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中国大学mooc《论语》导读试题及答案-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工学答案 正文

作者2023-02-27 01:02:31工学答案 78 ℃0 评论
第一课 为什么要读《论语》

1.1《论语》是属于全人类的经典随堂测验

1、下列选项中,哪一部经典不属于“四书”?
    a、《论语》
    b、《孟子》
    c、《孝经》
    d、《中庸》

2、《论语》为孔子亲手所写。

1.2 研读《论语》的现实意义随堂测验

1、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原因在于他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第一课 单元测验

1、“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哪部文献?
    a、《孟子》
    b、《论语》
    c、《庄子》
    d、《道德经》

2、《论治国学先须辨明四点》是哪一位学者写的?
    a、吕思勉
    b、马一浮
    c、熊十力
    d、章太炎

3、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a、经受了时间与历史的考验
    b、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拥戴
    c、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类拔萃
    d、销量永居榜首

4、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下列选项中对“时”的理解不符合孟子原意的是()
    a、孔子平日里做事都很准时
    b、孔子为人处世都合乎中道,无可无不可
    c、孔子是一个很会投机的识时务者
    d、孔子能根据时代的需求解决任何问题

5、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原因在于他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6、《论语》为孔子亲手所写。

7、“《论语》为两千年来,国人思想之( )”这句话是梁启超先生提出的。

8、哲学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如何理解( )和如何理解自己。

9、孔子认为,人的完善是为了( )的完善。

10、孔子认为社会与国家要变得更好,归根结底在于人要变为好人,也就是( )。

第二课 孔子的生平与志业

2.1 孔子的生平随堂测验

1、“知人论世”是哪位思想家的理论?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曾子

2、孔子的祖先是哪里人?
    a、安徽
    b、陕西
    c、山东
    d、河南

3、从“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可以看出,孔子只是把俎豆当作很普通的玩具来玩耍。

2.2 孔子治学随堂测验

1、孔子读哪一部经典时韦编三绝?
    a、《诗经》
    b、《尚书》
    c、《周易》
    d、《春秋》

2、孔子几岁有志于学?
    a、12
    b、15
    c、18
    d、20

3、孔子区分了“君子儒”与“小人儒”,赋予了“儒”以崭新的意义与使命。

4、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并不存在作为一门职业的儒生团体。

2.3 孔子从政随堂测验

1、孔子“堕三都”,针对的是哪三家?
    a、叔孙氏
    b、赵孙氏
    c、孟孙氏
    d、季孙氏

2、孔子当政时期所施行的有远见的政治举措有哪些?
    a、夹谷之会
    b、初税亩
    c、堕三都
    d、治理洪水

3、孔子认为,臣子必须对君王绝对地服从。即使君主不行君道,臣子也要对君主不离不弃。

2.4 孔子周游列国随堂测验

1、孔子周游列国长达几年?
    a、13
    b、14
    c、20
    d、22

2、下列哪一个国家,孔子周游列国时没有去过?
    a、卫国
    b、郑国
    c、秦国
    d、齐国

3、孔子晚年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是。
    a、著书立说
    b、教导学生
    c、纵横捭阖
    d、游说诸侯

4、孔子认为,师生关系是双向的伦理关系,彼此都有一定的责任与义务。

2.5 孔子的历史地位随堂测验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哪位思想家?
    a、周敦颐
    b、朱熹
    c、张载
    d、曾国藩

2、下列哪个称号不属于孔子?
    a、素王
    b、至圣先师
    c、万世师表
    d、文成公

3、孔子的历史功绩在于
    a、奠定文明
    b、统一天下
    c、教化苍生
    d、制礼作乐

4、孔子认为,修身与治国属于不同的范畴,两者关系不大。

2.6 周代的社会制度随堂测验

1、《殷周制度论》是哪位学者的作品?
    a、陈寅恪
    b、王国维
    c、刘师培
    d、章太炎

2、孔子最服膺以下哪个朝代的政治理念?
    a、夏朝
    b、周朝
    c、商朝
    d、尧舜时代

3、《殷周制度论》分析了周朝取代殷朝的原因,认为周胜殷在于周朝的统治者制定了富国强兵的制度。

2.7 奠定文明,教化苍生随堂测验

1、“有教无类”的“类”是什么意思?
    a、类似
    b、人类
    c、好像
    d、类别

2、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是?
    a、物质文明的水平决定了精神文明的水平。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
    c、物质文明发展,精神文明未必会发展。
    d、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精神文明的退步。

3、孔子认为,社会长治久安的前提在于制定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

第二课 单元测验

1、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表述了孔子对“性”的看法?
    a、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b、人性本恶,其善伪也。
    c、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d、性相近,习相远。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这里的“罔”如何理解?
    a、不知所措
    b、白费苦心
    c、迷惑而无所得
    d、灰心丧气

3、子曰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的“文”指的是?
    a、文学
    b、文章
    c、六艺
    d、文字

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出自哪一部文献?
    a、《论语》
    b、《尚书》
    c、《礼记》
    d、《周易》

5、孔子最服膺以下哪个朝代的政治理念?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三代

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哪位思想家?
    a、周敦颐
    b、张载
    c、程颢
    d、程颐

7、下列哪一个国家,孔子周游列国时没有去过?
    a、卫
    b、宋
    c、秦
    d、齐

8、孔子读哪一部经典时韦编三绝?
    a、《易经》
    b、《尚书》
    c、《诗经》
    d、《春秋》

9、在孔子看来,怎样可以算是好学?
    a、入则孝
    b、出则悌
    c、不迁怒
    d、不贰过

10、“益者三友”指的是什么?
    a、友善
    b、友直
    c、友谅
    d、友多闻

11、下面哪些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
    a、因材施教
    b、全面发展
    c、举一反三
    d、有教无类

12、以下哪些不属于孔子重视学的原因?
    a、唯有学习,人才能培养良好的德行。
    b、学习能让人变得富有。
    c、不学习无以光宗耀祖。
    d、不学习无以出人头地。

13、孔子晚年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是( )。
    a、整理典籍
    b、教导学生
    c、游说诸侯
    d、结交宾客

14、孔子“堕三都”,针对的是哪三家?
    a、孟孙氏
    b、叔孙氏
    c、季孙氏
    d、田孙氏

15、孔子认为,只有天资不好的人才有必要学习。天生具有善良天性的人没有必要学习。

16、之所以要“学而时习”,是为了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这样才能学得牢固。

17、孔子认为,当朋友犯错时,应该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忍让纵容。

18、孔子认为,人应该到处宣扬自己,可能地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优秀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19、孔子认为,臣子必须对君王绝对地服从。即使君主不行君道,臣子也要对君主不离不弃。

20、孔子区分了“君子儒”与“小人儒”,赋予了“儒”以崭新的意义与使命。

第三课 孔子论学

3.1 孔子重视学的原因随堂测验

1、《性恶篇》出自哪一部先秦经典?
    a、《荀子》
    b、《韩非子》
    c、《墨子》
    d、《管子》

2、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表述了孔子对“性”的看法?
    a、人性本恶,其善伪也。
    b、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c、性相近,习相远。
    d、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3、以下哪些选项不属于孔子重视学的原因
    a、不学习,无以出人头地。
    b、不学习,无以光宗耀祖。
    c、唯有学习,人才能培养良好的德行。
    d、不学习难免被社会淘汰。

4、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3.2 六言六蔽说随堂测验

1、“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的“绞”是什么意思?
    a、费心思
    b、缠绕
    c、急刻尖利
    d、狡诈

2、“六言六蔽”的“言”是什么意思?
    a、语言
    b、文字
    c、言谈
    d、方言

3、为什么“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
    a、学了之后,才能爱所当爱。
    b、仁者爱人,容易受蒙蔽。
    c、常人之爱常常使其分寸,变得无原则。
    d、仁者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就别人,在常人看来,这是十分愚蠢的做法。

4、孔子认为,只有天资不好的人才有必要学习,天生具有善良天性的人没有必要学习。

3.3学是生命之学、为己之学随堂测验

1、“今之学者为人”的“为人”如何理解?
    a、为了他人的福利
    b、为了取悦他人
    c、为了与他人和谐共处
    d、为了帮助他人

2、《白虎通》把“学”解释成?
    a、学习
    b、知识
    c、实践
    d、觉

3、下列哪种学习最切合孔子论学的旨意?
    a、学习日语
    b、学习开车
    c、学习如何孝顺父母
    d、研究天文学

4、“古之学者为己”表明,古人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欲。

3.4 何为学随堂测验

1、“不贰过”的意思是()?
    a、不犯大错
    b、不重复犯错
    c、从不犯错
    d、不重复责备一个人的过错

2、在下列学生中,孔子评价谁为“好学”?
    a、子路
    b、子贡
    c、颜回
    d、子夏

3、在孔子看来,怎样算是好学?
    a、不迁怒
    b、学而不厌
    c、不贰过
    d、乐以忘忧

4、孔子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技能,早日成为有用的人。

3.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随堂测验

1、“学而时习之”的“时”是什么意思?
    a、时时刻刻
    b、经常
    c、恰逢其时
    d、准时

2、“学而时习之”的“习”是什么意思?
    a、练习
    b、实践
    c、复习
    d、习得

3、哪一个是为学的最高境界?
    a、知之
    b、好之
    c、乐之
    d、学以致用

4、之所以要“学而时习”,是为了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这样才能学得牢固。

3.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随堂测验

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出自哪一部文献?
    a、《论语》
    b、《礼记》
    c、《尚书》
    d、《春秋》

2、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作“友”?
    a、同一师门
    b、性情相投
    c、志同道合
    d、患难与共

3、“益者三友”指的是哪三友?
    a、友直
    b、友善
    c、友谅
    d、友多闻

4、孔子认为,当朋友犯错时,应该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忍让纵容。

3.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随堂测验

1、“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是什么意思?
    a、心中不快
    b、愤怒
    c、嫉妒
    d、怨恨

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反映了什么孔子的什么思想?
    a、和而不同
    b、以德定位
    c、反求诸己
    d、名实相副

3、孔子认为,人应该到处宣扬自己,尽可能地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优秀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3.8得道成仁,非学不可随堂测验

1、子曰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的“文”指的是?
    a、文学
    b、文字
    c、文章
    d、六艺

2、孔子自认是生而知之的圣人。

3、学习国学最要紧的是要抓紧时间,博览群书。

第三课 单元测验

1、孔子周游列国长达几年?
    a、13
    b、14
    c、20
    d、22

2、“有教无类”的“类”是什么意思?
    a、类似
    b、类别
    c、人类
    d、好像

3、孔子读哪一部经典时韦编三绝?
    a、《尚书》
    b、《易经》
    c、《诗经》
    d、《春秋》

4、“知人论世”是哪位思想家的理论?
    a、荀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5、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的社会特质是?
    a、繁荣昌盛
    b、礼崩乐坏
    c、礼乐升平
    d、小康社会

6、相传孔子有多少个学生?
    a、20
    b、72
    c、3000
    d、5000

7、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
    a、儿子要绝对孝顺父亲,不能反抗。
    b、臣子要无条件地对君王尽忠。
    c、以直报怨
    d、以德报怨

8、子曰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的“文”指的是?
    a、文字
    b、文章
    c、文学
    d、六艺

9、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是?
    a、物质文明的水平决定了精神文明的水平。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
    c、物质文明发展,精神文明未必会发展。
    d、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精神文明的退步。

10、孔子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
    a、奠定文明
    b、统一天下
    c、制礼作乐
    d、教化苍生

11、孔子“堕三都”,针对的是哪三家?
    a、赵孙氏
    b、孟孙氏
    c、叔孙氏
    d、季孙氏

12、孔子晚年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是()。
    a、纵横捭阖
    b、整理典籍
    c、游说诸侯
    d、教导学生

13、孔子教育生涯前期所收的学生有?
    a、曾皙
    b、子路
    c、子张
    d、冉有

14、以下哪些说法出自孔子?
    a、三十而立
    b、四十不惑
    c、五十耳顺
    d、七十古来稀

15、孔子曾经做过以下哪些职业?
    a、乘田
    b、庖人
    c、委吏
    d、车夫

16、孔子认为,修身与治国属于不同的范畴。两者关系不大。

17、《殷周制度论》分析了周朝取代殷朝的原因,认为周胜殷在于周朝的统治者制定了富国强兵的制度。( )

18、孔子认为,社会长治久安的前提在于制定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

19、孔子认为,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即使君主不行君道,臣子也要对君主不离不弃。

20、孔子区分了“君子儒”与“小人儒”,赋予了“儒”以崭新的意义与使命。

期末考试

《论语》导读期末试题

1、“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哪部文献?()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道德经》

2、“知人论世”是哪位思想家的理论?()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曾子

3、孔子的祖先是哪里人?()
    a、安徽
    b、陕西
    c、山东
    d、河南

4、孔子几岁有志于学?()
    a、12
    b、15
    c、18
    d、21

5、孔子读哪一部经典时韦编三绝?()
    a、《诗经》
    b、《尚书》
    c、《周易》
    d、《春秋》

6、孔子周游列国长达几年?()
    a、13
    b、20
    c、14
    d、30

7、下列哪个称号不属于孔子?()
    a、至圣先师
    b、素王
    c、万世师表
    d、文成公

8、《殷周制度论》是哪位学者的作品?()
    a、陈寅恪
    b、熊十力
    c、王国维
    d、吕思勉

9、“有教无类”的“类”是什么意思?()
    a、类似
    b、人类
    c、好像
    d、类别

10、《性恶篇》出自哪一部先秦经典?()
    a、《荀子》
    b、《论语》
    c、《韩非子》
    d、《孟子》

11、“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的“绞”是什么意思?()
    a、费心思
    b、狡诈
    c、急刻尖利
    d、缠绕

12、《白虎通》把“学”解释成()?
    a、学习
    b、知识
    c、觉
    d、实践

13、在下列学生中,孔子评价谁为“好学”?()
    a、子路
    b、冉伯牛
    c、颜回
    d、子贡

14、“今之学者为人”的“为人”如何理解?()
    a、为了他人的福利
    b、为了取悦他人
    c、为了帮助他人
    d、为了与他人和谐共处

15、“不贰过”的意思是()?
    a、不犯大错
    b、从不犯错
    c、不重复犯错
    d、不要两次责怪同一个人的过错

16、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作“友”?()
    a、同一师门
    b、性格相合
    c、志同道合
    d、同甘共苦

1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这里的“罔”如何理解?()
    a、白费苦心
    b、灰心丧气
    c、不知所措
    d、迷惑而无所得

18、人可以通过修身,逐渐成为君子。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理念?()
    a、人性向善
    b、学贵自得
    c、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人性本善

19、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在于()
    a、社会地位
    b、道德品性
    c、知识水平
    d、物质财富

20、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
    a、拥有智慧
    b、修身养性
    c、扬名显亲
    d、报效国家

21、子曰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的“文”指的是?()
    a、文学
    b、文章
    c、文字
    d、六艺

22、“志于道”的“道”是什么意思?()
    a、方法
    b、道路
    c、道理
    d、天道

23、“君子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a、君子先要求自己
    b、君子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c、君子凡事都不求别人帮忙
    d、君子自食其力

24、在对待犯罪问题上,儒家和法家遵循的原则的不同点在于()
    a、儒家反对用刑罚,法家主张用刑罚。
    b、儒家反对检举揭发,法家鼓励检举揭发。
    c、儒家主张扼恶于未然之时,法家主张惩恶于已然之际。
    d、儒家主张执法从宽,法家主张执法必严。

25、下列哪些选项符合孔子的思想?()
    a、以人为本
    b、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重农抑商
    d、反求诸己

26、下列哪些选项不符合儒家执法时的原则?()
    a、哀矜勿喜
    b、鼓励告奸
    c、原心定罪
    d、严刑峻法

27、下列哪些选项反映了孔子的经济思想?()
    a、重农抑商
    b、不与民争利
    c、节用而爱人
    d、经济为百行之先

28、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德治的内容?()
    a、富强
    b、仁义
    c、邻里和睦
    d、忠信

29、孔子认为,正己和正人的关系是()
    a、唯有正人,才能正自己。
    b、首先要正己,然后才能够正人。
    c、两者没有什么关联,属于不同范畴。
    d、二者是一个整体。

30、在《论语》中,孔子评价哪些人物为“至德”?()
    a、泰伯
    b、管仲
    c、周文王
    d、叔齐

31、孔子认为,人性有不良的因素。所以礼的功能在于()
    a、禁止人欲
    b、惩治坏人
    c、导养性情
    d、扼恶于未然

32、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孔子的仁的思想?()
    a、己欲立而立人
    b、爱无差等
    c、爱人如爱己
    d、克己复礼

33、孔子对“仁”作过哪些说明?()
    a、克己复礼为仁
    b、仁者,其言也訒
    c、仁者不忧
    d、仁者全知全能

34、孔子认为,君子具有下列哪些特质?()
    a、言行合一
    b、反求诸己
    c、身体力行
    d、爱无差等

35、下列哪些是孔子所担忧的?()
    a、学而优不仕
    b、德之不修
    c、闻义不能徙
    d、三年学,不至于谷。

36、下列选项中,哪一部经典不属于“四书”?()
    a、《论语》
    b、《孝经》
    c、《尚书》
    d、《孟子》

37、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a、经受了时间与历史的考验
    b、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类拔萃
    c、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拥戴
    d、销量永居榜首

38、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这里的“时”有哪些意思?()
    a、孔子思考着时代的根本问题
    b、孔子能根据时代的需求回应时代的问题
    c、孔子为人处世都合乎中道,无可无不可
    d、孔子平日里做事都很准时

39、孔子“堕三都”,针对的是哪三家?()
    a、赵孙氏
    b、叔孙氏
    c、季孙氏
    d、孟孙氏

40、孔子当政时期所施行的具有远见的政治举措有哪些?()
    a、夹谷之会
    b、堕三都
    c、制礼作乐
    d、治理洪水

41、孔子晚年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是()
    a、教导学生
    b、整理典籍
    c、纵横捭阖
    d、游说诸侯

42、孔子的历史功绩在于()
    a、奠定文明
    b、制礼作乐
    c、教化众生
    d、统一天下

43、为什么“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
    a、学了之后,才能爱所当爱。
    b、仁者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就别人,在常人看来,这是十分愚蠢的做法。
    c、仁者爱人,容易受蒙蔽。
    d、常人之爱常常使其分寸,变得无原则。

44、在孔子看来,好学的标准是什么?()
    a、不迁怒
    b、不贰过
    c、入则孝
    d、出则悌

45、“益者三友”指的是哪三友?()
    a、友直
    b、友多闻
    c、友谅
    d、友善

46、孔子认为,当朋友犯错时,应该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忍让纵容。

47、孔子认为,人应该不择一切手段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48、学习国学最要紧的是要抓紧时间,博览群书。()

49、孔子所说的学,并不是学习客观知识和技能,因此单单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是要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50、之所以要“学而时习”,是为了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这样才能学得牢固。()

51、孔子之所以把音乐看作教育的一种手段,在于音乐能够提升人的美感。()

52、“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应该被一技一业所限制,而应努力学习,使诸多德行全面发展。()

53、孔子反对“巧言令色”,根本原因在于爱说漂亮话的人败坏了社会风俗。()

5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君子与小人之区分基于两者的社会地位。

55、孔子认为,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56、君子治理百姓,做到立德就足够了,无需立威立功。

57、孔子认为,君臣以义合。君主若不行君道,臣子便应该立刻离开。

58、孔子认为,“让”是至德。无论是在上位者,还是平民百姓,在面对一切名誉和利益时都必须谦逊退让。()

59、孔子反对庶人议政,否则会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60、孔子认为,不管有什么样的社会身份,人的一切思想行为都应该符合名的规定。()

第四课 孔子论君子

4.1 学的目的是成己成物随堂测验

1、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在于()
    a、社会地位
    b、知识水平
    c、道德品性
    d、物质财富

2、人可以通过修身,逐渐成为君子。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理念?
    a、人性向善
    b、人性本善
    c、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学贵自得

3、在孔子看来,小人所具有的特征是()。
    a、卑鄙无耻
    b、无恶不作
    c、学习上具有惰性
    d、先天品性不良

4、孔子认为,人成为君子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日复一日地修炼。因此,君子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人格境界。

5、孔子的“人性向善”具体来说是要把人变为君子。

4.2 什么是君子随堂测验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自哪一部文献?
    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最符合“仁者不忧”的意思?
    a、仁者从来都没有忧虑
    b、仁者不为自己的私利而发愁
    c、仁者不为他人的事情烦忧
    d、仁者目光长远,不为眼前的小事烦忧

3、孔子认为,君子是与人为善的老好人。

4.3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随堂测验

1、“据于德”的“德”是什么意思?
    a、个人得失
    b、品德标准
    c、自得于身,人行之总名
    d、三从四德

2、“志于道”的“道”是什么意思?
    a、道路
    b、方法
    c、道理
    d、天道

3、朱子把“游于艺”的“游”解释为?
    a、游泳
    b、放松自我
    c、游乐
    d、玩物适情

4、孔子主张为学之人要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孔子以六艺为教,正是为了培养人的才艺。

4.4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随堂测验

1、“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出自哪部文献?
    a、《尚书》
    b、《礼记》
    c、《论语》
    d、《诗经》

2、“兴于诗”的“兴”是什么意思?
    a、兴奋
    b、兴盛
    c、兴起
    d、振兴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六艺?
    a、琴
    b、书
    c、射
    d、御

4、孔子之所以把音乐看作教育的一种手段,在于音乐能够提升人的艺术感。

4.5 君子不器随堂测验

1、“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出自哪部文献?
    a、《左传》
    b、《战国策》
    c、《礼记》
    d、《孔子家语》

2、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里的“适”是什么意思?
    a、合适
    b、亲近、专主
    c、舒服
    d、方才

3、“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应该被一技一业所限制,而应努力学习,使诸多德行全面发展。

4.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随堂测验

1、《周易》曰:“利者义之和。”这里的“义”指的是?
    a、正义
    b、人世所宜
    c、天理
    d、义人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义利是矛盾的。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选择义,不能选择利。

4.7 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随堂测验

1、“君子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a、君子先要求自己
    b、君子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c、君子凡事都不求别人帮忙
    d、君子自食其力

2、“仁者,其言也訒”的“訒”是什么意思?
    a、一句不说
    b、谨厚慎言
    c、出言严苛
    d、言出必行

3、君子和小人的一个根本的区别是?
    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b、君子出则孝,入则悌。
    c、君子对朋友两肋插刀。
    d、君子博学多才。

4、孔子反对“巧言令色”,根本原因在于爱说漂亮话的人败坏了社会风俗。

4.8 君子是自觉身体力行的人随堂测验

1、孔子认为,君子具有下列哪些特质?
    a、言行合一
    b、反求诸己
    c、爱无差等
    d、身体力行

2、下列哪些是孔子所担忧的?
    a、德之不修
    b、学而优不仕
    c、闻义不能徙
    d、三年学,不至于谷

3、孔子对君子的品行有着极高的规定。因此,君子是极难实现的人格境界,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达到。

4.9 君子是特立独行的人随堂测验

1、“君子周而不比”中的“比”是什么意思?
    a、攀比
    b、结党营私
    c、竞争
    d、比赛

2、“君子周而不比”中的“周”是什么意思?
    a、仁爱周遍
    b、周全
    c、周道
    d、周流不滞

3、“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出自哪一部文献?
    a、《周易》
    b、《礼记》
    c、《尚书》
    d、《诗经》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君子与小人之区分基于两者的社会地位。

4.10 君子绝不是独善其身的人随堂测验

1、“能近取譬”的“譬”是什么意思?
    a、晓谕
    b、说服
    c、譬喻
    d、教导

2、颜回曰:“愿无伐善,无施劳。”这里的“伐”如何理解?
    a、夸耀
    b、讨伐
    c、缺乏
    d、骄傲

3、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里的“敝”是什么意思?
    a、凋敝
    b、残害
    c、遗失
    d、弄坏

第四课 单元测验

1、“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出自哪部文献?
    a、《周易》
    b、《礼记》
    c、《尚书》
    d、《论语》

2、“君子周而不比”中的“比”是什么意思?
    a、攀比
    b、竞争
    c、结党营私
    d、比赛

3、“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出自哪一部文献?
    a、《周易》
    b、《尚书》
    c、《礼记》
    d、《诗经》

4、君子和小人的一个根本的区别是( )
    a、君子入则孝,出则悌。
    b、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c、君子对朋友两肋插刀。
    d、君子受人尊敬。

5、“据于德”的“德”是什么意思?
    a、社会公德
    b、自得于身,人行之总名。
    c、得失
    d、三从四德

6、“能近取譬”的“譬”是什么意思?
    a、晓谕
    b、譬喻
    c、说明
    d、教导

7、《周易》曰:“利者义之和。”这里的“义”指的是?
    a、正义
    b、义人
    c、人世所宜
    d、天理

8、孔子认为,君子具有下列哪些特质?
    a、言行合一
    b、反求诸己
    c、爱无差等
    d、身体力行

9、下列哪些是孔子所担忧的?
    a、三年学,不至于谷
    b、道之不修
    c、学而优不仕
    d、不善不能改

10、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
    a、变化气质
    b、扬名立万
    c、修身养性
    d、求取富贵

11、下列选项中,哪些选项符合“仁者不忧”的意思?
    a、仁者从来都没有忧虑
    b、仁者坦荡无私,不为自己的私利而发愁
    c、仁者目光长远,不为眼前的琐事而烦忧
    d、仁者不为他人的事情烦忧

12、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六艺?
    a、射
    b、琴
    c、书
    d、数

13、“君子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a、君子先要求自己
    b、君子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c、君子遇事会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d、君子凡事都不求别人帮忙

14、在孔子看来,小人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a、困而不学
    b、无恶不作
    c、遇事求诸人
    d、以直报怨

15、孔子之所以把音乐看作教育的一种手段,在于音乐能够提升人的艺术感。

1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君子与小人之区分基于两者的社会地位。

17、孔子的“人性向善”具体来说是要把人变为君子。

18、孔子认为,君子是与人为善的老好人。

19、孔子反对“巧言令色”,根本原因在于爱说漂亮话的人败坏了社会风俗。

2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义利是矛盾的。君子只能选择义,不能选择利。

猜你喜欢

  • 2023-02-27 01:00
  • 2023-02-27 00:46
  • 2023-02-27 00:19
  • 2023-02-27 00:09
  • 2023-02-26 23:53
  • 2023-02-26 23:35
  • 2023-02-26 23:24
  • 2023-02-26 23:17
  • 2023-02-26 23:03
  • 2023-02-26 22:59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