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字(上)2.隶变随堂测验1、隶书保留了篆书原先的形象性。
2、隶书最早出现于汉代。
3、相传,隶书的创始者是秦代的()。
单元测试(一)1、《史记》中“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中哪一个是通假字
a、蚤
b、旦
c、谢
d、可
2、《左传》“庄公寤生,惊姜氏。”“寤”指
a、逆生,难产
b、睡着了
c、睡醒了
d、中午
3、以下哪一组不具备通假关系
a、来:徕
b、罢:疲
c、归:馈
d、俘:宝
4、隶书产生的时间
a、秦代
b、战国时期
c、春秋时期
d、唐代
5、下列属于假借字的是
a、困难的“难”和鸟名之“难
b、自己的“自”和鼻子的“自
c、“其”之本义和“其他”之“其”
d、《逍遥游》“三餐而反”中的“反”和“返回”的“返”
6、下列哪些字体不属于古文字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7、亭是会意字
8、珊是形声字
9、前是形声字
10、往的声符是主
11、婚既是形声字也是会意字
12、艰难的“难”假借为鸟名之“难”是通假字
13、假借字是本()其字,通假字是本()其字
14、通假指古书中音同或音近字的()和假借
15、判断通假字,除了古音的证据之外,还要有( )
16、六书中的假借,是无()的假借。
17、什么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单元测试(二)1、隶书经过两个阶段的演进,才成为一种正式的字体。这两个阶段分别是()和()。
a、古隶(秦隶)
b、大篆
c、小篆
d、今隶(汉隶)
2、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而产生的字体。
3、隶书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经过改进而形成的一种字体。
4、隶书是今文字与古文字的分水岭。
5、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一个重要的汉字演变现象叫做隶变。隶变所形成的一种字体人们习惯上称为()。
6、汉字经过()以后,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完全失去了早期汉字那种以形象表达意义的基本特征。
7、今隶是()以后在古隶基础上进一步简省,改变某些偏旁的书写样式,注意字体的波势笔画而形成的。
单元作业(一)1、请举例说明形声字的结构类型
单元作业(二)1、从《说文解字》中查阅十个篆文,改写成隶书
单元作业(四)1、举出五句带通假字的句子,并写出本字。
2、写出五个常用的假借字,并指出其可能有的本义。
单元作业(三)1、谈谈隶变对汉字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 文字(下)古代汉语常见部首解说(一)单元测验1、“端”的本义为 。
a、站得直
b、不歪斜
c、用手很平正地拿
d、正直
2、“壮”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3、成语“羞与为伍”的“伍” 解释为 。
a、队伍
b、同一军队
c、同伴
d、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伍
4、《曹刿论战》“犠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中的“加”解释为 。
a、增加
b、私自占有
c、施加
d、夸大
5、《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与何诛”中的“诛” 解释为 。
a、诛杀
b、用言语斥责
c、教育
d、言语
6、《荆轲刺秦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的“顾”解释为 。
a、顾念
b、回头看
c、眷恋
d、告别
7、《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中的“援” 解释为 。
a、回答
b、解释
c、质问
d、提出
8、白居易《观刈麦》“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中的“秉” 解释为 。
a、抱
b、提
c、拿
d、举
9、《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中的“体” 解释为 。
a、身体
b、体力
c、美丽
d、形貌
10、《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中第一个“行”解释为 。
a、行走
b、通行
c、道路
d、品行
11、“倍数”是“倍”的引申义。
12、“元”的本义是人头。
13、“不伦不类”中的“伦”用的本义“同类”。
14、“甚”从甘从匹,《说文》在甘部。
15、“韵母”是“韵”的假借义。
16、“题”的本义是题目。
17、“欢”“叔”中的“又”都是形符。
18、“兵”从丘八会意。
19、“归”是形声字。
20、“徒”是会意字,从彳从走。
古代汉语常见部首解说(二)单元测验1、“币”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豪”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3、《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中的“素”解释为 。
a、白色的
b、白绸装饰的
c、未加装饰的
d、素雅的
4、《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中的“初”解释为 。
a、最好的
b、从前的
c、本来的
d、最初的
5、《汉书·食货志上》“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中“实” 解释为 。
a、富裕
b、充实
c、强大
d、辽阔
6、《书·尧典》 “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 的中“窜” 解释为 。
a、逃窜
b、杀戮
c、放逐
d、遣送
7、《荆轲刺秦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中的“引”解释为 。
a、引起
b、伸直
c、爬起
d、躬身
8、晋葛洪 《抱朴子·正郭》“甄无名之士于草莱,指未剖之璞于丘园” 中的“甄”解释为 。
a、选择录用
b、欣赏
c、寻找
d、拜访
9、《史记·货殖列传》“鲰千石,鲍千钧” 中的“鲰”解释为 。
a、短小
b、愚陋
c、小鱼
d、大鱼
10、《种树郭橐驼传》“蚤缫而绪,蚤织而缕”中的“绪”用的是本义。
11、“卖儿鬻女”中的“鬻”用的是引申义。
12、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中的“带”用同“戴”。
13、《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中的“宇”用的是本义。
14、宿是会意字,其中的“百”是席子的变形。
15、《鸿门宴》“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中的“窃”用的是本义。
16、贼是形声字,声符是戎。
17、罄的本义为用尽。
18、虫本是蝮蛇,后作“蟲”的简化字。
19、《梁书·刘峻传》 “楚师屠汉卒,睢河鲠其流”中的“鲠”用的是本义。
古代汉语常见部首解说(三)单元测验1、《诗经·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中的“粲”解释为 。
a、首饰
b、礼物
c、白米
d、上好的餐饭
2、《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中的“检”解释为 。
a、约束
b、羞耻
c、味道
d、报恩
3、《报任安书》“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 中的“薄”解释为 。
a、鄙薄
b、接近
c、少
d、助词,无义
4、《汉书·律历志下》“惟四月哉生霸” 中的“霸”解释为 。
a、霸主
b、称霸
c、通“伯”
d、农历月初始见的月亮
5、《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中的“暴”解释为 。
a、猛烈
b、暴雨
c、暴风
d、暴雷
6、《陈情表》“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中的“除”解释为 。
a、罢黜
b、任命
c、除掉
d、奖赏
7、许慎《说文解字·叙》“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中的“部”解释为 。
a、部门
b、分部
c、类别
d、安排
8、《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中的“封”解释为 。
a、疆界
b、封赏
c、封锁
d、限制
9、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开内藏,振贫穷,存耆老,恤孤独” 的中“存” 解释为 。
a、养活
b、安抚
c、抚恤
d、尊重
10、《山海经·中山经》“其实如兰,服之不字” 的中“字” 解释为 。
a、书写
b、生孩子
c、识字
d、治病
11、㬥,从日从出从収从米,会双手捧出米去晒之意。
12、夜是形声字,从夕,亦省声。
13、震的本义是震动。
14、鄙的本义为鄙陋。
15、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中的“阻”用的是本义。
16、右大耳的字多与山陵或高低对照的地势有关。
17、《左传·成公五年》“山有朽坏而崩” 中的“崩”用的是本义。
18、丕是会意字,从不从一。
19、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十”表示“多数”。
20、《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明儿你伏侍我罢,我认你做干女孩儿”中的“干”用的是引申义。
古代汉语常见部首解说(一)单元作业1、本单元作业见附件,按顺序直接写出答案即可,作答时请标明序号。
古代汉语常见部首解说(二)单元作业1、本单元作业见附件,按顺序直接写出答案即可,作答时请标明序号。
古代汉语常见部首解说(三)单元作业1、本单元作业见附件,按顺序直接写出答案即可,作答时请标明序号。
三、词汇2.引申义与假借义随堂测验1、所谓词的(),就是词的本来意义。
2、汉字是()文字。
3、()是一部讲本义的书。
4、所谓引申义,就是从()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3.同义词辨析随堂测验1、同义词在词义方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a、概念意义
b、词义范围
c、词义轻重
d、色彩意义
2、下面哪些古籍集中记录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汇?
a、西汉《尔雅》
b、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c、西汉扬雄《方言》
d、东汉刘熙《释名》
3、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辨析?
a、词义的差别
b、色彩意义的差别
c、读音的差别
d、语法功能上的差别
4、同义词必须意义完全相同。
5、同义词的差别只能表现在或词义、或色彩意义、或语法功能中的某一个方面。
6、古汉语中,“耻”多用作意动用法,“辱”多用作使动用法。
7、《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可见,同义词“周”“比”的差别主要是在词义方面。
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经典禽字,有谓毛属者,有谓羽属者,有兼举者。”郝懿行《尔雅义疏》:“别而言之,鸟不可曰兽,兽亦可曰禽。”可见,“禽”的外延大于“兽”。
9、由成语“讳疾忌医”“病入膏肓”,可见,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10、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前当唇者称齿,后在辅车者称牙。”可见,同义词“齿”“牙”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义范围方面。
词的本义探求单元测验1、“策”的本义是( )
a、书籍
b、策略
c、蓍草
d、马鞭
2、“纲”的本义是( )
a、提纲的总绳
b、大纲
c、秩序
d、提纲
3、“更”的本义是( )
a、改变、更换
b、经历
c、打更
d、更加
4、《诗经》中“贻我彤管”中的“管”的意思是( )
a、乐器
b、竹管制成的笔
c、管理
d、钥匙
5、《诗经》中“零雨其濛”中的“零”的意思是( )
a、数字零
b、落细雨
c、花木枯萎下落
d、零碎
6、“然”的本义是“燃烧”。
7、“九月叔苴”中的“叔”指“叔父”
8、《楚辞》中“雕题黑齿”中的“题”是指“额头”。
9、现代汉语中的“造访”一次中的“造”保留了本义。
10、《山海经》中“其实如兰,服之不字”中的“字”指“写汉字”。
引申义与假借义单元测验1、多义词的各项意义,主要有( )、( )、( ),这些意义构成了语词的一词多义。
a、本义
b、引申义
c、比喻义
d、假借义
2、“其”是象形字,它本来记录语言中义为“簸箕”的名词。
3、“其”作代词用,是它的引申义。
4、《战国策•齐策》:“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句中“道”字用的是它的假借义。
5、“西”的本义是鸟巢,后来假借为方位词。
6、所谓引申义,是指由( )派生出来的,且与本义有语义关联的意义。
7、所谓假借义,是指依附于()而产生的意义。
8、判断某词义是引申义还是假借义,可以从该词义相对于( )的关系来作出判断。
9、《诗经•七月》: “塞向墐户。”句中“向”的意思是()。
10、《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句中“然”是指()。
同义词辨析单元测验1、下面()几部古籍中记录了古汉语中大量的同义词汇。
a、《尔雅》
b、《说文解字》
c、《方言》
d、《释名》
2、同义词词义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a、概念意义
b、词义范围
c、感情色彩
d、词义轻重
3、“惠”指给人以好处。“恩”指从别人那里承受来的好处、利益。
4、“奉”、“赐”、“饷”都有送东西给人的意思,但“奉”是指地位低下的人向地位尊贵的人进献;“赐”是地位高的赏赐给地位低的;“饷”表示赠送的意思,则没有尊卑色彩。
5、“牙”是前面嘴唇部位的牙齿,而“齿”是颊辅与牙床部位的牙齿。
6、疾指一般的生病,病指病情沉重。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7、郝懿行《尔雅义疏》:“别而言之,鸟不可曰兽,兽亦可曰禽。”可见,“兽”的外延大于“禽”。
词的引申义与假借义单元作业1、如何判断某词义是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同义词辨析单元作业1、一组同义词的差别可能会表现在多个方面,而不一定仅仅只有一个方面的差别。试从多个方面分析同义词“言”和“语”的差别。
词的本义探求单元作业1、谈谈探求词的本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简要谈谈对词本义的探求对研究汉语词汇语义系统的重要性。
四、语法单元测验(一)1、“还他马,赦汝罪”(《后汉书·方术传》)中的“他”是否是第三人称代词?
2、古汉语中需要用第三人称代词的地方常常省略。
3、“於、为、见、被”是古汉语中表示被动意义的词。
4、古汉语表被动意义的词中,“被”产生的最早。
5、“者”和“所”是起辅助作用的代词。
6、“者”的作用是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
7、“所”字后面可以跟不及物动词。
8、古汉语中的“所以”和现代汉语一样。
9、先秦时期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但是指示代词()()可以起第三人称代词的作用。
10、“他”在古代汉语中是( )意思,在( )时期演变为第三人称代词。
11、被动句可以分为()和()
12、“妻与子皆养於我者也”中的“於”表示()
单元测验(二)1、表示被动的“被”字句最早是什么时代出现的?
a、春秋初期
b、战国末期
c、西汉初期
d、东汉末期
2、魏晋以前,很少放在动词和介词后面作宾语的第一人称代词是:
a、吾
b、我
c、汝
d、若
3、下列属于在意念上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是:
a、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b、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c、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d、子皮欲以尹何为邑。
4、下列“者”中,起复指作用的是:
a、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
b、见者惊犹鬼神。
c、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d、陈胜者,阳城人也。
5、下列句中“所”字结构所指代的事物,不是某种动作对象的是:
a、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
b、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c、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d、臣之所好者道也。
6、“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中的“所”字是用来提取宾语的。
7、“之”和“其”用作指示代词的时候都不作主语,其中“之”表示泛指,“其”表示特指。
8、“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一句是用“见”字表示被动,同时用“於”字引进施动者。
9、“庸者笑而应曰”中的“庸者”指的是“庸庸碌碌的人”。
1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的“谤”是动词,作“被”的宾语。
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单元作业1、1、下列属于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是( ) a、卬 b、台 c、其 d、而
2、2、一般地,第三人称代词“之”用于( ) a、主格 b、宾格 c、领格 d、所有格
3、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中的“其”做( ) a、主格 b、宾格 c、领格 d、所有格
4、4、下列属于中古时期新产生的第三人称代词的是( ) a、吾 b、朕 c、厥 d、伊
5、5、“渠”字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始见于哪部文献? a、《左传》 b、《新唐书》 c、《三国志》 d、《金瓶梅》
6、6、“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起源于( ) a、六朝 b、唐 c、宋 d、元
7、7、下列句子中“他”不用做第三人称代词的是( )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b、妒他心似火,欺我鬓如霜。 c、这个须由我不由他了。 d、外有一库,可令他守库。
8、8、“渠未相撩拨,娇从何处来”中的“渠”的词性为( ) a、名词 b、代词 c、副词 d、形容词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单元作业1、1、下面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 a、夫战,勇气也。 b、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又与之遇,七遇皆北。
2、2、古汉语被动句中的被动标记有( ) a、於、为、见、被 b、然、者、所、若 c、子、儿、头、家 d、乎、哉、于、耶
3、3、“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中的施动者是( ) a、帝 b、政事 c、壹 d、光
4、4、“止,将为三军获”中的施事者是( ) a、止 b、将 c、三军 d、获
5、5、“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中的实事者是( ) a、卫太子 b、江充 c、所 d、败
6、6、“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中的实事者是( ) a、吾 b、笑 c、於 d、大方之家
7、7、“被”字表被动出现于( ) a、商代 b、春秋 c、战国 d、汉代
8、8、“被”字表被动义的源头是“被”的( )意义 a、寝衣 b、遭受 c、通"披" d、覆盖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单元作业1、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中的“者”字是( )词? a、指示代词 b、名词 c、动词 d、副词
2、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中的“者”字结构本质上属于( )短语? a、代词短语 b、名词短语 c、动词短语 d、介词短语
3、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中的“者”是属于( )词? a、代词 b、名词 c、语气词 d、形容词
4、4、“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中的“所”是( )词? a、指示代词 b、名词 c、动词 d、介词
5、5、“所见”指代“见”的( ) a、对象 b、主动者 c、被动者 d、状态
6、6、“见者”指代“见”的( ) a、对象 b、主动者 c、被动者 d、状态
7、7、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此句中的“所”字结构表示行为动作的( ) a、发生原因 b、发生处所 c、发生方式 d、相关人物
8、8、“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中的“所”字结构做( ) a、谓语 b、宾语 c、状语 d、补语
9、9、“任天下勇武,何所不诛?”中的“所”字结构做( ) a、谓语 b、宾语 c、主语 d、定语
10、10、“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中的“者”用在( )分句后面。 a、假设 b、结果 c、原因 d、让步
五、古书注解和标点古书注解和标点单元测验1、下面句中的“之”用作动词的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我戮之不祥
c、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d、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2、下面标点失误的句子是
a、殷因于夏亡,所变故
b、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
c、强弩乃乱发,多所杀伤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3、刻书有句读是从宋朝开始
4、加句读时,寻找句子谓语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5、《毛诗正义》是()传()笺()正义
6、古书中在传抄、刊刻过程中误加的字叫()
7、“曰、为、谓之”这三个术语的被解释词位于其()
8、“貌、之貌”常用来说明()和()
9、“之言、之为言”是()术语
10、掌握句型,抓住(),学会四种基本断句法。
11、遇到宾语前置句,应在( )后断句。
12、“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在“出”字后不能断句,因为“出帷中”属于( )句
古书注解单元作业1、请查看所附pdf格式文件,然后回答问题。(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1、大字部分是谁的作品? a、许慎 b、郑玄 c、刘熙 d、段玉裁 2、大字部分出自哪部作品? a、《说文解字》 b、《尔雅》 c、《玉篇》 d、《释名》 3、文件中复印的文字整体出自哪个时代? a、战国 b、六朝 c、唐朝 d、清朝 4、文件中复印的文字的作者是谁? a、段玉裁 b、王先谦 c、王念孙 d、陈彭年 5、大字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训诂方法? a、义训 b、形训 c、声训 d、互训 6、文中提到的毕沅写了一部与大字部分有关的著作是什么? a、《释名疏证》 b、《释名疏证补》 c、《尔雅义疏》 d、《说文解字注》 7、文中的《玉篇》是一部什么著作? a、语法著作 b、训诂著作 c、文字著作 d、文选集 8、文中提及的“重文”指什么? a、假借字 b、异体字 c、古今字 d、通假字
古书标点单元作业1、请给下文断句并加上标点符号。(直接写出答案即可,可复制原文或写出句读前后关键词)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六、古书的读音问题(上)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单元测验1、下列几组字中,哪一组字的读音反映的是重唇音和轻唇音的差异?
a、甫辅~莆圃
b、殆怠~治始
c、专砖~转传
d、戴糞~異翼
2、下列几组字例中,哪一组都是全浊声母的字?
a、童潼僮瞳
b、凋碉雕调
c、卜仆赴讣
d、门闽闷问
3、下列几组字中,哪一组字反映的是舌头音和舌上音的差异?
a、沼诏~迢貂
b、偌惹~诺匿
c、埮毯~炎焱
d、饭贩~扳板
4、以“佛陀”对应buddha,涉及的语音现象是:
a、古无轻唇音
b、古无重唇音
c、古无舌头音
d、古无舌上音
5、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奔齐,改为田氏。这反映的语音现象是:
a、古无舌上音
b、古无舌头音
c、古无轻唇音
d、古无重唇音
6、以“女”作为声符的字有:
a、汝
b、钕
c、妇
d、娘
7、以下各字中,先秦时期跟“门”“芒”的声母读音接近的有:
a、闻
b、望
c、问
d、间
如何判断入声字单元测验1、1.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 )
a、a. 下
b、b. 字
c、c. 法
d、d可
2、2.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 )
a、a. 哲
b、b.云
c、c. 来
d、d.轮
3、3.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 )
a、a. 大
b、b. 润
c、c. 和
d、d.发
4、4.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 )
a、a. 云
b、b.哲
c、c. 来
d、d.轮
5、5.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 )
a、a. 风
b、b.禹
c、c. 德
d、d.同
6、6.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 )
a、a. 恨
b、b.别
c、c. 鸟
d、d.京
7、7.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 )
a、a. 火
b、b.连
c、c.三
d、d.月
8、8.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 )
a、a. 白
b、b.头
c、c.等
d、d.短
9、9.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 )
a、a. 国
b、b.山
c、c.河
d、d.在
10、10.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 )
a、a.城
b、b.春
c、c.草
d、d.木
单元作业(一)1、利用《现代汉语词典》,各收集3个“木”“未”“专”“当”“子”作为声符的形声字,并标明汉语拼音注音(声调请在后面注明是阴平、阳平、上声或是去声)。
单元作业(二)1、指出七绝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入声字。(直接写出该字即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指出五律杜甫《 旅夜书怀》中的入声字。(直接写出该字即可)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八、诗词格律近体诗的平仄和拗救单元测验1、杜甫诗《春望》首句是“国破山河在”,其平仄格式属于
a、甲型句
b、乙型句
c、丙型句
d、丁型句
2、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诗,属于
a、平起平收七律
b、平起仄收七绝
c、仄起平收七律
d、仄起仄收七绝
3、王维《观猎》“回看射雕处”存在的拗救格式是
a、乙型句
b、丙型句
c、丁型句
d、甲型句
4、近体诗的平仄,可以简单归纳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5、李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存在拗救的·现象。
6、”对“是指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平仄大体一致,否则为”失对“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属于工对
8、在近体诗中,七言“平起平收”的句式中,如果第五个字用了平声,就叫做()
9、近体诗的格律包括:句数字数固定、押韵、( )、对仗四个要素。
10、相粘律指两联之间对句和出句的第( )字平仄要相同。
11、甲型(a)句第三句的平仄式是:平( )( )仄仄
律诗复原单元测验1、下列各联诗句哪一联的排序是正确的
a、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b、分守若鱼丽,合围侔月晕。
c、道路入边城,川原迷旧国。
d、山鸟自呼名,野人相问姓。
2、下列四句诗的排序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b、今夜偏知春气暖,北斗阑干南斗斜。 更深月色半人家,虫声新透绿窗纱。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虫声新透绿窗纱,更深月色半人家。 今夜偏知春气暖,北斗阑干南斗斜。
3、“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四句诗的排序是否合适?
4、下面四句诗的排序是否正确: 摩天专待振毛衣,雪爪星眸世所稀。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5、下面八句话的排序构成一首律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功名误我等云过,岁月惊人还雪飞。每事恐遗千古笑,此生甘与众人违。艰难犹有君亲念,血泪斑斑满客衣。
标出李商隐《无题》诗中每一字的平仄1、标出李商隐《无题》诗中每一字的平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直接写出每一字的平仄,如第一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以此类推。
律诗复原单元作业1、这里的四联顺序与原诗不同,是被打乱顺序的,请将四联重新排序: a.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b.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 c.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d.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2、a.玉关摇落又南飞 b.湘浦春深始北归 c.数声飘去和秋色 d.一字横来背晚晖 e.莫从思妇台边过 f.灞川低渡雨微微 g.紫阁高飞云幂幂 h.未得征人万里衣 以上是被打乱顺序的诗句,请按应有的顺序排列好。
七、古书的读音问题(下)声母清浊与反切拼读单元测验1、下面四个字中哪个字是清声母字
a、能
b、千
c、同
d、软
2、下面四字中哪个不是清声母字
a、多
b、取
c、何
d、库
3、田候切能拼出以下哪个音?
a、tou阴平
b、tou阳平
c、tou去声
d、dou去声
4、其月切能拼出以下哪个音?
a、que去声
b、que阳平
c、jue去声
d、jue阳平
5、裴古切能拼出哪个音?
a、pu上声
b、bu上声
c、bu去声
d、pu去声
6、“扔” 是清声母字。
7、“由”读阳平,是全浊声母字。
8、徒敢切拼读为tan 上声。
9、举朱切拼出来的音按规律应读为阴平。
10、力活切拼出来的字应读为阳平。
精组和见晓组字的反切拼读单元测验1、下列字中,中古声母属于精组的是
a、吓
b、洽
c、加
d、绣
2、下列字中,中古声母属于见晓组的是
a、溅
b、际
c、皆
d、枪
3、借官切拼读出的读音是
a、juan阴平
b、zuan阴平
c、zuan阳平
d、guan阴平
4、古肴切拼出的读音是
a、gao阳平
b、gao阴平
c、jiao阳平
d、jiao阴平
5、七安切拼出的读音是
a、gan阴平
b、can阴平
c、zan阴平
d、kan阴平
6、“解”属于见晓组的字
7、“潇”不是一个精组字。
8、“鞋”是一个精组字。
9、居往切拼读出来应该是“guang上声”
10、七冈切拼读出的音是“qiang阴平”
精组字与见晓组字的反切单元作业1、拼读出下列反切: 胡雅切、子夜切、居伟切、子小切、侯夹切、下革切、古了切、息姊切(直接写出拼音和声调即可,如“xia去声”)
2、判断下列字是属于精组还是见曉组 “浅”是()组字 “劝”是()组字 “情”是()组字 “敲”是()组字 “逊”是()组字
声母清浊与反切拼读单元作业1、填空 从中古到现代,汉语声调演变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规律是:平分()和浊上变() 浊音清化规律是指中古的全浊声母演变成了()声母,如果是塞音塞擦音,则反切下字是平声的字读()气清音,是仄声的字读()气清音。 入派四声是指古代的入声字分别归入普通话的阳平、阴平、上声、去声中了。其中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入(),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入()。 以下字古代是清是全浊还是次浊声母,请在括号内标明: 分() 了() 阳() 庆() 平() 庄() 热() 九()
2、拼读出下列10个反切(写出拼音和声调即可,如zhi阴平): 其遇切 七也切 鱼金切 莫经切 人渚切 乌干切 匠林切 户工切 胡口切 他前切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期末考试《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期末考试客观题部分1、举威切,拼读出来的字应该是( )
a、居
b、追
c、归
d、灰
2、“古无轻唇音”这一说法最早是清代学者( )提出的。
a、钱大昕
b、段玉裁
c、王引之
d、江有诰
3、下列歌星姓名中含有入声字的是( )
a、庾澄庆
b、蔡健雅
c、刘欢
d、周杰伦
4、关于户括切的读音,拼读正确的是( )
a、活
b、或
c、阔
d、郭
5、下列省略声符的字是( )。
a、置
b、雷
c、除
d、都
6、下列选项中能够恰当地补全“女子七月齿生,七岁齿龀,三七肾气平而真( )生”和“唇亡则( )寒”的是( )选项。
a、牙,齿
b、齿,牙
c、牙,牙
d、齿,齿
7、下列人物中没有注解过《说文解字》的是( )
a、毛亨
b、段玉裁
c、桂馥
d、朱骏声
8、古代汉语中“者”字常见的用法,不正确的是( )
a、构成名词性“者”字结构
b、用在数词或时间词之后表示范围或种类
c、用于判断句中
d、作词尾,如“作者”
9、“臣被尚书召问”一例出现的时代是( )
a、先秦
b、西汉
c、东汉
d、唐代
10、抢、借、子、慈等几个字都属于“精”组字。
11、“佛陀”对译buddha,反映的是古无重唇音。
12、普通话中声母为b、d、g、j、z、c声母阳平字都是入声字。
13、切上字是全浊塞音或塞擦音,切下字若是平声,那么被切字就读不送气声母。
14、國,从囗,或声,但“或”是國的初文,表示持戈守卫一个地区。
15、“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中“罢”用的是通假义。
16、衍文是指文献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多出来的字。
17、先秦时期可以认为是被动句式的是见字句。
18、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不然就犯了失对的大忌。
19、“锦、钦”二字,钅是( )符。
20、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常见的有六种类型,其中“闻”属于( )。
21、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左传·僖公七年》) 中的“厌”是()义。
22、归孔子豚。(《论语·阳货》)中的“归”是()意思。
23、“亦”的本义是( )
24、“者”和“所”是两个起( )作用的代词。
25、表示被动的“为”的读音是( )。(用现代汉语拼音表示,声调要标出来)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期末考试主观题部分1、名词解释:隶变
2、名词解释:入派三声
3、将下列一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0)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4、举例说明通假和假借的异同。
5、1. 请将下列8句打乱顺序的律诗诗句恢复原貌,并标出每个字的平仄。 (1)侵阶暗草秋霜重 (2)更送乘轺(yáo)归上国 (3)遍郭寒山夜月明 (4)愁听千家流水声 (5)连年客舍唯多病 (6)数亩田园又废耕 (7)应怜贡禹未成名 (8)相思独向月中行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期末考试《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期末考试客观题部分1、举威切,拼读出来的字应该是( )
a、居
b、追
c、归
d、灰
2、“古无轻唇音”这一说法最早是清代学者( )提出的。
a、钱大昕
b、段玉裁
c、王引之
d、江有诰
3、下列歌星姓名中含有入声字的是( )
a、庾澄庆
b、蔡健雅
c、刘欢
d、周杰伦
4、关于户括切的读音,拼读正确的是( )
a、活
b、或
c、阔
d、郭
5、下列省略声符的字是( )。
a、置
b、雷
c、除
d、都
6、下列选项中能够恰当地补全“女子七月齿生,七岁齿龀,三七肾气平而真( )生”和“唇亡则( )寒”的是( )选项。
a、牙,齿
b、齿,牙
c、牙,牙
d、齿,齿
7、下列人物中没有注解过《说文解字》的是( )
a、毛亨
b、段玉裁
c、桂馥
d、朱骏声
8、古代汉语中“者”字常见的用法,不正确的是( )
a、构成名词性“者”字结构
b、用在数词或时间词之后表示范围或种类
c、用于判断句中
d、作词尾,如“作者”
9、“臣被尚书召问”一例出现的时代是( )
a、先秦
b、西汉
c、东汉
d、唐代
10、抢、借、子、慈等几个字都属于“精”组字。
11、“佛陀”对译buddha,反映的是古无重唇音。
12、普通话中声母为b、d、g、j、z、c声母阳平字都是入声字。
13、切上字是全浊塞音或塞擦音,切下字若是平声,那么被切字就读不送气声母。
14、國,从囗,或声,但“或”是國的初文,表示持戈守卫一个地区。
15、“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中“罢”用的是通假义。
16、衍文是指文献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多出来的字。
17、先秦时期可以认为是被动句式的是见字句。
18、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不然就犯了失对的大忌。
19、“锦、钦”二字,钅是( )符。
20、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常见的有六种类型,其中“闻”属于( )。
21、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左传·僖公七年》) 中的“厌”是()义。
22、归孔子豚。(《论语·阳货》)中的“归”是()意思。
23、“亦”的本义是( )
24、“者”和“所”是两个起( )作用的代词。
25、表示被动的“为”的读音是( )。(用现代汉语拼音表示,声调要标出来)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期末考试主观题部分1、名词解释:隶变
2、名词解释:入派三声
3、将下列一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0)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4、举例说明通假和假借的异同。
5、1. 请将下列8句打乱顺序的律诗诗句恢复原貌,并标出每个字的平仄。 (1)侵阶暗草秋霜重 (2)更送乘轺(yáo)归上国 (3)遍郭寒山夜月明 (4)愁听千家流水声 (5)连年客舍唯多病 (6)数亩田园又废耕 (7)应怜贡禹未成名 (8)相思独向月中行
猜你喜欢
- 2023-10-23 00:06
- 2023-10-22 23:57
- 2023-10-22 23:28
- 2023-10-22 23:11
- 2023-10-22 23:07
- 2023-10-22 22:57
- 2023-10-22 22:55
- 2023-10-22 22:44
- 2023-10-22 22:23
- 2023-10-22 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