度以下时,气体就一定会液化。
18、理想气体的z = 1。所以当气体的z = 1 时,该气体必定是理想气体。
19、nh3的pc = 11.25 mpa, 当气态nh3的压力达到12.00 mpa 时,就一定会液化。
20、分体积是指在相同温度下,组分气体具有和混合气体相同的压力时所占有的体积。每一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就是该组分气体的分体积与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之比。
21、理想气体分子最基本的特征是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和分子本身不占居空间,当温度越低,压力越高时一切实际气体的行为就越接近理想气体。
22、临界压力是使气体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力。
23、临界状态时气液不分,气体和液体界面消失,两相的密度相等。
气体的pvt关系单元作业 1、在容积为50 l的容器中,含有 140 g co和 20.0 g h2,温度为300 k。试计算:(1) co和h2的分压;(2)混合气体的总压。
03 热力学第一定律 3.1 基本概念及术语随堂测验 1、热和功是途径函数,其数值大小只与系统状态变化的始终态有关。
2、热力学能的绝对值无法测量,其变化值δu不仅与系统的始终态有关,还与系统变化过程所经历的途径有关。
3、热力学平衡需同时达到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4、封闭系统指系统与环境间既无能量交换亦无物质交换。
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焓随堂测验 1、下面的说法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 )。
a、在—完全绝热且边界为刚性的密封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内能一定变化
b、封闭系统在指定的两个平衡态之间经历绝热变化时,系统所做的功与途径无关
c、气体在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中,其内能的变化值与过程完成的方式无关
d、系统的始、终态确定后,在不同的过程中,因w及q之值不同,所以q w之值也不同
2、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
a、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
b、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完全避免
c、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3、恒温条件下,理想气体热力学能不随体积或压力而变化。
3.3 摩尔热容随堂测验 1、dh = cpdt及dhm = cp,mdt的适用条件确切地说应是( )。
a、封闭系统,等压过程
b、封闭系统,无化学反应和相变化的等压过程
c、封闭系统,无化学反应和相变化且不做非体积功的任何等压过程及理想气体单纯pvt变化的过程
d、无化学反应和相变化且不做非体积功的等压过程
2、一般,物质的cp,m与cv,m的关系是( )。
a、cp,m》cv,m
b、cp,m=cv,m
c、cp,m《cv,m
d、无法确定
3、对于理想气体pvt变化过程,
a、只适用于恒容过程
b、只适用于非恒容过程
c、恒容与否均使用
d、无法确定
3.4 可逆过程随堂测验 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状态分别经历恒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1、v2,则( )。
a、v1>v2
b、v1〈 v2
c、v1 =v2
d、无法确定
2、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膨胀过程对外做功最小。
3、可逆循环过程系统和环境均复原,不留下任何痕迹。
4、理想气体可逆过程的任意瞬间都处于平衡状态,满足pv=nrt.
3.5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pvt变化的应用随堂测验 1、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过程,系统对外做功
a、最大
b、最小
c、等于零
d、无法确定
2、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对外做功w为
a、
b、
c、0
d、
3、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和克服恒外压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不可能到达同一终态。
4、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和等温可逆膨胀过程不可能到达同一终态。
5、绝热过程方程式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
6、理想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温度不变。
3.7 化学反应焓随堂测验 1、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与化学计量式的写法无关。
2、反应进度与物质的选定无关,但与化学计量式的写法有关。
3、, 其中表示参与反应的气体物质化学计量数的代数和。
热力学第一定律单元测验 1、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
b、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完全避免
c、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2、下面的说法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
a、在—完全绝热且边界为刚性的密封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内能一定变化
b、封闭系统在指定的两个平衡态之间经历绝热变化时,系统所做的功与途径无关
c、气体在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中,其内能的变化值与过程完成的方式无关
d、系统的始、终态确定后,在不同的过程中,因w及q之值不同,所以q w之值也不同
3、关于焓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焓是能量,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4、已知ch3cooh(1),co2(g),h2o(1)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ø(298.15k)分别为-484.5, -393.5, -285.8 kj·mol-1,则ch3cooh(1)的标准摩尔燃烧焓δchmø(1,298.15k)为多少kj·mol-1
a、-194.8
b、194.8
c、-874.1
d、874.1
5、du = cv dt及dum = cv,m dt适用的条件应当是
a、非体积功为零,组成不变的均相恒容过程
b、封闭系统中,无化学反应和相变化且不做非体积功的任何恒容过程及理想气体单纯pvt变化的过程
c、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的恒容过程
d、无化学反应和相变且不做非体积功的恒容过程
6、在热力学过程中,δh = qp的条件完整地说应当是
a、恒压过程,系统不做非体积功
b、恒温恒压过程,系统不做非体积功
c、恒温恒压过程,系统只做非体积功
d、封闭系统,恒压过程,不做非体积功
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状态分别经历恒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1、v2,则
a、v1>v2
b、v1〈 v2
c、v1 = v2
d、无法确定
8、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
a、能够从同一始态出发达到同一终态
b、不可能达到同一终态
c、可能达到同一终态,视绝热膨胀还是绝热压缩还是膨胀而定
d、无法确定
9、任何宏观系统其h 一定( )u。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10、对于等温下的理想气体反应,其δh 一定( )δu。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11、已知298.15 k及101325 pa压力下,反应在电池中进行: zn(s) h2so4(aq) = znso4(aq) h2(g)。当反应进度为1 mol 时系统做电功144 kj,热力学能降低180.3 kj,系统和环境交换的热应为( )kj。
a、- 38.8
b、- 36.3
c、- 326.3
d、- 33.8
12、某物质b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 δchmθ(b,β,298.15 k) = - 200 kj·mol-1, 则1 mol物质b燃烧时的反应标准摩尔焓变 δrhmθ(298.15 k)为( )kj·mol-1。
a、- 200
b、0
c、200
d、40
13、下面诸式中不能称为基希霍夫公式的是( )。
a、
b、
c、
d、
14、若已知 2c(石墨) o2(g)= 2co(g) (1) δrhmθ(298.15 k)= -221.04 kj·mol-1 3fe(s) 2o2(g) = fe3o4 (s) (2) δrhmθ(298.15 k)= -1117.13 kj·mol-1 则反应fe3o4(s) 4c(石墨) = 3fe(s) 4co(g) 的δrhmθ(298.15 k)是( )kj·mol-1。
a、1006.61
b、-1006.61
c、675.05
d、-675.05
15、对于一定量纯的理想气体,下列过程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恒温下绝热膨胀
b、恒压下绝热膨胀
c、吸热而温度不变
d、吸热,同时体积又缩小
16、使某一封闭系统由某一指定的始态变到某一指定的终态,q、w、q w、δu中哪些量确定?
a、q
b、w
c、q w
d、δu
17、使某一封闭系统由某一指定的始态变到某一指定的终态,q、w、q w、δu中哪些量不能确定?
a、q
b、w
c、q w
d、δu
18、若在绝热条件下,使某一封闭系统由某一指定的始态变到某一指定的终态,q、w、q w、δu中哪些量确定?
a、q
b、w
c、q w
d、δu
19、下列状态函数中为强度量的有
a、t
b、p
c、vm
d、h
20、下列状态函数中为广度量的有
a、u
b、h
c、cp,m
d、cv
21、关于可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无限接近于平衡,即推动力无限小,过程进行的无限缓慢
b、系统的温度等于环境的温度
c、系统的压强等于环境的压强
d、可逆过程系统和环境不可能同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22、理想气体节流膨胀前后温度不变,故其热力学能和焓也不变。
23、系统状态改变了,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必须改变。
24、系统的状态一旦确定,所有的状态函数也随之确定。
25、因为δu = qv,而内能是个状态函数,所以虽然q 是过程函数,但qv 是个状态函数,此话对吗?
26、因为δh = qp,而焓是个状态函数,所以虽然q 不是状态函数,但qp是个状态函数,此话对吗?
27、公式qv = δuv 的适用条件是封闭系统、恒容过程、非体积功等于零。
28、某化学反应在恒压、绝热和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进行,系统的温度由t1 升高至t2 ,则此过程的焓变小于零。
29、若某一气体,,则该气体一定是理想气体。
30、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1(t1,v1,p1)出发,分别经等温可逆膨胀至状态2(t2,v2,p2),绝热可逆膨胀至状态3(t3,v2,p3),则t2小于t3。
31、一般,物质的cp,m大于其cv,m。
热力学第一定律单元作业 1、某理想气体的cp,m = 35.90j·k-1·mol-1,自初态2 mol、298 k、1519.875 kpa,经绝热可逆膨胀到最后压力为506.625 kpa,试计算系统终态的温度及过程的q、w、δu和δh。
2、某理想气体的cp,m = 35.90j·k-1·mol-1,自初态2 mol、298 k、1519.875 kpa,经 反抗恒定的506.625kpa外压,绝热膨胀到平衡,试计算系统终态的温度及过程的q、w、δu和δh。
3、1 mol理想气体,在373 k时,经下列过程由1013.25 kpa恒温膨胀到101.325 kpa ,计算气体的w、q、δu和δh值。 (1) 恒温可逆膨胀; (2) 恒温自由膨胀。
4、将1×10-3 kg,373.15 k,101.325 kpa的水经下列三种不同过程汽化为373.15 k,101.325 kpa的水蒸汽,求不同过程的q、w、δu、δh值,并比较其结果。 (a) 在373 k,101.325 kpa下进行恒温恒压汽化; (b) 在50.6625 kpa下,恒温汽化为水蒸汽,然后再可逆加压成373.15 k、101.325 kpa的水蒸汽; (c) 将该状态的水突然放入恒温373.15 k的真空箱中,控制容积使终态压力为101.325 kpa。
5、试计算异构反应c2h5oh(l) → ch3och3(g)在25 ℃和101.325 kpa下的热效应。若已知该压力下c2h5oh(l)的δfhm(298 k) = - 276.1 kj·mol-1,h2o(l)的δfhm(298 k) = - 284.5kj·mol-1,ch3och3(g)的δchm(298 k) = - 1456.0 kj·mol-1,c(石墨)的摩尔燃烧焓为δchm(298 k) = - 393.3 kj·mol-1。
04 热力学第二定律 4.1 热力学第二定律随堂测验 1、克劳修斯说法和开尔文说法是不等价的。
2、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转化为功是有限制的。
4.2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随堂测验 1、可逆热机的效率
a、只与高温热源温度有关
b、只与低温热源温度有关
c、只与高、低温热源温度有关
d、只与工作介质有关
2、可逆热机的热机效率与工作介质的种类有关。
3、可逆热机的工作介质为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的热机,实际不存在。
热力学第二定律单元测验 1、非理想气体绝热可逆压缩过程的δs
a、等于零
b、大于零
c、小于零
d、不确定
2、对于热力学基本方程dg = -sdt vdp的适用对象,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非体积功为零。
b、发生可逆相变的封闭系统,非体积功为零。
c、发生热力学可逆化学反应的封闭系统,非体积功为零。
d、各种热力学可逆和不可逆过程
3、在等温等压且不做非体积功时,符合下面哪个条件的过程肯定可以自发进行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4、若n2(g)和co2(g)都视为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下,1 mol n2(g)和2 mol co2(g)混合后不发生变化的一组热力学性质是
a、u、h、v
b、s、u、g
c、a、h、s
d、a、u、g
5、恒温、恒容且非体积功为零时,平衡条件是亥姆霍兹函数a应为
a、最大
b、最小
c、正值
d、负值
6、物质的量为n 的理想气体定温压缩,当压力由р1变到р2时,其δg是( )。
a、
b、
c、
d、0
7、在恒温恒容且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系统总是自发地向状态函数( )减少方向进行,直到其最低时,系统即处于平衡态。
a、s
b、g
c、a
d、h
8、在300 k,n mol 理想气体,由某一状态变到另一状态时,熵变为 -21.5 j k-1, 系统的吉布斯函数变化为( )。
a、6450j
b、-6450j
c、21.5 j
d、-21.5 j
9、在真实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状态函数( )的变化值为零。
a、h
b、u
c、s
d、g
10、绝热过程方程式 pv ɣ = c 的适应条件为( )。
a、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
b、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c、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过程
d、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
11、同一温度压力下,一定量某纯物质的熵值( )。
a、s(气)>s(液)>s(固)
b、s(气)<s(液)<s(固)
c、s(气)= s(液)= s(固)
d、无法确定
12、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3、在85 ℃及101325 pa压力下,过冷的h2o(g)变为h2o(l)时,则有( )。
a、δg < 0
b、δg = 0
c、δg > 0
d、无法确定
14、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无法确定
15、
a、a
b、b
c、c
d、d
16、下列关于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等温等压下的可逆相变过程中,体系的熵变等于相变焓除以相变温度
b、系统经历—自发过程总有ds<0
c、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d、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熵变为零
17、在正常沸点时液体汽化,下列各量中增加的有( )。
a、熵
b、体积
c、焓
d、吉布斯函数
18、在理想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下列状态函数的变化值为零的是( )。
a、δu
b、δh
c、δs
d、δg
19、下列关于过程方向和限度的判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熵判据只适用于孤立系统
b、熵判据只适用于封闭系统
c、吉布斯判据适用条件为封闭系统,非体积功为零,等温等压过程
d、亥姆霍兹判据适用条件为封闭系统,非体积功为零,等温等容过程
20、任意工作介质的卡诺循环,δu、δh、δs、δg、δa为零的是( )。
a、δu
b、δh
c、δs
d、δg
e、δa
21、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过程,状态函数的变化值为零的是( )。
a、δu
b、δh
c、δs
d、δg
22、热力学基本方程da = -s dt - p dv 的适用条件是封闭系统,非体积功为零,无相变和化学变化的任何过程(系统发生可逆相变和可逆化学变化亦能适用)。
23、公式δh = qp 的适用条件为封闭系统,非体积功为零,恒压过程。
24、公式δs = n rln(p1/p2) 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过程。
25、公式 δh = δu δn(g)rt 适用于理想气体等温化学反应过程。
26、公式 w = n rtln(p1/p2) 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过程。
27、某一化学反应在25 ℃ 时的恒压反应热为δh,则δs =δh/t。
28、可逆相变过程的δg = 0。
29、真实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熵值不变。
30、一切过程熵有增无减。
热力学第二定律单元作业 1、300 k下,3 mol理想气体,从100 dm3自由膨胀到1000 dm3,求q、w、δu、δh、δs、δa和δg。
2、将一玻璃球放入真空容器中,球中已封入1 mol水(101.325 kpa、100 ℃),真空容器的内部恰好容纳1 mol水蒸气(101.325 kpa、100 ℃),若保持整个体系的温度为100℃,水球被击破后,水全部汽化成水蒸汽,计算q、w、δh、δu、δs、δa和δg,根据计算结果,这个过程是自发的吗?用哪一个热力学性质作为判据?水在101.325 kpa 、100 ℃时的蒸发热为40.67 kj mol -1 。
3、已知液态苯和固态苯的蒸气压(pa)与绝对对温度(t)的函数关系式:1n p1 = 23.230 - 4108.5/t, ln ps = 27.569 - 5319.9/t,试计算:(1)苯的三相点温度及蒸气压;(2)三相点时的熔化熵和熔化焓。
4、请证明下列等式:
05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5.2 化学势随堂测验 1、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之和。
5.3 气体组分的化学势随堂测验 1、气体的标准态都取压力为标准大气压、温度为t、且符合理想气体行为的状态,所以纯气体只有一个标准态。
5.5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随堂测验 1、拉乌尔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液态混合物各组分或理想稀溶液中的溶剂。亨利定律只适用于理想稀溶液中的挥发性溶质。
5.6 理想液态混合物随堂测验 1、理想液态混合物与理想气体一样,分子之间无作用力,是一种假想的模型。
5.7 理想稀溶液随堂测验 1、同一稀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可用x,c,b来表示,其标准态的选择就不同,因而相应的化学势也不同
5.9 稀溶液的依数性随堂测验 1、在溶剂中加入溶质后,就能使溶剂的蒸汽压降低,使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并具有渗透压。
多组分热力学单元测验 1、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是
a、△mixv = 0 △mixh = 0 △mixs = 0 △mixg = 0
b、△mixv = 0 △mixh = 0 △mixs > 0 △mixg > 0
c、△mixv = 0 △mixh = 0 △mixs > 0 △mixg < 0
d、△mixv > 0 △mixh > 0 △mixs > 0 △mixg < 0
2、已知在318 k 时纯丙酮的蒸汽压为43.063 kpa,今测得氯仿的摩尔分数为0.30的丙酮-氯仿二元体系中丙酮的蒸汽分压为26.771 kpa , 则此体系
a、属于理想液态化合物
b、丙酮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c、丙酮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
d、无法确定
3、在讨论稀溶液的蒸汽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规律时,溶质必须是
a、挥发性物质
b、气体物质
c、非挥发性物质
d、电解质
4、非挥发性溶质溶于挥发性溶剂中而形成溶液之后,将会引起
a、沸点降低
b、总是致热的
c、蒸汽压降低
d、熔点升高
5、在298k时,0.01b糖水的渗透压为,0.01b食盐水的渗透压为,则
a、
b、
c、
d、无法确定
6、某液体在温度为t 时的饱和蒸汽压为11732 pa,当0.2 mol的非挥发性溶质溶入0.8 mol的该液体中而形成溶液时,溶液的蒸汽压为5333 pa,假设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则在该溶液中溶剂的活度系数是
a、2.27
b、.0.568
c、0.454
d、2.199
7、在一完全封闭的恒温箱中,置有两杯液体,a杯为纯水,b杯为蔗糖水溶液。经足够长时间后结果是
a、a杯液面不断下降直至a杯变成空杯,b杯在盛满液体后再溢出
b、a杯液面下降,b杯盛满后不再变化
c、b杯液面下降,直至最后只剩蔗糖结晶
d、b杯液面下降至a杯装满后,不再变化
8、下列偏微分中既是化学势又是偏摩尔量的是
a、
b、
c、
d、
9、假设b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为p b*,亨利常数为kx,b,若a、b二组分形成一般正偏差系统
a、p b* > kx,b
b、p b* < kx,b
c、p b* = kx,b
d、无法确定
10、水在以下各状态时的化学势最大的是
a、100℃,101.325kpa 液态
b、100℃,101.325kpa 气态
c、100℃,202.650kpa 液态
d、100℃,202.650kpa 气态
11、若要使co2在水中溶解度相对地最大,应选择的条件为
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低压
12、两只烧杯中各有1 kg水,向a杯中加入0.01 mol蔗糖,向b杯中加入0.01 mol nacl,两只烧杯以相同的速度冷却降温,则
a、a杯中先结冰
b、b杯中先结冰
c、两杯中同时结冰
d、不能预测
13、在温度为t时,某纯液体a的饱和蒸汽压为pa*,化学势为μa*,其在101325 pa下的凝固点为tf*,当a中溶入少量与a不形成固溶体的溶质而形成稀溶液时,上述三物理量分别为pa、μa及tf,则
a、pa*< pa μa*<μa tf*
b、pa*> pa μa*<μa tf* c、pa*> pa μa*>μa tf*>tf d、pa*> pa μa*<μa tf*>tf 14、利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可测定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常用来测定高分子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是 a、蒸汽压降低 b、沸点升高 c、凝固点降低 d、渗透压 15、在温度一定时,用100 mlccl4来萃取水中溶解的i2 ,萃取效果相对而言最好的是 a、用100 mlccl4萃取1次 b、每次用50 mlccl4分2次萃取 c、每次用25 mlccl4分4萃取 d、每次用10 mlccl4分10次萃取 16、比较水在以下各状态时的化学势大小,最大的是 a、100 ℃,101.325 kpa 液态μ1 b、100 ℃,101.325 kpa 气态μ2 c、100 ℃,202.650 kpa 液态μ3 d、100 ℃,202.650 kpa 气态μ4 17、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 a、沸点升高 b、凝固点降低 c、溶剂蒸汽压下降 d、渗透压 18、下列偏微分属于偏摩尔量的是 a、 b、 c、 d、 19、下列偏微分属于化学势的是 a、 b、 c、 d、 20、对同一稀溶液中的溶质,当选用不同的标准态,数值不同的有 a、化学势 b、浓度 c、活度 d、活度系数 21、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之和。 22、理想液态混合物与理想气体一样,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故是一种假想的模型。 23、同一稀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可用x b,c b,b b来表示,其标准态的选择不同,标准态的化学势不同,因而相应的化学势也不同。 24、在溶剂中加入溶质后,就能使溶剂的蒸汽压降低,使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并具有渗透压。 25、气体的标准态都取压力为标准压力100 kpa、温度为t、且符合理想气体行为的状态,所以纯气体只有一个标准态。 26、拉乌尔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液态混合物各组分或理想稀溶液中的溶剂。亨利定律只适用于理想稀溶液中的挥发性溶质。 27、同一稀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可用不同方法来表示,其标准态的选择就不同,因而相应的化学势也不同。 28、同一稀溶液中,溶质化学势的标准态的选择不同,会影响活度和亨利常数的值。多组分热力学单元作业 1、液态a和b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现有一含a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4的蒸气相,放在一个带活塞的汽缸内,恒温下将蒸气慢慢压缩。已知pa*和pb*别为40 kpa和120 kpa,计算: (a)当液体开始凝聚出来时的蒸气总压; (b)该液态混合物在正常沸点tb时的组成。 2、在300 k时,液态a的饱和蒸气压为37.33 kpa,液态b的饱和蒸气压为22.66 kpa,当2 mola和2 molb混合后,液面上蒸气的压力为50.66 kpa,在蒸气中a的摩尔分数为0.60。假定蒸气为理想气体,求: (1) 混合物中a和b的活度。 (2) 混合物中a和b的活度系数。 (3) δmixg。 (4) 若混合物为理想液态混合物,则δmixg’的值为多少? 3、(1)血浆的凝固点为272.65 k(0.5℃),求310.15 k(37℃)时的渗透压。 (2)若血浆的渗透压在310.15 k(37℃)时为729.5 kpa,计算等渗透压的葡萄糖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水的kf = 1.86 k·kg·mol-1,设血浆的密度为1×103 kg·m-3)06 化学平衡 6.3 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的计算随堂测验 1、2000 k时反应co(g) 1/2o2(g)=co2(g)的kp为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2(g)=2co(g) o2(g)的kp应为 a、1/6.443 b、(6.443)1/2 c、(1/6.443)2 d、1/(6.443)1/26.4 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随堂测验 1、温度从298 k升高到308 k,反应的平衡常数加倍,该反应为吸热反应。6.5 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反应平衡移动的影响随堂测验 1、有理想气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g) b(g)=3c(g),若将气体置入钢筒内加入惰性气体后,平衡向左移动。化学平衡单元测试 1、已知等温反应 (1) ch4(g)=c(s) 2h2(g) (2) co(g) 2h2(g)=ch3oh(g) 若提高系统总压,则平衡移动方向为( )。 a、(1)向左,(2)向右 b、(1)向右,(2)向左 c、(1),(2)均向左 d、(1),(2)均向右 2、pcl5的分解反应pcl5(g)=pcl3(g) cl2(g)在473 k达到平衡,有48.5%分解;在573 k达到平衡时,有97%分解,则此反应为( )。 a、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b、吸热反应 c、放热反应 d、不能确定 3、在温度为 t,压力为 p 时,反应3o2=2o3的 kp 和 ky 的比值为( )。 a、rt b、p c、rt-1 d、p-1 4、合成氨生产时对原料循环使用实际操作时,每隔一段时间要将循环气放空,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nh3含量,有利于反应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b、减少累积惰性气含量,有利于合成氨 c、排除过量的n2,以提高n2 : h2的比例 d、减少反应放热的热量积累,以降低温度 5、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常数 ky 与 kc 的关系是( )。 a、ky = kc(rt)σγb b、ky=kc p σγb c、ky=kc(rt/p)-σγb d、ky=kc(v/σnb )σγb 6、已知反应2nh3=n2 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n2 3/2h2=nh3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a、4 b、0.5 c、2 d、1 7、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pcl5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α,改变下列条件,可使α增大的是( )。 a、增加压力使体积缩小一倍。 b、体积不变,通入n2使压力增大一倍。 c、压力不变,通入n2使体积增大一倍。 d、体积不变,通入ch4使压力增大一倍。 8、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 b(g)=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确定 9、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δrgm=δrgmɵ rtlnjp中用作判别反应方向的物理量是( ),用作判别反应进行限度的物理量是( )。 a、δrgm, δrgmɵ b、δrgmɵ, δrgm c、δrgm, jp d、δrgmɵ, jp 10、反应 (1) so2(g) 1/2o2(g)=so3(g) kp,1ɵ (2) 2so2(g) 1o2(g)=2so3(g) k p,2ɵ 则kp,1ɵ与k p,2ɵ的关系为( )。 a、(kp,1ɵ)2=k p,2ɵ b、kp,1ɵ=k p,2ɵ c、kp,1ɵ=(k p,2ɵ)2 d、kp,1ɵ=1/k p,2ɵ 11、已知n2o4的分解反应为n2o4=2no2,在25℃时δrgmɵ=4.78 kj mol-1 ,在此温度时,在p(n2o4)=3pɵ,p(no2)=2pɵ的条件下,反应向( )方向进行。 a、左 b、右 c、不变 d、不能确定 12、低压气相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分别是:kpɵ只是温度的函数,kcɵ是 的函数,kx是 的函数。 a、温度,压力 b、温度,温度 c、压力,温度 d、压力,压力 13、 a、k3=k1/k2 b、k3=k1k2 c、k3=(k1/k2)2 d、k3=(k1/k2)1/2 14、 a、a·7h2o b、a·12h2o c、a·2h2o d、a 15、反应3c(s) 2h20(g)=ch4(g) 2co(g),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达到平衡后,气相各组分皆可看作理想气体, 其平衡常数为k,1ɵ,碳的转化率为α1,若向该系统内充入氮气,则反应系统压力升高,此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2ɵ,碳的转化率为α2,则k1ɵ k2ɵ,α1 α2(>、<、=)。 a、>,> b、<,< c、=,= d、<,> 16、已知feo(s) c(s)=co(g) fe(s),反应的δrhmɵ为正,δrsmɵ为正(假定δrhmɵ,δrsmɵ不随温度而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低温下自发过程,高温下非自发过程 b、高温下自发过程,低温下非自发过程 c、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过程 d、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过程 17、理想气体反应n2o5(g)=n2o4(g) 1/2o2(g)的δrhmɵ为41.84 kj mol-1,δrcp,m=0,试问增加n2o4平衡产率的条件是( )。 a、提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降低压力 d、等温等压加入惰性气体 18、在一定温度下,不随化学反应系统压力和组成而改变的是( )。 a、△rgmθ b、kpθ c、kp d、△rgm 19、温度对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影响很大,在恒压下,它们的定量关系是( )。 a、 b、 c、 d、lnk0 = — c 20、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 21、对于气相反应而言,当气体开始浓度不同时,平衡气相组成也不相同。 22、温度对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影响很大,升高温度对吸热反应有利,降低温度对放热反应有利。 23、化学平衡的化学势判据适用条件是只作体积功的封闭系统,恒温恒压条件下或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化学平衡系统。 24、对于气相反应的平衡常数而言,当气体开始浓度不同时,kpθ不相同。 25、δrgmɵ=-rtlnjp(平衡),此等式两边数值虽相等,但不是同一状态。 26、温度从298 k升高到308 k,反应的平衡常数加倍,该反应的δrhmɵ大于零。 27、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大于其蒸气的实际压力时,液体就能汽化。 28、转化率为反应物消耗数量与原始数量之比,因此反应中各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是相同的。 29、同一反应,反应物消耗量相同时,反应进度大小与方程式的书写无关。化学平衡单元作业 1、在523 oc和100kpa下,pcl5的解离度为0.798。试计算该反应的kpɵ、kp、kx。 2、 3、银可能受到硫化氢气体的腐蚀而发生h2s(g) 2ag=2ags h2(g)的反应,今在298.15 k和pɵ下,将银放在等体积的h2和h2s混合气中,(1)试问是否能够发生腐蚀?(2)在混合气中,硫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低于多少不至于发生腐蚀? 已知:298.15k时ag2s和h2s的生成吉布斯函数分别为-40.26和-33.02 kj mol-1 4、07 相平衡 7.1 相律随堂测验 1、fecl3和h2o能形成fecl3·6h2o,2fecl3·7h2o,2fecl3·5h2o,fecl3·2h2o四种水合物,则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和在恒压下最多可能的平衡共存的相数分别为( ) a、c=3, p=4 b、c=2, p=4 c、c=2, p=3 d、c=3, p=5 2、由caco3(s),cao(s),baco3(s),bao(s)和co2(g)构成的平衡体系,其自由度为( ) a、f=2 b、f=1 c、f=0 d、f=37.2 单组分系统相图随堂测验 1、水的熔点随压力( ) a、升高而降低 b、升高而升高 c、升高而不变 d、升高而升高或降低 2、单组分系统的物种数一定等于17.3 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气-液平衡相图随堂测验 1、在二组分系统恒温或恒压相图中,系统点与相点一致的是( ) a、单相区 b、两相平衡区 c、三相线 d、不存在 2、根据二元液系的p-x图可以准确地判断该系统的液相是否是理想液态混合物。7.4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随堂测验 1、对于二组分气液系统,可以应用简单蒸馏的方法使二个纯组分完全分离的是( ) a、近于理想的液态混合物 b、形成最大正偏差的液态混合物 c、形成最大负偏差的液态混合物 d、部分互溶的液态混合物7.5 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随堂测验 1、物质a与b可形成低共沸混合物e。已知纯a的沸点小于纯b的沸点。若将任意比例的a b混合物在一个精馏塔中精馏,在塔顶的馏出物是( )。 a、纯a b、纯b c、低共沸混合物 d、都有可能7.6 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随堂测验 1、实验法绘制水—盐系统的相图,一般常采用的方法是( )。 a、蒸气压法 b、溶解度法 c、热分析法 d、沸点法7.7 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态系统相图随堂测验 1、组分a(s)与b(s)组成凝聚系统,可以形成四种化合物:a2b(稳定),ab(稳定),ab2(不稳定),ab3(稳定)。则该相图中有( )个最低共熔点和( )条三相线。 a、3,3 b、4,4 c、3,4 d、4,5相平衡单元测验 1、对于多组分多相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的条件,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应同时达到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b、各相的温度相等,各相的压力也相等 c、必须在恒定温度与恒定压力下,且同一物质在各相中的化学势相等 d、必须在恒温恒压下且不作非体积功 2、n2(g)、o2(g)系统中加入一种固体催化剂,可生成几种气态氮的氧化物,则系统的组分数c为 a、1 b、2 c、3 d、4 3、由caco3(s),cao(s),baco3(s),bao(s)和co2(g)构成的平衡体系,其自由度f为 a、0 b、1 c、2 d、3 4、nh4hs(s)和任意量的nh3(g),h2s(g)达平衡时,组份数c、相数p 和自由度f 分别为 a、2,2,1 b、2,2,2 c、2,1,2 d、3,2,3 5、三相点是指 a、某一温度,超过此温度,液相就不能存在 b、通常发现在很靠近正常沸点的某一温度 c、液体的蒸气压等于25 ℃时的蒸气压三倍数值时的温度 d、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 6、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可适用于 a、纯组份的任意两相平衡 b、任意两相平衡 c、有气相参加的纯组份的任意两相平衡 d、有气相参加的任意化学平衡 7、二元合金处于低共熔温度时,系统的条件自由度f *为 a、0 b、1 c、2 d、3 8、在二组分系统恒温或恒压相图中,系统点与相点一致的是 a、单相区 b、两相平衡区 c、三相线 d、不存在 9、对于二组分气液系统,可以应用简单蒸馏的方法使二个纯组分完全分离的是 a、近于理想的液态混合物 b、形成最大正偏差的液态混合物 c、形成最大负偏差的液态混合物 d、部分互溶的液态混合物 10、实验法绘制水—盐系统的相图,一般常采用的方法是 a、蒸气压法 b、溶解度法 c、热分析法 d、沸点法 11、下列关于相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相图可确定一定条件下系统由几相构成 b、相图可表示出平衡时每一相的组成如何 c、相图可表示出达到相平衡所需的时间长短 d、通过杠杆规则可在相图上计算各相的相对数量多少 12、关于恒沸混合物的描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恒沸混合物的组成固定不变 b、沸腾时其气液相组成相同 c、当压力一定时,其组成一定 d、若恒沸混合物的恒沸点在t-x 图上是最高点,则在p-x 图上是最低点 13、如图所示的二元凝聚系统相图中,属稳定的单相区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ⅴ 14、如图所示,在a、b形成的凝聚系统的相图中,自由度为0的部位有 a、f 点 b、g 点 c、e 点 d、ced 线段上的任意点 15、水的三相点就是冰点。 16、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物种数可以因分析问题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17、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18、根据二元液系的图可以准确地判断该系统的液相是否是理想液态混合物。 19、杠杆规则只适用于t-x 图中的两相平衡区。 20、在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中,三相线上的任何一个系统点的液相组成都相同。相平衡作业 1、试确定 h2(g) i2(g)=2hi(g)的平衡系统,在下述情况下的独立组分数: (1)反应前只有hi(g) (2)反应前h2(g)及i2(g)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3)反应前有任意量的h2(g)与i2(g) 2、实验法绘制水—盐系统的相图,一般常采用的方法是( )。 a.蒸气压法 b.溶解度法 c.热分析法 d.沸点法08 电化学 8.1 电极过程、电解质溶液及法拉第定律随堂测验 1、原电池的正极又称阳极,负极又称阴极。 2、电解池的两极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端为阳极,而发生还原反应的一端为阴极。8.2 离子的迁移数随堂测验 1、无限稀释时,hcl、kcl和nacl三种溶液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相同电位梯度下,cl-的运动速度相同,cl-迁移数相同。8.3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随堂测验 1、电解质水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加时,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性质均将随之增加。8.4 活度、活度因子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随堂测验 1、假设298k恒温下,加少许nacl于daniel电池的cuso4溶液中,离子的活度会发生改变。8.5 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随堂测验 1、测电动势时要满足i®0的条件,可以采用对消法或补偿法。 2、zn和ag插在hcl溶液中所构成的原电池构成可逆电池。8.6 原电池热力学随堂测验 1、原电池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若该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大于0,则电池的放电过程一定吸热。8.7 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随堂测验 1、液接电势产生的原因是双液液接电势产生的原因是双液电池的两电解质界面处正负离子的扩散速率或电迁移速率不同。液接电势可通过盐桥完全消除。 2、标准电极电势等于电极与周围活度为1的电解质之间的电势差8.8 电极的种类随堂测验 1、pt½h2(p1)½hcl(a)½cl2(p2)½pt的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无关。8.9 原电池设计随堂测验 1、浓差电池实际上是将一个高浓向低浓的纯物理扩散过程安排到一原电池中进行,并非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反应。8.10 分解电压和极化作用随堂测验 1、当电池电极发生极化现象时,阳极的电势将变大,阴极电势将变小。 2、电解一个含多种电解质的溶液时,阳极最先反应的正离子应是电极电位加过电位最高的正离子。电化学单元测试 1、电解一个含多种电解质的溶液时,阴极最先还原的正离子应是: a、电极电位最高的正离子 b、电极电位最低的正离子 c、电极电位 过电位最高的正离子 d、电极电位 过电位最低的正离子 2、当电池电极发生极化现象时,两电极的电势将发生何种变化? a、e(阳)变大,e(阴)变小 b、e(阳)变小,e(阴)变大 c、两者都变大 d、两者都变小 3、试指出下列原电池中,其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无关的是哪些? a、zn½zncl2(a)½cl2(p)½pt b、zn½zncl2(a1)‖kcl(a2)½hg2cl2(s)½hg(l) c、pt½h2(p1)½hcl(a)½cl2(p2)½pt d、ag½agcl(s)½kcl(a)½cl2(p2)½pt 4、常用的甘汞电极的电极反应:hg2cl2(s) 2e-→2hg(l) 2cl-(aq),设饱和甘汞电极、摩尔(1 mol·dm-3)甘汞电极和0.1 mol·dm-3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分别为e1、e2、e3,则298 k时,三者的相对大小是 a、e1> e2> e3 b、e1< e2< e3 c、e2> e1> e3 d、e3> e1= e2 5、已知tl3 ,tl ½ pt的电极电势e1y=1.250v,tl ½tl的e2y =-0.336v,则电极tl3 ½tl的电极电势e3y为 a、0.305 v b、0.721 v c、0.914 v d、1.586 v 6、298 k时,有如下两个电池 (1) cu½ cu (a1)‖cu (a1),cu2 (a2)½ pt (2) cu½ cu2 (a2)‖cu (a1),cu2 (a2)½ pt 两个电池的电池反应都可写成: cu cu2 (a2) ® 2 cu (a1) 则两个电池的ey和drgym之间的关系为 a、drgym和ey都相同 b、drgym相同,ey不同 c、drgym和ey都不同 d、drgym不同,ey相同 7、下列两电池反应的标准电动势分别e1y为和e2y,则两个ey的关系为 (1)1/2h2(py) 1/2cl2(py) ® hcl(a =1) (2)2hcl(a =1) ® h2(py) cl2(py) a、e2y =2 e1y b、e2y = - e1y c、e2y = -2 e1y d、e2y = e1y 8、用对消法或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主要是为了 a、消除电极上的副反应 b、减少标准电池的损耗 c、在可逆情况下测电池电动势 d、简便易行 9、对于同一电解质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何种性质将随之增加? a、在稀溶液范围内的电导率 b、摩尔电导率 c、电解质的平均活度系数 d、离子淌度 10、al2(so4)3的化学势μ与al3 和so42-离子的化学势μ 、μ-的关系是 a、μ=μ μ- b、μ=3μ 2μ- c、μ=2μ 3μ- d、μ=μ ·μ- 11、设某浓度时cuso4的摩尔电导率为1.4×10-2 s·m2·mol-1。若在该溶液中加入1 m3的纯水,这时cuso4的摩尔电导率将 a、降低 b、增加 c、不变 d、无法确定 12、下列电解质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小的是(设浓度均为0.01 mol·kg-1) a、znso4 b、cacl2 c、kcl d、lacl3 13、298 k,当h2so4溶液的浓度从0.01 kg·mol-1增加到0.1 kg·mol-1时,其电导率κ和摩尔电导率λm将 。 a、κ减小,λm增加 b、κ增加,λm 减小 c、κ减小,λm 减小 d、κ增加,λm增加 14、电解质溶液:a. 0.01 mol·kg-1 kcl;b. 0.01 mol·kg-1 cacl2;c. 0.01 mol·kg-1 lacl3;d. 0.001 mol·kg-1 kcl。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a、a,c b、d,c c、d,b d、c,d 15、浓度为0.1mol·kg-1的mgcl2水溶液,其离子强度为( )。 a、0.1 mol·kg-1 b、0.15 mol·kg-1 c、0.2 mol·kg-1 d、0.3 mol·kg-1 16、标准电极电势等于电极与周围活度为1的电解质之间的电势差。 17、在温度、浓度等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电位梯度,则离子电迁移速率要随之变化,因此离子的迁移数也要改变。 18、原电池的两极中,电势较高的一端为正极,电势较低的一端为负极。 19、电解池的两极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端为阳极,而发生还原反应的一端为阴极。 20、因为电导率κ=kcell/r,所以电导率κ与电导池常数kcell成正比关系。 21、用zn和ag插在hcl溶液中所构成的原电池不是可逆电池 22、因为电导率κ=kcell/r,所以电导率κ与电导池常数kcell成正比关系。 23、298 k时用pt电极电解hno3溶液,理论分解电压应为1.229 v,因此当电解池的外加电压e外=1.229 v时,阴极和阳极上将明显有氢气和氧气泡排出。 24、无限稀释时,hcl、kcl和nacl三种溶液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相同电位梯度下,cl-的运动速度相同;cl-迁移数也相同。 25、浓差电池实际上是将一个高浓度向低浓度的纯物理扩散过程安排到一原电池中进行,并非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反应。 26、25℃时电极hg,hg2cl2(s)|kcl(1mol·kg-1)的电极电势为0.2800v,这一数值就是甘汞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27、当电解cuso4溶液,使之阴极析出1mol基本单元为1/2cu的铜,需要通入多少库仑电量 。 28、若某溶液中含kcl 0.1 mol·kg-1,bacl2 0.2 mol·kg-1,该溶液的离子强度i= mol·kg-1。 29、已知291 k时ba(oh)2、bacl2、nh4cl溶液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分别为2.88×10-2,1.203×10-2, 1.298×10-2 s·m2·mol-1,那么的nh4oh的λm∞= s·m2·mol-1 30、已知fe2 ∣fe与fe3 ,fe2 ∣pt的标准电极电势分别为-0.4402v、0.771v,计算fe3 ∣fe的标准电极电势为 v。(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电化学单元作业 1、已知298 k时下述电池的电动势e= 0.372 v,cu½cu(ac)2(0.1 mol·kg-1)½ agac(s)½ ag 温度升至308 k时,e= 0.374 v,又知298k时eθ{ag ½ ag}= 0.799v,eθ{cu2 ½cu}= 0.337 v, (1) 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 298k时,当电池可逆地输出2 mol电子的电量时,求反应的drgm、drhm和drsm。设电动势随温度的变化率有定值。 2、 3、298k时,电池pt½h2(101.325kpa) ½ hcl(b=0.1 mol·kg-1)½ agcl(s)½ag的电池电动势为0.3522v, (1) 求反应h2(g) 2 agcl(s) ® 2 ag 2 h 2cl-在298k时的标准平衡常数。已知0.1 mol·kg-1 hcl的g±=0.798。 (2) 求金属银在1 mol·kg-1 hcl溶液中产生的平衡压力。已知298k时的1 mol·kg-1hcl溶液的g±=0.809。 4、09 界面现象 9.1 界面张力随堂测验 1、在影响物质表面张力的因素中,下面哪一个说法是不对的? a、与相接触的另一相物质的性质有关 b、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c、与压力有关 d、与温度有关9.2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随堂测验 1、根据生产或生活的需要,有时需要破坏亚稳状态,下列措施中与破坏亚稳状态无关的是( ) a、由飞机从高空中喷撒微小agi颗粒进行人工降雨 b、在蒸馏时于液体中加入沸石或一端封闭的毛细玻璃管 c、农药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d、结晶操作中延长陈化时间9.3 固体表面随堂测验 1、下面关于固体表面吸附热的描述中,哪一条是正确? a、物理吸附要比化学吸附有更显著的吸附热 b、吸附过程可以吸热也可以放热,所以吸附热有正也有负 c、吸附热的大小不能反映吸附作用的强弱 d、随着吸附作用的进行,吸附量增多,表面覆盖度越大,吸附热将减小9.4 固-液界面随堂测验 1、下列哪点不能用以衡量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程度? a、固液两相接触后系统表面吉氏自由能降低的程度 b、固体在液体中的分散程度 c、测定接触角的大小(固体具有光滑表平面) d、测定润湿热的大小(固体是粉末)9.5 溶液表面随堂测验 1、下面对表面活性剂的描述,哪条是不正确的? a、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一种物质 b、表面活性剂都是由亲水的极性基团和亲油的非极性基团所组成的 c、表面活性剂不能改变表面润湿性 d、表面活性剂超过了某一特定浓度后在溶液内部将形成胶团界面现象单元测验 1、弯曲液面(非平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 a、一定等于零 b、一定大于零 c、一定小于零 d、一定不等于零 2、憎液固体表面不为液体所润湿,其接触角θ为 a、等于零 b、大于90° c、小于90° d、任意角 3、根据生产或生活的需要,有时需要破坏亚稳状态,下列措施中与破坏亚稳状态无关的是 a、由飞机从高空中喷撒微小agi颗粒进行人工降雨 b、在蒸馏时于液体中加入沸石或一端封闭的毛细玻璃管 c、农药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d、结晶操作中延长陈化时间 4、下列现象中,与附加压力的存在无关的是 a、两块平板玻璃间沾有水滴后则难以分开 b、在水蒸汽过饱和的空气中,提供凝结核心,以进行人工降雨 c、湿的砖坯在干燥过程中体积会缩小 d、纯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总要过热 5、关于固体表面吸附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理吸附要比化学吸附有更显著的吸附热 b、吸附过程可以吸热也可以放热,所以吸附热有正也有负 c、吸附热的大小不能反映吸附作用的强弱 d、随着吸附作用的进行,吸附量增多,表面覆盖度越大,吸附热将减小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大小不同的两水珠,长期放置后 a、大小均消失 b、两个一样大 c、小的消失而大的更大 d、大的消失而小的变大 7、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度c表与在本体中的浓度c本的关系是 a、c表= c本 b、c表>c本 c、c表 d、不能确定 8、液体在能被它完全润湿的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反比于 a、空气的压力 b、毛细管的半径 c、液体的表面张力 d、液体的粘度 9、两毛细管中各有部分液体,当在左端加热时,图a中的液体向 移动,图b中的液体将向 移动。 a、左,右 b、右,左 c、右,右 d、左,左 10、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被分散成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系统时,它们将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汽压,若以p平、p凹、p凸分别表示水平面、凹液面、凸液面上的饱和蒸汽压,三者关系为 a、p平 = p凹 = p凸 b、p平 > p凹 > p凸 c、p平 < p凹 < p凸 d、p凸 > p平 > p凹 11、影响物质表面张力的因素有 a、与相接触的另一相物质的性质有关 b、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c、与压力有关 d、与温度有关 12、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微小晶体的蒸气压较大 b、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c、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大 d、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 13、下面关于物理吸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吸附力来源于范德华力,其吸附一般不具选择性 b、吸附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c、吸附热较小 d、吸附速度较小 14、下面对表面活性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一种物质 b、表面活性剂都是由亲水的极性基团和亲油的非极性基团所组成的 c、表面活性剂不能改变表面润湿性 d、表面活性剂超过了某一特定浓度后在溶液内部将形成胶束 15、高度分散的系统,表面积a作为系统状态的参数,不可忽视,该系统的热力学基本方程为: 16、兰格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式仅适用于单分子层吸附,bet吸附等温式适用于多分子层吸附。 17、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可使被增溶物质的化学势增加。 18、比表面功、比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的数值相同,物理意义和单位不同。 19、两细管a、b中都装有油和水,润湿情况如图,若在左端对水施加压力,能将管内油全部赶出的是管a。 20、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吸附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和辛酸时,吸附量大小的顺序是乙酸>丙酸>丁酸>辛酸。界面现象单元作业 1、在293 k 时,把半径为1 mm 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 μm 的小水滴,已知293 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8 n•m-1,计算 ① 比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倍? ② 表面吉布斯函数增加了多少? ③ 完成该变化时,环境至少需做功多少?10 化学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单元测验 1、糖发酵时,若糖的起始浓度为0.12 mol·dm-3,10 h后糖被还原为0.06 mol·dm-3,而20 h后糖被还原为0.03 mol·dm-3,由此可知此反应的级数是( )。 a、3 b、2 c、1 d、0 2、反应2no(g) 2h2(g) = n2(g) 2h2o(g)的速率常数k 的单位是dm6·mol-2·s-1,则此反应的级数是( )。 a、3 b、2 c、1 d、0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非基元反应是由若干基元反应组成的 b、凡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其化学计量数时,此反应必为基元反应 c、反应级数等于反应物在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和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4、任何一级反应的半衰期( )。 a、都与k,c0有关 b、都与c0有关 c、都与k有关 d、都与k,c0无关 5、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活化能的大小不一定能表示一个反应的快慢,但可以表示一反应受温度的影响是显著还是不显著 b、任意两个反应相比,速率常数k 较大的反应,其反应速率必较大 c、任意一个反应的半衰期(t1/2)都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d、任意一种化学反应的速率都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6、某放射性元素净重8 g,它的半衰期为10 d,则40 d后其净重为( )。 a、4 g b、2 g c、1 g d、0.5 g 7、反应2a → b为二级反应,若a的起始浓度为1.00 mol·dm-3,在开始反应1h之后减少一半,那么2 h后,a的浓度将为( )。 a、0.125 mol·dm-3 b、0.333 mol·dm-3 c、0.250 mol·dm-3 d、0.491 mol·dm-3 8、正反应活化能(ea正)大于逆反应活化能(ea逆)时,则正反应热效应δh 为( )。 a、δh > 0 b、δh < 0 c、δh=(ea正-ea逆)/2 d、不能确定 9、h2(g) cl2(g) =2hcl(g) 反应机理是: cl2 → 2 cl (快) cl h2=hcl h (慢) 则该反应的速率方程是( )。 a、υ = kch2·ccl2 b、υ = kch2·ccl21/2 c、υ = kch2·ccl d、υ = kccl2·ch2 10、某反应在指定温度下,速率常数k为4.62×10-2 min-1, 反应物初始浓度为0.1 mol·dm-3, 该反应的半衰期应是( )。 a、150 min b、15 min c、30 min d、无法确定 11、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 0.04 mol·dm-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360 s,初始浓度为 0.024 mol·dm-3时,半衰期为 600 s,则此反应为( )级反应。 a、0 b、1.5 c、2 d、1 12、下列各种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基元反应 b、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化学反应都有各自的速率方程式 c、复合反应的速率方程式有时与质量作用定律相符合 d、复合反应的每一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都不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13、反应a b→c,其速率方程式v=k{c(a)}3/2{c(b)}2,则对a而言,反应级数和总反应级数分别为 a、1,2 b、2,2 c、1.5,2 d、1.5,3.5 14、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的阿仑尼乌斯经验式适用于( )。 a、基元反应 b、所有化学反应 c、非基元反应 d、基元反应和大部分非基元反应 15、零级反应a→b的半衰期t1/2与a的初浓度ca,0及速率常数k的关系是( )。 a、t1/2=2k/ca,0 b、t1/2=2kca,0 c、t1/2=ca,0/(2k) d、t1/2=1/(2kca,0) 16、在一个连串反应a→y→z中,如果我们需要的是中间产物y,那么为了得到产品的最高产率,我们应当( )。 a、控制适当的反应时间 b、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 c、增加反应物a的浓度 d、降低反应物a的浓度 17、反应a→y当实验测得反应物a的浓度c(a)与时间t成线性关系时则该反应为( )。 a、一级反应 b、二级反应 c、分数级反应 d、零级反应 18、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2.31×10-2 dm3·mol-1·s-1,当反应物初浓度1.0 mol·dm-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 )。 a、43.29 s b、15 s c、30 s d、21.65 s 19、一级反应的半衰期( )。 a、与a的起始浓度无关 b、与a的起始浓度成正比 c、与a的起始浓度成反比 d、与a的起始浓度的平方成反比 20、在反应,中,活化能e1 > e2 > e3, c是所需要的产物, 从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产物c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 )。 a、较高反应温度 b、较低反应温度 c、适中反应温度 d、任意反应温度 21、 a、1.5级反应,双分子反应 b、1.5级反应,不存在反应分子数 c、1.5级反应,单分子反应 d、不存在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 22、 a、k总 = k1 k2 b、k1/k2 = cb/cc c、e总 = e1 e2 d、t1/2= 0.693/(k1 k2) 23、反应2so2(g) o2(g)=2so3(g)的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 ( )。 a、 b、 c、 d、 24、质量作用定律既适用于基元反应,也适用于非基元反应。 25、对于基元反应,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对于复合反应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不一定相等。 26、活化能越大的反应其反应速率常数受温度的影响越大。 27、连串反应的速率由其中最慢的一步决定,因此速率决定步骤的级数就是总反应的级数。 28、一个化学反应的级数越大,其反应速率也越大。 29、对于一般服从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化学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生成更多的产物。 30、反应级数不可能为负值。 31、若反应i的活化能小于反应ii 的,则相同温度下反应i的反应速率常数一定大于反应ii的。 32、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基元反应。 33、对于平行反应,反应物消耗总速率为各平行反应消耗速率之和。 34、反应a→y,若a完全反应掉所需时间是反应掉1/2所需时间的2倍,则该反应是 级反应。 35、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呈 (正比或反比)。 36、破坏臭氧的反应机理为: no o3 → no2 o2 no2 o → no o2 在此机理中,no是 。 37、链反应可分为直链反应和 反应。 38、对反应a→p,实验测得反应物的半衰期与初始浓度ca,0成反比,则该反应为_______级反应。 39、 40、b代表任一种化学物质,υb为某一化学反应中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则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应为 ,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应为 。(选填正 , 负,或无法确定。)化学动力学单元作业 1、400 ℃时,反应no2(g) ®no(g) 1/2o2(g) 是二级反应,产物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no2(g) 的消失表示反应速率的速率常数k与温度t 的关系式为: lgk = -25600/4.575t 8.8。 (1) 若在400℃时,将压强为26664 pa的no2(g)通入反应器中,使之发生上述反应, 试求反应器中压强达到31997 pa时所需要的时间? (2) 求此反应的活化能与指前因子。 2、气相反应a=y z为一级反应。400 k时将气体a引入一抽空的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15 min后,测得系统总压力为34.7 kpa。反应终了时,测得系统总压力为65.6 kpa。又500 k时测得该反应的半衰期为0.44 min。试求: (1)反应速率常数及半衰期; (2)反应经历1h后的总压力; (3)反应的活化能。 3、某化合物的分解是一级反应,该反应活化能ea= 1.4043×105 j·mol-1,已知557 k时该反应速率系数k1= 3.3×10-2 s-1,现在要控制此反应在10 min内,转化率达到90 %,试问反应温度应控制在多少度? 4、已知单分子反应 a → p 的机理如下: 试用稳态近似法导出以产物表示的速率方程,并证明该反应在高压时为一级,低压时为二级。11 胶体化学 胶体化学单元测验 1、下列不属于憎液溶胶的基本特征的是( )。 a、高度分散性 b、聚集不稳定性 c、多相性 d、动力稳定性 2、丁达尔现象是光照射到胶体粒子上发生的( )。 a、反射 b、散射 c、透射 d、折射 3、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做定向移动的是( )。 a、胶核 b、胶粒 c、胶团 d、紧密层 4、下列性质中不属于溶胶的动力性质的是( )。 a、布朗运动 b、电泳 c、扩散 d、沉降平衡 5、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关于气溶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分散介质为气体,分散相为液体或固体 b、云、雾、烟、粉尘等都属于气溶胶 c、分散相粒子的粒径在1-1000 nm d、分散相粒子的粒径大于1000 nm 6、下列关于电动电位即电位描述错误的是( )。 a、电位表示胶粒溶剂化界面到分散介质体相内的电位 b、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 c、电位的值易因加入少量电解质而变化 d、当双电层被压缩到溶剂化层时,为零。 7、as2s3溶胶的稳定剂是h2s,该溶胶粒子带正电。 8、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别憎液溶胶和亲液溶胶(即大分子溶液)。 9、凝胶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分散系统。 10、憎液溶胶的主要特点是高度分散性、多相性和热力学稳定性。12 物化应用专题 12.1 电化学腐蚀随堂测验 1、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是阴极保护法。 2、牺牲阳极保护法是阳极保护法。12.2 超级电容器随堂测验 1、双电层电容器在恒电流充电时电压总是存在 a、线性增加 b、非线性增加 c、线性降低 d、非线性降低 2、与锂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 a、高 b、低 c、大致相同 d、高或低无法确定 3、双电层电容器通常在电势扫描中,显示出的电容与电势 a、无关 b、线性相关 c、无法确认 d、非线性相关12.3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简介随堂测验 1、若将电絮凝技术用于处理有机废水,部分有机物将在阳极表面被直接电化学氧化。 2、在电化学高级氧化过程中,阳极为dsa阳极(形稳阳极),阳极不会产生强氧化性的物质,有机物将不会再阳极直接氧化。 3、对于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阳极应该选用析氧过电位较高的电极材料,阴极应该选用析氢过电位较高的电极材料。物理化学期中考试 物理化学期中考试 1、压力为106 pa的 2 m3范德华气体进行等温可逆膨胀,直至系统压力达到 5×105 pa 时为止。此变化中,该气体的内能变化为( )。 a、2×106 j b、106 j c、105 j d、0 j 2、关于范德华(van der waals)方程的讨论,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和b的值与气体的本性有关 b、a和b都是温度的函数 c、a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a越大表示分子间相互作用越强 d、b与分子本身的体积因素有关 3、已知373 k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5×104 pa,液体b的饱和蒸气压为10 5pa,a和b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当a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时,气相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a、2/5 b、1/2 c、2/3 d、1/3 4、标准态的选择对下列物理量有影响的是( )。 a、f、μ、△γgmθ b、φ、μθ、△γgm c、γ、μθ、△γgmθ d、a、μ、△γgm 5、已知反应 cuo(s) == cu(s) 1/2 o2(g) 的δrsmθ (t) > 0 ,则该反应的δrgmθ (t) 将随温度的升高而( )。 a、降低 b、增大 c、恒定 d、无法确定 6、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适用于纯物质的( )。 a、液-气两相平衡 b、液-固两相平衡 c、液-液两相平衡 d、任意两相平衡 7、公式da = - sdt - pdv可适用于下述( )过程。 a、在298 k,100 kpa下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 b、理想气体膨胀过程 c、电解水制h2( g )和o2( g )的过程 d、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由n2( g ) 3h2( g )合成nh3( g )的过程 8、△h = qp,下列过程适用于此式的是( )。 a、理想气体从1013250 pa反抗恒定的101325 pa膨胀到101325 pa b、0 ℃,101325 pa下冰融化成水 c、电解cuso4水溶液 d、气体从298 k,101325 pa可逆变化到373k,10132.5 pa 9、关于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过程,不正确的是( )。 a、△mixv = 0 b、△mixg = 0 c、△mixh = 0 d、△mixs > 0 10、影响理想稀溶液沸点升高常数和凝固点降低常数值的主要因素是( )。 a、溶剂本性 b、溶质本性 c、溶剂和溶质本性 d、温度 11、一个由a、b二组分构成的α、β两相平衡体系,且每一组份在两相中均有分布,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μaα = μbα ,μaβ = μbβ b、μaα = μaβ ,μbα = μbβ c、μaα = μaβ =μbα = μbβ d、μaα ≠ μaβ ≠μbα ≠μbβ 12、有关化学平衡移动的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有利于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b、增加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气体摩尔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c、等温等压的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气体摩尔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d、等温等容的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不移动 13、在298 k时,气相反应 h2 i2 = 2hi的△γgmθ= -16778 j·mol-1,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kpθ为( )。 a、2.0×1012 b、5.91×106 c、873 d、18.9 14、在300 k时,1 mol某理想气体的吉布斯函数g与赫姆霍兹函数a的差值为( )。 a、1.247 kj b、2.494 kj c、4.988 kj d、9.977 kj 15、下列偏微分中既是化学势又是偏摩尔量的是( )。 a、 b、 c、 d、 16、下列偏微分中为偏摩尔量的是( )。 a、 b、 c、 d、 17、下列偏微分中( )不是化学势。 a、 b、 c、 d、 18、已知n2o4的分解反应为: n2o4(g)→2no2(g),在25℃时δrgmθ = 4.78 kj·mol-1,在此温度时,在p(n2o4) = 3 pθ, p(no2) = 2 pθ 的条件下,反应向( )方向进行。 a、左 b、右 c、达到平衡 d、无法确定 19、在温度为t时,氧气和乙炔气溶于水时的亨利系数分别是7.20×107 pa·kg·mol-1和1.33×108 pa·kg·mol-1,由此系数数值可知,在相同条件下( )。 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乙炔 b、乙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氧气 c、乙炔在水中的溶解度等于氧气 d、无法确定 20、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适用条件为( )。 a、ds ≥ δq/t;封闭系统 b、du = δq δw;封闭系统 c、;封闭系统 d、ds ≥ 0;孤立系统 21、已知某气相反应在t1 = 400 k、p = 1.01325 × 106 pa时的熵变与t2 = 800 k, p =1.01325 × 106 pa时的熵变相等,则两种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 )。 a、△rhm (t1) > △rhm (t2) b、△rhm (t1) = △rhm (t2) c、△rhm (t1) < △rhm (t2) d、无法确定 22、在300 k时液体a和b部分互溶形成α和β两个平衡相,在α 相,a的摩尔分数为0.85,纯a的饱和蒸气压是22 kpa,在β 相中,b的摩尔分数为0.89,将两层液相视为稀溶液,则a的亨利常数为( )。 a、25.88 kpa b、200 kpa c、170 kpa d、721.2 kpa 23、在下列状态变化中,不可以应用公式dg = -sdt vdp的是( )。 a、caco3分解并始终保持化学平衡 caco3(s) cao(s) co2(g) b、no2气体以一定速度膨胀,解离出来的no 1/2 o2总是落后于平衡组成 c、so3气体在不解离为so2 1/2 o2的条件下膨胀 d、水在 常压、0 ℃时等温等温结冰 24、某反应a(s) = y(g) z(g)的δrgmθ与温度的关系为δrgmθ = (-45 000+110 t/k) j ·mol -1 , 在标准压力下, 要使该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 a、高于 136 ℃ b、低于184 ℃ c、高于184 ℃ d、等于或低于136 ℃ 25、温度降低时,固体氧化物的分解压力( )。 a、降低 b、增大 c、恒定 d、无法确定 26、van’t hoff等压方程式可用于( )。 a、固 -气两相平衡 b、等温化学反应 c、等压化学反应 d、液 -气两相平衡 27、影响理想稀溶液依数性的主要因素是( )。 a、溶剂本性 b、溶质本性 c、溶剂和溶质本性 d、温度 28、物质a自发地由α 相向β 相迁移的条件是( )。 a、μaα > μaβ b、μaα < μaβ c、μaα = μaβ d、无法确定 29、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反应达到平衡:a(g) b(g) → c(g) ,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确定 30、在298 k时,气相反应 h2 i2 = 2hi的标准平衡常数 kpθ为873 ,则该反应的△γgmθ为( )。 a、2.0 j·mol-1 b、-5910 j·mol-1 c、-16778 j·mol-1 d、18.9 j·mol-1 31、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的△g与△a的关系为( )。 a、△g = △a b、△g > △a c、△g < △a d、无法确定 32、封闭系统中,在等温等压且非体积功等于零的条件下,系统的δg可以直接用作过程方向性的判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g = 0表示平衡过程 b、△g > 0表示自发过程 c、△g < 0表示自发过程 d、△g > 0表示反向自发过程 33、理想气体反应达化学平衡a(g) b(g) = c(g),在等温下维持系统总压不变,向系统中加入惰性气体,则平衡向( )移动。 a、左 b、右 c、不移动 d、无法确定 34、a和b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混合前后体积不变 b、混合前后焓不变 c、混合前后热力学能不变 d、混合前后熵不变 35、对于任何宏观物质,其焓h一定( )热力学能u。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无法确定 36、对孤立系统中的熵变diss 而言,当系统内经历不可逆变化时其值( )。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无法确定 37、恒压下,无相变的单组分封闭系统的焓随温度的升高而(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38、某气体在恒压升温和恒容升温过程中(无非体积功)所吸收的热量相同,则恒压过程系统升高的温度dtp与恒容过程系统升高的温度dtv 的关系为( )。 a、dtp>dtv b、dtp=dtv c、dtp d、无法确定 39、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为零 b、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不一定为零 c、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膨胀后,其温度不一定降低 d、非理想气体经一不可逆循环,其内能变化为零 40、石墨的燃烧热( )。 a、等于co生成热 b、等于co2生成热 c、等于金刚石燃烧热 d、等于零 41、将1 mol甲苯在101.325 kpa, 110 ℃(正常沸点)下与110 ℃的热源接触,使它向真空容器中蒸发,完全变成101.325 kpa下的蒸气,该过程的( )。 a、△vapsm = 0 b、△vapgm = 0 c、△vaphm = 0 d、△vapum = 0 42、1mol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m=rt bp, b为不等于零的常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其h 只是温度t 的函数 b、其u 只是温度t 的函数 c、其h 和 u 都只是温度t 的函数 d、其h 和 u 都不仅是温度t 的函数,还是 p 和 v 的函数 43、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 )。 a、天气太热 b、很少下雨 c、肥料不足 d、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 44、恒压下将相对分子质量为50的二元电解质0.005kg溶于0.250kg水中,测得凝固点为-0.774k,则该电解质在水中的解离度为( )(水的kf=1.86k·mol-1·kg)。 a、0 b、100% c、25% d、50% 45、有一稀溶液浓度为m,沸点升高值为△tb,凝固点下降值为△tf,则( )。 a、△tf>△tb b、△tf=△tb c、△tf<△tb d、无法确定 46、当用压缩因子z = pvm/rt来讨论实际气体时,若z > 1,则表示该气体相对与理想气体更难压缩。 47、当一个化学反应的δrcp,m等于零时,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和标准摩尔熵变都不受温度影响。 48、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内能和焓不变。 49、等温等压下的可逆相变过程系统的内能和焓不变。 50、根据熵增原理,在绝热封闭系统中,系统的熵值只能增加,不可能减少。 51、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为零。 52、qv = δu 的适用条件是封闭系统,非体积功等于零,等容。 53、理想气体分子最基本的特征是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和分子本身不占据体积,理想液态混合物中各组份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54、当稀溶液中溶质的组成表示不同时,理想稀溶液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不同,溶质标准态的化学势也不同,因此计算得到的溶质化学势也不同。 55、在1000 k时,理想气体反应2so3(g)= 2so2(g) o2(g) 的δrgmθ= 10293 j·mol-1,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 =28.995 kpa。 56、在等温等压下过冷水结冰过程△g = 0 57、室温下,理想气体绝热节流膨胀过程的 w = 0,△s > 0。 58、对于等温理想气体反应,δh 一定等于δu。 59、在自发过程中,系统的热力学几率ω 和系统的熵s 的变化方向相同。 60、因为范德华方程式的两个常数a,b分别校正了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占有的几何空间,使用时不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 61、道尔顿分压定律既适用于理想气体,也适用于非理想气体。 62、在临界点,饱和液体和饱和气体具有相同的p,t值,所以他们具有相同的vm。 63、临界温度是气体可以被液化的最高温度。 64、因为δu = qv,而内能是个状态函数,所以虽然q不是状态函数,但qv是状态函数。 65、真实气体经节流膨胀后焓不变。 66、绝热过程就是恒熵过程。 67、任何过程不可能将热全部变成功。 68、绝热可逆过程δs=0,而绝热不可逆过程δs>0,故由a→b绝热不可逆过程熵变大于绝热可逆过程熵变。 69、凡是吉布斯函数降低的过程必是自发过程。 70、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v1自由膨胀到v2,由于dt = 0,du = 0,且真空膨胀p = 0,根据du = tds - pdv ,可得出ds = 0。 71、理想液态混合物与理想气体一样,分子之间无作用力,是一种假想的模型。 72、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之和。 73、对于同一稀溶液中的溶质,当选用不同的标准态,则化学势、活度、活度系数和亨利系数都不同。 74、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肯定移动;但平衡移动时,平衡常数不一定改变 。 75、主要决定于溶解在溶液中粒子的数目,而不决定于这些粒子的性质的特性叫稀溶液的依数性。 76、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是△γhm。 77、化学平衡的化学势判据是∑bγbμb= 0,其适用条件是只作体积功的封闭系统,恒温、恒压条件下或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化学平衡系统。 78、增加反应co(g) 2h2(g) =ch3oh(g)的压力,将使平衡转化率减小。物理化学期终考试 物理化学期终考试 1、caco3(s), cao(s), baco3 (s), bao(s)及co2(g)构成的一个平衡物系,其自由度为 a、0 b、2 c、3 d、4 2、已知纯液体a和b,其沸点分别为t*a=116 °c,t*b=80 °c,a和b可以形成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将某一定组成的该液态混合物进行精馏(完全分离)时,则 a、在塔顶得到纯b b、在塔底得到纯b c、在塔中间得到纯b d、得不到纯b 3、相律可应用于 a、封闭系统 b、敞开系统 c、非平衡的敞开系统 d、已达平衡的多相敞开系统 4、把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凹面下液体所受的压力p与平面液体所受的压力p0相比有 a、p =p0 b、p<p0 c、p>p0 d、不确定 5、用0.08 mol·dm-3 的ki和0.1 mol·dm-3 的agno3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做成的水溶胶,电解质 cacl2 ,na2so4,mgso4对它的聚沉能力为 a、na2so4 > cacl2 > mgso4 b、mgso4 > na2so4 > cacl2 c、na2so4 > mgso4> cacl2 d、一样 6、光化学反应的量子效率总是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由具体反应确定,可以是大于1,等于1,也可以小于1 7、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 b、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平衡,以致使转化率大大的提高了 d、催化剂能同时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 8、在温度t时,实验测得某化合物在溶液中分解的数据如下: 初浓度 c0/(mol·dm-3) 0.50 1.00 2.00 半衰期 t1/2/s-1 4280 2140 1070 则该化合物分解反应的级数为 a、零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9、浓度为0.1 mol·kg-1的cucl2水溶液,其离子强度为 a、0.1 mol·kg-1 b、0.15 mol·kg-1 c、0.2 mol·kg-1 d、0.3 mol·kg-1 10、浓度为1.0mol·dm-3的强电解质溶液,它的摩尔电导率数值近似于 a、与电导率相等 b、是电导率的103倍 c、是电导率的10-3倍 d、是电导率的102倍 11、同一体系,比表面功和表面张力都用σ表示,它们 a、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完全相同 b、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完全不同 c、物理意义相同,数值和单位不同 d、物理意义不同,数值和单位相同 12、两一级平行反应ab, ac,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k总 = k1 k2 b、k1 / k2 = cb / cc c、e总 = e1 e2 d、t1/2 = 0.693/(k1 k2) 13、离子电迁移率的单位可以表示成 a、m·s-1 b、m2·s-1·v-1 c、m·s-1·v-1 d、s-1 14、下列中不属于憎液溶胶的基本特征的是 a、高度分散性 b、聚结不稳定性 c、多相性 d、热力学稳定性 15、某反应a→b,反应物消耗3/4所需时间是其半衰期的3倍,此反应为 a、零级反应 b、一级反应 c、二级反应 d、三级反应 16、下列电解质溶液中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a、0.01 mol·kg-1 kcl b、0.01 mol·kg-1 cacl2 c、0.01 mol·kg-1 lacl3 d、0.001 mol·kg-1 kcl 17、氧气在某固体表面上的吸附,温度400 k时进行得较慢,但在350 k时进行得更慢,这个吸附过程主要是 a、化学吸附 b、物理吸附 c、高温下物理吸附,低温下化学吸附 d、不确定 18、在恒温下,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由于 a、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c、降低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改变反应的途径,提高反应的活化能 19、对带负电的溶胶,nacl比alcl3的聚沉能力 a、大 b、小 c、相等 d、不确定 20、a、b两组份形成的液态混合物的t-x图上出现最高点,则该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产生 a、一般正偏差 b、一般负偏差 c、最大正偏差 d、最大负偏差 21、下列图中的四条极化曲线,曲线 表示电解池的阴极,曲线 表示化学电源的阴极。 a、1,4 b、2,3 c、1,3 d、2,4 22、cuso4与水可生成cuso4·h2o, cuso4·3h2o, cuso4·5h2o三种水合物,则在一定温度下与水蒸气平衡的含水盐最多为 a、3种 b、1种 c、2种 d、不可能有共存的含水盐 23、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度c表与在本体中的浓度c本的关系是 a、c表>c本 b、c表= c本 c、c表<c本 d、不确定 24、加催化剂可使化学反应的下列物理量中改变的是 a、反应热 b、速率常数 c、反应熵变 d、平衡常数 25、三相点是 a、某一温度,超过此温度,液相就不能存在 b、通常发现在很靠近正常沸点的某一温度 c、液体的蒸气压等于25 ℃时的蒸气压三倍数值时的温度 d、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 26、某反应在指定温度下,速率常数k为4.62×10-2 min-1, 反应物初始浓度为0.1 mol·dm-3,该反应的半衰期应是 a、150 min b、15 min c、30 min d、无法确定 27、由0.01 dm3 0.05 mol·kg-1的kcl和0.1 dm3 0.002 mol·kg-1的agno3溶液混合生成agcl溶胶,为使其聚沉,所用下列电解质的聚沉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a、alcl3<znso4<kcl b、kcl<znso4<alcl3 c、znso4<kcl<alcl3 d、kcl<alcl3<znso4 28、同一个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未加催化剂时平衡常数及活化能为k及ea,加入正催化剂后则为k’和ea’,则下述关系正确的是 a、k’= k, ea = ea’ b、k’≠k, ea≠ea’ c、k’= k, ea > ea’ d、k’ 29、二元合金处于低共熔温度时物系的自由度f为 a、0 b、1 c、2 d、3 30、nh4hs(s)和任意量的nh3 (g)及h2s(g)达平衡时有 a、c=2, p=2, f=2 b、c=1, p=2, f=1 c、c=2, p=3, f=2 d、c=3, p=2, f=3 31、已知1000k 时界面张力如下:σ[al2o3(s)-g]=1 n·m-1,σ[ag(l)-g]=0.92 n·m-1,σ[ag(l)-al2o3(s)]=1.77 n·m-1。则1000k 时液态银滴在al2o3(s)表面上的接触角θ是 a、33.2° b、46.5° c、101.2° d、146.8° 32、设θ为表面覆盖度,根据langmuir理论,其吸附速率为 a、aθ b、aθp c、a(1-θ)p d、a(1-θ) 33、某反应的反应物消耗一半的时间正好是反应物消耗1/4的时间的2倍,则该反应的级数是 a、0.5级反应 b、0级反应 c、1级反应 d、2级反应 34、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04 mol·dm-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360 s,初始浓度为0.024 mol·dm-3时,半衰期为600 s,此反应为 a、0级反应 b、1级反应 c、1.5级反应 d、2级反应 35、一级反应完成99.9%所需时间是完成50%所需时间的 a、2倍 b、5倍 c、10倍 d、20倍 36、某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k = 0.1 dm3·mol-1·s-1,起始浓度为0.1 mol·dm-3,当反应速率降至起始速率1/4时,所需时间为 a、0.1 s b、333 s c、30 s d、100 s 37、已知二级反应半衰期(t1/2)为1/(k2c0),则t1/4应为 a、2/(k2c0) b、1/(3k2c0) c、3/(k2c0) d、4/(k2c0) 38、两一级平行反应ab(i), ac(ii),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e1大于反应 ii 的活化能e2,以下措施中不能改变获得b和c的比例的是 a、提高反应温度 b、延长反应时间 c、加入适当催化剂 d、降低反应温度 39、已知hi的光分解反应机理是: hi hγ→h i h hi→h2 i i i m→i2 m 则该反应的量子效率φ为 a、1 b、2 c、4 d、106 40、在光的作用下,o2可转变为o3,当1mol o3生成时,吸收了3.01×1023个光子,则该反应之总量子效率φ为 a、1 b、1.5 c、2 d、3 41、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最大转化率为30%,在同样条件下,当加入催化剂后,其转化率将 a、大于30% b、等于30% c、小于30% d、无法确定 42、破坏臭氧的反应机理为: no o3→no2 o2 no2 o→no o2 在此机理中,no是 a、总反应的产物 b、总反应的反应物 c、催化剂 d、上述都不是 43、对于溶胶系统带正电的fe(oh)3和带负电的sb2s3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后一定发生聚沉 b、混合后不可能聚沉 c、聚沉与否取决于fe和sb结构是否相似 d、聚沉与否取决于正,负电量是否接近或相等 44、实验测得反应:2a b→2c d的速率方程为: v=k ca cb,反应历程为: a bc f (慢) a fc d (快) 则k1与k的关系为 a、k1 = k b、k1 > k c、k1 < k d、无法确定 45、bet等温吸附理论适用于单分子层吸附。 46、多数光化学反应的量子效率都不等于1,这是因为虽然在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分子,但在随后的次级过程中可能发生物理过程而失活使ф<1,也可以进一步发生化学过程而使ф>1。 47、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是两亲性。 48、在25 ℃时,0.001 mol·kg-1 kcl与0.001 mol·kg-1 k4[fe(cn) 6]混合水溶液的中kcl的平均活度系数γ± 为0.88。已知常数a = 0.509 (mol·kg-1) –1/2。 49、对于平行反应,一般地说ea值小的反应,k 值随t 变化率大。 50、阿仑尼乌斯公式k = aexp(-ea/rt)中的ea称之为活化能,ea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数。 51、在恒温下,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由于改变反应的途径,增加反应的活化能。 52、对于分散系统,如果按照粒子的大小来区分,包括分子分散系统(或真溶液)、胶体分散系统和粗分散系统。 53、对带负电的溶胶,na2so4比nacl的聚沉能力大。 54、已知18 ℃时,ba(oh) 2、bacl2、nh4cl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为2.88×10-2、1.203×10-2、1.298×10-2s·m2·mol-1,那么18 ℃时nh3·h2o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2.137×10-2 s·m2·mol-1。 55、理想气体反应达化学平衡a(g) b(g) = 3c(g),在等温下维持系统总压不变,向系统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若将气体置于钢筒内加入惰性气体后平衡向左移动。 56、水的三相点就是冰点。 57、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物种数可以因分析问题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58、单组分系统的物种数一定等于1。 59、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60、相图中的点都是代表系统状态的点。 61、在恒定压力下,根据相律得出某一系统的f = 1,则该系统的温度就有一个确定的值。 62、单组分系统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佩龙方程定量描述。 63、根据二元液系的p-x图可以准确地判断该系统的液相是否是理想液态混合物。 64、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衡时两相的相对量。 65、对于二元互溶液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66、二元液系中,若a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67、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68、在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中,三相线上的任何一个系统点的液相组成都相同。 69、标准电极电势等于电极与周围活度为1的电解质之间的电势差。 70、用zn和ag插在hcl溶液中所构成的原电池不是可逆电池。 71、质量作用定律既适用于基元反应,也适用于非基元反应。 72、只根据速率方程不能确定是否是基元反应。 73、对于基元反应,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对于复合反应,反应级数不等于反应分子数。 74、反应活化能越大表示分子越易活化,故活化能越大的反应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越大。 75、连串反应的速率由其中最慢的一步决定,因此速率决定步骤的级数就是总反应的级数。 76、双分子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77、一个化学反应的级数越大,其反应速率也越大。 78、对于一般服从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化学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生成更多的产物。 79、复杂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其中最慢的一步。 80、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恒温恒压吸附过程一般为放热过程。物理化学结课考试 物理化学课程考核 1、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d、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2、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稀溶液的依数性 a、凝固点降低 b、沸点升高 c、渗透压 d、蒸气压升高 3、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则 a、可以从同一始态出发达到同一终态。 b、不可以达到同一终态。 c、不能确定以上a、b中哪一种正确。 d、可以达到同一终态,视绝热膨胀还是绝热压缩而定。 4、不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溶于溶剂生成溶液后,将会引起 a、沸点降低 b、熔点升高 c、蒸气压降低 d、总是制热的 5、关于偏摩尔量,下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偏摩尔量是状态函数, 其值与物质的数量无关。 b、系统的强度性质无偏摩尔量。 c、纯物质的偏摩尔量等于它的摩尔量。 d、偏摩尔量的数值只能为整数或零。 6、在恒温恒压且不做非体积功时,能是过程肯定可以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a、∆h>0, ∆s<0 b、∆h>0, ∆s>0 c、∆h<0, ∆s<0 d、∆h<0, ∆s>0 7、某放热反应在t=800 k,压力p下进行,达平衡后产物的百分含量是50%,若反应在t=200 k,压力p下进行,平衡时产物的百分含量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8、三相点是 a、某一温度,超过此温度,液相就不能存在 b、通常发现在很靠近正常沸点的某一温度 c、液体的蒸气压等于25℃时的蒸气压三倍数值时的温度 d、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 9、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 a、天气太热 b、很少下雨 c、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 d、肥料不足 10、为求agcl的活度积,应设计电池为 a、ag,agcl|hcl(aq)|cl2(p),(pt) b、(pt),cl2(p)|hcl(aq)||agno3(aq)|ag c、ag|agno3(aq)||hcl(aq)|agcl,ag d、ag,agcl|hcl(aq)|agcl,ag 11、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为30%,在同样条件下,加入催化剂后,其转化率将 a、大于30% b、不确定 c、小于30% d、等于 30% 12、零级反应的起始反应物浓度越大,则半衰期 a、不变 b、越短 c、越长 d、无法确定 13、已知反应co(g) 1/2o2(g)=co2(g)的δh,下列说法中何者不正确 a、δh是co2(g)的生成热 b、δh是co(g)的燃烧热 c、δh是负值 d、δh与反应δu的数值不等 14、cuso4可以生成三种水合物,则在一定温度下与水蒸气平衡的含水盐最多为 a、没有 b、1 种 c、2 种 d、3种 15、法拉弟于1834年根据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了著名的法拉弟电解定律。它说明 a、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b、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超电势之间的关系 c、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d、电解时电极上析出物质的量与电极面积的关系 16、已知cu的相对原子量为64,用0.5法拉第电量可从cuso4溶液中沉淀出多少cu? a、16 g b、32 g c、64 g d、127 g 17、某反应的反应物消耗一半的时间正好是消耗1/4的时间的2倍,则该反应的级数是 a、0.5级反应 b、0级反应 c、1级反应 d、2级反应 18、对于理想气体的内能有下述四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1) 状态一定,内能也一定 (2) 对应于某一状态的内能是可以直接测定的 (3)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有一个数值,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值 (4) 状态改变时,内能一定跟着改变 a、(1), (2) b、(3), (4) c、(2), (4) d、(1), (3) 19、已知某复杂反应的反应过程为a,,则b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dcb/dt是 a、k1ca-k2cdcb b、k1ca-k-1cb-k2cdcb c、k1ca-k-1cb k2cdcb d、-k1ca k-1cb k2cdcb 20、马拉松运动员沿途准备的饮料应该是那一种 a、白开水 b、含适量的维生素的等渗饮料 c、20%葡萄糖饮料 d、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饮料 21、表面活性剂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液体或溶液而言的,表面活性剂的实质性作用是 a、乳化作用 b、增溶作用 c、降低表面张力 d、增加表面张力 22、冬季建筑施工中,常在浇注混凝土时加入少量盐类,主要作用是? a、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b、防止建筑物被腐蚀 c、降低混凝土的固化温度 d、吸收混凝土中水份 23、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 b、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平衡,使转化率大大地提高 c、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催化剂能同时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 24、22. 通电于含相同浓度fe2 ,ca2 ,zn2 ,cu2 的电解质溶液,已知φɵ (fe2 /fe)=-0.440 v,φɵ (ca2 /ca) = -2.866 v,φɵ (zn2 /zn) = -0.7628 v,φɵ (cu2 /cu) = 0.337 v,当不考虑超电势时,在电极上金属析出的次序是 a、cu → fe → zn → ca b、ca → zn → fe → cu c、ca → fe → zn → cu d、ca → cu → zn → fe 25、一列内燃机火车在我国的铁路线上行驶,在什么情况下效率最高? a、北方的冬季 b、北方的夏季 c、南方的夏季 d、南方的冬季 26、在农药中通常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如烷基苯磺酸盐,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 b、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的润湿能力 c、防止农药挥发 d、消除药液的泡沫 27、a与b是两种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a的正常沸点80 ℃,b的正常沸点120 ℃。把a、b组合成一个系统,那么这个混合物的正常沸点为 a、小于80℃ b、大于80℃ c、介于80℃和102℃之间 d、无法确定范围 28、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 b(g)=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体积不变,则平衡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确定 29、同一固体,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其溶解度哪个大? a、大块颗粒大 b、粉状颗粒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30、已知二级反应半衰期t1/2为1/(k2c0),则反应掉1/4所需时间t1/4应为 a、2/(k2c0) b、1/(3k2c0) c、3/(k2c0) d、4/(k2c0) 31、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哪一性质是不正确的? a、微小晶体的蒸气压较大 b、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c、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 d、微小晶体不稳定 32、对于同一电解质的水溶液浓度逐渐增加时,何种性质将随之增加? a、在稀溶液范围内的电导率 b、摩尔电导率 c、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d、离子淌度 33、pcl5的分解反应是pcl5(g) =pcl3(g) cl2(g),在473 k达到平衡时,pcl5(g)有48.5%分解,在573 k达到平衡时,有97%分解,则此反应为 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 c、即不放热也不吸热 d、这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相 34、在恒温恒压下,将1moln2与1mol o2混合,加入两者均为理想气体,混合过程两者均为理想气体,混和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一组状态函数为 a、u, h,v b、s,h,g c、v,g,h d、a,h,s 35、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δs=0 b、δv=0 c、δg=0 d、δh=0 36、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a、对峙反应 b、平行反应 c、连串反应 d、基元反应 37、在hac电离常数测定实验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不同浓度的hac溶液的 a、电导率 b、电阻 c、摩尔电导 d、电离度 38、101℃时,水在多大外压下沸腾? a、101.3kpa b、1013kpa c、略高于101.3kpa d、略低于101.3kpa 39、一体积的理想氢气在0℃,101.3kpa下等温膨胀至原来体积的3倍,其内能变化是 a、0.4 j b、0 c、6 j d、0.04 40、在讨论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规律时,溶质必须是 a、挥发性物质 b、电解质 c、非挥发性物质 d、气体物质 41、苯和甲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混合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其△mixs a、>0 b、<0 c、=0 d、不等于0 42、纯水的凝固点为tf*,沸点为tb*,食盐稀溶液的凝固点为tf,沸点为tb,则 a、tf*>tf,tb* b、tf*tb c、tf*>tf,tb*>tb d、tf* 43、质量数为210的钚同位素进行β放射,经14天后,同位素活性降低6.85%。此同位素的半衰期为 a、3.6 天 b、270.8 天 c、7.2 天 d、135.9 天 44、2000 k时反应co(g) 1/2o2(g)=co2(g)的kp为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2(g)=2co(g) o2(g)的kp应为 a、1/6.443 b、(6.443)1/2 c、(1/6.443)2 d、1/(6.443)1/2 45、实验测得浓度为0.200 mol·dm-3的hac溶液的电导率为0.07138 s·m-1,该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hac)为 a、0.3569s·m2·mol-1 b、0.0003569s·m2·mol-1 c、356.9s·m2·mol-1 d、0.01428s·m2·mol-1 46、a、b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a=0.7。现有一组成为xa=0.5的ab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纯a和恒沸混合物 b、纯b和恒沸混合物 c、只得恒沸混合物 d、纯a和纯b 47、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的要点是 a、气体分子可看成钢球,一经碰撞就能引起反应。 b、反应分子必须互相碰撞且限于一定方向才能引起反应。 c、反应物分子只要互相迎面碰撞就能引起反应。 d、一对反应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的迎面碰撞才能引起反应。 48、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被分散成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系统时,它们将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汽压,若以p平、p凹、p凸分别表示水平、凹液面、凸液面上的饱和蒸汽压,三者关系为 a、p平 > p凹 > p凸 b、p凹 > p平 > p凸 c、p凸 >p平 >p凹 d、相等 49、当电池电极发生极化现象时,两电极的电势将 a、e(阳)变大,e(阴)变小 b、e(阳)变小,e(阴)变大 c、两者都变大 d、两者都变小 50、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理想气体化学反应,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是 a、kpɵ b、jp c、δrgmɵ d、δrgm 51、浓度为0.1mol·kg-1的mgcl2水溶液,其离子强度为 a、0.1 mol·kg-1 b、0.15 mol·kg-1 c、0.2 mol·kg-1 d、0.3 mol·kg-1 52、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04mol·dm-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360s,初始浓度为0.024mol·dm-3时,半衰期为600s,此反应为 a、0级反应 b、1.5级反应 c、2级反应 d、1级反应 53、设某浓度时cuso4的摩尔电导率为1.4×10-2s·m2·mol-1,若在该溶液中加入1m3的纯水,这时cuso4的摩尔电导率将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54、在水平放置的毛细管中有非润湿性的液体,则在毛细管左端加热时,管中的液体将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移动 d、左右来回移动 55、定义偏摩尔量时规定的条件是 a、等温等压 b、等熵等压 c、等温, 溶液浓度不变 d、等温等压,溶液浓度不变 56、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a、强电解质溶液 b、弱电解质溶液 c、无限稀电解质溶液 d、理想稀溶液 57、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δs=0 b、δg=0 c、δh=0 d、δu=0 58、已知反应3o2(g) = 2o3(g) 在25℃时δrhm<0,则对该反应有利的条件是 a、升温升压 b、升温降压 c、降温升压 d、降温降压 59、某反应无论反应物初始浓度为多少,在相同时间和温度时,反应物消耗的浓度为定值,此反应是 a、负级数反应 b、一级反应 c、零级反应 d、二级反应 60、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a、理想溶液 b、稀溶液 c、所有气体 d、理想气体 61、已知298k时,(nh4)2so4、naoh、na2so4的λ∝分别为3.064×10-2、2.451×10-2、2.598×10-2 s·m2·mol-1,则nh4oh的λ∝为 a、1.474×10-2 b、2.684×10-2 c、2.949×10-2 d、5.428×10-2 62、δg=0 的过程应满足的条件是 a、等温等压且非体积功为零的可逆过程 b、等温等压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 c、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 d、可逆绝热过程 63、关于反应级数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c、反应总级数一定大于对任一反应物级数 d、反应级数都可通过实验来确定 64、在298k时,气相反应h2 i2 = hi的δrgm=-16778j·mol-1,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a、2.0 b、5.91 c、873 d、18.9物理化学课程考核 1、a和b固态时完全不互溶,101325pa时a(s)的熔点为30℃,b(s)的熔点为60℃,a和b在15℃具有最低共熔点,其组成为xb,e=0.4。(1)画出该系统的熔点-组成(t-xb图); (2)今由3 mol a和7 mol b组成一系统,由相图填写下表。 温度℃ 相态及成分 自由度 10 40 70 2、反应zn(s) cuso4(a=1)= cu(s) znso4(a=1)在电池中进行,298 k下,测得电池的电动势e=1.0934 v,电动势温度系数为-4.29×10-4v·k-1。 (1)写出该电池表达式; (2)求该电池反应的△rgmɵ、△rsmɵ、△rhmɵ和qr。 3、某同位素进行β放射时,经15d后此同位素的放射性降低10%,求: (1)此同位素的蜕变速率常数。 (2)120d后,放射性降低了多少? (3)其放射性蜕变掉99%需要多少时间? 4、1 mol某理想气体(cv,m = 20.0 j·mol-1·k-1)由始态300 k、200 kpa经恒温可逆膨胀过程变化到终态压力为100 kpa,求过程的δu、δh、δg、δs、w和q。猜你喜欢 2023-02-27 00:22 2023-02-27 00:13 2023-02-26 23:54 2023-02-26 23:40 2023-02-26 22:55 2023-02-26 22:43 2023-02-26 22:16 2023-02-26 21:57 2023-02-26 21:49 2023-02-26 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