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第一章测试题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
2、经济学可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
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为谁生产
c、怎样生产
d、以上答案均正确
4、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b、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
c、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
d、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
5、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 )假设是指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促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7、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 )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8、由于( )的存在,人们就必须作出各种选择,这也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本原因。
9、( )分析是可以通过对证据的检验来肯定或是否定的,描述了一种关系,可以通过数据来证实或者证伪。
10、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在其著名代表作《 》观察到:家庭和企业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并增进整体经济的福利。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二章测试题1、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问题是( )。
a、消费者均衡
b、厂商均衡
c、价格
d、供求关系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 )。
a、需求量增加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减少
d、需求减少
3、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将要下降,则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下列因素中不能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
a、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
b、消费者的价格预期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d、商品自身的价格
5、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的需求量( )。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6、(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7、( )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8、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这两种商品就互称为( )。
9、( )物品是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10、( )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发展或某一产品的生产而对该产品规定一个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限价,如最低工资。
第三章 效用论第三章测试题1、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
a、消费者的收入
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
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
2、以下( )项指的是边际效用
a、张某吃了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10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15个单位,增加了5个效用单位
b、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满足15个效用单位
c、张某吃了四个面包后再不想吃了
d、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带给张某的满足程度为7.5个效用单位
3、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张某买了7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个单位和20个单位,则( )
a、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
b、张某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张某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张某想要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4、某些人在收入较低时购买黑白电视机,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对这些人来说是( )
a、生活必需品
b、奢侈品
c、劣质商品
d、吉芬商品
5、预算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的原因是( )
a、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
b、商品y的价格下降了
c、商品x和y的价格按同样的比率下降
d、商品x和y的价格按同样的比率上升
6、同一杯水具有相同的效用。
7、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的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8、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下降。
9、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为:mu1/p1 < mu2/p2,理性消费者将少购买商品2,多购买商品1。
10、吉芬商品是一种低等品,但低等品不一定是吉芬商品。
11、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叫做( )
12、( )表示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的曲线
13、价格—消费曲线表示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 )的均衡点的轨迹。
14、两条无差异曲线违背了相交偏好的( )假定。
15、( )效用论认为,商品的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但是可以通过顺序或等级来比较。
第四章 生产理论第四章测试题1、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a、平均产量增加
b、平均产量减少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
2、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 )
a、apl是递减的
b、apl为零
c、mpl为零
d、mpl为负
3、如果是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与横轴相交
4、生产要素最适度组合的选择条件是( )
a、mrts=p1/p2
b、mu1/mu2=p1/p2
c、mrtslk=w/r
d、mpl/mpk=r/w
5、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6、生产函数指的是要素投入量和最大产出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通常分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两种类型。
7、生产函数的斜率是边际产量。
8、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成本递减。
9、当总成本不变时,工资率的增长将总是导致使用更多的资本。
10、规模收益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
11、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一定技术条件下,任何一种生产过程都要求各要素之间比例适当,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 )是有限的。
12、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叫做( )函数。
13、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继续扩大,( )使用各要素的数量。
14、生产的三阶段中,理性的生产者会选择在第( )阶段进行生产。
15、( )是指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同时增加时,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得产量增加超过生产规模的扩大。
第五章 成本理论第五章测试题1、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元
a、1
b、19
c、20
d、88
2、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减少再增加
3、假定两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200公斤大饼,六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400公斤大饼( )
a、平均可变成本是下降的
b、平均可变成本是上升的
c、边际产量比平均产量高
d、劳动的边际产量是200公斤
4、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
a、固定成本
b、机会成本
c、会计成本
d、生产成本
5、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 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 )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6、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说明要保持原有的产出水平不变,应当减少成本开支。
7、生产函数与投入的价格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
8、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比会计利润低。
9、成本曲线的关系中,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一定上升。
10、短期平均成本绝不会小于长期平均成本。
11、( )是资源用于甲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12、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是短期生产函数的( )的作用。
13、( )表示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14、我们所说的( )利润表示总收益减总成本,即总成本减去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15、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存在使( )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
第六章 市场与厂商理论第六章测试题1、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列哪个行业是接近完全竞争行业( )
a、自行车行业
b、玉米行业
c、糖果行业
d、服装行业
2、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
a、必然得到最大的利润
b、不可能亏损
c、必然得到最小的亏损
d、若获利润,则利润最大;若亏损,则亏损最小
3、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
a、ar=avc
b、总亏损等于tfc
c、p=avc
d、以上说法都对
4、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 )
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利润都为零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
5、总利润达到最大是在( )。
a、tr=tc处
b、r曲线和tc曲线斜率平行且tc超过tr处
c、tr曲线和tc曲线斜率平行
d、tr曲线和tc曲线斜率平行,且tr超过tc处
6、( )市场指不包含任何垄断因素且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即厂商价格既定;产品同质;要素自由流动;信息充分。
7、竞争企业的( )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以上的部分。
8、当厂商在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所决定的均衡产量上,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该均衡点就是厂商的( )。
9、行业产量扩大时,对生产要素需求增加引起了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单位产品平均成本提高,这样的行业称为( )行业。
10、( )是指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第七章 市场与福利第七章测试题1、( )是指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也指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2、( )表示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
3、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为( )。
4、税收引起的社会总福利的减少量叫做( )
5、( )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6、一个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是他愿意为这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叫做( )
7、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称为( )
8、当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时,生产者承担的税收高。
9、我们一般研究社会福利包括生产者剩余的变动,消费者剩余的变动,( )的变动。
10、对完全竞争厂商征税,则税收由( )全部承担。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八章测试题1、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才可以扣除中间产品的价值。
a、剔除金融转移
b、计量gdp使用增值法(价值增加法)
c、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3、“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错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
4、以下( )不属于国民收入核算的同一类。
a、利润
b、政府转移支付
c、企业净利息支付
d、租金收入
5、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要素收人,但要计人个人收入(pi)之中。
a、房租
b、养老金
c、红利
d、银行存款利息
6、( )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7、( )法计算gdp时包括工资 地租 利息 利润。
8、四部门经济的经济的循环在生产最终产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本品会有一定的损耗,这称为( )。
9、( )表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它反映了新增加的价值。
10、(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可以由个人实际支配使用的全部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
第九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九章测试题1、在消费一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意味着消费者( )。
a、收入减少了不得不减少储蓄
b、投入增加导致储蓄增加
c、储蓄的增加不是收入增加引起的
d、储蓄减少不是收入增加引起的
2、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应该是( )。
a、4
b、2.5
c、5
d、1.6
3、如果投资支出突然下降,则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
a、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的下降,下降的趋势将很快减缓
b、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的下降
c、gdp将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的下降
d、gdp将开始持续下降,但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的下降量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a、消费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c、消费水平不变,国民收入增加
d、储蓄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5、若实际的gdp高于均衡水平,则说明( )。
a、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
b、计划投资的总额和计划消费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水平
c、计划消费支出总额超过计划投资总额
d、gdp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平衡点
6、在两部门模型的图形中,45度线与消费函数相交的产出水平表示( )。
a、均衡的gdp水平
b、净投资支出大于零时候的gdp水平
c、消费和投资相等
d、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投资正好为零
7、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增加60亿元,可预期均衡gdp增加( )亿元
a、20
b、120
c、180
d、200
8、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
a、边际消费倾向
b、平均消费倾向
c、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d、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投资量
9、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负,则( )。
a、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
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c、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小于1
d、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
10、下列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4
b、边际储蓄倾向为0.1
c、边际消费倾向为0.6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11、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假定除收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人们的消费支出是其收入的函数,消费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叫做( )函数。
12、apc又叫( ),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13、( )表示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时消费的增加量,为消费函数的斜率,通常记作mpc。
14、在三部门经济中引入对外经济因素之后,投资乘数的数值会变( )。
15、收入每增加一单位,储蓄的增加量。边际储蓄倾向表示为储蓄函数的斜率,通常记作( )。
猜你喜欢
- 2023-10-23 00:20
- 2023-10-22 23:40
- 2023-10-22 23:34
- 2023-10-22 23:27
- 2023-10-22 23:00
- 2023-10-22 22:34
- 2023-10-22 22:09
- 2023-10-22 22:00
- 2023-10-22 21:55
- 2023-10-22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