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心理影响1.1 自然灾害的定义随堂测验1、2001年11月14日,在我国西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地震,地震形成长达462公里的地表破裂带,由于地震发生在人迹罕稀的青藏高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这不属于自然灾害。
2、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强烈地震,造成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 这属于自然灾害。
第1讲单元测验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大部分受灾人群普遍会有的心理特征?
a、担忧基本生存
b、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睡眠受到困扰
d、为家人的安危而焦虑担忧
2、灾民会因为灾后救援组织的撤出而感到“被抛弃”,从而产生忿恨情绪,也越来越能感受到眼前的现实与灾难发生前的落差,导致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描述属于以下哪一阶段的心理反应?
a、恐慌阶段
b、冲击阶段
c、幻想破灭阶段
d、盘点阶段
3、对受灾民众的社会心理需求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以下哪些内容属于评估准备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
a、制定评估目标
b、选择和设计访谈指南
c、选择目标群体
d、培训评估员
4、社会心理问题的范畴包括社会范畴和心理范畴两个维度,在每个范畴内又分为灾害发生前已经存在的问题和由灾害导致的问题两个方面。
5、灾后需求评估过程中,评估员需谨记不添烦、不添乱的原则,确保不给受灾民众造成二次伤害。
第2讲 社会工作概论2.1 社会工作的涵义随堂测验1、社会工作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
第2讲单元测验1、社会工作的( )被称为社会工作的灵魂。
a、服务对象
b、专业方法
c、价值观
d、理论基础
2、以下关于社会工作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社会工作是科学的社会服务
b、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
c、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d、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
第3讲 初识灾害社会工作3.2 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随堂测验1、灾害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形成前期、形成及快速发展期、制度推进期这三个阶段。
第3讲单元测验1、社会工作者在灾害管理周期不同阶段的基本功能或主要工作是不同的。以下哪些属于“恢复重建阶段”的主要工作?
a、关注因家庭结构改变、家人关系质量的改变而产生的问题
b、受灾户的住所安顿与紧急生活救助服务
c、重建社区资源体系,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
d、协助开展社区灾害风险评估与备灾物资的准备
2、社工作为“需求评估者”应该将评估工作与服务的提供同时进行,避免不断“打扰”受灾民众,甚至造成“二次伤害”。
3、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第4讲 灾害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ⅰ):act综合介入模式4.3 act综合介入模式第二步:4c随堂测验1、危机事件集体晤谈并不是治疗,它属于一种预防性的分享会谈。
2、基于社会系统理论的观点,对于心灵受创的灾民,社工需要从灾民身处的环境去理解其外显出来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第4讲单元测验1、act综合介入模式建立的基础是危机理论以及危机干预的基本假设,对此,以下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压力事件将促使个人、家庭或社区系统利用现存资源来应对,以减少或减轻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
b、当面临压力事件时,系统能够通过启动应对机制以保持自身的动态平衡和稳定状态。
c、系统自身的动态平衡是可以被压力或危难事件打破的,从而导致危机状态发生。
d、在严重的危机状态下,可以通过建立系统的力量、资源和应对机制来克服危机状态,使系统恢复动态平衡。
2、“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能够帮助社工理解和解释所面对的情境、行为、困难和经历,但不能通过理论对未来可能发生什么做出预测或判断。
3、罗伯特的危机干预模式由七个阶段组成,在实践中,这七个阶段往往是重叠或相互结合起来被运用的。比如,建立友善的专业关系通常和开展危机评估同时进行。
第4讲单元作业1、act综合介入模式之4c中的第二个c指的是“连接支持系统”,这项干预内容的提出是建立在社会系统理论的观点与假设基础之上的。请学员们简要阐述社会系统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5讲 灾害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ⅱ):灾后社会心理工作“sichuan”模式第5讲单元测验1、以下关于灾后社会心理工作“sichuan”模式的正确内容有哪些?
a、社工初到灾区应循序渐进,每走一步,都必须对其产生的即时效果或短期效应进行观察和评估。
b、尊重情境、尊重当地文化传统是社工实践的重要原则,也是专业社工必须具备的素质。
c、社工应充分运用社会资本,注重培育互助的氛围与能力,避免服务对象对社工产生依赖心理。
d、灾区情况复杂且多变,社工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打破专业界限,建立开放合作的平台与高效的合作机制。
2、灾害发生后的紧急救援阶段,社工可以选择间接的方式为灾区提供支持,比如链接救灾物资。
第6讲 灾害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ⅲ):社区为本的减灾工作模式6.3 社区抗逆力随堂测验1、社工团队在某社区通过日常宣传教育、定期培训和演练等方式,不仅使居民掌握了与他们的生活直接相关的灾害知识,还提升了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以及自救互救的能力。该行动的设计与实施回应了哪项社区抗逆力的提升途径?
a、教育
b、合作
c、自给自足
d、参与
第6讲单元测验1、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社区被界定为“以一定规范和制度,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据此,社区指的是?
a、行政村或自然村辖区
b、街道辖区或居委会辖区
c、重大工程建设中临时建立的建设者聚居区
d、用于安置灾民的板房社区所管辖的特定区域
2、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强有力的合作关系是一个具备韧性或较强抗逆力社区的基本特征之一。
3、以儿童为中心的减灾项目主张将成人和儿童分开,其核心理念是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动。
第6讲单元作业1、我们在课程中介绍了美国洛杉矶县一项社区减灾项目提出的社区抗逆力概念模型,其中展示了构成社区抗逆力的5个核心要素。请学员们简要阐述这5个核心要素,以及各要素所对应的提升途径。
第7讲 灾害社会工作的行动研究第6讲单元测验1、关于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守则,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a、研究参与者有权利自由地选择是否继续参与研究。
b、任何研究都有可能给参与者造成伤害。
c、匿名是指,研究者必须在资料中删除被研究者的某些个人信息以让人无法分辨其真实身份。
d、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必须清楚介绍研究的背景与结果,一般不报告研究不足。
2、行动研究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意识提升与行动发动的过程。
期末考试《灾害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客观题试卷1、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服务方法。以下不属于直接服务方法的一项是( )。
a、个案工作
b、政策分析
c、小组工作
d、社区工作
2、灾难事件发生后,社会工作者第一时间为受灾民众提供情感支持或情绪安抚,扮演了( )的角色。
a、个案管理者
b、需求评估者
c、心理支持者
d、精神治疗者
3、社会工作者应充分运用社会资本,发展抗逆力,注重培养互助的氛围和能力,避免服务对象对工作者产生依赖心理,以及“等、靠、要”的态度和行为。这体现了灾后社会心理工作“sichuan”模式的( )理念。
a、助人自助与互助
b、不造成二次伤害
c、循序渐进
d、共同参与
4、一般而言,行动研究都要经历循环的周期。s.kemmis 和 r.mctaggart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行动研究四阶段循环模型,展示了行动研究的四个步骤。以下对于这四个步骤的内容和顺序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反思、计划、行动
b、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c、计划、观察、反思、行动
d、观察、计划、行动、反思
5、对受灾民众的社会心理需求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社会工作者在实施评估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实践原则包括( )。
a、与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合作开展评估
b、评估对象应包含受灾人群中的不同群体
c、同时评估受灾民众的需求和资源两方面内容
d、尊重受访者的隐私和知情权,重视保密和自愿参与的伦理原则
6、以下关于社会工作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方法为依托、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领域
b、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是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这里的服务包括心理咨询,但不包括物质帮助或劳务服务
c、社会工作与志愿活动、慈善活动或一般的公益性活动有本质的差异
d、社会工作的核心准则是追求社会正义、人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多样性
7、社会工作者在灾害管理周期不同阶段的基本功能或主要工作是不同的。以下哪些属于“紧急救援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a、受灾户的住所安顿与紧急生活救助服务
b、帮助灾民了解相关抚恤政策及内容
c、协助处理死者殡葬问题、家属悲伤辅导
d、救灾物资的募捐、管理与分配
8、act综合介入模式的第一步是灾民需求评估,包括前期评估和中长期评估两个阶段。以下哪些内容属于中长期评估的工作重点?
a、对服务点内的灾民进行分流与甄别
b、为服务点内的灾民提供实时情绪支持
c、将高危受创人群转介予当地有关部门跟进
d、评估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社区力量对灾后支援服务的影响
9、以恢复和提升受灾民众社会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的社会工作服务,应该遵循以下哪些实践原则?
a、挖掘并善于运用人们潜在的优势和资源
b、尊重个体和社区的自然愈合或恢复过程
c、注重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d、将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其良好的社会关系紧密结合
10、社工团队在某社区培育了一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减灾救援志愿者团队。该团队需定期接受理论与实务的培训、参与致灾因子勘探、管理风险数据库、建设减灾硬件等,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团队成员第一时间参与到救援、疏散与安置工作中。该行动的设计与实施回应了哪些社区抗逆力的提升途径?
a、教育
b、参与
c、“自给自足”
d、合作
11、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既可以是个人和家庭,也可以是群体、社区或社会。
12、灾难事件发生后,对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以及对弱势人群的关怀是社会工作者最被期待的两大任务。
13、如果社会工作者所选择的理论或模式对于案主是无效的,那么社工就应该放弃这一选择,转而调整服务方案;如果案主本身抗拒使用这一理论或模式,那么社工不应一味地迎合案主的需求,而应向案主解释选择该理论或模式的原因,从而共同实现目标。
14、社区减灾由一系列减灾公共产品和服务构成,其本质是一项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政府作为最核心的公共管理主体,是减灾公共产品和服务唯一的提供者。
15、社会心理层面的支援服务应该在灾区情况较为稳定的阶段开始实施,避免干扰灾区最紧急的生命救援工作。