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中国大学mooc环境法学作业答案查询-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公选课题库 正文

作者2023-01-16 00:14:48公选课题库 78 ℃0 评论
测试试卷

期末测试——客观题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能体现环境法的( )。
    a、预防为主原则
    b、协调发展原则
    c、环境责任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2、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
    b、公众参与原则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d、环境责任原则

期末测试——案例分析题

1、案例: 原告上海电机铸造厂0.5 吨立式生活用锅炉燃烧器自1990年2月份损坏后,未主动向区环保局报告且在修理过程中继续使用,使黑烟浓度达到林格曼三度,时间长达8个月,污染了环境,影响厂周围居民正常生活,产生厂群矛盾。在此期间,静安区环保局和驻余姚街道办事处环保监督员,经常到该厂督促办理,每次厂方都承诺尽快修好。1993年2月5日上午,区环保局高空眺望哨发现该厂烟囱冒黑烟,即去该厂督促。厂设备负责人表示齿轮已加工好,三天内修好。之后,区环保局又多次到该厂检查,发现其虽然进行了修理,但燃烧器一直没修好,继续冒黑烟。区环保局针对上述违法事实,根据《上海市烟尘排放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排污收费和罚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于1993年10月14日对该厂罚款5000元。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区环保局认识到在行政执法中存在一些问题,因而主动变更了具体行政行为,将罚款5000元改为1000元。原告表示接受区环保局变更罚款的决定,申请撤诉。法院裁定准予撤诉。 问:区环保局是否有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的法定职权?以及对被告作出的行政罚款数额是否过高?

测试试卷2

客观题

1、2014修订版环境保护法什么时候施行?( )
    a、2015年1月1日
    b、2014年4月24日
    c、2014年8月1日
    d、2014年6月1日

主观题

1、河南省某县农民张某,承包水库水面,用网箱养鱼,并租了一条水泥船和雇佣两个工作人员在水库中日夜看护,张某本人也经常住船看护。一天早晨,张某起床后,看到许多死鱼漂浮水面,而且水面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张某意识到可能是水体受到某化工厂污染致鱼死亡,于是马上到县环保局要求察看死鱼现场。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说: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渔业水污染事故应由渔政管理机构调查处理。于是张某又马上到负责渔政管理的水库管理局渔政管理站要求其调查处理死鱼事故。但渔政管理站的站长说,不可能是污染致鱼死亡,所以既不组织对水库水质进行监测,也不到现场调查死鱼情况。 为了固定证据,张某只好让县公证处对其死鱼情况进行公证,证明死鱼损失达40多万元。死鱼事件后不久,某化工厂就收到渔政管理站发出的因渔业污染事故罚款15万元的决定。由于缺乏渔政管理站的现场调查监测资料,张某无法向排污者索赔,于是便以渔政管理站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向法院提起以渔政管理站为被告的行政诉讼,要求其赔偿死鱼损失40万元。法院以渔政管理站不具有法人资格为由,让张某变更被告,但张某拒绝变更,于是法院裁定驳回张某的起诉。 试分析: (1)环保局工作人员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法院的裁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3)张某应当通过什么途径解决死鱼损害赔偿问题?

《环境法学》期末考试试卷

《环境法学》期末试卷——客观题(45分)

1、环境立法一般将环境的范畴确定在以( )为中心的环境利用行为范围之内。
    a、人类
    b、生物
    c、生态系统
    d、生物和非生命物质

2、作为环境立法控制对象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 )。
    a、第一类环境问题
    b、科学技术问题
    c、环境与资源问题
    d、第二类环境问题

3、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效力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
    a、《环境保护法》
    b、《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款
    c、国际环境资源保护条约
    d、《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4、我国的环境资源立法实行的是( )。
    a、只重视经济社会发展或环境保护的目的一元论
    b、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的二元论
    c、目的三元论
    d、考虑多种因素的目的多元论

5、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所规定的诉讼时效是(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6、《环境保护法》第40条: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体现了哪一个基本原则?( )
    a、预防原则
    b、协调发展原则
    c、原因者负担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7、国家没有在以下哪个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
    a、重点生态功能区
    b、自然保护区
    c、生态环境敏感区
    d、生态环境脆弱区

8、贯彻预防原则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个?( )
    a、合理规划,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
    b、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者规定各种强制性的整治和养护责任
    c、制定和实施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制度
    d、综合运用各种环境保护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控制和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向环境排放污染物

9、某省a市和b市分别位于同一河流的上下游。a市欲建农药厂。在环境影响评价书报批时,b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该厂对本市影响很大,对该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提出异议。在此情况下,该环境影响评价书应当由下列哪一部门审批?( )
    a、省政府发改委
    b、省人大常委会
    c、省农药生产行政监督部门
    d、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0、排污收费制度最能体现环境保护法的哪项基本原则?( )
    a、预防原则
    b、协调发展原则
    c、原因者负担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1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限期治理的最低层级的决定机关是( )。
    a、省级人民政府
    b、市、县人民政府
    c、乡镇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12、《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分别是( )。
    a、蓝色、黄色、橙色、黑色
    b、黑色、红色、黄色、蓝色
    c、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d、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13、下列关于环境标准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b、环境标准还可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三类。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

14、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阶段报批?( )
    a、竣工验收阶段
    b、投入使用阶段
    c、可行性研究阶段
    d、已经造成环境影响后

15、我国国家环境标准的制定机构是( )
    a、生态环境部
    b、行业组织
    c、企业
    d、其他相关行政单位

16、下列哪一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b、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c、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d、环保宣传部门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只需要进行舆论监督即可。

17、下列哪种污染不适用《水污染防治法》,而另由法律规定?
    a、湖泊水体污染防治
    b、河流水体污染防治
    c、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
    d、海洋污染防治

18、《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 )进行处罚。
    a、渔业主管部门
    b、当地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海事管理机构

19、环境损害一般不包括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 )
    a、人身损害
    b、财产损害
    c、生态环境损害
    d、对名誉权的侵害

20、符合下列哪一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
    a、依法在本辖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b、依法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c、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5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d、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2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21、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
    a、公民(自然人、公众及代表);
    b、环境利用行为人;
    c、国家机关和政府;
    d、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22、参与决策的公众的范围包括( )。
    a、居民;
    b、各类专业人士;
    c、社会团体;
    d、与拟议行为有关的行政机关。

2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以下哪些环境权益?( )
    a、优美、舒适环境的享受权;
    b、开发利用环境决策与行为的知悉权;
    c、参与、监督、举报环境保护权;
    d、制定环境政策权。

24、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包括( )。
    a、环境标准制度;
    b、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制度。

25、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防治法》的是( )。
    a、《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b、《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c、《水土保持法》;
    d、《自然资源保护法》。

26、下列哪些主体有权从事环境行政执法?( )
    a、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b、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c、林业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d、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27、无过错责任原则为各国环境法普遍采用的原因是( )。
    a、现代工业生产排污具有高度危险性,企业即使无过错也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及他人巨大的财产和人身损害;
    b、现代工业生产及其造成污染的复杂性,难以证实排污者的故意或过失;
    c、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民法公平原则的客观要求;
    d、无过错责任原则可以弥补过错责任原则的不足。

28、因连降大雨,某厂设计流量较小的排污渠的污水溢出,流入张某承包的鱼塘,致鱼大量死亡。张某诉至法院,要求该厂赔偿。该厂提出的下列哪些事由是依法不能成立的?( )
    a、本市环保主管部门证明,我厂排污从未超过国家及地方排污标准;
    b、天降大雨属于不可抗力,依法应予免责;
    c、经有关机构鉴定,死鱼是全市最近大规模爆发的水生动物疫病所致;
    d、张某鱼塘地势低洼,未对污水流入采取防范措施,其损失咎由自取。

29、下列关于我国环境资源犯罪的犯罪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资源犯罪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b、环境资源犯罪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破坏资源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c、环境资源犯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d、环境资源犯罪的犯罪主体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单位。

30、甲化工厂和乙造纸厂排放废水,造成某村农作物减产。当地环境主管部门现场检测认定,甲排放的污染物中有机物超标3倍,是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乙排污未超标,但其中的悬浮颗粒物ss仍对农作物减产有一定影响。关于甲、乙厂应承担的环境责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厂应对该村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b、乙厂应对该村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c、环境主管部门有权对甲厂追究行政处罚等行政责任;
    d、环境主管部门有权对乙厂追究行政处罚等行政责任。

31、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的司法原则是一样的。

32、预防原则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危害的产生;二是提前预测、分析和评价,以避免环境危害及其风险的出现。

33、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将“公众环境权益”作为规划环评的内容。

3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需公开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

35、国家不需要履行对公民的生存保障义务,不需要提供和保障公民享受最低环境质量要求的条件。

36、环境行政机关可以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无申请的情况下,主动作出行政复议行为。

37、《环境保护法》是指一切调整环境保护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8、只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其他部门如海事、渔政管理机构无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

39、通报批评是惩罚性的环境行政责任。

40、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环境法学》期末试卷——主观题(55分)

1、名词解释(每题3分) 1. 公众参与原则 2. 生态补偿 3. 环境公益诉讼 4. 自然资源利用行为 5. 环境影响评价

2、案例分析题1 某化工厂是一家生产化学添加剂的企业。2017年,该厂通过了区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估审批。在废水处理设施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2019年,该化工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利润,在未向环保局申报的情况下扩建了加工精制3-硝基、4-氨基苯酚(nap)工艺和设备,但是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相应改造,在投入生产使用前也未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扩建的设备投入使用后,因原废水处理设施无法处理大量的新增废水,造成处理池废水外溢和直接排放,污染了附近的河道。区环保局接到举报后对化工厂进行了现场检查。但化工厂以保守技术秘密为由,阻拦环保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并拒绝提供扩建工程的任何资料。经环保局对排污口污水排放进行监测,表明污染物排放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问题:请说明该化工厂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哪些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3、案例分析题2 滨海化工总厂(甲)建于2019年1月。东临海滩,厂外是环乡河,有水产养殖场(乙)的几千亩鱼塘,是渔业养殖密集区。甲厂建厂时按设计规划的要求,投资安装了废水处理装置,废水经处理后排入东海。设计中只允许有一个排污口,往东海排污,连生活污水也不准排入内河。甲厂在施工时却设置了3个排污口,1个排向东海,2个排向环乡河。农民某丙承包了养殖场200亩鱼塘。养鱼用水除雨水外,全部从环乡河中抽取。2019 年3月初,某丙投入鱼苗1万多公斤,几天内发现鱼苗相继大量死亡,损失计10万元。某丙立即向环保部门报告,要求调查处理。环保部门在调查中发现,甲厂在环保设施没有验收的情况下,于2019年2月进行试生产,致使硝基苯车间每小时排出的100吨冷却水中,带有毒性物质硝基苯。经测定,环乡河及某丙承包的鱼塘里,硝基苯含量超过渔业标准5~7倍。调查过程中,2019年3月中旬,甲厂又发生硝基苯物料溢漏流入地沟事故,最终也排入环乡河。事故发生后,甲厂立即通知乙场停止抽水,某丙的鱼塘因得不到及时供水又造成大量鱼死亡泛塘,计损失5万元。对此,环保部门作出决定,对甲厂罚款5000元,并要求甲厂赔偿某丙的全部损失15万元。 甲厂不服, 理由是:(1)排入环乡河的是冷却水,仅含少量硝基苯,没有超过排放标准。某丙的鱼苗死亡是其经营不善造成的;(2)甲厂只对溢漏事故造成的5万元损失承担责任。因及时通知了渔场,应只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问题:(1)甲厂的理由成立吗?为什么?你认为某丙的15万元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2) 本案中甲厂的行为有哪些是违反环境法的?应分别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从预防为主基本原则的要求看, 本案有哪些不合法之处?找出其责任主体,并简要说明。

猜你喜欢

  • 2023-01-16 00:04
  • 2023-01-15 23:56
  • 2023-01-15 23:34
  • 2023-01-15 23:32
  • 2023-01-15 22:51
  • 2023-01-15 22:49
  • 2023-01-15 22:08
  • 2023-01-15 21:59
  • 2023-01-15 21:54
  • 2023-01-15 21:48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