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章测试1、1948年,瑞士化学家穆勒因发明合成了哪种农药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但是之后,该农药的大量应用却给生态环境造成沉重负担?
a、二噁英
b、ddt
c、硫丹
d、草甘膦
2、土壤的哪种特性,导致了污染过程的非线性及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的降低?
a、人为干扰剧烈
b、受大气圈和水圈的影响
c、介质高度不均一
d、随时间变化不显著
3、日本的米糠油时间是由____污染引起的?
a、多氯联苯
b、铬
c、镉
d、二噁英
4、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 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a、化工产品
b、人工合成化学物质
c、已知所有化学物质
d、有害化学物质
5、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青霉素属于 ?
a、抗生素
b、干扰素
c、毒素
d、色素
6、环境化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 与 。
a、合成;转化
b、迁移;转化
c、迁移;降解
d、合成;降解
7、以下几种方法中,可用于提取土壤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方法包括:
a、spe固相萃取法
b、bcr分级萃取法
c、essier连续提取法
d、ase加速溶剂萃取法
8、环境化学式一门新型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分别为:
a、化学物质引起的环境问题
b、解决环境问题
c、化工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
d、治理环境污染
9、在水环境中,沉积物既是污染物的汇,也是污染物的源。
10、大气的四个圈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第三章测试1、n/p比值的大小可用来判断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当n/p值___时,则认为属富营养状况。
a、小于10
b、大于10小于15
c、大于15小于100
d、大于100
2、计算天然水总含盐量时不包括下列哪种离子( )
a、k
b、no3-
c、hco3-
d、na
3、水环境中,光量子产率可受___和___的影响。
a、盐度
b、氧含量
c、悬浮沉积物
d、底栖生物
4、以下哪些条件的改变会引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
a、盐度升高
b、氧化还原条件变化
c、ph升高
d、水中配合剂增多
5、双膜理论是经典的传质机理理论,假设气液两相间的传质阻力全部集中于界面两侧的停滞膜中,而在两相主体以及相界面处,传质阻力为零。
6、海水常量元素的恒比关系中,na 含量约为30%。
7、盐度是指1kg海水中碳酸盐全部转化成氧化物、有机质完全氧化后所含的固体物质的质量。
8、腐殖质是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根据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分为富里酸、胡敏酸、腐黑物。
9、水体内氮磷比为20:1时,藻类最易爆发,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0、已知po2 =0.21 ´105 pa; [h ] = 1.0´10-7 mol/l,利用nernst方程计算得天然表层水的pe值为16.58。(保留两位小数)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第四章测试1、既能溶于稀酸又能溶于稀碱的土壤腐殖质是:
a、胡敏酸
b、富里酸
c、胡敏素
d、灰腐酸
2、以下哪个选项能最好地表征高岭石的晶格类型( )
a、
b、
c、
d、nan
3、土壤溶液的作用包括:
a、作为载体参与土壤与环境间物质交换
b、植物根系获取养分的途径
c、稀释土壤固相组分造成水土流失
d、反映土壤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
4、土壤有机质吸附的双态模型指出,土壤吸附浓度是___和___的加和。
a、线性吸附浓度
b、u型吸附浓度
c、s型吸附浓度
d、l型吸附浓度
5、扩散双电层模型是指土壤内部微核形成正离子层,外部形成负离子层,合称双电层。
6、土壤阳离子价态越高,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越强,同价态阳离子半径越大,吸附能力越弱。
7、土壤中的溶解态有机质使得重金属迁移性增强,植物更容易吸收。
8、无论土壤是否处于盐基饱和状态,其都具有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
9、在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过程中,金属离子交换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fe3 >al3 >mg2 >na
10、四类最重要的原生矿物分别为氧化物类、硫化物类、磷酸盐类、硅酸盐类。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第五章测试1、纳米颗粒污染物进入细胞的方式往往是
a、胞吞和胞饮
b、主动转运
c、被动扩散
d、滤过
2、水生生物对水中难降解性物质的富集速率是生物对其 速率、 速率及生物体的生长所造成的稀释速率的总和
a、吸收、分布
b、吸收、消除
c、分布、消除
d、吸收、生物转化
3、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而后进入tca循环再经历 次脱羧
a、1
b、2
c、3
d、4
4、有毒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转化第二阶段的反应主要是 反应
a、氧化
b、还原
c、水解
d、结合
5、下列烃类降解的难易顺序正确的是 。(从易到难)
a、烷烃>烯烃>芳烃
b、支链烷烃>直链烷烃
c、正构烷烃>异构烷烃
d、多环化合物>烷基苯>苯
6、(多选)氧氧化中常见受氢体硝酸根可被还原为
a、n2
b、no
c、no2
d、n2o
7、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分布是指污染物质被吸收或形成其代谢转化物质,由血液转送至机体组织,与组织成分结合的过程。
8、生物放大或生物富集是属于生物积累的一种情况。
9、辅基同酶蛋白结合比较松散,辅酶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牢固。
10、脱氯和脱氯化氢是ddt降解的主要途径。
猜你喜欢
- 2023-10-22 23:35
- 2023-10-22 23:23
- 2023-10-22 22:44
- 2023-10-22 22:44
- 2023-10-22 22:38
- 2023-10-22 22:23
- 2023-10-22 21:17
- 2023-10-22 21:17
- 2023-10-22 21:14
- 2023-10-22 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