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绪论随堂测验1、1.胶黏剂的组成包括以下哪些( )
a、a.固化剂
b、b.增韧剂
c、c.基料
d、d.前三种都包括
2、2.基料的分类包括()
a、a.无机物
b、b.合成聚合物
c、c.天然聚合物
d、d.前三种都包括
3、3.以下哪种胶黏剂的固化形式属于化学反应型()
a、a.氯丁橡胶
b、b. α-氰基丙烯酸酯
c、c.pe
d、d.白乳胶
4、4.以下哪种胶黏剂属于有机胶黏剂()
a、a.酚醛
b、b.氯丁橡胶
c、c.骨胶
d、d.硅酸胶黏剂
5、5.以下哪种胶黏剂属于天然胶黏剂()
a、a.酚醛
b、b. 氯丁橡胶
c、c.骨胶
d、d.硅酸胶黏剂
6、1.骨胶属于合成胶黏剂
7、2.氯丁橡胶属于无机胶黏剂
8、3.硼酸胶黏剂属于无机胶黏剂
9、4.偶联剂是为了防止胶黏剂受热分解
10、5.稀释剂是为了降低胶黏剂的粘度,便于施工
第一章绪论单元测试题1、1.以下哪种胶黏剂的固化形式属于化学反应型()
a、a.氯丁橡胶
b、b. α-氰基丙烯酸酯
c、c.pe
d、d.白乳胶
2、2.以下哪种胶黏剂属于有机胶黏剂()
a、a.酚醛
b、b.氯丁橡胶
c、c.骨胶
d、d.硅酸胶黏剂
3、3.以下哪种胶黏剂属于天然胶黏剂()
a、a.酚醛
b、b. 氯丁橡胶
c、c.骨胶
d、d.硅酸胶黏剂
4、1.硼酸胶黏剂属于无机胶黏剂()
5、2.偶联剂是为了防止胶黏剂受热分解()
6、3.稀释剂是为了降低胶黏剂的粘度,便于施工()
7、1. 黏合剂是一类 的物质
8、2.胶接技术是 的技术
9、3.固化剂是 的物质
10、4.偶联剂是 的物质,可提高胶接强度
第一章绪论单元作业1、1.胶结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举出三个身边使用胶结剂的例子
第二章2.1胶接形成的条件随堂测验1、1.胶接接头的结构形式有不包括()
a、a.搭接接头
b、b.对接接头
c、c.角接接头
d、d.背接接头
2、2.接头胶层在受外力作用时的受力情况不包括()
a、a.正拉
b、b.弯曲
c、c.剪切
d、d.劈开
3、1.聚合物处于橡胶态温度以上时,需要胶黏剂()
4、2.接触角方程中θ越小润湿性能越好()
2.2影响胶结作用的因素和胶接机理随堂测验1、1.胶结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a、a.粘度
b、b.表面能
c、c.弱边界层
d、d.前三种都包括
2、2.胶接强度取决于()
a、a.被胶结物的性质
b、b.胶黏剂配方
c、c.周围环境
d、d.前三种都包括
3、1.静电引力对胶接强度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4、2.化学键理论无法解释不发生化学反应的胶接现象()
第二章单元测试1、1.胶接全过程的关键作用不包括(c)
a、a.形成胶接键
b、b.扩散
c、c.接触
d、d.润湿
2、2.以下哪种方式可以判断浸润()
a、a.接触角
b、b.dupre”胶接功
c、c.铺展系数
d、d.前三种都包括
3、3.关于固体低能表面,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a.不易铺展润湿
b、b.表面能大于200mn/m2
c、c.一般为无机化合物
d、d.一般为金属
4、4.影响交接效果的作用力为()
a、a.主价力
b、b.静电引力
c、c.机械作用力
d、d.前三种都包括
5、5.过于吸附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a.认为胶接产生的粘附力主要来源于胶黏物和被粘物之间界面上两种分子互相作用的结果
b、b.所有液体-固体分子之间都存在这种作用力
c、c.吸附理论的作用力为化学键,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
d、d. 吸附理论的作用力为静电吸附
6、6. 聚合物基体内形成弱边界层的原因,下面说法错误的有()
a、a.基体本身性质
b、b.脱模剂的存在
c、c.抗氧化剂的存在
d、d. 商品储存运输中杂质
7、1. dupre”胶接功方程中,wa越小润湿性能越好()
8、2铺展系数方程中,s越大润湿性能越好()
9、3.次价键是分子间距离达到1nm以下时产生的物理吸附键()
10、4.机械结合力是产生胶接力的第一位主要原因()
11、5.机械结合理论无法解释由于材料表面化学性能的变化对胶结作用的影响()
12、6. 热熔胶受温度影响不大()
13、1.胶接过程的关键作用是
14、胶接接头的结构形式分别为
15、3.胶黏剂的作用是
16、4.提高金属胶接强度的方法是
第二章单元作业1、1.判断浸润的方式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怎么判断?
2、2.影响胶接作用的因素和胶接理论分别是什么?
第四章 酚醛树脂胶粘剂4.1酚醛树脂的合成与固化随堂测验1、下面不属于酚醛树脂的优点的是( )
a、胶接强度高
b、耐热性好
c、耐久性好
d、耐碱性好
2、最适宜苯酚-甲醛加成反应的温度是( )
a、85℃
b、65℃
c、75℃
d、60℃
3、酚醛树脂是工业化最早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4、热塑性酚醛树脂是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苯酚与甲醛以摩尔比大于1的情况下反应制成。
5、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固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甲阶、乙阶、丙阶,这三个阶段有明显的界限。
6、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固化方式有热固化(或酸固化)和冷固化(或碱固化)两种。
4.2酚醛树脂的影响因素及改性随堂测验1、下列( )不是影响酚醛树脂质量的因素。
a、酚与甲醛的摩尔比
b、催化剂
c、周围环境
d、反应温度
2、利用( )与苯酚和甲醛共聚,可改善胶黏剂的耐老化、耐热及耐磨性等,同时,胶接性能、色调级光泽等性能也有所提高。
a、三聚氰胺
b、丙烯酸酯乳液
c、聚乙烯醇缩甲醛
d、聚醋酸乙烯乳液和异氰酸酯
3、酚与甲醛的摩尔比不同所制得酚醛树脂类型不同。酚与甲醛的摩尔比大于1可制得热塑性树脂;当酚与甲醛的摩尔比小于 1 可制得热固性树脂。
4、naoh是强催化剂,常用于合成醇溶性酚醛树脂。
5、当用的酚醛树脂的改性方法综合起来有两种,即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6、酚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对酚类的反应活性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不影响固化速度。
7、碱性催化剂能降低加成反应速度,使酚类与醛类迅速形成各种相对稳定的羟甲基酚。
第四章 单元测试1、热塑性酚醛树脂是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苯酚与甲醛以摩尔比大于2的情况下反应制成。
2、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制备过程分只有缩聚反应这一阶段。
3、乙阶酚醛树脂继续缩聚得到最终产物,即酚醛树脂。
4、酚类的官能度决定了树脂的性质。
5、酸性催化剂能加快缩聚反应,且该体系下加成反应的产物羟甲基酚不稳定。
6、酚醛树脂是 与 在催化剂作用下形成树脂的统称,它是工业化最早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7、热固性酚醛树脂是在 作用下,苯酚与甲醛以摩尔比小于1的情况下反应制成。
8、最适宜苯酚-甲醛加成反应的温度是 。
9、当用某些特殊的金属盐做催化剂,且控制ph在 条件下,可合成酚环主要通过邻位连接起来的高邻位热固性酚醛树脂。
10、制备热固性树脂,胶合板用水溶性酚醛树脂,所需酚与甲醛的摩尔比在 。
第四章 单元作业1、酚醛树脂的优点和缺点一般有哪些?
2、影响酚醛树脂质量的影响因素?
3、怎样降低醛树脂胶粘剂的生产成本?
第三章 脲醛树脂胶黏剂3.1脲醛树脂胶黏剂随堂测验1、1.以下关于氨基树脂的说法,那个不正确()
a、a.耐光性差
b、b.毒性小
c、c.耐水性差
d、d.强度较低
2、2.影响脲醛树脂合成反应的因素不包括()
a、a.尿素与甲醛摩尔比
b、b.反应介质ph
c、c.周围环境
d、d.反应温度
3、1. 氨基树脂主要用于胶接塑料
4、2.脲醛树脂在1929年首次在市场销售
5、3.脲醛树脂合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6、4.脲醛树脂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固话时,不需要加入固化剂
7、5.脲醛树脂的固化速度随树脂中ph的降低而加快
3.2三聚氰胺树脂胶黏剂随堂测验1、1. 下面不属于脲醛树脂的缺点的是()
a、a.固化后胶层脆
b、b.毒性小
c、c.耐水性差
d、d.耐老化性能差
2、2. 用以下哪种物质改进uf树脂耐水性属于共聚改性()
a、a.苯酚
b、b.丙烯酸酯乳液
c、c.聚乙烯醇缩甲醛
d、d.聚醋酸乙烯乳液和异氰酸酯
3、3. 用以下哪种物质改进uf树脂耐水性属于共混改性()
a、a.苯酚
b、b.单宁液
c、c.三聚氰胺酸性盐
d、d.聚醋酸乙烯乳液和异氰酸酯
4、1. 在uf树脂中引入三聚氰胺可以提高产品的耐水性
5、2. 树脂聚合度越大,树脂水溶性越差,储存期越短
6、3. 缩聚物中所含氨基、亚氨基越多,越易发生交联,树脂的稳定性就越好()
7、4. 树脂含量越高,粘度越大,储存稳定性就越好()
8、5.树脂的吸湿、解湿过程不会导致脆性树脂的裂纹()
第三章单元测试1、1.固化剂在固化过程中会释放碱,胶层固话后也会呈碱
2、2.缩聚脱水反应速度与胶层中氨的浓度密切相关
3、3.脲醛树脂合成反应中温度越高越好
4、4.脲醛树脂的理化性能、使用性能和胶接性能等,是由树脂的化学构成和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决定的
5、5.可以根据树脂与水的相容性来判断反应终点
6、1.合成脲醛树脂的原料为
7、2.uf树脂合成的第一个阶段是在 介质中进行的
8、4.脲醛树脂的理化性能、使用性能和胶接性能是由 决定的
9、5.尿素中的 对脲醛树脂的合成过程及生成树脂的质量有较大影响
10、7.三聚氰胺生产过程中,反应温度保持在 为宜
第三单元作业1、1.氨基树脂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2、2.什么是uf树脂的老化?如何改善老化问题?
3、3.三聚氰胺树脂的合成原理是什么?
第五章 烯类聚合物胶粘剂5.1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的简介及主要合成原料随堂测验1、烯类高聚物按用途可分为塑料,橡胶,纤维和( )几种类型
a、胶粘剂
b、白胶
c、动物胶
d、乳白胶
2、因为烯类高聚物的种类不同,这类胶粘剂有很多品种。其中最重要的是( )和聚丙烯酸酯类胶粘剂。
a、聚氨酯胶粘剂
b、聚乙酸乙烯酯类胶粘剂
c、环氧树脂胶粘剂
d、热熔胶
3、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是以乙酸乙烯酯单体在分散介质中经乳液聚合而制得的,俗称白胶或乳白胶。
4、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合成,只需要单体乙酸乙烯酯。
5、缓冲剂的作用是用来保持反应介质的ph值。
6、增塑剂的用量一般是单体用量的10-25%左右,在乳液聚合完成后,降温至65℃左右的时候加入。
7、有机填料的用量一般较低,在5%~10%左右;无机填料用量可高至50%。
5.2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的制备和固化随堂测验1、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合成,除了需要( )外,还需要分散介质、引发剂、乳化剂、保护胶体、增塑剂、冻融稳定剂以及各种调节剂等。
a、填料
b、单体乙酸乙烯酯
c、白胶
d、甲醛
2、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 )。
a、乳化剂
b、引发剂
c、搅拌强度
d、反应温度
3、工业上一般都采用去离子水来生产乳液,这是为了消除水中离子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乳液聚合以水为分散介质,传热控温更为容易。
5、单体液滴是乳液聚合的主要场所。
6、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反应温度对其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升高反应温度能加快聚合速率,导致聚合度升高。
7、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成膜温度必须低于使用温度。
5.3聚乙酸乙烯酯胶粘剂的改性随堂测验1、下面属于乙酸乙烯酯乳液胶缺点的是( )
a、耐酸碱性差
b、耐热性差
c、耐氧化性差
d、耐老化性能差
2、内加交联剂的方法即在制造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时,加入一种或几种能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单体,使之反应而得到可交联的( )。
a、热固性共聚物
b、丙烯酸酯乳液
c、聚乙烯醇缩甲醛
d、聚醋酸乙烯乳液
3、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胶是热塑性胶,软化点高。
4、乙烯共聚改性乳液是利用乙烯的引入,产生暂时性的内增塑的作用。
5、由于聚乙酸乙烯酯均聚物一般是在聚乙烯醇水溶液中聚合得到的,而聚乙烯醇几乎不含有亲水性羟基,所以导致乳液耐水性差。
6、外加交联剂改性,就是在聚乙酸乙烯酯均聚乳液中,加入能使大分子进一步交联的物质,使聚乙酸乙烯酯的性质向热固性转化。
7、自由基由水相进入胶束引发单体增长,形成聚合物乳胶粒的过程,称为“胶束成核”。
5.4丙烯酸酯类胶黏剂随堂测验1、市面上常见的502胶是( )。
a、反应型丙烯酸酯胶粘剂
b、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
c、丙烯酸酯厌氧胶
d、丙烯酸酯类压敏胶
2、下面属于反应型丙烯酸酯胶粘剂的优点的是( )。
a、室温快速固化
b、使用时无需正确计量及混合
c、可油面粘接
d、被粘接材料范围广
3、反应型丙烯酸酯胶粘剂可分为底涂型及双主剂型两大类。
4、反应型丙烯酸酯胶粘剂具有耐冲击性差、抗剥离性能差等缺点。
5、目前生产的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其中酯基主要有甲基、乙基、丙烯基、丁基等,以丙烯酯为主。
6、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抗冲击性能高,耐热性好。
单元测试1、内加交联剂的方法即在制造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时,加入一种或几种能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单体,使之反应而得到可交联的( )。
a、热固性共聚物
b、热塑性共聚物
c、乳液
d、促进剂
2、乙烯共聚改性乳液是利用( )的引入,产生永久性的内增塑的作用,从而大大改善使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综合性能。
a、促进剂
b、乙烯
c、助促进剂
d、乙酸
3、有机硅改性就是在乙酸乙烯乳液聚合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 ),作为一种( )参与乙酸乙烯的聚合反应
a、乙烯;单体
b、有机硅;促进剂
c、乙烯;促进剂
d、有机硅;单体
4、双主剂型丙烯酸酯胶粘剂不用底剂,两个组分均为主剂,其中一个主剂中含有( ),另一个主剂中含有( )。
a、乙酸;乙烯
b、引发剂;促进剂及助促进剂
c、乙烯单体;丙烯单体
d、丙烯单体;乙酸
5、乳化剂都是表面活性剂,是由( )和( )构成,它可以使互不相溶的油与水,转变为稳定、难分层的乳液。
a、亲水性非极性基团;疏水或非亲水非极性基团
b、亲水性非极性基团;疏水或非亲水极性基团
c、亲水性极性基团;疏水或非亲水极性基团
d、亲水性极性基团;疏水或非亲水非极性基团
6、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也有自身的一些缺点,比如:耐水性和耐湿性差。
7、工业上一般都采用去离子水来生产乳液,这是为了消除水中离子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8、由于采用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聚合时如果ph太低,则会导致引发速度过快。
9、有机填料的用量一般较低,在5%~10%左右;无机填料用量可高至50%。
10、少量的单体和少量乳化剂以分子分散状态溶解在水中;大部分乳化剂形成胶束、增溶成胶束,直径约为4-5 nm。
单元作业1、什么是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
2、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质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胶怎么改善耐热性及耐水性?
第六章 热熔胶6.1热熔胶概念及其组分随堂测验1、1.关于热熔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a.胶接迅速
b、b.热稳定性好
c、c.可反复熔化胶接
d、d.不含溶剂
2、2.以下哪种组分是热熔胶的组成()
a、a.增粘剂
b、b.抗氧剂
c、c.聚合物基体
d、d.前三种都包括
3、1.热熔胶含有少量溶剂()
4、2.热熔胶在热熔状态下涂布,冷却即可实现胶接()
6.2热熔胶的主要性能及应用随堂测验1、1下面关于热熔胶的表述错误的是()
a、胶接迅速
b、不含溶剂
c、可以反复熔化胶接
d、胶接强度高
2、2下面关于热熔胶的表述正确的是()
a、a热稳定性差
b、b胶接强度高
c、c胶接缓慢
d、d含溶剂
3、3下列哪个不是新型热熔胶()
a、水分散型热熔胶
b、混合型热熔胶
c、热熔压敏胶
d、反应型热熔胶
4、1. 熔融指数测定采用环球法()
5、2.低熔融粘度的热熔胶直接采用施转式粘度计测定()
第六章单元测试1、1.热熔胶可胶接多种材料
2、2.热熔胶胶接强度高
3、3.增塑剂可以加快熔融速
4、4.热熔胶的使用时的平均温度为190℃左右
5、5.软化点的大小取决于组成成分和耐热性
6、6.软化点的大小取决于基本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
7、7.eea热熔胶所用的基本树脂为
8、eea热熔胶对 有较好的胶接
9、9.eea热熔胶应用为 等
10、10.新型热熔胶主要有 4种
第六章单元作业1、1.热熔胶的组成及其作用?
第七章 氯丁橡胶胶黏剂7.1 氯丁橡胶胶黏剂随堂测验1、1.下列哪项不属于结构型橡胶胶黏剂()
a、a.改性天然橡胶
b、b.氯丁-酚醛
c、c.氯丁-酚醛聚硫-环氧
d、d.聚硫-环氧
2、2.下列哪项属于非结构型橡胶胶黏剂()
a、a. 氯丁-酚醛
b、b.氯丁-酚醛聚硫-环氧
c、c.聚硫-环氧
d、d.改性天然橡胶
3、1.浸泡法制备氯丁橡胶时,在密闭的容器中浸泡的时间越长越好
4、2.氯丁橡胶中的老化剂是必须要加的成分
7.2 丁腈橡胶胶黏剂随堂测验1、1.丁腈橡胶一般是由丙烯腈和丁二烯经()制得
a、a.本体聚合
b、b.悬浮聚合
c、c.乳液聚合
d、d.溶液聚合
2、2.丁腈橡胶胶黏剂制备时要选用合适的丁腈橡胶,需满足()
a、a.在溶剂中溶解性好
b、b.溶液粘度适中而均匀
c、c贮存时粘度变化小
d、d 以上都有
3、1.丁腈橡胶胶黏剂胶接强度随丁腈橡胶分子量增大而增强
4、2.丁腈橡胶胶黏剂制备过程中还需加入其他助剂来提高胶接性能
第七章单元测试1、1.填料的添加越多的越好
2、2.氯丁橡胶的分子量越大,门尼粘度就越大
3、3.氯丁橡胶的结晶速度越快越好
4、4.丁腈橡胶结晶性好,内聚力强
5、5.丁腈橡胶胶黏剂初粘性强,胶接时间短
6、6.丁腈橡胶胶黏剂胶层耐热性好,耐低温性差
7、7.结构型胶黏剂是胶接强度大于 mpa,能承受较大应力的胶。如氯丁-酚醛、丁腈-酚醛、聚硫-环氧
8、8.非结构型胶黏剂是 为目的
9、9.氯丁橡胶胶黏剂的主要成分有
10、10.丁腈橡胶胶黏剂中 含量对胶层性能产生影响
第七章单元测试1、1.橡胶胶黏剂的应用有哪些
2、2.什么是氯丁橡胶胶黏剂?它有哪些性质?
3、3.丁腈橡胶胶黏剂的主要成分以及作用?
第八章 聚氨酯胶黏剂8.1 聚氨酯胶黏剂概述随堂测验1、1.聚氨酯胶黏剂一般含有哪种基团()
a、a. 异氰酸酯基
b、b.氨酯基
c、c.羟基
d、d.a和b
2、2.对聚氨酯胶黏剂按照溶剂形态分类有()
a、a.溶剂型
b、b. 水性
c、c.无溶剂型
d、d.以上都有
3、1.聚氨酯胶黏剂只能在加热条件下固化
4、2.聚氨酯胶黏剂低温性能极好,但不耐高温
8.2聚氨酯胶黏剂随堂测验1、1.异氰酸酯不可与以下哪种物质发生反应()
a、a.含羟基化合物
b、b. 水
c、c.含氨基化合物
d、d.氮气
2、2.异氰酸酯与水混合会生成哪种气体()
a、a.氮气
b、b. 二氧化碳
c、c.氮氧化物
d、d.氢气
3、1.异氰酸酯的加成反应一般发生在碳氧双键上
4、2.聚氨酯胶黏剂常温湿固化主要靠的是空气中的水分子
第八章单元测试1、1.聚氨酯树脂是由各种异氰酸酯和下列哪类化合物反应生成
a、a.含氨基化合物
b、b. 含羰基化合物
c、c.含羟基化合物
d、d.以上都不是
2、2.下列异氰酸酯不属于芳香类的是()
a、a.tdi
b、b.mdi
c、c.hdi
d、d.ndi
3、3.聚氨酯胶黏剂双组份预聚体中一组份是端基含有-nco的预聚体或者多异氰酸酯单体,另一组份为()
a、a.胺类化合物
b、b.含羟基化合物
c、c.含羰基化合物
d、d.胺类化合物或者含羟基化合物,或者同时存在
4、4.聚氨酯胶黏剂常温湿固化过程中空气湿度越高,固化效果越好,胶结强度越大
5、5.预聚体中-nco的含量高低对最后的胶结强度没有影响
6、6.当只用双官能团反应物时,只能得到线型聚氨酯
7、7.聚氨酯胶黏剂固化过程中无副产物产出
8、8.聚氨酯胶黏剂必须配合溶剂使用
9、9.异氰酸酯主要化学反应分为 两大类
10、10. 异氰酸酯主要化学反应其中用于胶黏剂固化的反应是
第八章单元作业1、1.异氰酸酯具有高反应活性的根本原因?
2、2. 聚氨酯胶黏剂对固体材料进行胶接时需要注意什么?
3、3. 在聚氨酯胶黏剂胶接木材时,需注意什么?为什么?
第九章 环氧树脂胶黏剂9.1环氧树脂胶黏剂概述随堂测验1、1.以下关于环氧树脂胶黏剂的说法,哪个不正确()
a、a.胶接力强
b、b.固化过程中收缩率小
c、c.只可高温固化
d、d.稳定性好
2、2.环氧树脂的粘接性主要来源于其中的什么基团()
a、a.苯环
b、b.羟基
c、c.环氧基
d、d.b和c都有
3、1.环氧树脂主要用于金属的胶接
4、2.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塑性树脂
9.2环氧树脂的固化随堂测验1、1.环氧树脂常温或低温固化一般选用()
a、a.酸酐类固化剂
b、b.胺类固化剂
c、c.芳香类固化剂
d、d.以上都不是
2、2.有机胺类固化剂固化环氧树脂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
a、a.取代反应
b、b.脱水反应
c、c.加成反应
d、d.以上都不是
3、3.胺类固化剂在常温下即可对环氧树脂进行固化
4、4.环氧树脂固化后脆性较大,常需另外加入增韧剂
第九章单元测试1、1.以下哪种物质对环氧树脂固化起促进作用()
a、a.苯酚
b、b.乙醇
c、c.水
d、d.以上都可以
2、2.双酚a型环氧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可通过控制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的用量比来调节
3、3.当环氧树脂平均聚合度n=0~1时,室温下为液态
4、4.环氧树脂的合成需要naoh作为催化剂
5、5.聚酰胺树脂作为固化剂时,必须在高温加压条件下进行固化
6、6.有机胺类固化剂固化时间短,但放热量大
7、7.一个伯胺基与一个环氧基反应
8、8.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原料为
9、9.环氧树脂合成需在 介质中进行的
10、10.环氧树脂的固化是从 转化成 树脂的过程
第九章单元作业1、1.环氧树脂的定义以及环氧树脂胶黏剂特点?
2、2.什么是环氧树脂的固化?常用固化剂有哪些?
3、3.环氧树脂加入增韧剂的作用有哪些?
第十章 不饱和聚酯树脂胶粘剂10.1不饱和聚酯树脂胶粘剂的概述及合成原料介绍随堂测验1、聚酯树脂是由二元或多元羧酸和二元或多元醇经缩聚反应而生成的树脂,可分为饱和聚酯和( )两类
a、不饱和聚酯
b、聚乙烯
c、聚酸乙烯
d、聚丙烯酯
2、不饱和聚酯树脂胶粘剂优点不包括( )
a、黏度小
b、常温固化
c、收缩性小
d、使用方便、耐酸碱性
3、不饱和聚酯树脂胶粘剂主要由不饱和聚酯、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阻聚剂以及填料和偶联剂等构成。
4、树脂中的不饱和酸越多,双键比例越小,则树脂固化时交联度越小,树脂反应活性低,固化后具有较高耐热性,较低延伸率。
5、顺丁烯二酸,氯代顺丁烯二酸,衣康酸等,都是常用的不饱和二元酸。
6、合成聚酯树脂常用的二元醇是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和二丙二醇。
7、混溶的乙烯类单体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交联剂。如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丙烯酸等,其中丙乙烯是最常用的交联剂。
10.2不饱和聚酯树脂胶粘剂的制备、固化及应用随堂测验1、通用型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反应不包括( )
a、1,2-丙二醇
b、聚乙烯
c、邻苯二甲酸酐
d、顺丁烯二酸酐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二甲苯改性不饱和聚酯胶黏剂的优点( )
a、黏度高
b、收缩率小
c、成本低
d、耐酸碱
3、不饱和聚酯胶粘剂的制备过程包括线型不饱和聚酯的合成与苯乙烯稀释聚酯制得树脂两个部分,均在反应釜中完成。
4、不饱和聚酯树脂胶粘剂在使用时引发剂与促进剂应该同时加入。
5、不饱和聚酯树脂胶粘剂的室温固化过程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更有利。
6、因为不饱和聚酯有较高的粘接力,抗水、耐蚀、耐老化以及具有触变性和气干性,可作为铸铁件的表面覆盖层涂料。
单元测试1、阻聚剂的加入是为了减缓聚合反应速度,既可避免在较高温度下与( )混溶时发生( ),也可延长树脂溶液的贮藏期。
a、苯乙烯单体;凝胶
b、乙烯单体;沉淀
c、双戊二烯单体;沉淀
d、邻苯二甲酸酐;凝胶
2、加入少量( ),可以使粘接强度大大提高,并可改善耐热、耐水和耐湿热老化性能。
a、固化剂
b、偶联剂
c、减水剂
d、助聚剂
3、通用型的不饱和聚酯是由1,2-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和顺丁烯二酸酐反应而成。用酸酐与二元醇进行( )反应。
a、固化
b、加成
c、偶联
d、缩聚
4、由于聚酯固化一般由自由基引发,故聚酯的固化一般遵循自由基共聚反应机理,即( )四个阶段
a、电解、链增长、链终止和链转移
b、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和链转移
c、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和歧化
d、链引发、链增长、加成和链转移
5、一般把不饱和二元酸与饱和二元酸混合使用。饱和二元酸的加入可以调节双键的密度,增加树脂的韧性,降低不饱和聚酯的结晶倾向,从而改善不饱和聚酯在乙烯基类交联单体中的( )。
a、分散性
b、溶解性
c、反应能力
d、延展性
6、不饱和聚酯树脂是由不饱和二元酸和二元醇或者饱和二元酸和不饱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线型聚合物
7、不饱和聚酯是饱和多元酸或酸酐与不饱和二元醇进行缩聚反应制备而成。
8、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双键,一般由不饱和二元酸提供。
9、为了改进树脂的反应性和固化物的性能,一般把不饱和二元酸与饱和二元酸混合使用。
10、混溶的乙烯类单体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交联剂。
单元作业1、简述几种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的改性?
2、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以及固化机理?
3、简述不饱和聚酯胶粘剂在工农业建设以及家用方面都有哪些应用?
第十一章 天然胶粘剂11.1木素胶粘剂与单宁胶粘剂(天然胶粘剂1)随堂测验1、天然胶粘剂按物质来源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植物胶粘剂、动物胶粘剂和( )胶粘剂。
a、无机
b、蛋白质
c、矿物
d、淀粉
2、木素的基本结构单元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不包括( )
a、愈疮木基丙烷
b、紫丁香基丙烷
c、对羟苯基丁烷
d、对羟苯基丙烷
3、木素胶粘剂不改性不可直接进行使用。
4、木素是木材的主要成分之一,含量约占木材的60~85%,仅次于纤维素。
5、天然胶粘剂按化学组成可分为:蛋白质胶、碳水化合物胶和其他天然树脂胶。
6、磺酸盐木素与硫酸盐木素反应活性大,固化时容易引入高分子主链。
7、单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水解类单宁和凝缩类单宁。
11.2蛋白质胶黏剂与淀粉胶黏剂(天然胶粘剂2)随堂测验1、蛋白质胶粘剂主要由水、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成分组成。其中水主要用来溶解( )。
a、氯化钠
b、蛋白质
c、乙酸
d、氢氧化钠
2、淀粉是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是由单一类型的糖单元组成的( )
a、多糖
b、单糖
c、水解蛋白质
d、化合物
3、最早将淀粉作为胶粘剂使用的是埃及人。
4、氢氧化钙用来提高胶接强度、耐水性及凝胶速度。
5、蛋白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能生成钠盐而不容易溶于水。
6、谷类淀粉含直链淀粉在20%~30%之间,比根类淀粉要低的多。
7、淀粉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良好的胶粘剂,就是因为具有可生成糊的支链淀粉,而另一部分直链淀粉又能促进其发生胶凝作用。
11.3纤维素类胶黏剂与无机胶粘剂(天然胶粘剂3)随堂测验1、( )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元的高分子。
a、蛋白质
b、纤维素
c、水
d、多糖
2、( )在冷水中有溶解能力,但在热水中不溶。
a、甲基纤维素
b、乙基纤维素
c、羟乙基纤维素
d、羧甲基纤维素
3、硝酸纤维素又称纤维素硝酸酯,因酯化程度不同,其氮含量一般在( )之间
a、5%~14%
b、20%~40%
c、10%~8%
d、43%~64%
4、磷酸盐类胶粘剂是一类常用的无机胶粘剂。
5、磷酸盐类胶粘剂中氧化铜-磷酸盐胶粘剂是开发最早、应用最广的无机胶粘剂之一。
6、羧甲基纤维素是一种离子型纤维素醚,吸湿能力极弱。
7、硅酸盐类胶粘剂不属于典型的水固化型无机胶粘剂。
8、针对硅酸盐类胶粘剂胶接能力较差等问题,可以通过添加一些引发剂来改性。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1、单宁胶粘剂的制备过程较为简单,首先将( )混合,加热制得( ),然后加入固化剂和填料,搅拌均匀即得到单宁胶粘剂。
a、单宁、甲醛与水;单宁树脂
b、单宁、苯甲醛与水;单宁树脂
c、单宁、苯甲醛与水;单宁凝胶
d、单宁、甲醛、苯乙烯和水;单宁凝胶
2、常用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浓度为( )。
a、20%
b、15%
c、10%
d、30%
3、淀粉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良好的胶粘剂,就是因为具有可生成糊的( ),而另一部分直链淀粉又能促进其发生( )。
a、木质素;胶凝作用
b、支链淀粉;胶凝作用
c、木质素;固化作用
d、支链淀粉;固化作用
4、乙基纤维素是一种( )的纤维素烷基醚。
a、热塑性、水溶性、非离子型
b、热塑性、非水溶性、离子型
c、热塑性、非水溶性、非离子型
d、热固性、非水溶性、非离子型
5、硝酸纤维素又称纤维素硝酸酯,因酯化程度不同,其氮含量一般在( )之间。
a、5%~14%
b、20%~40%
c、10%~8%
d、43%~64%
6、磺酸盐木素和硫酸盐木素可以完全代替苯酚制备木素改性酚醛树脂。
7、针叶材木素中不含有愈疮木基丙烷结构单元。
8、单宁胶粘剂的耐湿热老化性能较差。
9、大豆蛋白胶粘剂就是一种典型的蛋白质胶粘剂。
10、淀粉的降解方法主要有热降解、生物降解、酸降解和氧化降解等。
第十一章单元作业1、天然胶粘剂的优点?
2、简述蛋白胶粘剂的主要成分和各自的作用?
3、磷酸盐类胶粘剂的优点及应用?
第十二章 涂料概述及发展历史12.1涂料概述随堂测验1、涂料的组成包括()。
a、成膜物质
b、溶剂
c、颜填料
d、必要的助剂
2、涂料的主要作用(功能)包括()。
a、保护作用
b、装饰作用
c、标志作用
d、特种功能
3、主要涂料的质量好,涂层的质量就很好。
4、涂料只有经过涂装,在被涂物表面形成粘附牢固、连续完整的固态涂膜,才能发挥其相应的功能。
12.2 涂料的发展历史随堂测验1、根据《gbt 38597-2020 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涂料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为小于()g/l。
a、100
b、150
c、200
d、250
2、从涂料的发展历史来看,它走过了()到(),再到()的发展阶段,其使用范围也从原始的装饰目的扩大到材料保护和功能材料的领域。
a、天然树脂
b、人造树脂
c、合成树脂
d、石油
3、随着石油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涂料的发展进入了以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的发展阶段。
4、水性涂料以水为主要溶剂或分散介质。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1、涂料在涂布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高固体分涂料不含溶剂。
3、目前涂料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如何降低涂料的污染和毒性至无毒。
4、涂料按有无颜料可分为:()和()。
5、涂料的成膜原理包括()成膜和()成膜两种。
第十二章 单元作业1、涂料如何起到防护作用呢?
2、试述涂料各组成起什么作用?
第十三章 涂料技术基础13.1 涂料用颜料随堂测验1、颜料的吸油量(oa)等于亚麻油量比上( )克的颜料。
a、10
b、50
c、100
d、1000
2、表面活性剂在颜料分散中有多种用途,其中不属于主要用途的是()。
a、润湿作用
b、降低表面张力
c、洗涤作用
d、稳定作用
3、颜色的三属性包括色相、彩度和明度。
4、颜色越深的颜料遮盖力越强。
13.2 涂料用溶剂随堂测验1、涂料溶剂的选择要平衡下列各种要求:()
a、快干、无缩孔、挥发要快
b、无流挂、无边缘变厚现象、挥发要快
c、不发白、无气泡、挥发要慢
d、流动性好、流平性好、挥发要慢
2、溶剂的挥发速度受()因素的影响。
a、表面积/体积比
b、蒸汽压
c、气流
d、温度
3、涂料中溶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体系黏度和提高体系的玻璃化温度。
4、环保型涂料的关键是溶剂,目前工业涂料中环保型涂料的发展方向是涂装时溶剂的排放量大大减少。
5、溶剂指数大于1,表示该涂料溶剂的溶解越弱。
13.3 涂料用助剂随堂测验1、助剂是涂料中的辅助组分,能对涂料或涂膜的某一特定方面的性能起改进作用。助剂分()等几类。
a、对涂料生产过程发生作用的助剂
b、在涂料储存过程中起作用的助剂
c、在涂料施工成膜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助剂
d、对涂料性能产生作用的助剂
2、增稠剂是()的助剂。
a、在制漆时使颜料在较高的粘度下研磨,有利于分散;
b、在涂料储存中,可防止颜料絮凝沉降;
c、在施工中防止发生流挂现象,并改进涂刷施工性,增加膜厚,提高丰满性;
d、空白
3、助成膜剂是在成膜时起增塑剂的作用,成膜后即迅速蒸发或挥发,使涂膜的机械性能和硬度恢复到原来水平的助剂。
4、助剂在涂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第十三章 单元测试1、()会使结晶性显著的聚合物溶解。
a、明显结晶作用
b、极性强的溶剂
c、软化温度提高
d、软化范围窄
2、高固体份涂料作为环保涂料是因为减少了()的使用。
a、助剂
b、填料
c、溶剂
d、颜料
3、颜料的吸油量越大导致涂料的()越高。
a、硬度
b、黏度
c、强度
d、光度
4、共溶剂是既可溶解树脂,又可与水混溶的溶剂。
5、颜料粒子在漆料中的沉降速度v与其粒径dp的平方以及颜料和漆料的密度差成正比,与漆料的粘度成正比。
第十三章 单元作业1、选择涂料溶剂主要考虑哪些问题?有何要求?
第十四章 涂料中的表面化学14.1涂料中的表面化学随堂测验1、1.通常被称为表面活性剂的是将其加入水中后( )
a、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b、能增大溶液的表面张力
c、不影响溶液的表面张力
d、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2、2.通常用接触角的大小来表示液体能否润湿固体,当接触角()时,液体能润湿固体。
a、>90°
b、<90°
c、= 90°
d、= 0°
3、3.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面的圆心( )
4、4.表面张力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
14.2表面张力与涂装质量随堂测验1、涂料流平的动力是()
a、表面张力差
b、粗糙度不同
c、颜料分布不均
d、以上都有
2、涂料涂覆时,漆膜对底材的润湿性无要求。
3、涂料的表面张力可使湿膜表面流平,因平整的表面其表面积最小,即表面能最小。
第十四章 单元测试1、()是评价涂料的标准。
a、涂层性能
b、涂层颜色
c、涂层干燥程度
d、涂层密度
2、厚边现象可通过加入适宜的流平助剂或低表面张力溶剂来解决
3、通过添加适量挥发速度较慢的溶剂可减少橘皮现象
4、湿膜在干燥中,随着溶剂挥发,表面浓度和密度升高,温度下降,表面张力降低。
5、贝纳德漩流窝是由于( )形成对流涡。
第十四章 单元作业1、简述制备涂料时,在颜料研磨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先对颜料表面处理的原因。
2、如何预防桔皮现象?
3、涂装时发花和浮色的原因?
4、如何预防刷痕、滚筒痕?
第十五章 涂料中的流变学15.1涂料中的流变学问题随堂测验1、漆膜由不平流向平滑的推动力是()。
a、重力
b、表面张力
c、范德华力
d、静电斥力
2、在涂料流变学中,实现理想分散的手段有()。
a、配方
b、设备
c、工序
d、预处理
3、涂料的粘度往往随着温度.剪切力.剪切速率甚至剪切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4、增加涂层的厚度有助于流平,却导致流挂。
第十五章 单元测试1、橘子皮现象是指涂层表面微微地起伏不平,形状有如橘皮的情况。下列哪个不是引起橘子皮现象的原因:()。
a、在喷涂时,喷枪的距离控制不好
b、涂料与溶剂配合不好
c、在喷涂时,雾化情况不好
d、在喷涂时,雾化的小滴浓度过低,表面张力小,周围涂料不能让此小雾滴铺展。
2、根据流挂的速度公式v=ρgx²/2η 我们可以看出,控制流挂主要是控制:()。
a、涂料的密度
b、重力加速度常数
c、涂层厚度
d、涂料的黏度
3、漆膜由不平流向平滑的推动力不是重力,而是表面张力。
4、控制流挂的措施主要是控制粘度。
5、在采用喷涂方法施工时,喷涂过厚或溶剂挥发速率过慢,也会造成流挂。
第十五章 单元作业1、什么是流平?什么是流挂?
第十六章 涂膜的形成机理和涂料的干燥16.1漆膜形成机理随堂测验1、溶剂保留率的影响因素有()。
a、溶剂分子结构和大小
b、树脂分子的结构
c、树脂分子分子量大小
d、颜填料形状和尺寸
2、下列属于非转化型涂料的是()。
a、挥发性涂料
b、热塑性粉末涂料
c、乳胶漆
d、非水分散涂料
3、当乳胶的tg较高时,在乳胶中加增塑剂,使乳胶的tg降低,可将最低成膜温度降至室温。
4、溶剂保留率与溶剂的挥发性或溶解力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16.2涂装前表面处理工艺随堂测验1、磷化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属于()转换膜处理。
a、物理
b、化学
c、空白
d、空白
2、非铁金属的表面处理过程,主要包括()。
a、除油
b、除锈
c、氧化
d、干燥
3、涂料在固化前应完全润湿基材表面,才有较好的附着力。
4、表面处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漆膜附着力。
16.3涂料的干燥随堂测验1、下列那种方法不属于手工涂装法的。
a、刷涂
b、滚涂
c、揩涂
d、静电喷涂
2、自然干燥是最常见的涂膜干燥方式,它不需要外加能源和设备,特别()的涂装等。
a、适宜建筑装饰性涂料,室外的大面积构件
b、希望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c、希望缩短操作过程和保养时间,减少占用场地
d、在密闭的环境中,减少灰尘沾污涂膜
3、在应用粘度下具有最高固体分,最好使用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4、在同一平均分子量的情况下,分子量分布太宽不能用于涂料。
第十六章 单元测试1、以下不属于涂料成膜方式的是()。
a、溶剂挥发和热熔成膜方式
b、化学成膜方式
c、乳液成膜
d、乳胶成膜
2、从涂料的角度看,()聚合物作为成膜物是不合适的。
a、具有明显结晶作用的
b、非晶态
c、分子量分布太宽的
d、分子量太高的
3、涂料中漆膜触干,实干既是粘度大小的反映,也是自由体积大小的一种反映,因而也和t-tg有关,它们的对应关系大致是:触干()、玻璃态()、实干()。
a、t-tg≈55℃
b、t-tg≤0℃
c、t-tg≈25℃
d、tg≈t-100℃
4、涂料的作用是在物质的表面形成一层坚韧的固体薄膜。
5、分子量高的树脂对溶剂的保留率较低。
第十六章 单元作业1、简述涂料的成膜过程。
2、有几种涂层成膜方式及涂膜干燥方法?试述其要点?
第十七章 涂料树脂的选用17.1涂料树脂的选用随堂测验1、水性涂料作为环保涂料是因为减少了()的使用。
a、填料
b、溶剂
c、助剂
d、颜料
2、选择的涂料应注意技术经济性,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a、涂料成本
b、施工费用
c、涂层使用寿命
d、施工难易程度
3、复层涂料和复合涂层体系涂料是一样的。
4、要优先选用省资源、省能源和低污染涂料。
第十七章 单元测试1、潮气固化聚氨酯涂料的缺点在于固化时有()放出。
a、h2
b、co
c、o2
d、co2
2、乳胶漆的漆料为聚合物乳胶,它一般是通过()聚合方法制成的。
a、溶液聚合
b、悬浮聚合
c、乳液聚合
d、本体聚合
3、常见的高分子聚合反应方法有4种,涂料合成常用()。
a、本体聚合
b、悬浮聚合
c、固相聚合
d、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
4、很少有热塑性的水溶性聚合物用于涂料,是因为()。
a、抗水性太差
b、毒性较强
c、原材料费贵
d、成膜难
5、由热固性丙烯酸树脂和氨基树脂交联所制得的漆膜具备()等特性。
a、柔韧性好
b、颜色浅
c、光泽强
d、室外稳定性好
第十七章 单元作业1、底漆和面漆性能应各具有什么特点?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1:27
- 2022-12-05 20:56
- 2022-12-05 20:48
- 2022-12-05 20:34
- 2022-12-05 20:29
- 2022-12-05 20:24
- 2022-12-05 20:22
- 2022-12-05 20:18
- 2022-12-05 19:18
- 2022-12-05 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